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九汪氏曰:先生之为真仙也,闻之者多。其为隐士也,知之者少矣。 公余心静,适金使君式训过访,黄香话先生奇踪。使君曰:“公胡不书隐 为镜,发明先生大节乎? ”锡龄曰:“诺。”爰仿《纲目》体纪之,名曰 《隐镜编年》,崇征实也。自是而先生隐迹,与先生年谱,均在兹矣。后 有万年,同志者共续之。
(纲)洪武十七年甲子夏,诏求故元退老、一百三十七岁老人、武当 山隐士张三丰,不见。
(目)三丰,懿州人。元定宗二年生,至元间,以博陵令致仕。访 道于终南、太白之间,得希夷正传。其学以忠孝慈恭为体,河洛、易象为 用。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三丰已百二十岁矣。戊申闰七月,元数已终,明 太祖承天受命,三丰遂遁迹深山。十七年,大封功臣,华夷宾服,诏求德 高寿尊之士。闻元张三丰隐武当山,一百余岁,至是诏之,不见也。
〔纲)十八年春,以沈万三、邱元靖,再求武当山隐士张三丰,不见。
〔目)万三,南京人。元靖,武当人。均系三丰弟子。太祖诏二人求 之,以弟子必能劝驾也,仍不可致。
〔纲)二十四年夏,又以张宇初求武当山隐士张三丰,终不见。
〔目)宇初,龙虎山人。天师后裔,袭剑印,号真人,三丰同宗也。 至是以宇初求之,终不见。
(纲)永乐五年丁亥,命胡淡访求隐士张三丰,十年,不见。
〔目)户科给事中胡潦,旧与三丰相识。成祖慕三丰高风,至是命胡淡求之,遍巡天下,兼察建文帝所在。去十年,始还。
(纲)十年三月,命孙元虚,字碧云,于武当山预候隐士张三丰,不至。
(目)胡潦等去访三丰,已及五年,成祖欲见之心,刻刻不忘,意其 必至武当,故命元虚赍书币于武当,预为候之。
(纲)十四年正月,帝命安车,迎请武当山隐士张三丰,不至。
(目)前年孙元虚奉命,在武当山建宫拜候,至去年冬,三丰始回武当, 元虚大悦,令人驰报于帝。今年春,帝命安车迎请,忽又他适,帝颇悒然。
〔纲)十四年五月,武当山一百六十八岁老隐士张三丰入朝。
(目)帝以愿见之心,切切难得,乃命胡广至武当山祈祷。三丰闻之, 即藏其身于洞中,引出阳神,化为隐士,戴竹冠,披鹿裘,飞入金殿,稽 首阶前。时帝正御朝,望而异之,询知为三丰,即钦问长生之道。三丰曰: “寡欲澄心,澹神汰虑,此陛下长生之道也。”帝曰:“先生数不见朕, 今何轻身至此? ”三丰曰:“臣本野夫,于时无用,故能修辟谷,出泥丸。 今见陛下,乃臣阳神耳。昔太祖高皇帝,不能溺周颠于江上、制冷谦于麾 前,皆法身,非色身也。臣今一见,特酬苦索之心。"言讫,隐去。帝封 为“飞龙先生”。及胡浚、胡广诸臣还朝,闻三丰已来谒帝去矣。
〔纲)天顺三年春,隐仙张三丰来朝。
(目)帝素敬道德之士,三丰鉴其诚,乃现全神晋谒。紫面凝朱,修 髯如戟,髻垂脑后,若玄武然,腹大肩厚,腰绦手笠而来。稽首言曰:“臣 三丰,愿陛下修己安人,黜邪崇正。”忽隐去。帝亲制诰文褒之,封为''通 微显化大真人”。
〔纲)成化二十二年春,诏特封前太和山隐士张三丰为“韬光尚志真 仙”。
(目)时僧道两徒,滥窃封诰,贪纵不法,帝厌之。因科道官进奏, 遂削僧道两徒国师、真人之号,特封三丰为''韬光尚志真仙”,周颠为"宣 猷辅化真仙”
