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九节鞭时,总打着自己的原因主要有:①动作不熟练。②未 掌握鞭的性能。③急于求成。由于动作不熟练而使鞭打着自己时, 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加强反复训练。俗话说:“鞭舞千遍,圆活快 变。”为了安全,初练时可先用比较软的绳子拴一小沙袋代替九节 鞭进行练习,待舞花动作纯熟后,方可使用九节鞭。九节鞭属于软 器械类,要把软器械练“硬”,其关键在于掌握其基本性能。否则, 舞鞭花时,轻则打着自己,重则伤及手脚脸面,难以完成动作。因 此,要想练好九节鞭舞花,就要培养练鞭之控制力,特别是舞花缠 绕到最后一瞬间,定要顺着“鞭头”运行的路线给予缓冲卸力。如 果此时逆着“鞭头”运行的路线,那就很难掌握“鞭头”的位置方 向,并且容易打伤自己。正如我们接远处快速传来的篮球,两臂决 不能硬顶逆行而强伸,而应该顺势屈臂而缓冲。由于急于求成而造 成的鞭触身,除了努力培养自己的耐心性格,不急不躁外,还要加 强长拳的步法、跳跃和滚翻等基本功练习,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协调 性、灵活性和准确性。做到了上述这些要求,一般来说,就会使软如绳的钢鞭舞动起来。
怎样练好枪的“圈”?
枪,是武术中的一种重要的长兵器。枪的历史悠久,技法细 腻,从古至今爱好练枪者甚多。那么如何能够较快地练好枪术呢? 首先练好枪的“圈”,则是最佳的入门之径。
所谓枪“圈”,是指枪头运行路线为圆弧型的枪法而言,这在 枪术中最为常见:如拦枪是枪头向左的半圆弧型,拿枪是枪头向右. 的半圆弧型,挑枪是枪头向上的弧线,缠枪是圆的重复,等等。
武术家常讲“圈为枪法之母”,意指诸多枪法都离不开“圈”, 这在传统枪术和现代枪术中确是如此以“甲组枪术”为例:第一 段共10个动作含有18种枪法,其中属于枪"圈”技术的占12种 之多,可见它的重要性。 ’
怎样才能较好地完成多种枪的“圈”?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是加强臂力,可多做“拦拿扎”枪以及俯卧撑、举重物等 辅助性练习,使臂肌得到增强,以保证完成各种枪“圈”时劲力实 足。其次是掌握腰为主宰的基本技术,拿、拨、抡等枪法一定要体 现出劲力于腰,通过臂而达于抢尖。历来许多枪法都要求后把“贴 腰”,目的就在同腰劲贯通。常见有人练枪时把枪随意离腰,全身 飘浮,这是不懂枪法要诀的表现;另外是支点明确,所谓支点即完 成一种“圈”枪时动作的“中心点”,它是圆和弧的圆心。如拦、 拿、缠枪时,前手是支点,抡枪和拨枪时腰为支点,后向甩弹枪时 左手(或右手)是支点。支点要支撑有力,方能显出枪的独特劲力 和技击性;最后是圈圆清晰:如拦枪的左半圆和拿枪的右半圆要等 同,缠枪时每个圆都应一般大或者由小逐渐变大、由大逐渐变小 等。圈圆做得清楚,说明枪法功力精到。
上述诸点,只要习练者明确要领反复演习,长年坚持,定会收 到较好的效果,进而为练好枪术打下坚实的根基。
怎样练手指功夫?
练手指功夫有以下四种:即抓功、指功、腕功及握力功等。能 坚持四种功法的练习,不但在擒拿、格斗中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且 对增强体质亦有很大裨益。“四法”练习虽各有异,但又相互联系, 不能截然分开。
抓功
抓功,又名鹰爪功或鹰爪力,是练手指抓提之力量,其法有拈石笋。石笋,是用石块制成象竹笋样的练功工具,以练鹰 爪力(指、腕)为主要目的。石笋的重量不等,可根据个人功力进 度而定。如初练习时以5公斤开始为宜。随着功夫的渐进而逐步加 大重量。一般每次增加5~2公斤左右为好,最重者可达10-15 公斤以上。石笋,需请石匠加工制成。初制的石笋,尖部(手抓到 部位)必须打光,使手摸去有极光滑感。然后早晚(平时也可)操 练:以拇、食、中三指(初学者五指也可)拈其尖端,至能拈牢上 提后,即可在空中突然松指,于石笋迅速下坠时(未落地)又立即 将它拈住,名空中接抓。抓法可单手练一个,也可双手同时拈两 个,并配合各种步型练习。如:马步、开立步、独立步……等等。 拈石笋的高难动作要算是“朝天一炷香”及“携笋过桥”两式,堪 称拈石笋功夫中的两大绝招。但初练此功者须忍受一定的痛苦,如 指甲旁发胀、起小泡,但只要坚持操练,很快就会变成老茧而痛楚 消失。
