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淫篇
天道无往不复,此理有固然,事有必至也。人生夭地间,禀五行 之秀,具刚正之气。夫夫妇妇,人道之常,越礼乱伦,等诸禽兽,淫 邪之行,志士所当力戒。夫天下蠢然者莫如物,乃睢鸠定偶而不相 乱,哀雁孤鸣而不成行。人不如鸟,负此人名,逊物之灵矣。奈此蚩 蚩之氓,不解色即是空,同于幻泡,犹羡红颜绿①鬓,恩爱缠绵,岂 知人同此心,返观可悟!尔等于淫人妇女时,转思吾妇女若伴淫人, 尔必心中如刺,眼内如火,奋击追杀,刻不容缓,何至以我淫人,自 鸣得意乎?此时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旁,瞋目切齿,谋为报 应,灾祸之至,定不旋踵,兴言及此,能不寒心?又况舍身利剑,碎 首邻阶,阳台之梦未终,泉台之扃已掩,青磷碧血,皆红粉之恋为 之,美人原是烟脂虎,岂不信哉!即不至此,强者鸣官,弱者隐恨, 宗族含不解之羞,夫妇绝百年之好,死生莫测,祸变多端,或隐图报 复,或暗地伤残,至若夫若子,世玷清名,永为话柄,是杀人之惨, 只及一人,而淫污之毒,不啻杀其人于数世也。夫好色之人,己身不 正,一种柔肠媚骨,不能制人,必多为人所制。由是徇私情,废孝 友,父母兄弟,弃置不顾,舍此一好之外,懵然无知矣;由是妻妾子 女,失所防闲,任其秽乱闺闱,默为报应,亦必懵然无知矣。且奸淫 者,子孙必多夭,后嗣必不蕃,何则?我之子孙,我之精神种之。今 以有限之精神,供无穷之花柳,譬之以斧伐木,脂液既竭,实必消 脱,其所生之单弱也,在所必然。薄之又薄,弱之又弱,覆宗绝嗣, 适得其常,淫祸之烈,可胜言哉!嗟乎!人寿几何,百年一瞬。纵不 顾名节,不守身命,末有不念及子孙,谋及血食者,苟一计及,方追 悔之不暇,又何娱乐尚思逞欲哉!若失空门清节,孀寡冰心,更不比 一切尤物冶容,仅云品行所关,身家所系,其为不可,无容多赘。是 在有志者,清心为基,知耻为用,坚忍为守,戒惧为志,持之以不 苟,养之以湛如,举凡诲淫之书,付与祖龙,狎昵之友,挨不与通, 弹精会神,图为有益,将见何名不立,何利不收,而五福之休,毕集 我躬矣。岂非理有固然,事有必至哉!是为劝。
此原作也。常州孙念舫曾刊于《全人矩缮》中。
二、戒淫文
天地生人,禀五行之秀,具两大之精。夫夫妇妇,人道之常;草 草花花,狭邪之径。倘窥墙钻穴,越理乱伦,是如碾之寄,狗之合, 鸳鸯之在野,鹑鸽之混巢,则人也而等诸禽兽矣。况夫物之蠢然者, 亦有时知其配偶,炭雌》定位而不乱,凤凰于飞而长偕,人不如 鸟,又何人之足名乎?奈何蚩蚩者氓,不寻礼义之防,每犯邪淫之 戒。红颜绿鬓,恩爱相缠,窃玉偷香,癫狂日甚。岂知人同此心。即 同此理,人同此理,即同此情。我愿尔欲界中人,于欲淫人妇女时, 回头猛省。设若吾妇女被人牵染,枕边调笑,曲尽绸缪,而以己介于 其旁,目睹此种情况,未有不刺眼焚心,张拳怒发,奋击交加,刻不 容缓者。吁嗟乎!人同此情,即同此理,人同此理,即同此心。污一 人污其数世,污他人仍污自己,淫欲之念不可不急除也。犯淫之报, 戒淫之书,古圣先贤,条例最多,惟愿回头者,觅而观之。
三、敬日月文
天地之有日月,犹人之有两目也。目之所视,喜洁净,喜端方。 人人皆然。今使人对尔目而便溺,必怒甚;对尔目而澡洗,必羞甚; 对尔目而咒骂,必恚甚。奈何昭昭下视,而不加敬也。且自有日月而 后,阴阳分,昼夜别,视见明。是故日西沉而白昼尽,人有目而昏昏 焉;月西落而清夜晦,人有目而茫茫焉。人得日月之照临,人窃日月 之光耀,人不知日月之至德,可乎哉?今劝尔世人,存敬畏心,体尊 仰意,勿对日月便溺,勿对日月澡洗,勿对日月咒骂。对日月便溺者,则有十万神煞激射其人,必得奇病;对日月澡洗者,则有十万阴 兵针刺其骨,必得寒疾;对日月咒骂者,则有一万纠察神默记其过, 从而困厄之,从而殄灭之:故日月不可不敬也。世人勉之戒之!
