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的拳术与技击套路多是吸收有道教修炼特征的拳种以及在当地盛行的 一些路数。武当拳不是一路拳或几路拳,而是一个庞大的拳系,据统计有260多 个拳种。武当功夫充分体现了以柔克刚、以无形胜有形、无招胜有招的内涵。

后发制人,是由对手首先采取行动,此时经过观察分析,摸清对手来路招式 之后,再有计划、有目的地出击,从而后来居上,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但是,俗 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无论在军事还是武术上,“先发制人”也是一 个重要的命题。

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 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辨证的统一。后发制人的实质便是积极防 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它常常成为较弱一方克敌制胜 的重要法宝。

武当武功以“后发制人”作为其战术原则,这与道家“无为”“无事”“无欲” “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是相同的。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 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休。”(《道德经》五十七章)这就是老子的“无 为而治”的主张。在此基础上,老子进而提出了“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

在上述思想影响下,武当在击技战术上,强调“后发制人”,倘敌欲发我,则 应心中坦然,审候应机,静以俟之,微动即应。“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 动”(《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谓“后人发先人至是也”(《太极拳经详注》)。

“守柔处雌”“不敢为天下先”的战略思想是道家受水性的启发而得的。老 子认为上善若水,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最卑下的也莫过于水,然而,最坚强的 胜利者也是水。坚硬的金属遇水会慢慢腐蚀殆尽,坚硬的岩石也会被柔弱的水 冲刷得改变形状。不仅如此,“不敢为天下先”还在于能时时自己检查并改正自 己的缺陷。以我之优势对待敌人的劣势,当然必胜无疑。此外,谨慎和退让态度 又是冷静的。这样,不仅能把握自我,也能清醒地观察对方,可收到“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之奇效。

“不敢为天下先”是以主动的方式将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一切服从对方, 把对方施展的攻击力如数还给对方,以求克敌制胜。遵照不敢为天下先的战略 思想,武当武术在战术上的原则是“后发制人”。这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 “无为而无不为”“我惟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争”的理论观点一脉相承的°

后发制人,在对方先手中,看似是不占任何优势,其实不然。于对方处于动 态中,以敏捷的思维迅速查找到对方的破绽,然后以最佳的招式止住对方的进 攻,俗称化力;或是反关节或是从其他的方向分解对方的力,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称为还力,以对方的力来打对方,自己于静态之中以最小的能耗来打击对方。武 当功夫最大限度地诠释了“柔”的涵义,“柔”不同于圆滑、逃避,而是看似绵软无 力的动作之中渗透着多种不同内容的御敌之术。

然而,武当功夫和技击动作中仍然包含了许多爆发力极强的发力动作,威猛 迅速。这与修习者内在气息的开合是密不可分的,与对方一接招中,进气,气息 下沉,用以承受最大限度的打击。而后由守转攻,气劲由丹田上升,俗称丹田劲,结合全身的力,一鼓作气,发出整劲来打击敌人。

呼吸吐纳、导引之术在武当武术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武当功夫在一 动一静、一呼一吸之中便以使对方就范,将攻防技击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又不 失大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可不称其独特。武当拳法灵活迅捷,除了 以养练功、防身保健外,具有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后发制人的特点。先避开 对方来势的锋芒,诱敌深入,再以多变的招式制敌。

以柔克刚是武当功夫的不二法门。老子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道德经》七十六章)他还提出欲刚必以柔守 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的观点。一般地说,柔弱的东西代表新生,充满生机;刚强的 东西代表盛大,缺少生机。柔弱的东西持久,刚强的东西短暂。抽刀断水水更 流,滴水穿石等都说明了柔胜刚的道理。

在老子看来,人最高本性应该是上善若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是水,水没有 硬度、没有形状,总是处万物之下,但是以水来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承 受得住。滴水可以穿石,洪水泛滥时高山丘陵为之崩垮,大树也能被连根拔起。 自然界和人世间共同遵循的道理:弱胜强、柔胜刚。

这个道理好像铁锤和棉花的碰撞。蕴含千钧之力的铁锤,在武士的手里能 发挥出开山破石的力量,砸碎坚硬的岩石,敲破精铸的铠甲,但面对柔弱的棉花, 却不能伤害分毫。十级以上的烈风能轻而易举地摧毁几个人才能合围过来的参 天大树,却奈何不了一棵柔软纤细的小草。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 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 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做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 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 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所谓“彼微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 落空,或者分散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归根结 底讲求一个“柔”字,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用太极的“柔”化解其他拳法的刚猛 之力,然后借力打力,将对手的力量化为己用,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张三丰的得意门生张松溪所创立的武当松溪派至今仍存于 世上,是研究武当功夫最好的样本,著者收藏了不少武当松溪派的武功书籍。在

图片1

以柔克刚的武当精神

拳种中,除了纯阳拳、混元掌、两仪佥I」、龙门枪、铁画银钩之外,太乙拂尘要算是武 当派中最引人注目的兵器了,如同少林派中的禅杖一般。打斋做法的法器却可 在转瞬之间成为制敌而不杀敌的兵刃,实为武当文化精髓。

从武当功夫中孕育出来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大拳种,名震武林。在 内家拳派和武当功夫中,也产生了一批武林宗师。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传奇故 事在民间被广为流传。

中国古代历史渊源深长的道家内丹术,强调的是内气的复苏、吐纳、流转、运 用,因此古代的内丹术是一种生命高层次的修炼。其中“吐纳”就是将新鲜的空 气吸入体内,将体内污浊的空气排除;“流转”则是让气息在体内运转不息,这是 道士修行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道教中又被称为练内丹。

调养身息、通经活络是道教修炼内丹的主要方法。道士多习武,很自然地把 修炼内丹的方法融入武术。练气是道士修炼之术,后来被运用到了传统武术中。 道教认为,从自然界采纳气息以养精神,气息在身体中运行以打通周身经络,把 气息灌输到肌肤之间可以保护体魄,最终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这也许就是武 当玄功的精华所在。

浏览50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