抓酒坛。选小口酒坛一只,以五指抓住坛口上提,自觉轻而 易举时,即于坛内加入砖块或泥砂,长期锻炼,逐步增加重量,能 很快增强抓拿力。两手交替练习,并以站半马步配合抓“五爪龙”。以平面圆形石块(石匠加工),中间凿五个与 指基本相宽的圆孔(半指深即可),能使五指插入半截,屈指抓提,提起后翻腕使底朝天,名曰“看底”。初练者以5公斤左右为好, 随着功力的提高,可逐渐增加重量,一般每次增加2.5-5公斤较 宜,最重可达20-25公斤以上。双手交替反复练习,步型也以开 立步和半马步配合。
指功
指功以练指尖为主。适用于擒打点穴之用。练法:选一长圆形 陶缸或铁、木桶,高约45〜50厘米,口直径30-40厘米之间,内 盛洗净晒千的粗砂,将四指并拢挺劲(带气)大拇指微屈,紧贴于 虎口,向缸或桶内砂中直插,初练时如手指难忍,可先以谷类(大 米、大豆、黄豆、绿豆等)练习,待指尖适应后再以砂锻炼。两手 互换,从轻到重,由浅入深,防止急躁冒进,以免指尖受损。初次 需修剪指甲,每练毕后,以温水洗净双手,寒冷季节,需涂适量防 裂油膏,不需药洗。
腕功
练习手腕力量以“绞筷”为最,选一只与自己手握相宽的扁圆 形小铁箍,中间插入圆筷砧紧,练时双手抓筷两端,互相绞拧,先 轻后重,先少后多,勤学苦练,不久满手成茧,可再换方筷(可用 竹自制)拧绞,练此功最能使手腕力量快速猛增。如一时找不到铁 箍,可用麻线绕捆竹筷的中间以替代铁箍。或光以小木棍代用。此 功不拘形式,坐站均可,但以配合马步桩为佳,避免上实下虚之 弊。
握力功
“握棍睡”是握力功中最难练的功法。练法:做两截适合个人 抓握适宜的小木棍,长约10〜13厘米,圆芯直径约3〜4厘米(因 手大小而异),睡觉时(最好木板床)全身蜷曲,有“六个头” (头、拳头、膝头、龟头)睡一起的要求,双手紧握小棍收置于颁 下。头向下,肘贴肋,膝贴胸,侧卧位,要能于熟睡后棍尚能紧握 手中方为功,此法看似简单,要能成功,却非容易,但功夫不负苦心人,愿有志者事竟成。
怎样练爆发力?
力量是武艺的基础。俗语说“一力压十艺”。无论何种兵器, 哪家拳脚,力量不足都是很难起作用的。力量,分为动力和静力两 大类。动力训练是当肌肉收缩或拉长时,使身体或其某一部分发生 移位,或推动别的物体产生运动。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可 以实现某些静止不动或在整个动作中肢体不产生明显的移位,这就 是静力练习,如武术中的“扎马”等。所渭爆发力,就是在最短的 时间内发挥肌肉最大力量的能力,我们看到的闪电般的一击而使砖 块或钢条截然断裂,是爆发力的作用;一拳击倒敌手甚至一掌打倒 一头牛也是爆发力的作用。现介绍几种训练爆发力的方法。
扛铃练习。练习者用递增重量法、固定重量法、变换重量法进 行,但强度、组数和次数不同。一般说来,强度小次数较多,动作 速度快,特别要注意出手的速度,踢腿、腾跳的速度要快,强度范 围40-60% (以本人最大负重为基数),组数为3~6组,次数10 〜15次。
小型器械练习。小型器械有沙袋、哑铃、壶铃、实心球、铅 球、橡皮带、拉力器等,重量小(或阻力小),携带使用方便,不 影响动作速度和幅度,对肌肉弹性也有良好的作用,可广为采用, 具体作法是:
采用上述器械,快速完成各种推、拖、拉、绕环、下压(像 皮带)、击打(仿某一技击动作)、抛、掷、踢、转体、体屈伸、旋 转等动作,根据各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宜的组数和次数。
采用上述器械,快速完成各种跳跃动作,如肩负沙袋往上 跳,手持哑铃或壶铃跳上跳下等计算20秒到2分钟完成的次数。
起原有功能负荷练习法。超原有功能负荷"即指人体负一定重 量(5-15公斤)完成各种与专项技术结构相一致的练习。此法不受条件限制,可常年使用,如穿铁鞋、扎砂袋等,当附加重量取下 后,习武者会获得一种有力的轻松感。古代著名的武术家多用此法 练就轻身和飞檐走壁的本领。
利用地形、地物及同伴力量的练习方法。此法因陋就简,简便 易行,效果良好。
利用同伴的相互推手、抱摔、屈腿下蹲、骑人提踵等。
利用球架、树木等跳跃、摸高练习,不断增加高度。
利用壕沟、台阶、斜坡、拦架等作各种跑跳练习,逐渐增加 难度。
利用石块、砖、棒作各种推、掷等练习,要求幅度大,出手快。
应注意的事项:
要发展大肌肉群力量和发展小肌肉群力量相结合,发展上肢 力量和发展下肢力量相结合。
应逐渐增加负荷。因负荷越大,由肌肉的感觉神经传到大脑 的神经冲动就越强。这样就有效地发展了肌肉最大的收缩力,从而 爆发力也提高了。
在每个或每组练习的间息,或在力量训练后,做一些轻松的 跳跃练习,以调节神经,消除疲劳。
坚持隔日练。力量可比原来增加1% (每天练只增长 47%),这主要是力量练习对人体影响较大,特别是神经能量消耗 大,需要恢复和超量恢复的时间比较长。
浏览1,0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