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随着 国家性质的根本变化,武术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地位、目的和作用也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从而开始了新的篇章。四十多年来,武术运动 的发展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参加武术运动的人越来 越多。新中国的武术运动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 生活,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而宜促进了国际间的交 往,使武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创立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
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全国人民参 加体育运动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怀。1949年10 月由政务院批准筹备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央人民 政府副主席朱德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筹备会议上讲话 时提出:“要广泛地采用民间原有的许多体育形式。”筹备委员会主任冯文彬在这次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中也指 出,“要开展武术活动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 京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把武术提到了 新中国体育工作的议事日程。1952年6月10日,中央人 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 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给新中国的 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号召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 育运动。1952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 成立后,把武术列为推广项目,并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 究会,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 方针,负责对武术等民族形式体育的挖掘、整理、继承和推广工作。
为了推动武术及其它民族形式体育的发展,1953年 11月8-12日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 竞赛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东北、华北、华中、华南、 西南、西北六大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中国人民解放 军、火车头体育协会等9个单位,汇集了汉、满、蒙、回、维 吾尔、哈萨克、塔塔尔、苗、傣、朝鲜等十几个民族的选手, 其中三分之二是工人和农民。武术是这次大会的主要内 容。有145名运动员做了 332个项目的表演。仅拳术一 项就有少林、罗汉、八极、猴拳、绵拳、查拳、八卦、太极、通 臂、螳螂等拳术;此外,还有刀、枪、剑、棍等武术器械,以 及对练、散手、短兵等,内容十分丰富,展现了建国初 期传统武术的最高水平,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政务院副总理贺龙在接见 记者时对武术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民间流传的 武术套路是很多的,不仅汉族有,各少数民族都有,这是 要花费力气去发掘的。譬如一座宝山,不探明白是无从了解底细的。 因此,要探明情况,发掘出来,这是头一件要做的事。被挖 掘出来的东酉是真宝还是假宝,又得花费力气去淘洗、整 理。要剔出其违反科学的东西,打开人们的眼界,还复它 固有的健康形体。同叫一个名字的套路,由于各人的体会 侧重不同,往往有不同的手、眼:身法、步。如何使它们符 合科学原理,使它们更易于掌握,收到增祸体质的效验, 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件事。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要 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就得注意随时提高自己。做学问是 这样,学拳习艺也是这样。至于提高,不外两个方法:一是 从现有的基础上开拓新境界;一是博采他人的擅长。只有 经过刻苦认真阳摩,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掌握好了前人 的技艺,也才能在自己手里发扬光大,取得更大、更多的 成效。这是第三件事。”会后,还组织了武术优秀项目赴京 表演团,到中南海怀仁堂及各部委、院校汇报表演,受到 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朱德看过表演后说:“要 珍视祖国几千年的传统。”在这次大会的推动下,各地武术组织和群众活动得到迅速的发展。
国家体委和一些省、市体委设立了专门武术工作机 构,配备了干部。不少地方的工厂、学校、农村参加武术活动的青少年和群众迅速增加,各种武术组织不断恢复和 建立。在赴京表演团的基础上选拔了部分优秀运动员和 教练员,于1954年成立了第一支国家武术队(当年底解散)„ 1957年起,一些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体育系把武术 列入了教学课程。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武术工作者的社 会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有的被选为人民代表,参与讨 论国家大事,有的被授予教授、副教授等职称和职务。
