远太古时期,民知未启,与禽杂处,与兽同居,力薄 者,恒受其害,既乏造屋之能,又无避御之巧,是以强存弱 死。古圣先贤忧之,乃远取诸物,以察天猫捕狗逐,兔脱 鹰缚;近求诸身,而合先后天,并取诸物各形功能,集成拳 术,复按易理,定八卦,合五行,加添招术,代代传流,先哲 屡益,此道遂益形完备,迄今则更昌盛。
为练习武术之道,初学者宜少不宜多,少学多练,练 之即久,了解或通明拳理后,再多学多掌握,多方汇集,熔 于一炉,以求豁然贯通。凡是练武者需知步骤,在初练时 先求开展,妙中得巧,后找紧凑,练至炉火纯青之时,看之 在前,忽然在后,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无开无像,不散不 滞,不丢不抗,刚柔相济。虚则无所不受,静则无所不应。 练武之人,必先得明师传授,了解拳中之意义,明了拳 理。过去武道流传谚语:“宁教十手,不传一口 ”是说拳不 说理,说理打自己。由此得见,掌握或了解拳术论其精 髓,并且要掌握先后次序。拳术本是一气变化,其大无 外,其小无内,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一动一静, 一言一默,都合乎卦象,不经口传心授,不易得其精妙。
一、练武宗旨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几千年,门派甚多。无论内外家。 何种拳术,都有高明之人。求名师,访高人,方能得传真 技,不致枉费工夫。武艺高明之人与通常人不同,人格秉 性,坐卧言谈动作精神,皆与普通之人有异,学武术精者 要细心自求。精武高人不损人利已、不逞能,自古真人不 露像,露像非真人。初学练习数余年,不知动静劲或招数 者甚多,主要是无人指点,不明拳理之故,练武之人要养 性,内含修炼,不急不燥。说话瞪眼,指手画脚,无大不 谈,皆粗人,做为炼武之人要引以为戒。
除自己苦练功夫外,得名师传授后要虚心受教,认真 钻研,提高悟性,往深处追求,对老师要心地诚实,对师兄 弟及同仁要以诚相待,这才是练武宗旨。自古以来艺不 轻传为什么,就是恐怕误传匪人,在世上为非,沾辱本门 名誉。因此各门派老师在看不准人时决不会倾囊相授, 凡是练武之人宜先端品,遵守武德。练武成才之后,不可 藐视他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不要做井 底之蛙。在世上要以忠义待人,不逞强仗势,每与高人切 磋武艺时,要切记点到为止,胜负自如,外人难分,以便保 留对方名誉。
练武之人性慎爽快、粗犷、豪放,最注重武德,为国尽 忠,为双亲尽孝,对友要信,对老师要恭敬,要见义勇为, 当仁不让,才不愧为武术家侠义本旨。
练武之人有了较深的功夫后,切忌下列各事,犯者不 得善终:奸淫妇女,欺压良善,劫夺财产,伤残世人,胡作 非为,违拗师长,交结匪人,开口骂人,公报私仇,口造妄 言,横行霸道,以上各事,切宜戒之。
二、练武须知
中国武术门类甚多,就其作用而言,无非软硬两种功 夫,软功尚柔,硬功尚刚,刚柔相济,才为武术真髓,武当 属内家以柔至刚,少林为外家由刚达柔。要知刚柔,乃初 学之别,至其修造其极,刚亦柔,柔亦刚,各是其是,各非 其非。须知天下武术本一家。对于其他拳术我知甚少,不 敢妄道,恩师李子鸣对我口传心授略有粗学,愿与同仁研 讨己求甚学。
