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镖局
只经历了短短的二百余年时间,镖局风风光光的产生,悲悲壮壮的消亡,镖局迅速日落,往昔的辉煌已成过去,只留下一些旧址还让人回想起当时的意气风发。
—、社芸治安环慎的进一步恶化是镖局走向衰落的最重要原因正辉煌时,镖局生意一落千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镖局如此之快地崩溃呢?其实镖局产生之时,就已经埋下了倒下的隐患,镖局是以武术为基本技能来进行经营的,镖局对盗匪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把盗匪认作衣食父母,对盗匪是爱恨交加,没有盗匪在路上或偷或抢,商人也不会将众多的财物交给镖局进行长途运 输;另一方面又把盗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盗匪不仅会对他们所保护的财物进行盗抢,而且有时还会对镖师的性命形成威胁。
镖局路上所遇之盗匪有三类:一是占山为王的职业盗匪,二是流窜作案专业盗匪,三是饥寒交迫的业余盗匪。此三类盗匪特点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时期数量也有 差异,对镖局经营形成的威胁也不相同。
占山为王的职业盗匪多为有一定政治目的的集团,也有借政治目的而行恶的团伙。其特点是有一定的活动地盘、固定的势力范围,呼啸山林却又有相对固定的住所,既和政府对抗,又不愿过分激怒政府。镖局在接镖时,大都走自已熟悉的线 路,因为对这条线路上各个职业盗匪都比较熟悉。职业盗匪们铤而走险的目的是盗 窃、抢劫钱财。他们也希望“和气生财”,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盗取财物是最好的方法,实在不行只好拦路抢劫,但也希望对方腿脚发软、跪地求饶,因为图财而杀人害命是一种最好不采用的方法,因为杀人的过程中必然要引起被盗抢者的 反抗,妨碍图财的顺利进行,同时一旦出了人命,地方官由于职责所在不得不过问,事情闹大了,不但捕快会奉命限期缉匪归案,甚至巡防营也会出动限期剿灭以 绥靖地方。职业盗匪也就不好在这块地面上混了,所以职业盗匪作案时拦路抢劫时 总是凶神恶煞般,满脸杀气,横刀舞枪,一副山大王的面孔,商人行旅见到后如吓得叩头求饶,或是弃财而逃,那是职业盗匪们最期待的结果,因为不费吹灰之力就 可得来财物。所以职业盗匪们也不愿意遇上镖局的车队,双方一旦发生冲突,鹿死 谁手都不一定,即使职业盗匪们占得上风,也需要付出极重的代价,这是职业盗匪 与镖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情景。而镖局的目的是保障雇主生命、财产的安全以收取报 酬,和盗匪武力对抗是镖师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但却不是惟一的手段。而且 这种手段也是镖师最不愿意采取的一种手段。因为镖师和盗匪无怨无仇,镖师也无 剿匪缉盗的责任和义务,说不定镖师和盗匪之间还是同门师兄弟,即使不是同门, 至少也是同根,武林中常有一句话:“天下武林是一家。”横在两者之间的鸿沟是 盗抢与保护的关系,镖师遇到盗匪,两者之间都有畏惧心理,二者都吃武艺饭的, 敢出来走镖的一定是武艺高超,敢来劫镖的也一定剽悍勇猛。一旦交手,谁胜谁负 还真不好说,败了可就可能会输掉性命。所以在镖路上镖师与盗匪虽然经常相遇, 可是真正“打”起来的百不遇一,发生流血事件更是少见。一般双方都会各退一 步,礼让三分,镖师承认盗匪是其衣食父母,并备份礼物送上。盗匪也就见好就 收,放镖师过去。这样双方都达到了目的,镖师顺利完成了任务,职业盗匪也安全 地挣足了面子撤退,至于图财未成,那不必担心,会有那些无抵抗力的商旅让其实现目的的。因此镖局在走镖时,长走的线路,那条线上作案的盗匪会给面子,可以 平安送到。武术虽然是镖局生存的基本技能,但大多数的时候是靠人际关系就能摆 平。因为镖路走熟了,这一路上盘距的各个山头、村口的盗匪、路霸打交道多了, 对镖局走镖就不再盗抢了。镖局也很知趣,路过时,把镖旗收起,把架子放下,低头通过,逢年过节时,拿上礼物去登门拜访。久而久之,双方还成了朋友了。所以对普通商旅人身和财物形成最致命危险的职业盗匪并不会对镖局形成最致命威胁。