但是,因为当时社会上的政治情况还比较复杂,在武术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一些社会武术团体,在没有报批登记的情况下就随意建立;有的搞封建迷信,破坏社会秩序;有的骗取钱财,有的甚至成为隐藏反革分子的巢穴。考虑到这些情况,1955年全 国体育工作会议上对武术工作采取了暂时收缩,加以整 顿的方针。国家体委副主任蔡树藩在当年5月31日国务 院全体会议第十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说:“武术工 作根据主观力量和客观情况,目前只能进行一些整理和 研究工作;提出一些与体育有关的、对健康有益的、又能 推行的项目.”还指出“厂矿、企业、学校、机关原有武术小 组,要加以整顿;没有的,暂不建立。农村中坚决停止发 展,原有的武术活动,可由区乡政,府、青年团加以领导,不 要被坏分子利用做坏事”。经过一个时期的整顿,正常的武术活动同少数人利用武术进行的政治破坏活动得到了区分,划清了界线,广大武术工作者的政治思想觉悟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为以 后的武术开展创造了条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有些地方在整顿过程中执行政策过“左”,停止了一些不该 停止的武术活动,挫伤了一部分武术工作者及爱好者的 积极性,使武术工作受到损失。这是一个教训。
1956年3月9日,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在同国家体委 负责人的谈话时指出:“要加强研究,改革武术、气功等我 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其科学价值,采用各种办法,传 授推广。”之后,武术运动在研究、改革中不断地得到新的 发展。1956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竞赛制度暂行规 定(草案)》,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定期举行,使武术作为体育竞赛项目,迈开了新的一步。同年11月1 — 7日在北京举行了十二单位武术表演大会。会上试用了给运动员 打分的办法,第一次比较具体地区分出运动员获得成绩的多少。尽管这种办法还存在种种不足之处,但它毕竟是 武术运动项目走向正式比赛的开端,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从1957年开始,国家体委有关部门连续三年举办了 由老、中、青武术工作者参加的全国性武术学习会。学习 党的体育方针政策,交流武术技艺,讨论武术的学习问 一题。这些学习会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武术工作者的积极性, 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推动了武术运 动的发展。1958年9月19-22日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之后, 在上海、天津.、辽宁、浙江、湖北、甘肃、四川等18个省、直 辖市也相应成立了武术协会或研究会。中国武术协会成立后,即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武术工作者,着手制订武术 竞赛规则。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起草了中国第一部《武术 竞赛规则》,由国家体委批准后公布施行。按照这个规则, 在1959年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进 行了武术比赛。这样,在武术这个运动项目上实行竞赛的 轮廓和具体办法就大体形成了。使武术比赛步入了正规化的轨道,促进了武术技术的发展。自1959年开始实行武术竞赛制度以来,对促进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抓好武术运动、建立武术队、普及和提 高武术运动水平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 在一定的不足:一是规定较严,比赛单一,对贯彻“双百” 方针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吸收了一些体操和舞蹈动作,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武术的特点。
从五十年代初期到六十年代中期的15年中,武术虽 然经过了恢复、发展、收缩、整顿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总 的来看,武术运动还是向前发展的,大部分省、自治区、直 辖市建立了武术队,业余体校武术班也不断增加。许多 中,、小学在体育课中增加了武术的教学内容。各体育学院 和师范院校体育系先后培养出了一批武术人才。在广泛 开展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武 术运动员,其中成绩卓著的有:获1956年12单位武术表 演大会及1957年全国武术评奖观摩大会一等奖的辽宁女选手李文贞;获1958年全国武术运动会器械冠军以及 1959年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会枪术冠军的北京选手成 传锐;1959年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会拳术冠军的上海选手邵善康;刀术冠军的山东选手徐学义;获1960年全国 武术运动会女子全能冠军的上海选手李福妹;获1960年 全国武术运动会及1963年15单位武术及射箭锦标赛男 子武术全能冠军的辽宁选手徐其成;获1964年19单位 武术及射箭锦标赛男子武术全能冠军的山东选手牛怀禄,以及武术全能冠军的安徽选手陈 道云等,从而推动了武术技术水平的发展。
这一时期,武术的研究整理工作也取得较大的进展。 整理、创编出版了《简化太极拳》以及长拳、刀术、枪术、剑 术、棍术等套路,编写了体育系武术通用教材。同时,也先后出版了不同流派的武术著作,如各式《太极拳》、《青年 拳》、《绵拳》、《华拳》、《查拳》、《拳术十二法》、《武术运动 基本训练》、《八卦掌》、《太极剑》、《太极刀》等,促进了武术理论建设。
浏览3,0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