四、劝世修理坟墓文
尝思屋舍为生人之宅,坟墓乃亡人之家。瓦漏墙圮,风雨飘洒, 生人不能安也;土崩椁坍,蚁入虫钻,亡人奚以安乎?今劝世人各培 祖墓,有才量独任其功,福之来也己受之;无措施自出其力,灵之妥 也荫随之。勿恤钱财,勿惰心力,家业素丰者,须知今日之荣耀,仍 是祖人之遗留;家道崛起者,须知今日之亨通,仍是祖人之孙子。于 我何功?于我何德?生前衣我食我,高厚之恩难酬;死后朝思暮思, 泉壤之地宜切,世世培修,尔之子孙还厚尔;年年补葺,神之善报益 觉神。不信者,夭贫死绝寒微;诚信者,寿富安康贵显。尝见佳城冷 落,即知后世荒凉。石碣卧寒烟,子嗣隈颓者几姓?'荒丘埋腐草,儿 孙堕败者孑家!人孰无情!谁能遣此!吾今说个常情,尔当明其道理。 讲风水者培沙枝,观瞻尚取其包护;修墓基者为台砌,地脉尚不肯伤 残。而且寻常百姓之家,甫葬先骸之日,两旁密种疏篱,一杯勤累土 石。如何前日经营,忽到后人荒废。今谕尔等,人人拜扫,好土宜 加;岁岁游观,恶木宜拔。斯坟头无缺陷之害,脉气弥蒸;佳城有茂 草之生,树根安入。祖灵安妥,贤嗣繁昌。若违吾训,定遭神谴。
俯仰沉吟,苍凉感叹,绝世丰神。
五、地理说
地居三才之中,言地理而天人之理即相应焉。人欲相地,天亦相 人;人欲择地,地亦择人。世间故多有谈地之理者,然亦知有得地之 理乎?谈地之理人主之,得地之理天主之,而地复为隐之而显之。夫 知地之难求,而即不求其地者,不可也;然知地之难求,而犹欲强求 其地者。亦不能也。昔子平先生有云:“地理之说本不为荫后而起, 然后嗣取以妥先灵,先灵即以福后嗣,此一以贯之之道也。”今夫地 有三等,而得地者亦分三层。上等之地,上应星象,下呈舆图,天地生成,卦行安定,全是天工,而人力不与焉,此等惟圣贤豪杰,大有 德行阴功之士,乃能得之;中等之地,亦系生成景象,然有变化于其 间,八卦相荡,五行相推,一团真气,隐隐隆隆,此等惟老成忠厚, 小有德行阴功之士,乃能得之;次等之地,一山一水,随地铺陈,十 里一见,百里再见,无处非有,无处不可求,然亦要知龙之来历,山 之向背,土之颜色,妙于裁取,巧于安排,以山川合罗盘,不可以罗 盘合山川,地人相得,始得其平,此等凡老成忠厚、无怨无恶者,即 可得之。此三等之大义也,而其下不足议矣,并无吉地以处不善之人 也,牛眠吉壤岂易言哉!嗟乎!人虽善相夫地,天亦善相夫人也!人 虽善择乎地,地亦善择夫人也。人可不勉为吉人,以得吉地也哉!吾 见世之求地者甚多,因作“地理说”以醒之焉。
附录:
帝君,上清右相王祖重阳帝君,符阳邱真君,紫阳张真君,南北二派 列位真君,龙虎正法辅元演教正一始祖,龙虎掌法列代仙师,太白救 化青莲先生玉清文妙真君,苏文忠公东坡先生衡文翼道真君,苏文定 公颖滨先生衡文辅道真君,历代文儒一切得道真君,上清首相隐仙寓 化犹龙二祖文始先生,上清真宰隐仙寓化犹龙三祖麻衣先生,太清静 宰隐仙寓化犹龙四祖希夷先生,上清右相隐仙寓化犹龙五祖火龙先 生,玉虚右相参法天师犹龙六祖昆阳先生,宏愿沈真君,普愿汪宣 人,祖师派演一切真人,海上三山一切高真,海内十洲一切高真,十 大洞天一切高真,四大空同一切高真,四大名山一切高真,四大部州 一切高真,三十六洞天高真,七十二擂地高真,四十大名山高真,清 源妙道赵真君,历代斩邪护国神,历代大忠义之神,历代大孝节之 神,济生上化药王孙真君,济生普化药王许真君,历代一切济生真 君,历代地仙仙师,历代剑仙仙师,云天二十八宿万象星君,六十甲 子支干列位星君,十二宫神分野星君,当年本命元辰星君,三百六十 应感天尊,九天司命东厨定福府君,天上天下值日功曹考校仙官,天 上天下值日纠察豁落大将,雷门守将十二天君,五百灵官感应一切天 君,本府城隍硕德尊神,本县城隍辅德尊神,通天都府司瘟主者,下 界行瘟一切尊神,地方土地社令神祗,飞符传语赍奏之神。一切大慈 悲,十方诸神众。祥云满虚空,弟子今顶礼。愿存三大愿,普注人人 身。弟子今世非,以及前生恶。悉令得消除,永生行善心。志心归命 礼:传经仙师洞玄无上帝君。”
浏览1,0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