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在练习中主要应该注意四个问题:一不可嘻笑言 谈。嘻笑则神不聚,言谈则意不集中。精神不集中,注意力 一分散,就难以做到“练拳好比前有人”的要求,而且练功的 收效也不会大。二是不可吐唾液。吐睡液有损于津液,津液 亏缺,就会产生口干舌燥,影响运动的耐久性和锻炼效果. 三是不可出虚恭(即俗称放屁)。出虚恭容易使气底漏,若气 一泄,其力必散,所以在感到欲放屁时,应将肛门(即谷道) 微微向内提吸,即可防止气泄。四是不可在每一伸拳出掌时 大声呼喊。形意拳虽有声随气发、力随气至的要求,而且也 有“哼,"嘿七"吸"等吐字之声,但绝不是在每一个动作、 每一次伸拳出掌时都发出喊声,而只是在适当时机,须要爆 发劲力时,才配合发声,以助发劲.如果呼喊频繁,那就难 以达到养气之目的,相反会出现气息入不敷出的情况。在练 拳时一旦形成大喘气或急喘气,气之出入如同风箱之声,所 发出来的劲力也就必然不会充足刚猛,这都是因为内气不 充,因而不足以催发劲力之缘故。如果在练拳时,能够经常 养住气血,真气、真劲则可饱满充足,在爆发劲力时,才能‘ 发出极大至刚的抖绝劲来。因此,学者在练习时,一定要注 重保元精、存元气、藏元神,做到神不外露,气不外泄,劲 不外散,才谓之“养气者存真九第四,练功与表演应加以区别。当下场表演时,必须是 动作分明,刚柔相济,干脆利洒。但在平时练功时,则必须 是认真地一动一动地敷厚速度去练。老前辈需诉「形意要找 太极劲,太极要找形熹曲%就是说在练功时必须是慢慢地 练、平心静气地练,才不致于顾此失彼,能扎扎实实地把功; 夫练到自己的身上来。另外,在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 素质来决定锻炼时间的长短,不要限死时间,要以微微出汗 为度(夏季时可以适量出汗,练后应适当地补充些淡盐水)。 如果每次练习都要练至浑身大汗而止,则不但“过力不长功而且日久天长还会造成气血两亏。所以一定掌握运动适量的 原则。
第五,在练习结束之前,应逐步减轻运动量,逐渐趋于 柔缓,使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速、大脑皮层的紧张度、肌 肉经筋的紧凑感等,庞步缓和下来,然后再慢慢地收势,这 样才符合运动的规律和适应人体生理。否则,如果在剧烈的 运动中立即停止下来,显然外动与内动不相适应,故对五脏 的健康、气血的正常流注是没有好处的。第六,在练习之后,应该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可以匆 忙饮食,更不宜暴饮暴食。因为刚刚停止了运动,五脏机能, 气血流注还没有恢复平静,如果马上饮食,就会加重肠胃的 负担,时间一长,就容易使肠胃减退消化机能而造成食滞, 二是不可以马上排泻大小便。因为刚刚运动结束,五脏已经 适应了现状,如果立即大小便,腹部为之一空,五脏气血对 这突然的变化不能适应,会产生不适之感,而且由于“肾主 尿”的缘故,所以运动刚停止即大小便也容易使真气随之而 底漏。三是不可以立即躺卧。练拳后马上躺卧,会给气血循 环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练拳结束之 后,缓慢地做一些放松的运动,如散散步将眼球向上翻看 几次,使集中在头部、眼部的气血消散消散,使大脑活动皮 层由紧张的状态逐步放松恢复于正常。总之,练拳时也要象汽车一般的运动规律一样,起步前 要做一些预热,起步时要缓慢,行驶中要加速,停驶前宜减 速,停驶后要使发动机怠速运转而后恢复正常,以保持发动 机的良好状态。练拳前段宜柔缓,中段宜刚猛,末段宜平 和,方为之恰当稳妥。
四三体势三体势,俗称拉弓势,是因其形状与劲力而得名。三体 势既是形意拳中的基本桩法,又是形意拳中的根本桩功,久 站三体势可以稳固周身,坚实根基,舒筋活络,伸筋拔力, 通行气血,实内坚外,是内外兼修的功夫,所以站立三体 势,一可以增大上肢的支撑劲力:二可以增加下肢肌肉,骨 骼、经筋的坚韧性;三可以使腰脊增大劲力3四可以有助于 两肋的开扩五可以通行气血于周身,贯通奇经八脉及十二 经络;六可以储气增力,从而达到内壮外坚、洁内华外之目 的,所以说“万法出于三体%其原因就在于此。不少初学者对三体势的桩功不太重视,或者说很不重 视,认为站三体势是一件非常简单容易的事情,甚至有的同 志认为站立三体势没有什么实用意义,因此只求外表的形 象,而不求其中之内在的深刻含意,所以只要求会站,象那 么个样子就认为是学会了,再不去进而求之。这一方面是由 于学者有急于求拳的心理,另一方面是由于学者尚不了解站 立三体势的重要意义,以及站立三体势的要领、尺寸、角度、 劲节和站立三体势的种类、目的。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九千里之堤起于一土,万里 之行始于一步。没有基本的桩功,根基难稳,动作起来就会 象墙上的芦苇,头重足轻根底浅,萍草无根难得坚。
什么是三体,为什么要分为三体三体,也称为三才。对于三体和三才,究竟应该如何理 解,是很值得一谈的问题,以往有不少人认为三才即指天地、人,上、中、下,三体即指的是头、手、足,上、中、 下。这样的理解和解释不尽全面。我们认为天有三才(宝)日、 月、星,地有三才(宝)水、火、风,人有三才(宝)精、气、 神。这是天地之变化,人生之存亡的决定因素,故称之为三 才(或三宝)。而讲人身之三体,其意并非单指头、手、足或 上、中、下。头手足只不过是仅仅反映了人身之外表形体, 并未涉及其本质。若言三体之本意,除了头手足外形以外, 主要讲的是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指的是人身之中的真 气;液体即指的臭人体之中的津精血液;固体则讲的是人体 中的五脏、六腑、肌肉、皮肤、经筋、骨骼所组成的身体。 在自然界中所生存的任何一种动物及植物,都是由气体、液 体和固体三者所组成的。而且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成、发育、 成长、消弱直至死亡,在这个全过程的变化中,都是由这三 体的互相依赖、互相作用所决定的。例如,一棵树,它的生、 发、收、藏直致死亡,以及死亡之后的腐化变质等等,都脱 离不开气、液、固三者的互生互克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 三体的内在因素,人之一身,之所以要区别分为三体,其最主要的原因之 一,就是由于气血在体内的流行所决定的,因为气血在人体 中的头身部、手臀部、腿足部所循行的经络是分经别脉的, 而且十二经筋在三体中的运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使真 气贯通三体(指上中下,头手足而言也就必须区分整体, 分经别络。例如,在头部和身躯部,则主要是求其贯通奇经 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在上肢部主要是求其贯通手三阳及手三 阴;在下肢部又主要是求其贯逋阴维、阳维和阴断、阳跻(这 并不是说其它脉络、十二经络中的其它经脉就无有用处或不 必贯逋,事实上只要贯通这主要的,其它也就自然贯通了),待三体分别贯通了,最后再将三体相合为一,互相连接为一 体。分而有三,合而为一,分是为了专练,合是为了连接一 贯,此乃三体所分之意。
浏览4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