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式摔跤形成的关键时期。

清朝历代皇帝均大力提倡掉跤活动。康熙年间组织了 “善扑 营”的国家拌跤组织•有都统、副都统管辖。下设两翼设翼长(总教 练)和教习!教练丨.两翼称东营和西营。东营址在今交道口大佛寺 内,西营在今北京西四牌楼北小扩国寺内。每营定员200人,教习 16人。摔跤手满语称“布库蒙语叫“布克”。平时在营中“练习 身子•研究脚步法,两两相搏”(《清会典》),善扑营是从"八旗精练 勇十”中选拔出来的.其任务有二:一是“凡大燕享.皆M其技”,二 是“与外藩部之角抵者争较优劣,”(《啸亭续录》卷一K摔跤的方 法有两种:一种是“脑帽短”两两相角.以搏枰扑地为胜负.胜者赏 酒;另一种称为厄鲁特式,比赛“裸袒相扑.虽蹰不释.必控首屈肩 至地.乃为胜负,”《清朝义献通考•王礼考〉〉。这种比赛不仅要把 对方摔倒.而且还要使其双肩着地方算胜利.此与现代国际式摔跤 相类似。

京人把“布库”俗称为“扑户”。当时不仅将校十卒通晓摔跤, 连工公贵族也不例外。如乾降皇帝的胞弟就酷爱摔跤,他臂力过 人.被臣民们称为神力王,曾有神力王摔死“大芒牛”(外国著名摔 跤手)的传说。•善扑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扑户”们分为四个等级.他们按 等级拿薪俸.摔跤手们除了演练跤技外.平时任京城护.同时每 年初冬去承德场狩猎时,还折负着给皇帝、王公贵族及宾客护卫、 表演、比赛的任务。能为皇帝护驾的均是一流摔跤高手.像当时的 摔跤名手关义、大祥、文刚达、徐刚达、关义会等人均被皇帝赐名 “布库”,他们技艺超群.威望很高。

除了 h述职责外.摔跤手们每年都要参加两次比赛.即腊月二 十二_养心殿东丙两营的对抗赛,名为“撩灶宫中官员和布库们称 为“撩小金殿"。另一次是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本营护-与外客 (多为蒙古族跤手)的比赛,名为“客灶这是由侍:府主办凡王

公大臣都参加这次盛典.皇帝要请宾客,表示迎祥接福.歌舞升 平.这种比赛对布库们很重要。布库们称之为“拿等”。凡比赛获 胜均可晋级领赏。常胜的跤手赐名“御前布库”。

此时的摔跤比赛已从武术中分化出来.更为重要的是给拌跤规 定了训练、比赛的服装,参加比赛的布库们身必须穿跤衣(满语义 褡裢),腰系绳带(跤带).下身穿长裤.足登高腰靴子(跤鞋)。除此 之外.还规定了比赛赛场地和规则,比赛不分级别.一跤定胜负。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善扑营随着清工朝时瓦 解,扑户们散落民间,为了生存以设场卖艺授徒为生计。随着军阀 混战,民不聊生.摔跤运动也趋衰落.怛民间跤手在饥寒交迫的 情况下.仍然坚持苦练,设跤场卖艺。当时北京最有代表性的跤手 有沈友、宝善林、魏德海、熊德山等;天津有张魁元、张连生等;卜. 海、南京一带有宋振蒲、田玉荣、赵zr亭等;保定一带有常东升、常 东喜等;沈阳有徐俊清等;济南有董顺禄等;张家口有洪立厚等.这 些前辈艺人对中国式摔跤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27年中央国术馆举行国考,拌跤被第一次列为全国正式的 比赛项B.至1948年在h海举行的最后一次民国七运会.中国式 抨跤已多次被列入全国的比赛项目。应该说.中同跤术由于清朝的倡导.使其成为独立的运动体系.同时民国政府.特别是中央 国术馆建立并纳人竞赛体制•使中闽式枰跤这一古老的民族体育 运动名正言顺地走人了属于自d的历史舞台.并被国人所拥护、所 接纳。

