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城市商品经济活跃一北宋京城汴梁、南宋京都临安.都是 工商业荟萃的大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甘大.推动了 市民文化的兴起。商业化的习武卖艺蓬勃发展起来.出现大量的 以练武卖艺为职业的民间艺人。由于他们走街串巷的表演,带动 了武术较为广泛的传播。
瓦舍''是宋代城市中出现的群众性游艺场所。在南宋临安城 内.瓦舍比比皆是。据《梦粱录》、《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 等书记载.京城内外的瓦舍有20多处。城市瓦舍的出现.为大批 职业艺人提供了相对固定的表演场地。
据《梦粱录》载:“瓦市相扑者.乃路歧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 标手之资•先以'女飓'数对打套子,令人观睹•然后以膂力者争 交。”让“女飓”在相扑表演之前打套子.显然是招彳来观众,这种按一 定程式进行,•套子”的表演在宋代已经形成。它与近现代武术套路 形式十分相近。
宋代的相扑也叫“角抵”、“争交”(图2-53).宋代角抵活动兴 盛.不仅是宋廷宴会卜.的表演节目.也是城市瓦舍中极受老百姓欢 迎的项目。相扑除男子外.还有女子参加。宋代角抵相扑活动有

图2-53宋代相扑图
两类:一类是平常在瓦舍等平民游艺场所的表演;另一类是正式比 赛.有所谓“打擂”的性质•比赛不分体重等级•有正式的规则叫“社 条”.执行规则的裁判叫..部署”。宋代的相扑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 系.以打擂出现的比武形式,已经形成。
早在汉代.中国戏曲的开端时期,武术即成为戏剧之重要组 成部分。汉代有一出角抵戏《东海黄公》即为一例。r.国时宫廷戏 中亦出现武打场面。至南北朝时期•宫廷戏剧有进一步的发展,到 了宋代,杂剧、小说、讲史、各种傀儡戏、影戏等相当兴盛,其中不乏 武艺的内容。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和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 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北宋时,杂剧的名称还没有严格的界限.有时指傀儡戏•有时 也指角抵一类的技艺。在当时的汴京.最受欢迎的杂剧可能要算 《目莲救母》。《东京梦华录•中元节》说:“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 搬《目莲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目莲救母》是一出 武打戏,大多是演员们的武术表演,如“外扮武将上舞介"“净生接 长人上舞枪介"等,充满了整个剧情,一出戏要演七八天。正因为 有武打的精彩场面而受到观众的欢迎。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 末年的杂剧已有“棹刀、蛮牌”、“小儿相扑”、“杂剧”、“角抵"一类的 技艺。南宋时杂剧,在各种技艺中成为首要的品类。《都城纪 胜•瓦舍众伎》中说:“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杂剧中.未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 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最后还有后散段'杂扮 宋代杂剧中也有武艺的内容。现存《永乐大典•戏文》中有《张协 状元》一出,戏文中有“十八般武艺"之说。宋杂剧《&刀对箭》中也 有武打的场面。除了杂剧,傀儡戏也是宋代民间流行的表演艺术。 它利用各类偶人可以作多种题材的表演。据《都城纪胜》载.傀儡 戏主要表演烟粉灵怪故事以及铁骑公案之类的题材。由于用偶人 表演.所以更宜于演“多虚少实”的神鬼及打斗故事。宋代小说讲 经史中,更常常是离不开朴刀、棍棒等打斗离奇的情节,引人入胜。 如“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
一部《水浒传》中描写有武打名目的约250次.包括十八般 兵器和徒手武艺的内容。《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请王教头点 拨十八般武艺,从头指教。"除了兵器武艺外,还形象描写了诸多 具体的武艺动作,有“拨草寻蛇势"、“旗鼓势”、“鸳鸯势”等。《水 浒传》虽成书于元代.但所写的是宋代故事.从中也反映出宋代 的武艺内容。
