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指导
一、内容提要
本章系统介绍散手概念、特点、价值、技法原理及战术运用,分析了散手基本技术及作用和动作要点,并对散手教学与训练法、裁判法等作了简要介绍。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一)掌握各主要动作规格及要领。
(二)踢、打、快摔及防守法动作结构及分析。
(三)在进行各主要技术练习时,找出易犯错误及其原因和 纠正方法。
(四)掌握教会技术动作的教法及训练法。
(五)进攻方法与得分标准。
难点:
(一)构成散手技术规格、要点的理论依据。
(二)能把各主要技术动作易犯错误的原因提高到理论高度 来思索。
(三)有节奏地连续击打,掌握快慢刚柔的变化。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训练。
三、学习方法与要求
(一)教师应抓住面授与辅导机会使学员基本掌握散手的 踢、打、快摔技术动作。
(二)进攻与防守相配为伍,有节奏地进行攻防。不能只重 进攻而忽视防守,或只教单边动作而忽视另一边动作。
(三)强调武德及组织纪律性,严格按教学要求进行练习, 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第一节散手定义、特点及作用
一、定义
散手是两人在8米见方的台上,依一定的规则,用任何技 术流派的踢、打、快摔技法,斗智,而相互攻防以求战胜对方 的对抗性搏击运动。
二、特点及作用
特点:散手技术的特点可归纳为体育性、对抗性、民族性。
体育性:指散手作为一项竞技体育必须符合体育的宗旨,即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通过体育运动,促进社会文 明发展,解决竞赛中的安全问题,这是体现“体育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散手运动明显区别于致伤致残的格斗术。因此, 规则明确规定禁击后脑,颈部、裆部,在比赛时必须戴护具和 拳套,不准有违于安全竞赛原则的动作出现。
对抗性:指在散手比赛中,运动员运用的攻防技术没有固定动作结构和顺序,而是以对方行动为转移,攻防动作多变,互 相指向对方弱点,避开对方坚实处,斗智、角技,随机应变,视 势而发。
民族性:指武术散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表现在竞赛用语方面采用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汉 语。“武以修德”“以武会友”都是练武的传世饰言。礼仪采用抱拳礼”,既沿用了武术的传统礼节,又富有现代意义的深刻 内涵。采用“擂台”的竞赛场地都是我们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 表现了传统武术技击特点。
作用,
1. “练武修德”:要求武德教育贯彻于习武全过程中。如尊 师爱友、讲礼仪,互相交手比试中提倡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谦逊品德。针对习练中难免因失误而磕碰的现象,提倡互相爱护、团结友爱精神,切忌报复。这无疑对培养学员优良品质有积极作用。
2.健体防身:散手是一项较力、斗智斗勇的激烈性对抗项 目,它对提高人们的速度、灵巧、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提 高内脏器官的机能,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灵活性都有明显作用。同 时,经过艰苦的功法训练,能增加功力及抗击能力,更能发挥 攻防实效性。这无疑对提高人们克敌制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是 有效的手段,尤其对武警、公安和边防指战员更有特殊的意义 和作用。
3.磨练意志:散手练习对意志品质的考验是多方面的,如 功力练习要克服疼痛难忍关,交手时要克服胆怯怕打关,逐步 增加胆勇。比武中遇到了强手,要克服消极逃脱关,敢于拼搏。 在体力不支时还要以顽强毅力坚持到底。经过这些锻炼,能培 养人们勇敢、顽强、果断、坚毅的精神,能使人们摒弃软弱、怯 懦而发扬敢于进取向上的意志品质。
第二节散手技法原理及战术运用
散手是由搏斗姿势、步法、拳法、快摔等动作组成的基本 技法。
基本搏斗姿势正确,平衡能力会增强。从防守角度看,能 最大限度地减少被打击面,并能充分利用对手防守漏洞,给予有效反击。
