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有“步不稳则拳乱”之说,此外又有“步赛粘”、“站如 松”等要求。可见“步”的稳固扎实在武术练习中是相当重要的。 初学者在练习武术时,常感步子站不稳,平衡动作停不住,做弓、 马、虚、仆、歇等步型时,别人稍一用力,就会倒地或移动步子。 “步”怎样才能稳呢?
一般来说,武术中步的稳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静定”时 的稳,二是“动迅”中的稳。前者是要求步型的稳重,后者则是要 求在快速的步法变换中,也要掌握好身体重心。
当步型不稳时,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正确的技术要领。武术基本步型的技术要领,是武术工作者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 而总结出来的,其本身就包括了稳定的要素,符合生物力学的科学 原理。初学者在完成步型时(以五种基本步型为例).易犯以下毛 病:在练习弓步时,常常后腿弯曲,没有挺膝蹬直;后脚脚掌掀起 或脚跟离地;有的前腿弓得不足,有的人又前弓过分,使膝盖超过 脚尖;两脚前后太直地站在一条线上,这样,重心极易不稳。在练 习马步时,往往两脚距离不符合要求,步子过大或太小;两腿屈膝 半蹲时,大腿没有接近水平;两脚尖外撇,没有正对前方。在练习 虚步时,后腿蹲不下去;身体重心前移,前脚不是虚点地面;弓腰 撅臀或仰身送甑等等。在做仆步时,全蹲腿蹲不下去,脚后跟提 起;平仆腿不是内扣后全脚掌着地,而是脚后跟着地。做歇步时, 两腿蹲不下去;身体挺得太直等。
出现以上这些毛病,其原因有三:一是练习者对正确的动作要 领理解不清;二是散、膝、踝关节的柔韧性太差,所以经常出现蹲 不下去、掀跟拔底的毛病;三是腿部力量太差,蹲不住,致使身体 重心过高。
针对这些毛病,除了进一步加强对步型的正确理解外,还要注 意加强下肢柔韧性的练习。经常压、踢、搬、劈、控、耗腿,可提 高甑和膝关节的柔韧性;经常活柔踝关节,尽量绷直脚尖下压、尽 量勾压脚尖,双脚并拢,做屈膝全蹲等,可提高踝关节的柔韧性。 为了增强腿部力量,做到“步赛粘”,“站如松”,初学者在练习步 型时,可以先用单手或双手扶住一定高度的物体,如墙、树、肋 木、栏杆等,然后渐渐地延长练习时间,做到步型动作不但正确, 而且稳固。另外,还可选用站桩、长跑、快速跑、跑楼梯,立定跳 远,负重压腿等练习来发展下肢力量。只要练习者坚持不懈地锻 炼,随着日月的增长,腿部力量不断得到加强,练武时也就容易 “步”稳了。
在步法的变换中要做到稳健,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掌握好运动中的重心。运动中重心的掌握主要在于上下的协调、躯干与 步法的配合。不能步走身留,也不能身动步滞。要做到步随身活, 手随步开。二是要注意呼吸要得法。初学者在练习时,为了表现自 己的发劲,往往会咬牙切齿,拼命用力,动作显得非常僵硬,呼吸 和动作结合得不好,很容易“气血上涌”,造成呼吸短促,头重脚 轻,动作飘浮。再加上没有很好地控制身体重心,“步”也会不稳, 特别是平衡动作站不稳。
一般来说,练习长拳的呼吸方法有“提、托、聚、沉” 4种, 在练武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运用不同的呼吸方法。如在练“仆步 穿掌”接“提膝亮掌”动作时,因它是由低动作转到高动作,所以 应用“提”气。同时支撑腿的脚趾用力抓地,充分利用全脚支撑, 并快速挺膝伸直;另一腿屈膝尽量抬高,脚面绷平,头上顶,这样 动作就容易稳健。在练习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这类拳种时,则 始终要注意气沉丹田。
在做难度较高的燕式平衡或探海平衡动作时,更要求挺胸抬 头,上肢舒展。实践告诉我们:掌握好头部动作,呼吸得法,全脚 支撑,很好地控制身体重心,就能把平衡动作完成得稳定、优美。
什么是眼法?怎样做到眼明手快?
