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有南北,对峙不为孤”气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 个重要发源地,元代福裕大和尚为扩大少林寺的影响,在和林、 蓟州、太原、长安、洛阳分设少林,除洛阳的以外皆不以少林命 名,后来发展的下院也各有独立的寺名,如三门峡的空相寺、宝 应寺等,唯天津蓟县的少林寺是唯一以北少林寺命名的少林寺 院,也是目前能证明的唯一的嵩山少林寺分院®。受嵩山少林寺 习武传统的影响,加之蓟县盘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北少林寺亦有 尚武的传统,且传延不断,成为少林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北少林寺武术概况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蓟县古称渔阳,历来民风 悍勇,“好武尚勇,有慷慨悲歌之风”。这里涌现出了许多武艺 高强的人士,仅清朝就出现了李干(康熙三年)、陈衷丹(康熙天津群英武学社成立于1904年,现主要在西青区西营门街赵庄一带活动。 第一任社长郑玉春,主要在南市一个煤场(南场子)内活动;第二任社长谭鹤霖(八 爷),第三任社长谢宝春(绰号“谢一吨”),第四任社长顾宝地。该社以舞大刀、耍 石担、拉硬弓等为特色,深受天津人民的喜爱。
乾隆:《少林寺》,见《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版.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原诗全文为:少林有南北,对峙不为孤。忍草一庭静.禅枝万嶂扶。闲轩聊可憩.佳 景自相输:忆逊豫巡者,曾临面壁图。
南少林仅是一个文化符号,并没有确切的地址,杭州师范大学的周伟良有相 关研究,可参阅;另清代《钦定四库全书》的编撰者在乾隆〈沙林寺》的诗句“少林 有南北,对峙不为孤”下有批注为:“此间为北少林寺,其名始于元时,盖因河南嵩 山亦有少林寺,以彼为南也。”由此可见,清代统治者眼里的南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 而不是福建的少林寺。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三十年)、李庸(康熙四十二年)、张国杰(雍正年间)、宗士俊 (雍正七年)、刘魁英(咸丰年间)六位武进士®。根据田野调查, 至今仍被蓟县人念念不忘的武术家主要有如下几位:
元代黄崖关人刘某,臂力过人,武艺高强。曾以箭退贼寇 揉头王,使关内民众得以保全而数年后被追封为武略将军。
明代,戚继光镇守蓟县长城后,这里的习武风气更盛2明 代武术家吴殳就向这里的渔阳老人请教过剑法。
据口碑材料所传,清康熙年间劫富济贫的传奇人物燕子李 三(李靖华)就是蓟县人,至今蓟县仍有“李三怕甩五”的传说另外,戚继光曾先后两次驻守蓟门®—带,并于第二次驻守 时撰写了《练兵实纪》一书,对军事武术的选拔、训练等进行了 系统的论述与总结,其高风亮节亦常被蓟县人们提及。
“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萷野,枕长城,是 为盘山。盖冀州之天作,俯临众壑,如星拱北,而莫敢与争者 也。” 少林寺所在的蓟县、盘山地理位置优越、险峻,历来为
兵家必争之地。
蓟县志编修委员会:《消县志》,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南开大学 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768页。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戚继光在北京参加 会试后,被任命为总旗牌.带领民兵戍守蓟门三年;明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 离开福建北上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基本戍守在蓟县长城一带。有力地保 卫了北疆安全而名著华夏,
乾隆:《游盘山记》,见《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版•史部•地理类•山水之属 钦定盘山志》。
“盘山中盘法兴寺,亥子年间,天兵始过,罕有僧人。甘泉 本无,元公之嗣振公首居上方,橡栗充食,以度朝夕。后有全真 之徒,挟邱公之力谋占中盘法兴寺,乃就振公假言借住,振允 之。居既久,遂规永定。王道政、陈知观等拆殿宇、毁佛像,冒 奏太后立碑改额为栖云观。寺内有古佛舍利塔高二百尺,及正殿 山门,一并拆毁。至乙卯后,上方长老云公碎其碑,奏告今上皇 帝。又那摩大师、少林雪庭福裕禅师朝觐()哥皇帝,具陈其 事,圣()委付今上皇帝改正其弊,仍为僧院。延祐戊午九月 初四日也。” ®法兴寺到宋恭帝德祐年间(1275—1276)已经衰 落,“罕有僧人”。元世祖至元壬午道士张志格等游览盘山时@发 现了这块宝地,先“假言借住”,后更名为栖云观,据为己有。 后少林寺福裕大和尚面见皇上后,而重新改为僧院。随后不久, 在宣政院使托克托的帮助下,“更法兴为北少林寺” ®。
受嵩山少林寺武学的影响,加之盘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蓟县 尚武风气的影响,北少林寺的武术活动自元以后亦逐渐兴盛起 来。清以后,北少林寺的习武活动由公开转人地下,逐渐走向了 下坡路。据備县县志》记载:“民国初年,县内僧尼及居家修 行者日减,日军进驻县内后,僧尼及居家修行者更少。” 1939年, 一群匪盗强行进入寺内,寺内珍贵物品被洗劫一空。1942年,日 军清乡围剿抗日武装时,北少林寺被焚烧。从此,北少林武术散 落民间,主要依靠天津蓟县公乐亭的商家传承了下来。
