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技并进,内涵引入

太极拳的发展又可以说是以传统的阴阳思想为指导的经典的太极理论的传 播过程。当前流行的太极拳虽然种类众多,但其拳理、拳法的指导性理论是一致 的,伴随着这些风格不同的太极拳流派的传播和发展,经典的太极阴阳理论也开 始与轻灵、柔缓的太极动作技术一道在世界各地深人人心。人们通过练习太极拳 动作技术开始接触到深奥的太极理论,对于富含哲理的经典太极理论的感知又进 一步催生了不同肤色的人们对于习练太极拳动作技术的浓厚兴趣。“理根太极, 拳传八方”,技理并进,理技相长,这构成了太极拳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太极拳 也因为自身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哲理而深深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

不同国度的爱好者。

太极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是最为广泛的,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在中国武术的 各拳种流派中也是最为丰富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积极的理论建设与深厚的理论 积累,20世纪上半期,“太极拳开始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迅速成为全国第一大 拳种”。据谢建平对《民国时期总书目》的相关统计显示,1912年至1949年间出 版的太极拳专著共有56种,虽然数目不多,“但是相对于武术其他拳种出版的书 籍,数量已相当可观。而且,比较重要的几种著作往往再版,甚至数次再版。比 如,许禹生的《太极拳势图解》‘自初版以来,即风行全国,旬月而罄。再版后仍 不足供需求’,于是1925J929、1931、1934年再版。孙禄堂的《太极拳学》也出版 四版,而且印数还不在少数”。值得说明的是,当时的一些太极拳著作中,还大 量插人了由太极名家演练的拳势照片,如孙禄堂的《太极拳学》中就配有孙禄堂 本人亲自演练的拳照56幅,这不仅在当时的武术书籍中是领先的,而且也给今 人留下了宝贵的武术图像资料。当时还出现了一些制作精良的挂图形式的太极 拳书籍,如《太极拳图》中收存了吴鉴泉拳照54幅,“按珂罗版印刷,纸质优良、 人物清晰、姿势明了,与现在的挂图相当类似”。®另外,吴鉴泉的学生徐致一、 吴图南还于1927年后相继出版了《太极拳浅说》、《太极拳》等书,运用现代科学 知识研究太极拳法,这也表明,在中国武术的科学化发展探索方面,太极拳门人 也可谓开了先河。

电影于19世纪末期传人中国,自民国初年才起步,在当时应该尚属于新生 事物。但早在这一时期,拍摄电影就已经被应用到普及推广太极拳上。“据吴图 南回忆,民国时期著名的电影公司上海明星公司曾经给杨少侯拍过一套电影, 也给吴鉴泉拍过一套电影,以及吴图南的一套刀”。®在民国时期的电影初兴年 代就借助电影拍摄技术展示演练太极拳的全过程,这一举措充分显示了太极拳 发展意识的超前以及推广手段的先进。以这些在当时独领风骚的出版物为载体 的太极拳理论成果的问世,既宣传了太极拳的技术,也推广了太极拳的理论, 从而使得太极拳的动作技术和哲学理念都更加深人人心,这种“理、技并进, 内涵引人”的传播方式,对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理所当然地起到了积极的助 力作用。

(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在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武术大家,他们对于太极拳的传 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太极拳传入京城的先行者,杨禄禅本人便是一名赫赫 有名的武林宗师,他名震京师,号称“杨无敌”,其门下的杨班侯、杨少侯、杨澄甫以 及全佑、吴鉴泉、李雅轩等皆为出类拔萃的武术名家;另外,武禹襄、郝为真、李瑞东等也均是名满天下的太极大师;孙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孙禄堂更是熔形意、太极、 八卦为一炉,誉满京华。他们的高超武功及其个人魅力都在社会各界具有非同一 般的影响力,名家辈出的太极拳的发展也因此具有了传播方面的许多优势。吴鉴 泉之子吴公仪代表吴式太极拳参加于1954年在澳门举行的“吴陈比武”后影响很 大,极大地促进了吴式太极拳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的传播,这便是其中一 个很好的例证。另外,太极拳流派众多,这也从另一方面较好地扩大了太极拳的 传播内容,拓宽了太极拳的适应人群;同时,不同门派之间百花齐放式的竞争作用 既扩大了太极拳的影响,也有利于各太极拳门派自身的提高和完善,对于太极拳 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政府支持,盛会频繁

太极拳之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更是高潮不断,精 彩纷呈,这与政府的支持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部门对于太 极拳一直给予了积极的提倡和大力的支持,从而对太极拳一路走向今天的辉煌产 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52年,毛泽东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 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号召大家提倡体操、球类、跑步、太极拳等 体育运动。I960年9月10日,中央发行了一套“爱国卫生运动”特种邮票,在这一 套5张的邮票中,第5张即为一位老人怡然自得地进行太极拳“揽雀尾”动作练习 的画面特写。197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在接见日本友人时挥笔 题词“太极拳好”,表明了政府对太极拳的全面积极肯定。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 国家武术管理部门先后多次组织各流派太极拳专家编写了大量太极拳相关书籍, 综合太极拳不同流派的精华内容,编定了 24式、88式等太极拳套路,并且积极举 办了各种大型太极拳比赛、交流、联谊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太极拳的繁荣发展。目 前,太极拳作为重要比赛内容的各项大型赛事主要有全国武术锦标赛、全运会、亚 运会、亚洲武术锦标赛、世界武术锦标赛等,1986年原国家体委还把太极拳、剑、 推手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比赛,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单一 拳种的全国赛事。®

近年来,还先后举办了多次太极拳大型活动,民间太极拳活动也开展得热火 朝天。1998年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演练盛况空前,2006年邯郸“纪念简化太极 拳推广五十周年暨2006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期间的30万人太极拳晨练活动更 是多姿多彩。与此同时,民间自发的太极拳观摩交流大会、邀请赛、联谊会、年会 等各种活动也是接连不断,其中,始自1991年的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等影 响甚大。我国1995年推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是把人民群众的太极拳锻炼 活动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总之,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各项大型太极拳赛事和交流活动的频繁举行,对于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政府支持,盛会频繁”也是新中国 成立后太极拳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之一。

图片60

浏览83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