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主要器械的规格有何规定?怎 样选购和保存?据国家体委一九八四年审定的现行《武术竞赛规则》, 对武术竞赛的四种主要器械的规格有如下规定枪:全长最短必须等于本人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 底到指端的长度。枪杆(除枪尖)中线以下任何部分的直 径,不得少于如下的规定,成年组男子:二点二九厘米。成年组女子二点一三厘米。少年组男子十四岁及十四岁以上者二点一三厘米十四 岁以下者二点三厘米。少年组女子十四岁及十四岁以上者二点。三厘米,十四岁以下者一点九厘米。儿童不受限制,棍最短必须等于本人身高。根中线以下任何部分的规定与枪同。剑长度以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得 低于本人耳上端。剑的重量(包括穗):成年组男子,不得 轻于零点六公斤。成年组女子,不得轻于零点五公斤。少年、 儿童不受限制。刀:长度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得低于 本人的耳上端。刀的重量(包括刀彩):成年组男子,不得 轻于零点七公斤。成年组女子,不得轻于零点六公斤少年, 儿童受限制。刀彩不得超过刀的长度鞭彩规格二十乘十五厘米。 刀彩、鞭彩及其它器械的彩绸上面,不允许带有任何附加物品。武术器械应由钢和蜡杆材料制成,对练项目的金属器 械除钢制外也可用其他金属代替。在比赛中,一些常见的 器械,如用其它材料制成,须经大会批准(注:刀的附属 物刀绸,限定不得超过刀长。)购器材首先应按国家规则所规定的规格。但是,是否凡 符合上述规格的就是好器材,就可以选购呢?不是的!规则规定的,是一个最起码的规格标准,而不是最好的质量标 准。除了这一起码的规格标准外,选购器材还要考虑是否称手、好用、耐用。目前国内生产武术器材的主要有浙江龙泉宝剑社、河北省定县云山武术器材社和上海的一些厂家。上海生产的武术器材较厚较重,力点不太讲究,不太适应以速度和难度取胜的现代竞技需要。不过他们生产的器材较硬实,有技击实用的外形,适宜戏剧舞台上使用。浙江龙泉宝 剑社生产的武术器材,钢质好,工艺较精细,轻、滑而不失硬度,弯成弧形后,能反弹复原,力点讲究,用起来有轻便之感,能得心应手地挥舞,是较理想的武术器材。但价钱较贵,而且靠手工操作,供不应求。河北省定县几个集体所有制的武术器材生产社,生产的武术器材多,供货较及时,而且较轻、薄,力点适中,并能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各省市武术集训队多向其订货。只是工艺不够精细,钢质一般,有些器材过分追求轻薄,较脆,软,弯折后难以复原。比赛时容易造成因器械弯折、断裂而扣分。至于白蜡杆,一般产于我 国河北山东,安徽等省。白蜡杆除国家规则规定的规格外,以老身、笔直、不软不硬为好。器材的保管一般要防弯、防变形(尤以枪棍),平时不要靠墙放,最好是制成军装架,竖立插放,否则可吊挂或平放 于地。此外,还要防潮、防燥。切忌雨淋、日晒。刀、剑和枪尖如是磨光的,刀剑身和枪尖切忌用手摸,经常要以干滑布抹拭,或涂上些防锈油。电镀的器材虽有防锈作用,但 忌磨擦、碰撞,防止电镀层剥落,也不宜以水或粗糙的布洗抹。购买时最好能有鞘,否则要自制皮鞘或用人造革袋。白蜡杆遇潮湿、干燥均会变形,枪棍宜自制人造革套以保护之。传统单、双器械有什么规格要求? 怎样选购和保存?国家规则对传统单、双器械的规格,除“应由钢和帽杆 材料制成”外,并无明确规定,如无矛盾的话,可参考枪、 棍、剑、刀的规定。如有矛盾也可按该项目和个人的实际情 况而定,但这些器械力求不要太轻、太薄和太短小。因为,武术源于技击,从技击着眼,则以重量和长度取胜。如关云长八十二斤的大刀,张飞丈八长的蛇矛即是。今天,武术的功能和特性虽有演变,发展成以体育性和表演性为主,表演以速度、难度取胜,因而,器械也向轻、细、薄片面发展。