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可做下列四个动作:
前俯腰:并步站立,两手指交叉,先舒胸展体直臂上举托 起;继而上体前俯,两腿充分伸直,两手尽量贴地;然后两手松 开,抱住两小腿后面使胸部贴紧腿部;稍停片刻后,还原成并步站 立。
下腰:两脚开立,略宽于肩,两手臂伸直上举,两腿伸直, 抬头挺胸向后仰体,两手撑地成桥形,脚跟不得离地,桥弓越小越 高越好。
甩腰:并步站立,以腰为横轴,上体做快速而有弹性的后仰 前屈的甩腰动作,、两臂也随着甩动,两腿伸直。可在同伴扶腰帮助 下或一手握住肋木进行。
涮腰:两脚开立,稍宽于肩,以甑关节为轴,两手向左前方 伸出,上体随之向左前方俯身,然后向右、向后、向左翻转绕环。 可左右交替做。要求绕环幅度宜大,速度由慢到快。
以上①、②是练腰部的柔性,③、④是练腰部的韧性。柔性和 韧必须结合练习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如何安排力量素质练习?
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方法有哪些?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方法很多,根据武术专项的特点,设计 几组练习方法,供参考。
连续做俯卧撑15-20次,接做原地左右冲拳50次,蹲起跳 20次,再做40〜60米冲刺跑.主要发展上、下肢肌肉力量及速度力量。要求动作快速,爆发用力。每日练习1次,每次3〜5组。
仰卧两头起1分钟(不得少于10次),接做1分钟俯卧两头 起(不得少于20次),立卧撑跳(不得少于20次),再做40-60 米冲刺跑。主要发展腹、背肌和下肢肌肉力量及速度力量。要求动 作迅速,一气呵成。每日练习1次,每次3~5组。
原地左、右手推砖(或哑铃)30〜50次,接做原地吸腿跳 15~30次,原地左、右冲拳50次,再做60米冲刺跑。主要发展 上、下肢肌肉力量及速度力量。要求一气呵成,每日练习1次,每 次3~5组。
连续做弓步拦、拿、扎枪50次,接做连续单拍脚30-50 次。主要发展上肢和腰腹肌肉力量。要求尽量保持动作规格。扎枪 爆发用力;拍脚清脆响亮。每日练习1次,每次3~5组。
负重提踵(负重60-80公斤或背人)30-50次;卧推(杠 铃或其它重物40〜60公斤)10-15次;负重(5-5公斤)做仰 卧起坐30-40次;负重(2.5-5公斤)做俯卧抬上体30-40次。 主要发展绝对力量及爆发力。要求隔1日或2日练习1次,每项完 成3~5组后换下一项,每组间歇1~3分钟。
下肢力的训练方法 由于练习项目和练习目的的不同可以有 上百种训练方法,不可能一一列举,现仅就武术中一般的、不借助 器械的几种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做一介绍。
单腿屈伸:一手扶支撑物体(树或墙等),一腿前举伸直, 另一腿下蹲,下蹲时前举腿不得着地。一组做5~10次,每腿做3 ~ 5组。
负重深蹲:使同伴骑坐在自己的肩上,手扶支撑物,上体正 直,反复蹲起,根据同伴的重量,每组5~10次,可做3~5组。
下蹲纵跳:双脚微分开,两膝屈蹲,两臂向上助摆,两腿用 力蹬地向上跳起,落地后下蹲再跳起,尽量屈膝下蹲,充分发挥下 肢膝、踝关节的力量和伸展性,每组20-30次,做3~5组。
蛙跳:两脚微分开下蹲,两臂向前上助摆,两脚蹬地跳起, 落地后立即深蹲,再迅速前跳,每组6~10次,做3~5组。
左右跨步跳:左腿支撑,右腿侧摆,借助右腿的摆动,左腿 迅速蹬地跳起,右脚落地后立即站稳不动,再左腿摆动,右腿蹬 跳。每组跳10次,做3~5组。
练习方式要动静结合,前两种侧重静力性的,后三种侧重动力 性的(即爆发力)。练习组数及每组次数的多少,要依据每次练习 的时间,练下肢力量和其它练习的比重,以及本人的身体状况等灵 活掌握。
长拳对身型有何要求?怎样做塌腰?