形意、太极、八卦三个拳种,可以说无地不有,无人不 学,学者如牛毛,甚至传到世界各地,但学成者甚少。说 起来武术易学,拳理难明,练武术要研究拳理,如拳之法 术,何为法,何为术,练习姿势为法,运招应敌为术。起式 舌顶额,是以接任督之气,使心中空空洞洞,无形无象,此 为无极;似动非动,将展未展,此为有极;心既动,意亦生, 身既前,手足运,此为太极。由太极两仪而生四象八卦, 以至八八六十四卦。八卦掌的变化就是以易经八卦的数 变术为根基,由一端而至千头万绪,各种拳术都没能出此 范围。在实战应敌时,要动敌之将动,静敌之先静,这就 是以逸待劳,彼上我下,彼进我退,彼刚我柔,这就是随机 应变,这就是八卦掌之术。明乎拳理一通百通,学用器械 也就不难。就拿武术来说,尤其以掌法难练,而八卦一门 为系掌法,所以练八卦掌非有名师指导不可,否则不能了 解其玄妙,虽然也练但难得其真谛,在练功时硬使拙力会 导致伤其脏腑。凡是初学练八卦掌者在走转时切记愈慢 愈佳,由慢而快,练习日久,气自然沉人丹田,手足相合, 拙力也自然去掉,达到不滞不散,不迟不断,腰似车轴,气 若车轮,换式有如行云,迈步恰似流水,两脚虚实总要分 明,抽身换影翻若鹭鸿,随机应变奥妙无穷。凡练武者无 论练习何拳种,都是以腰身为总根。在克敌时不是用浮 力致胜,而是用纯丹田内劲取胜,一拳击出须求其自然, 是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既打手,虚是变手,出手如舌 舐,打人似接吻。按八卦掌的用法,可分推托代领,搬扣 劈进,捉拿勾打,封闭闪展,能进须能退,能化尤其要能 生,刚而不滞,柔而不散,静如泰山,动若游龙.螺丝劲层 出不穷,圈中圈处处有变,以上为八卦掌之精华,武术之 妙诀,歌云:拳术先天气练习,刚柔相济细推寻。八卦掌 法留意记,不怕猛汉力千斤”。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练 习八卦掌者要懂得。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念足。 心为元帅,眼为先锋,脚是战马,手是兵。因此要眼锐,身 随、心稳、手准。眼具有检察之明,手有拨转之巧,脚有快 速之功,神有领导之能。劲断意不断,意断神连,出掌如 牛舌,换掌如穿梭,拳之精妙是取人根梢,对不同的对象 采取不同的打法,如高挑、低掠、斜打胖。这些都是拳术 之理,希望练八卦掌者不但下苦功练套路,更要注重学习 拳理,提高悟性,内外双修,功到自然成,切记勿急躁。
第七章八卦掌秘诀
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走即还,变中虚实步中参。 走如风,站如钉,摆如穿翻步法精。腰如轴,气如旗,眼观 六路手足先。行如龙,坐如虎,动如江河静如山。阴阳手, 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要六合,勿散乱,气遍周身得 自然。扣掰步,要仔细,转换进退在腰间。手打三,脚打 七,手脚齐进莫迟疑。胯打走,肩打撞,周身挤靠暗打膝。 高不挡,低不拦,迎风接近最为先。数语妙诀拳中要,不 用纯功也枉然。
第八章董海川教授法
董师祖海川教人武功,皆通过口传心授,非至入室弟 子,万难见到师祖作拳脚示范,故此流传至今的八卦掌, 因各门人记载,或有不同。
古语云:“学一趟不如学一手,学一手不如学,句”。 一趟武功不过势样而已,趟数之多少,不能作衡量武功高 低的标准,“千招会不如一招精”,谈的就是这一道理。武 功,俗名功夫,需要勤学苦练,需要下功夫,以培植内外功 根基。武功之道需要熟能生巧,更需要融会贯通,大凡练 功数十年末运化者,皆因不明拳理而未能悟出正理,更谈 不上融会贯通,学一手能知一手之用法,学一句则可明其 拳理。以其拳理功夫运化者可将一手化十手,以至层出 不穷。
师祖一生授徒57名,各门人所学有所出入,均因师 祖教授不拘一格,因人施教。这57名门徒,在拜师祖学八 卦掌之前,皆精通别派拳术,有的甚至已是小有名气的拳 师。董公授徒,皆根据各门徒的性情气质,手眼身段,气 力体质,功夫根基等,而授以相当的技术。因此董门高足 各有所长,凡得其传授者,无不艺至大成。.