流窜作案的专业盗匪是对镖局经营形成较大威胁的敌人,这类盗匪惟一的原则就是钱,他们的特点是居无定所、神出鬼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机动性强;而且 都是“专业”级别的,专业水平(武术及盗抢技巧)很高,防不胜防;更为威胁 的是这类专业盗匪往往是主动找镖局下手,因为镖局保的镖中有大钱。一旦镖局保 的镖被这类盗匪钉上,专业盗匪一般都精心准备,常常使一些下药、偷袭、纵火等办法,作大案、抢大钱。然后溜之大吉。镖局之镖师又不是万能的,所谓明枪易挡,暗箭难防,镖师不免失镖丢命。因而专业盗匪对镖局的威胁很大,但镖局并不 惧怕,一来能练就专业盗抢水平的盗匪毕竟只是少数人,且这类盗匪往往作案时人 数较少,一旦发现,拼斗起来并不会落下风,对方作案时也会称一称自己有没有实 力拿下镖局的“镖”。二来镖局也有对付这类专业盗匪的手段,那就是组织力量, 集中围剿,能混成专业盗匪,必不是默默无闻之辈,且作案时也必会留下珠丝马 迹,一旦镖局知道是谁劫的“镖”,定会组织同行业的众多镖师对其进行围剿,李 尧臣在其作《保镖生活》中讲述了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会友镖局被宋锡朋 等人劫镖,失镖两鞘多银子,会友镖局联合八家镖局对其围剿,彼此纠缠了好几个 月,才把他们打垮,宋锡朋跑到东三省,入了马达子(胡匪),到了 1902年(光 绪二十八年),宋锡朋已经偷偷回到家里藏起来了。会友镖局又派人前往冀州,把他擒住。后来,宋锡朋又押解到保定,被杀。在这种情况下,敢对镖局下手的专业 盗匪其实很少,对镖局的威胁较大但不致命。
饥寒交迫的业余盗匪却对镖局生存形成了致命威胁,这类盗匪看似专业水平很 低、组织松散、不成规模,但这些业余盗匪原本都是老实的穷人,他们所以要走上 盗抢之路,实在是生活所迫,所谓抢也是死,不抢也是死,抢得来还能作个饱死鬼,抢不来只能作个饿死鬼。在这种将盗抢和生存与死亡结合在一起的斗争中,镖 局必将处于下风。遇到这类盗匪,镖局有点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了。既不能用对付 职业盗匪的方法,也不能用对付专业盗匪的方法,因为这些业余盗匪不吃这套。你 去攀交情,对方和你没交情,不是“道”上的朋友,无从攀起;你去登门拜访, 对方无名头,不知门在何方,这次抢你和下次抢你又不同一伙人,无门可拜;你 用围剿来威摄对方,对方悍不谓死,抢到了才能活着,抢不到早死了,还用得着围 剿。所以惟一的办法就是以武护镖,双方拼个你死我活。这对镖局的生存形成了致 命威胁。一来饥寒交迫的业余盗匪们即不和镖师攀祖师爷论交情,更不按照“道” 上的规则和镖师单斗较武。而是一上来抢时就抱定了抢是打死、不抢饿死的必死之 心,正应了那句俗语:“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人一旦要拼命那可就不 好对付了,加上群起而围攻,镖师“双拳难敌四手”,不免会失镖丢命。为了保证 不失镖丢命,镖局不得不增加运镖时的人数和装备,运营成本极大地上升,而且还 时有失镖之事发生。镖局生意就有些艰难了。
康雍乾时,清社会相对安定,人民生活相对富足,虽不乏有聚众山林,以反清 复明为借口的盗匪和以武犯禁的强豪。他们的存在,虽对商人会造成威胁,却也成 功地推出了镖局这一行业,通过镖局可以实现商人的平安经营。对镖局经营形成威 胁的盗匪主要来自职业盗匪和专业盗匪,而这二类盗匪镖局实际上已经通过攀交情 和威摄将其搞定,这时的盗匪实际上是真正的镖局的“衣食父母”。借助和“衣食 父母”的关系,镖局的生意既多又实际上很安全。偶有个别业余盗匪,镖师出马, 手到擒来,正好体现镖局之镖师价值所在。
但进入道光朝后,连年灾荒加上清政府腐败至极,以至流民遍野,在生存面 前,一些身强力壮的饥民被迫为匪,走上业余盗匪之路,数量越来越多,社会治安 日益恶化,以至镖局运营举步维艰。
对镖局更为不利的是社会矛盾的激化,并不仅仅产生流民、盗匪,而是出现了 一些与清政府有不同政治述求的反抗组织,这些组织因其附合广大民众的要求而迅 速发展、壮大,白莲教、义和团等民间秘密结社形成的势力开始对清政权造成威 胁,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更是曾和清政府分庭对抗,占领了半壁江山,此时,国 外列强又开始侵入华夏,大地到处都有战火,中国人民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在这 样的社会背景下,以长途贩运为生的镖局是无法致身事外的,到处的斗争、到处的 流血使镖局生存中的缺点暴露无疑,实际上在镖局生存本领中,武术技艺只是其生 存的基本手段,而重要手段是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文化、和谐文化,是将文化作为手 段的行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镖局自然难以生存。所以,社会治安的日益恶化 对镖局生存形成致命打击。

浏览6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