不 过,武术不能脱离其本源的技击特质,体育性,表演性的发展仍以不脱离技击性,不趋向体操化、舞蹈化、戏剧化为 限,故规则虽对传统单,双器械规格无明确规定,也应以此为鉴。单器破除上述原则外,还要注意是否称手、合用;双器 械要注意两把的重量和长度是否一致。也有因演练者其中一 手力量,反应较差些而有意将双器械制成一重一轻的,其原则以不易看出,本人称手,耍起来协调、均匀为宜。单、双器械保存之法,一般同刀、剑、枪、棍,只是双 器械还要注意经常两把夹起来放,保持其左、右对称而不变 形。传统软器械有什么规格要求?怎样选购和保存?国家规则对传统软器械的规格并无明确规定,只是补充规定了鞭的附属物鞭绸不宜过大,不得粘贴其它物品(大小规定时有所改)。其规格应按传统习惯和个人情况而定。用一句笼统的话来说,传统软器械的规格应以“不重不 轻,不粗不细,不长不短”为好。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何 为轻、细、短?何为重、粗、长呢?应因人而异,以自我感觉称手、合用为好同时还要符合传统习惯。如九节鞭,按传统习惯,其长度以本人拿着把手使鞭从肩部下垂,以鞭头 离地十五厘米左右为宜(双鞭则可略短些)。太短了,不大方太长了,打地。重量方面,现在不少演练者从速度难度出发,力求其轻。然而,也不宜太轻,因太轻又会反过来影响速度和难度。至于粗细,九节鞭的粗细与重量有关但三节棍由木杆制成,粗细对重量影响不大,不应过短过细。 应以双手(直)舞花(不打地)来鉴定适宜长度,粗细则以 能表现出技击的粗豪勇武风格,又不大影响速度为宜。绳镶的长短和镇头重量,一般也以个人演练得心应手为宜。传统软器械的保存,除上两题谈及的原则外,还要摺迭好袋装收存,而不应吊挂。鞭绸,于表演时一般宜换上新而 无摺痕的,绳镖则应于绳上擦上滑石粉。传统器械套路结构有何特点?怎样 才能练好?传统器械套路种类繁多,其套路结构各有特点,而且固有的传统套路与新编的“传统套路”又有不同的演变,不可 一概而论。但是也有共同点,试阐述如下固有的传统器械套路有些较长,单式的重复动作较多, 有些还有戏剧化、舞蹈化倾向。如南派的春秋大刀,有骑 马、磨刀、捋须、观书等情节表演,又如北派的月牙铲、醉 八仙剑也是有情节性动作的。固有的传统九节鞭套路,单式动作重复演练,一般过于冗长,然而,也有它们的共同优 点,那就是单式技法较丰富,一个单式反复演练后,又出现另一个单式,一个比一个新鲜而难度大,甚至层出不穷。最突出的是九节鞭(有些有三、四路鞭法)和绳镖(或流星)一般全套动作中越练到后面难度越大,进而出现高潮作结束。但剪裁不够、过多而反复出现的一般难度动作,常会冲淡套路难度造成的高潮效果。新编的传统器械套路,一般能在吸收传统的基础上,编排较精炼,单式动作反复较少,将单式动作巧妙结构起来, 使套路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不单调。它们在吸收传统难度动作的同时加上新难度动作,而且合理分布于套路的始终,剔 除了冗长的动作反复,将套路浓缩于一分钟左右,使动作难度不断加强,最后推向高潮,以产生表演的强烈效果然而:新编传统器械套路,由于经历了共同的提炼过程,且不断互相借鉴,因而出现了类同化倾向,需要克服。要演练好传统器械套路,必先单独练好套路中的各个单式动作,尤其要突击练好重点难度动作,然后再将它们串起来作组合练,分段练、整套练。因传统器械套路一般多以技 巧性强的难度动作为主,易于失误,而一处失误,常常会导致整个套路全功尽废,故尤其要在熟练上狠下功夫。只有动作熟练了,才能把注意力(意识)从怕失误的心理中解脱出 来,去掌握整个套路的表演。传统器械套路的表演,必须从 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在激动人心的气氛中结束。演练 者必须于千百次反复训练中培养出无所畏怯(不受观众、裁 判,场地灯光、心理的影响),培养出信心十足、一鼓作气、勇往直前的意志和性格。
浏览1,9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