- 角力与《角力记》
据《宋史•艺文志•卷五》记载,《角力记》的作者是调露子,但 调露子的真实姓名和年代还有待考证。是较早记载角抵手搏的武 术专著,是珍贵的武术资料。《角力记》全书共分述旨、名目、考古、 出处、杂说第几个部分。它详细地介绍了摔跤名称的演变•有的称 ••相搏”,有的叫“角抵”、•'相授"、“角力”、“手搏”、"拍张''等。《角力 记》中还记载了古代摔跤的规则:只能是两人徒手互相角力,即使 在两军阵前,摔跤赌胜也不许其他将士协助。倘有一人手持兵刃. 那就不能算作摔跤。至于比赛时间和采用的动作,在《角力记》中 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拳打脚踢、夹头颈和扭关节等•但最终必 须把对方摔倒或使之失去战斗力才算获胜。《角力记》的后部分记 载了摔跤比赛的实况.其中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角抵 对”表演时.经常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角力记》的作者对角力 的产生和发展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对角力作了公正的评 价.在书中充满感情地讲“唯力也,均然独存作者实事求是地从 民俗的崇尚、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角力的产生发 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角力作为徒手搏斗较量力的含义来讲,最早出现于战国中期, 《庄子•人间世》说:•,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 奇巧。"则说明角力在当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荀子•议兵》所谓 “齐人隆技击”。孟康注《汉书•刑法志》“齐愍以技击强”云:“兵家 之技巧•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这种以 .•搏”为主的•'技击”发展到汉,便是“手搏”。《汉书'艺义志》记“手 搏六篇”,就是先秦以来技击相搏等方面的总结。
古人所说的角力,范围很广泛.用单一的摔跤、或相仆、或拳 术、或武术来说明它都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角力”一词的意思, 从广义来说.是比较力量,甚至连军事力量的决胜负也称“角力 狭义的古代角力是指以徒手搏击,把对方摔倒于地,可置对方于 伤,也可置对方于死。多以叙述成分出现在句子中.作为专用名 词,那还是东汉后期才开始出现的。至于形成单一性的运动项目, 专指摔跤而言则是近代的事了。
在宋代(960-1279)的300多年间,同时还存在着其他四个少 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辽(907〜1125).西夏(1038-1227),金(1115〜 1234),大蒙古国(1206〜1271)。辽的习武活动(契丹人),善骑射.全 民皆兵.也喜角抵。金的习武活动.善骑射、兵器多为骨朵。西夏是 以党项羌为主体的多民族的政权•人人善骑射•由于西夏地处丝绸 之路.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兵器的制造上非常精良.
二、元代
1206年,铁木真被公推为“大汗”,号“成吉思汗”,正式成立了 大蒙古国。蒙古人善骑射。蒙古铁骑在七十多年间横扫了欧亚大 陆.灭西辽(1218).灭西夏( 1227),攻占莫斯科(1238 ).维也纳 (1241),占领巴格达(1258),大马士革( 1260),灭南宋(1279),从朝 鲜半岛到中欧,从广州到巴格达.都统一在一个空前绝后的政治霸 权之下。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1368). 1279年攻灭 南宋.重新统一了全国。元代为巩固其政权,建立了拥有十万士兵 的常备军.同时又成立了一万名的侍|J.军。据史料介绍.元代军队 训练除安排了蒙古族擅长的骑马、射箭、摔跤项目外.仍保留了传 统武术的主要项目.如剑(单、双)、刀(单、双)、枪、棍、槌、斧等。 《元史》载.国宝“击剑学书”;邓弼“善双剑”;王英“善用刀,号之曰 刀王";别的善刀舞.尤精骑射”.等等。说明元军中武术高手不 少。军队中武术的开展,使武术这一传统项目在元代得到继承,并 非因元代禁习武艺而使武术中断。元军善骑射,用标枪,短刀短剑 随身带,双刀技术很高。
浏览7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