(纲)嘉靖四十二年秋,封张三丰为“清虚元妙真君”
〔目)帝晚年颇好玄秘,闻三丰显化南京,遍索其书,得《玄要篇》。 阅之,叹曰:“我朝真仙也。”遂封为“清虚元妙真君”,并敕于三丰旧 栖处,建清虚观祀之。
〔纲)天启三年秋,张三丰神现宫廷,晋封“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目)帝因时事多故,宫廷中设箕求仙,忽见红光覆座,光中现三丰 真容。帝叩曰:“真仙教我,真仙护我。”降语甚密,移时隐去。帝感之, 照前“飞龙先生显化真人”,晋封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洪武初,平阳真仙张金箔,世造金箔纸,故以金箔自名,深藏道术, 游戏人间,尝以金箔为药,与人治疾,无不奇效。忽又有张金点者,身著 淡蓝袍,满袍皆贴金点,遂以金点为号,见者粲然。金点曰:“人有疾而 服吾一点,其疾必廖。”时有求试者,效验如神,亦不索价。是时南省多 疫症,金点一身,日为众人拥取,直至点尽而止。明日来市中,其点如故, 咸拜为神师。越月后,疫症稍止,金点曰:“吾今事尽,将归云山矣。” 遂脱其金点道袍于地,人竞夺取,张化为金光,冲天而去。他日刘诚意闻 之,曰:“此必张三丰,诡为金点,与张金箔相辉映也。明有朱生者,兖州人也。性慈孝,忽得眼疾,对面不见物,朝夕拜天, 遂梦一金色神人,长髯如戟,道貌飘然,招朱至前,曰:“子心诚恪,吾 有妙方,赐汝一点必明。但用好焰硝一两,铜器铭化,入飞过黄丹二分, 片脑二分,铜匙急炒,入罐内收之。每点少许,其灵效有未可具述者。” 朱醒而异之,即照神传调治,越日复明。他日到兖城,路经张仙观,入内瞻仰,忽见仙容,与梦中神人,仪装 无二,不觉竦然,发愿传刊其方于世。今其方,尚载《本草纲目》中。
汪公锡龄,字梦九,徽州歙县人。明嘉靖进士,按察忠愍公后裔。家 素丰余,能好礼义,继客扬州江都,遂侨寓焉。公生而神异,少有夙慧, 壮有治才。娶刘氏,性极恬静,尝梦女仙何一阳,颇爱玄学,与公俱二十 余年,颂偈而逝。公亦不复娶。平生出处,由别驾官至四川剑南观察,辑 兵爱民,人皆德之。到任二载,剑南多雨,公乃自断指甲,徒步往祷于眉 山,拈香七日而天晴,咸以为仁慈所感。归经娑罗坪,忽遇至人张三丰先 生来游峨眉,一见如旧。先生觉之曰:“方今圣天子在上,又有贤宰辅、 名公卿,相与佐治,君无忘蓬莱共处时也。”公乃大悟本来,为沈万三分 神寄世,并知三丰为恩师,再求指度,师乃授以金丹要旨。公暇即静坐于 高噱、凌云两山,建修屋舍丹房,并于就日峰,自创一椁,号“藏蜕居” 夜与仙师往来。尔时民物恬熙,辕门满草矣,所未决去者,因尚有老亲在 耳。继升云南永北,即请终养,恐长滞于软红也。乃以次丁在,不合定例, 遂阻。寻又授河南通省河道副使,因便道,抵扬州,过楚江,复遇三丰先 生,传以秘诀,遽抱奇病归。时元配刘恭人去世多年,命其子思敏扶柩入 蜀,葬之就日峰而公病益剧,绝粒月余,面转红畅。一日,谓弟曰:"汝 善事父,吾将往矣。”薰沐正襟,空中隐隐有彩云下覆,突见一气,从顶 门出,乃终。(时雍正甲辰二月初七日丑时仙升)举尸入棺,轻如蝉蜕, 方知成真得道人也。其子奉遗命,合刘恭人柩,同扶入川,瘗于就日峰上。 后有巴南樵夫,见公于峨山,从一奇伟道人,飞行峭壁,仍如当日容貌, 髭须飘飘然。