二、北少林武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商仕芝
“商士(仕)芝,字德周,清朝州城西公乐亭人。幼年好武
《钦定盘山志》卷十六,见《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版史部•地理类•山水之属》。
《钦定盘山志》卷五,见《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版史部地理类•山水之属》。
《钦定盘山志》卷九,见《钦定四库全书文渊阁版史部•.地理类•山水之属》。
尚勇……臂力过人,以小指提24斤布袋,一气可行数里。清光 绪六年(1880)卒” ®。据蓟县当地人讲,明清时期,公乐亭一 带环境优美、山明水秀,常有慕名远道而来游览的才俊。一天, 商仕芝的父亲见一游者流连顾盼于公乐亭的水榭亭台上,其人往 来纵越于数丈阔水面,神态自如,其父十分惊异。就延请至家 中,恳请传授武艺给其子商仕芝。客人答应了要求,商仕芝苦练 数年而武功进步很快。后来,师傅留信柬离去,信中透露他是胜 英之后脉,避难至此。此时商仕芝虽然学得武艺,但自觉不足= 为此,商仕芝又到盘山北少林寺拜武僧景礼为师,系统学习少林 武艺。
商仕芝出身八旗满人家庭,出师后,经人推荐人宫廷担任侍 卫,因办差至河南,经人指点推荐得以到嵩山少林寺进一步研修 武学,归来后武艺更加精进。此时的商仕芝已经“精悟少林拳术 之深妙,能力意合一,形神俱化” ®。据当地人讲商仕芝“授徒 于城内财神庙时,以拳向井口下击,井水沸腾示其徒”。
商保良保留的清咸丰年间北少林武术拳谱
商仕芝的武林逸事,在蓟县口碑极多,今录其中一则,商仕 芝的武功可见一斑:一年有山东名镖师魏长春,从北京押镖到沈
蓟县志编修委员会:《演县志》,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南开大学 出版社,1991年版,第942页。
蓟县志编修委员会:《莉县志》.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南开大学 出版社,1991年版,第942页。
阳,途径蓟州,将镖车寄放在蓟州西门处天仙宫内。对众人曰: 江湖久闻商仕芝老师,是蓟州人,我将要访问他,比试武艺,以 增加见闻^于是到公乐亭见商仕芝老师,出言不礼貌,商老师起 初不肯比试,要求再三,两人交手,仅一回合,商仕芝老师以短 招“二郎扳闸”将其制服,而没有伤着他,后来又比试大枪,没 有几下,商仕芝又战胜了他,于是他要纳头拜师,商仕芝说你将 镖车送到以后再来。后来魏在办完事后果然又来到公乐亭,求教 半年才离去。据乡间老人讲,魏长春身高八尺,如黑铁塔一般, 也是江湖上一个有名的人物。
商仕芝性情豁达,宽和恬淡,除他的四个女儿精通少林武术 外,他在北京、天津等地所授弟子也较多,后人多称其拳为“商 家拳”。
商仕芝习武之外,还注意对自己所学进行系统的总结,留有 《同备拳谱》、《乌龙枪谱》、《青云刀谱》、《弹炮腿各十二路》 等传于世®。
商仕芝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在诗词、丹青、歧黄、厨艺等方 面均有造诣。至今商家后人仍流传着他写的四首诗:
绿水青山近我居,闲行玩景看桥鱼。
逍遥自在林泉乐。不慕王后四马车。
绿水青山早向阳,红轮照耀紫霞光。
琉璃万片西湖景,荡漾沦猗妙可当。
近水依山百亩田,安居乐业养余年。
三餐足用殊鲜味,把酒高歌一代仙。
①蓟县志编修委员会:《莉县志》,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南开大学 出版社,199丨年版,第943页。
四
波光潋滟漾晴沙,映水柴门各歌斜。
深种菰蒲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商仕芝之后,北少林武术商元升、商布宽、商洪顺、商琪 祥、商保良、商绵辉等商氏后裔代传承下来。抗日战争时期,北 少林寺被毁,僧人散去,蓟县公乐亭商家所传承的北少林武术由 此更显弥足珍贵。
商仕芝所传的北少林武术,经过后代的不断发展、完善,目 前已经形成了由基本功、单练、对练、散手技击等组成的完整技 术体系,根据调查,其主要内容如下:
基本功:骨功、桩功、养生功、抗击打功、轻功以及铁砂 掌、阴泉功、点石功、术桩功、足射功、排打功、沙包功等。
基本套路
十二躺弹腿:据传初为十趟,后来商仕芝自己创编两 趟。
炮腿:十二趟,由商仕芝按照少林武术风格创编而成。 该套路与弹腿并称为二十四趟弹炮腿,是学习北少林武术的入门 功夫。
徒手套路:主要包括梅花拳、太祖拳、五封炮、洪拳、 乾坤拳、日月拳、太和拳、同备连手、飞虎拳、六甲式等套路。
器械套路:主要包括风魔棍、夜叉棍、乌龙枪、花枪、 八卦枪、陆口枪(其中多棍法)、梅花枪、青云刀、连环刀、陆 口刀、五虎断门刀、春秋大刀等套路。
对练
拳脚徒手对打:主要包括金刚八招、靠打、六合对打 等套路。
器械合手(器械对练):主要包括单刀进枪、大刀进 枪、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枪、单刀拐子进枪、对扎闪枪等套路。
散手(同备散手):原为110招,后商仕芝根据平生所学 另创两招,计为112招。
蓟县还有一种叫做“(北)少林会”的组织,每逢节假曰就 出来活动,其所表演的内容主要是北少林武术。这一点与北仓少 练老会对拦手门武艺的传承类似。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 前蓟县的北少林会已很少活动,但北仓的少练老会却已经是天津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这是一个 值得注意的民俗事项。
浏览2,5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