董公门徒“翠花刘”刘风春,生性愚直,在57个门徒 中,他得董公所传招式甚少,然练得最刻苦。及至第9年 头,董公考核诸第子功夫时,董公最赞赏的八大弟子中就 有刘风春。称赞刘虽然招式不多,但功夫最精纯。事实证 明,在后来的闯荡江湖当中,无数的武林高手均不能望其 项背。据恩师李子鸣说,“翠花刘”双臂似有电,触者如触 电,皆被其反弹而出。
俗语云:“名师出高徒”。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 解惑者也”。作为师者,倘若不是博学多才,技艺卓绝,难 为弟子解惑,难以因材施教,董公授徒之法,超凡出俗,董 公教徒之道可谓上乘。散手,随意搏击,随意招架,随意 还击,所谓见招打招,见势打势。凡向董公习练八卦掌 者,经其指点后,其散手尤如庙丁解牛,以无厚人有间,游 刃其中而技高一筹。
一、八卦转掌中天、地、人
茫茫宇宙旷浩无堰,天地万物一气维系。天有三宝 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天地之间乃气至大,人之生存 存乎一气。天地运转有度,历春夏秋冬而循环往复。从盘 古开天辟地,四时交替恒古末变,已历数千万年。日月星 辰运转有道,道之所存气之所存,然气覆盖于万物之上。 茫茫宇宙间天与地同体,其轻清在上者为天,而重浊在下 者为地,各呈其功,各呈其用。
故八卦掌在上者日上盘,即天盘:在下者日下盎,又 名底盘,即地盘:在中者曰中盘,又名人盘。此为三才,即 八卦掌中天地人。董海川祖师自传道北方,将上中下三 盘因人施教。董公谓其弟子曰:“三盘之要道中盘也”。故 及至今日习中盘者比比皆是,然习上、下盘者廖廖无几。 上盘者练凌空之术,下盘者练甲遁之道。董公海川功若 神明,在世时能墙上挂画,盘膝而坐,提气腾空,其八步凌 空掌,更是鲜为人所知。八步凌空掌者上盘也,此乃天 道。至于地盘掌者,练习者极少。偶有习者,亦不过是使 膝胯相平以锻炼腰腿圈转灵活之一步法而已。若论遁甲 之道,则不曾涉及。为何习地盘者无人?董公曰:地固有 灵,不遇天时,冰冻植谷,恐亦难生。万能之天地,豆万世 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以生飞潜动植之物,以成金石铅 汞之矿,以长草木果谷之植。外露者春生秋谢,内藏者昼 吸夜氤,循环往复而无穷无尽。此乃一气之调之化育者 也。天地一气豆古不萎,而一气又分阴阳,阴阳合而万物 化生。为万物之灵。秉赋独厚,半阴半阳之体,半仙半鬼 之魄。八卦掌之道修练体魄,即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 气。及至阴阳二气善呼善吸,清浊得理,即清气上升浊气 下降,升降相澎湃,上下相荡漾,则混之一气成矣。
八卦掌须练中盘者人道也,天地人曰三才,人居其 中,人非天地。古语云:人定胜天。昭明文选曰:人杰地 灵,天地之道大矣,非圣人其孰知之。其孰学之,然后须 赖人以发明之。伏羲之河图洛书是也,犹赖人以阐述之。 文王周公孔子之后天八卦,象赞十翼是也。八卦掌习中 盘,学本卦爻,理近人道。精研日久,融会员通,下学而上 达,由人道以贯天道,乃能真知天道。
何谓道?老君日“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 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日道。夫 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降本流 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 地悉皆归。”简而言之,道即自然之法则,人要战胜天地, 首先要顺应天地运行之道。人非鸟兽难有翔空之术,人 亦非穿山甲难求从地下遁逃之技,但要练就董公凌空八 卦掌之绝艺,除非旷世之才,常人难有此般造诣。武术之 道需要勤练善悟,“练“、"陪"二宇决定功夫高低。俗语云: “名师出高徒”。学武之人首先要选择拳种;其次便靠缘 份,看能不能拜上名师。跟名师学艺可以便自己少走弯 路,领悟功夫的真髓;第三便看悟性。悟性好,掌握快,可 以将所学举一反三;第四要靠勤奋,如果缺乏勤奋,即使 有天才的聪悟,也难练出上乘的功夫。
八卦掌三盘的核心为中盘,若好高鹫远,蒙昧不化, 而遽,习上盘(天盘),恐误入歧途,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切记练八卦掌需顺应自然,循序渐进。及至中盘的上受 位练至与天盘的下受位相邻时,可以习天盘,此易道数理 之变也,习掌者不可以不遵循之。
中盘掌的核心为呼吸,一呼一吸循环往复,练习日久 便能撞透三关(即尾闾、平脊、泥丸宫),形成小周天,进而 形成大周天之气道循环。中盘掌之呼吸、鼻呼鼻吸最能
浏览5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