长乙子曰:题系《度汪梦九》,而此作乃如梦九先生小传,何也?盖 先生观察剑南,流风善政,至今犹称颂之。兼以仙根道器,忠孝两全,故 祖师亟来指度,以卫吾道。兹作搜轶事、撷遗闻,并照其寿藏碑跋著之, 仍以著祖师度世之勤,而代写梦九出处也。道人姓汪,名锡龄,字梦九,号圆通。江南徽州府歙县水界山人,侨 寓扬州府江都县。历官别驾、州牧、户工二部,任四川剑南观察,受修养 秘法于张三丰先生之门。爱凌云山水清幽,自营葬地于就日峰内,穴得云 中仙座之形,打己山亥向,为将来藏骨之所。留题七律一诗,录之于后: “自打吉穴埋仙骨,水绕山环倍有情。就日清泉垂德泽,丹霞静室守佳城。
道人久脱尘凡累,孝子无劳风木惊。莫讶老夫原未死,何妨标挂见分明。” 雍正元年岁次癸卯四月初三日,秦安县有张蓬头,自云中州人,又称天外人。顶挽单髻,寒夏着-破 衲,游行市上.状类疯癫。好事者畀以酒食,不问精粗多寡,初未见其醉饱也,时或数日、或数十日不饮食,亦无饥渴态。晚宿寺观上,恒经旬不起,群以为死,足蹴之,乃欠伸张目曰:“寐未熟,何溷而公为也? ”县人蔡生,有别墅在城西石佛寺,花木明秀,廓槛回环,欲奉之往,蓬头殊不辞。生恒喜交游,以墅为外宅,日与品竹弹丝者相为征逐。 诀 蓬头了不为意,日方落,即僵卧如尸,终夜不闻息声。偶叩其术,曰:“圣经次节,乃儒释道三教入门初基,由定而至得,其途乃分。踏实一切者, 孔门也;空诸一切者,牟尼也;超乎一切者,太上也。君称茂才,当自领 之耳。”生妻最悍妒,诟骂翁姑,生畏之若虎。探知生与道者并诸交,在 别墅为戏,怒甚,即往斥逐。生惧以告,蓬头曰:“无伤,俟其来,我自 当之。”比至,见蓬头当门坐,怒声雷动,肆口保催,直前以左右手力批 两颊,蓬头怡然不动,妻觉两手痛不可忍,急归,而十指肿若悬槌,已发 疔毒,嚎呼半夜,天晓死矣。迨乾隆四十九年四月,蓬头忽劝蔡归家,蔡 心迷游戏,难之,强而后可。至正月望,逆姬马心明,携其党,自伏羌窜 归石峰堡,道经石佛寺,蹂踵殆尽,而蔡独免。后有陈野仙者,亦来游秦 安。野仙,平凉人,冠服作道装,而饮酒食肉,起居作息如常人,结庐龙 门山,危峰峭壁,殆飞鸟所不能到,不知何以上下也。其踪迹颇不远人, 欲觅之,峰下呼陈爷即至。或叩以休咎,不答,但云:“由他、由他!” 又尝与乡人移石上崖,又尝与友人"巽水灭火,一切灵异,未可俱述。兹闻 野仙来游,蔡即延至其家,令与蓬头相见,而野仙若甚自惭者。留三日, 野仙辞去。蔡因问蓬头,野仙何如?曰:“修仙有二,其上乘自静功入门, 首戒妄念,次学胎息,再演降龙伏虎之法。此皆易事,惟金丹难炼耳,丹 成便可飞升,来往自如矣。今野仙,乃符箓一派,静则云霞,动则霹雳, 然必传授正、蕴秘深,真师来度,亦成南宫列仙,否则五百年后,难免雷 劫矣。幸野仙存心仁厚,每以其法救人困苦,虽系别道,吾将以大道传之。” 居无何,蓬头亦飘然去。野仙貌肥黑,礼仪甚恭。蓬头面奇古,而神极清,去来倏忽,如游龙然。
浏览1,0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