长拳的身型是很重要的基础训练,因为身型影响着全部武术动 作的形态、精神和气质。良好的长拳身型要求:头垂直,下巴向颈 部微收,眼平视,挺胸,收腹,塌腰,收臀。长拳身型要达到精神 饱满、健康、威武、饱含功力等要求。这里切忌头眼上仰或下俯; 挺胸收腹要注意不紧张、不闭气、不妨碍自然呼吸和气沉丹田,切 忌缩胸挺腹。收腹与塌腰相配合,活而有力。但要防止凹腰、弯 腰。臀部切忌外凸,应用力绷紧。
身型的要求虽然较简单,但要随时随地形成良好定型,不但于 练武的任何瞬间,而且于日常起居均形成良好习惯那就不容易,得 下苦功。 。
塌腰是长拳类拳式对腰部姿势的基本要求。做法:附着于腰椎 间的肌肉收缩,并略下沉,适度加大腰椎的生理曲线。因腰椎曲度 增大,略微降低了腰的位置,故称“塌腰”。
腰椎呈曲线型,有助于缓冲上体运动对下肢的作用力,缓冲地 面通过下肢而上传的反作用力。长拳运动多穿蹦跳跃、起伏转折, 而且运动较为激烈。腰椎曲线度加大,提高了缓冲机能,有助于自 我保护和动作的平衡稳定。此外,腰椎间肌肉的收缩,使腰椎聚合成一个用力整体,有助于腰部肌肉发出较大的力量,同时也加强了 腰部的稳定度,使上肢在稳固的支柱上运动和发劲,避免腰部松软 对上体动作的不良影响。塌腰须与收腹、挺胸配合为用。注意收 腹,可避免向前塌陷。塌腰主要用于静定姿态,运动时应根据技法 要求运用各种腰法,否则动作僵硬迟滞,缺少灵活性。
弓空为什么要求两脚尖内扣?
马步为什么要求膝盖不起过脚尖?
武术尽管拳种众多,但所有拳种几乎都是要求做弓步时前腿 弓、后腿绷,后脚尖内扣,前脚尖向前或微内扣,绝不允许象体操 舞蹈的弓步那样脚尖外展。这主要是由武术的技击特点决定的。前 脚尖向前或微内扣主要为使脚趾抓地,步型稳固,便于发力c后脚 尖内扣,为使膝关节尽量向下,这样除有利于发力外,当膝关节受 到由上至下的打击时,也不致受伤。在摔跤和击剑等技击项目中也 有类似的要求。
马步膝盖不超过脚尖,一方面是为了确保马步的稳固性,使上 体有向前向上的冲顶劲,同时也为了使马步在变换其它步型步法时 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是防止小腿部和足部的经络受到挤压而使气 血流注不畅。例如,解溪穴位于足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 位,如果膝盖超过了脚尖,就会导致下肢关节不圆活,压迫了解溪 穴。练功时,膝盖不超过脚尖,就可使足背与小腿以及膝关节部形 成圆状,有利于经络的顺利通畅。
怎样练步型,应该注意什么?
静则成型,动则迅快,是步型练习的目的。练习方法有静练和 动静结合两种。
“静练”是通过逐步延长静站时间,锻炼提高腿部力量和平衡 稳定能力,形成一定步型的正确的动力定型。练习时要求调匀呼吸,静心体会各部肌肉感觉,加速动力定型。在传统练习中,还采 用在木桩上静练步型,或通过头顶盛水器皿、肩腿负重、裆下置锥 等方法,加大练习难度“动静结合”的练习,是将步型与上步、退步、闪步、跳步等 基本步法结合,完成一个步型时静定片刻,再动步变势。这种动静 结合练习,有助于提高由静变动则迅速、由动变静则定型的能力; 有助于下肢肌肉在等长收缩(静站时)和等张收缩(变动时)交替 的运动中,得到调节、放松,避免和减轻了长时间单一形式的收缩 带来的肌肉僵紧和疲劳;动静结合的练习,还有助于将提高肌肉力 量和提高肌肉缩舒速度结合起来。
练习步型时,虽然运动不算激烈,同样要注意通过准备活动, 使肌体进入工作状态,否则做步型时会感到开步勉强,甚至由于肌 肉粘滞性太高而拉伤肌肉。此外,还要注意在步型练习过程中,穿 插一些上肢动作的练习。这种上下交替的练习,有助于下肢得到积 极性休息,有助于身体全面发展,避免局部负担过重。最后,要注 意练习结束的放松活动。放松能加快下肢肌肉的疲劳消除,减轻肌 肉的酸痛。
浏览4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