保持基本搏斗姿势,不能总是站立不动,要学会两腿轻捷 而稳定的移动方法,这种方法叫步法。步法移动的法则是向哪个方向移动就先动哪只脚,而另一脚脚掌蹬地,脚移动后仍保 持两脚位置。步法上要特别注意不能交叉,也不能摆在一条线 上,以免失去平衡。
能保持基本姿势并能随心所欲地向各个方向移动之后,还 要和拳法、腿法、快摔法结合进行各种步法的移动。只有移动 才能保持最佳实战距离,使进攻防守到位。
拳法是散手搏击中威慑力较强的技法,特别是从不同方向 对上盘头部及中盘上体的进攻更能显示拳法的力量。拳法要求 “拳似流星”那样快速,“眼似电”盯住目标,有效地打击对手。
从正面击打的拳法有冲拳、弹拳,从恻面击打的拳法有横 拳、鞭拳,由上往下击打的有盖拳,由下往上击打的有抛拳。由于击打距离目标的不同,有原地的、上步和击头、击上体的区别。击打时用力顺序是“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 手,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用上全身劲力的击打。
腿法是散手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 人”和“拳打三分,脚打七”都说明了腿法的重要。
腿比手臂粗壮,攻击力比手臂强;腿比手臂长,击打距离 较远;而且腿比手臂位置低,根节在髓部更便于攻击对手上中 下三盘。
腿法离不开步法移动,在移动中可不被人察觉就能起动,这 也是在连续进攻前用来缩短距离的一种有效技术。腿法后落步 的移位又很自然地成了步法。由于腿法运用要靠另一腿支撑以 维持身体平衡(“起腿半边空”),一旦被对方接腿,很容易被 摔倒,因此又必须谨慎起腿。
从正面进攻的腿法有正蹬腿、侧踹腿、后蹬腿等'从侧面 进攻的腿法有大边腿、小边腿、扫摆腿等,自下而上的腿法有 弹腿等。
快摔法:快摔法是指瞬间迫使对手倒地的一种技法。快摔 特点是没有抓死把的动作,多在对手拳打脚踢中进行。了解其 特点,创造摔倒对手的条件,使对手身体重心尽快超出底基。方 法是提高重心高度,减少对手底基,控制住对手底基,加快其 身体重心移动速度,再突然加快对手底基移动,迫对手超出底 基。其方法可取直线的推、拉,但更多的是利用对手旋转的动势,沿其身体局部运动弧线的切线方向用力,造成对手倒地。
散手技术离不开连续击打,不同方向的拳法与拳法连接,腿 法与腿法连接,拳法与腿法连接,摔法与拳打脚踢连接,连续 击打才能使对手没有喘息机会。但要“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连续击打不是乱打。要注意击打节奏,有轻 有重、有快有慢、有动有静、有刚有柔,只有这样方能突破对 方防守,有效地击打对方。
二、战术运用
散手战术是指在一场比赛中,掌握对手情况,有针对性地 合理运用技术动作,分配体力,发挥自身特点,有效地打击对方,从而取得该场胜利的方法和手段。任何散手中的动作,都必须和战术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 战术动作。
(一)基本战术原则:
1.先发制人。此法在势均力敌时采用,使之防不胜防。用 此法时要果断、坚毅。
2.后发制人。先消耗、疲惫对手,待其由强变弱陷入被动 时,发动攻势,使其招架不住。
3.遇强运动。遇到强手可采取运动战方法,避其锐气,“不 敌其力而击其惰归抓住时机击打对方。
4-遇弱速决。遇到技术水平较差,但体力好的对手,不宜 对攻消耗自己的体力,而应在观察、试探后,瞄准对方主要弱 点施重击,使之因惧怕或失去战斗力而失败。
5.稳扎稳打。对不太了解的对手,要控制好实战距离,以 防遭意外打击。在对峙中,寻机击打,打后迅速撤出。打一下, 逼一下,退一步,进两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在比赛中,最佳战术的运用来自每场实战效果,随着比赛 中局势发展与变化,要随时改变策略和战术。在不同回合中,要 反应敏捷地去克敌制胜。一个优秀的散手运动员或教练员在临 场时能够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战术。
(二)对于不同对手采用不同的战术:
1・对善于重击的对手不要硬碰,最好用闪躲或移位方法避 其重击锋芒再予以有力还击。
2.对付高个子对手多采取下三路进攻,依靠快速移动近身 击打。
3.对付短小精悍的对手要注意把距离拉开,用单拳重击, 距离稍拉开后再起腿蹬踹。
4.对付只能起单边手脚的对手,首先弄清他哪侧进攻不利落,就侧身把哪个方向给他,使他不易发动进攻。
5.对付不贸然进攻的对手。由于这种对手一般有丰富的经 验,往往喜欢后发制人,打还击,因此不要轻易出击,要用假 动作诱其防守,再突然进攻,边打边走。
浏览5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