眼法锻炼是练武的重要一环。眼法练好了,练起武术套路来就 犹如“画龙点睛”,能体现出整体的气势和威武。
眼法是通过头部的转动和眼睛的注视来体现的。眼法的练习必 须紧密配合有关武术基本功进行训练,采用由简到繁的练习方法。 简单的动作,如“并步直立左右双摆掌”,强调眼随手动,手、眼 配合。复杂一些的,象“并步直立穿掌”接“提膝亮掌”这个动 作,眼先看右手,再看左手,再看右手,然后随右手抖腕的同时向 左转头,注视左前方。这样左右多次重复练习。
拳谚说“猫窜,狗闪,蛇鹰眼”,就是要求眼睛象蛇那样敏锐,如鹰一般锐利c在训练中还必须强调,“手法”象流星般的轻快敏 捷,头部的转动和眼睛的注视就必须相应地象“闪电”般地迅速和 明亮。整个套路演练起来还需做到眼法与手法、身法、腿法配合得 自然、和谐、一致。训练既久,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眼看神自现” 的效果。
武术运动中的“眼”与“手”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但又 不能混为一谈,各有其方法。
要做到眼明,首先要正确理解武术动作内在的攻防意识,然后 通过眼神体现出来。眼明还与颈部的灵活性和头部的快速摆动有很 大关系,俗话说“神在眉宇之间”,只有看得见,眼睛才能有神; 望得远,眼睛才会明亮。
要做到手快,首先应具备以下因素:①手臂肌肉收缩的速度、 力量与肌肉紧张、放松间的协调转换能力强;②肩、肘、腕各关节 的灵活性好;③手法的技术技巧与熟练程度好;④中枢神经的协调 性与反应速度快。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使这些因素获得全面 发展后,才可达到手快的目的。
如何使眼明与手快协调配合呢?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手眼相 随、眼到手到、目随势注”。掌握了手眼配合的技巧,又具备了二 者所需的素质条件,就一定能做到眼明手快。
练武术怎样在“精”字上下功夫?
有些人练武术总是喜欢贪多求快,往往会听到老师或有经验的 武术爱好者说:“你应多在’精’字上下些功夫。”那么怎样才能做 到“精”呢?第一,要在基本动作的规格上下功夫。武术套路是由 几十个基本动作所组成。其中有几个主要基本动作在套路里反复出 现,可以说是套路的精华,应把这几个动作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二,要在手、眼、身、步四法上做到严密配合,尽管拳种的风格 特点不同,但在易犯错误上有些却是共同的。如眼神往往快于手,下肢动作往往快于上肢动作,这样就做不到手、眼、脚同时到达预 定部位,也就难以练出整劲。第三,要练出本拳种套路所要求的节 奏。武术套路尽管有长短、动作有刚柔,但它们本身都有节奏的要 求,即使是缓慢柔和的太极拳也不例外。练不出快慢相间的节奏, 就给人以平铺直叙的感觉,使人感到乏味。如果在以上三点上,不 断琢磨,不断总结,就可逐步地“精” 了。
怎样才能加快转体动作的速度?
武术套路中转体动作非常多,能否做好转体动作,对提高武术 套路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说来,完成转体动作有两个要领」
用力转头。我国武术家对此已有深刻认识,如明代武术家程 冲斗曾说过:“转身之法,其机在头,头乃一身之主,要身欲右转, 必以头先转右视敌人,身则随之;如欲身左转,亦以头先转,左视 敌人,则身随之,此左右转身之秘法。”实践证明,向转体方向快 速用力转头,是产生身体沿垂直轴旋转的第一个动力来源。头的转 动必然带动躯干的转动,因为头的姿势与躯干的关系改变时,便引 起姿势反射,所以向转体方向用力转头非常重要。同时,转头也带 有技击含意。
用力挥臂。在用力转头的基础上,用力挥臂以带动转肩,是 加速躯干沿垂直轴转动的第二个动力来源。挥臂方式是根据动作不 同而异,实践证明,挥臂的力量大、速度快,转动速度就快。但有 时要采用不同方法,如旋风脚,当腾空后,反向挥臂方式是有利 的。反向挥臂的动作特点是这样:如果是向右方转体,则左臂向右 挥动,当在空中击响时,右臂则反方向地向左脚击去,使二者围绕 总重心的垂直轴形成力偶,进一步加怏身体转动的角速度,从而构 成腾空以后身体绕垂直轴转体360度的动力。
快速转体除上述要领外,拧腰、切胯以及脚的展转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练习中要注意协调配合,通过多练、多想、多看来 提高动作质量。
复制
浏览5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