第九节民国时期的武术

民国时期历时38年(1911— 1949)。其间军阀割据、政局动 荡、政府变迁、不同思潮的激烈交锋、土洋体育的争论以及连年战

火等,都影响着武术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武术,仍 呈发展趋势。民闽武术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城市为中心,以武术组织为龙头•推动武术的普及和发 展。城市武术组织大量聘请民间拳师任教,使得原本只在一地一 族中传习的拳术,冲破了地域家族界限广传于世;原本拳师个人设 场授徒•也变成了拳社招生开班。城市武术组织的大董派生.还改 变了原来武术主要在农村传习、自生自灭的情况,形成了以城市武 术组织为中心,有组织地推广武术.有组织地开展对武术的整理和 研究。这些组织对武术的认识程度和研究成果,常常左右着武术 的发展。精武会、中华武术会等大型组织的活动,直接左右着其下 属分会的会务。中央国术馆的决策,更直接影响着当时武术的总 体发展。这是民国武术发展有别于旧时武术发展的特点之一。

二是在近代文化体育思潮影响下,促使武术从价值观到运动 锻炼思想,从教习到表演和竞赛方式.都向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 向演进.使传统武术开始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过程。欧、美各项 体育在竞技场h.的交流和比试.启发了国人的效仿和探索这一历 史的演进,以“师夷之长技”为先导,后经洋务运动、戊戍变法直至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才逐渐从引进照搬而落脚到改造自d传统体 育项目的实处。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武术开始出现正式的单 项运动会,为武术跃进到现代体育的竞技行列,准备了条件。

1923年4月,在h海西n公共体育场举行了全国武术运 动大会。

1928年10月28 H.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的第一届国术 _考,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参加者为国术馆的教师和学生。比 赛进行了 10天。凡参加者先比赛刀、枪、剑、棍、拳,及格后才能参 加击打项目。击打项目有:散手、短兵、长兵、摔跤。

1929年,在杭州和卜.海分别举行了国术比赛。参加者临 时推荐和自己报名。项目只有散手。规则规定以打倒对方认输为

胜.无时间限制.所以有人称此为“拼命比赛 '通过这两次比赛解 决了一个问题.即武术神秘化得到一定的纠正.如什么铁砂亨、铁 布衫、油锤贯顶、铜头铁额、铁裆、不出山的剑仙、名家圣手等没有 什么了不得•要想取得成绩.还得靠胆识、技、力、巧。

1933年,在南京举行了第二次全闰运动大会。此次大会 原订1931年举行,W闹大水灾及九一八亊变而延期到1933年的。 这是武术第一次参加综合件的体育比赛。项目有散手、长兵、短 兵、摔跤和套路表演赛。

1933年,南京中央闰术馆在南京举行第二届国术国考。 大部分省、市都派有代表参加。人数不限.有的队多达百多人.少 的只有数人。项目有男女散手、男女短兵以及男件的中国式摔跤、 国际拳击。

1935年10月,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卜.海市运动场举行。 武术比赛项0有拳术、器械、拌跤、射箭、弹丸、举重等。在开幕式 h,上海3 000小学生表演了太极拳。

1948年5月,在卜.海江湾体育场举行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武术项目有拳术、器械套路表演。武术表演的规则是:“表演成绩 以姿势、动作及运动7种为标准,每种均以100分计算,再以^种 之总分平均之。”

随着近代体育的传人,特别是欧美体操、田径、足球、游泳、 篮球、乒乓球、网球、棒球、垒球等项H的广泛开展.近代竞技项 0的运动会,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陆续在中国出现。早期 主要有:学校、楫、市运动会•大区运动会.全国运动会以及远东 运动会等。这些运动会所设项目主要是田径、球类诸项。可喜 的是华北运动会(从1913 — 1934年•共18届)在第十五届增设 了男子摔跤、武术表演;华中运动会(从1923 — 1936年,共6届) 在第六届增加有武术表演;全运会(从1910 — 1948年,共7届) 从第二届开始列有了武术比赛•在近代体育竞技机制的影响下.

武术的竞赛件质得到肯定和发展。武术在近代体育的各项角逐 中有了一席之地.开始了自我改造、适应近代体育竞赛性质的各 项工作。这种从民间转向大雅之堂的变化.对武术运动的完善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民国第五届全运会设有女子摔跤决赛、剑术(短兵)决赛(图2-59)。

图片18

浏览2,7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