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推手就是双方以单手相接触的推手。单推手的情况在技击中较为常 见。因为双方在接触之前,往往都会采取侧身对敌的攻防基本姿势,所以 —旦双方肢体接触就会形成单搭手的局面。通常情况下又是以左手接左 手、右手接右手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一方是左势、一方是右势,那么经常 遇到的情况是构成双推手形式的接触。单推手间时又是进行双推手训练的 基础。认真地练好单推手,将对更好地掌握双推手技术乃至散手技艺都会 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单推手训练的具体方法如下塔手。双方在搭手时采取的准备姿势即浑元桩的基本间架,丁八 步前三后七、两臂在胸前呈抱球状、横撑竖裹、撑三抱七。所有的要求都 与浑元桩同,只是在两脚的站位上显得更自由舒展…些,以舒适得力和符 合个人习惯为标准。前手呈半握拳状,俗称“鸟难飞”,后手相应地自然 抬起,不必过于拘泥,但一定要放在胸前做为呼应和保护的手段。意拳推 手是为实战服务的,不管是单推手还是双推手都要有随时准备应付脱点后 的散手攻击。从推手的基木姿势就可以看出站桩功的属性,原来意拳的基 本功和实用之间竟是这样的一致。任何与实战毫不相千的东西,意拳无暇 顾及。双方搭手时,各采取左式(右手右脚在前)或右式(左手左脚在 前),也就是说双方同时以左手相接或者间时以右手相接。开始接触的部 位一般为双方前臂中段的外侧,当然要公平,小能一开始某一方就占了上风。单推手虽说是半边肢体的接触,但要通过这半边的接触达到控制对方章整体的作用。推 2,单推手的适用。双方一搭手就有了“点”上的较量。这个“点”就是双方短兵相接的前哨或焦点。在“点”上是互不相让的,如同中国式手摔胶讲究让跤不让把的道理一样,即要保持一定的紧张,不使对方相交手 臂滑脱,又要保持“点”上的灵活和反应的灵敏。要随时掌握对方的动向 和企图。要靠这个“点”去感觉辨别对方的松紧、虚实、力量的大小与方 向,以及有无整体的拳术力量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听力”或者叫“听劲 儿”。兵法云:知知彼、百战不殆。在推手的过程屮,我们时刻要注意 “点”上的风云变幻,成败之机亦在于此。在这里我们还要复习一下“指 力”的概念。搭手以后,无论怎样变化,或主动或被动,“点”上之力总 是要指向对方的中线也就是重心所在,别无旁求。从实战的角度来分析, 搭手局面的形式乃是散手攻防交接的结果。如果能直接击中对方,岂不是 省了许多力气和麻烦。但事情总不会一厢情愿,你一出手攻击,他必出手 一迎,于是使出现了搭手的局面。这经常能通过看拳击比赛得到证实,两 个人直接打的时间几乎赶不卜搂抱纠缠的时间。至于推手的画圈儿,乃是 互相寻找攻击的空隙和拨转对方威胁力量的方向而形成的对抗性周旋路 线。出于实战的需要,双方搭手后所走的攻防路线就不固定是哪一个方向 的圆圈。圈是在对抗屮自然产生的,所以也许是顺时针,也许是逆时针, 也许是斜圆,亦或是立圆,也许主动,也许被动。推的形成是双方势均 力敌的结果,如果双方实力悬殊、强的一方或能搭就“放”,或者一搭 手就能“定中”,控制对手动弹不得只能俯首称臣。下面从训练手段角度, 举双方前臂做逆时针转动的推手方式来分析单推手的技术要领。这一练习 亦可看做是单推手的基础训练。下面就来介绍具体练习方法。

当双方前臂接触以后,甲由抱球状的基本姿势开始,向外拧转前臂, 变成掌心向下,手指向前,通过“点”上的控制住对方并直奔对方胸前 府下的部位。在前臂拧转的同时要增加“点”上的摩擦力,带动对方前 臂,使对方指向自己的指力改变方向,落在自己身体的侧面,从而取消了 对自己的威胁力量。如果对方“点”上没有变化,或者跟不上“点”,只 这前臂一拧就可用正面发力将其“放”出。对方越顶越僵则放起来越顺 手。在这种情况下,乙方要逆过“点”上的觉察判断出甲方的意图。首先 要保持住前手的撑抱力,不要松“点”更不能“瘪”。然后顺来势稍往下坐后胯,重心后移,同时身体与前手做反方向的运动(摇旋基本功)即前第 手相应做向右向外的拧裹改变甲的攻击力的方向,以螺旋应付螺旋,并且 身体向左横向移动,利用整体之动破坏对方的平衡。只要你能通过前手与推 身体的相对运动,保持你的右臂没有越过自己的中线(鼻之所在)即右手 没到鼻子左边去,你就会有足够的力量维持身体的平衡。当对方的进攻被手 瓦解之后,立即翻转手掌压在甲的前臂上面变被动为主动。得势后马上转人反攻,向对方的胸部推去。注意推手在意识上是要推人,要克服对手手 臂的阻拦,向对方身体发动进攻。没有这个目的,推手就成了双人舞成了 真正的推“手%说开了,这些动作就是站粧、试力训练中所做过的 “摇”、“旋”、“旋转试力”等基本功的再现。缺少粧功和“摇”、“旋”训 练无法领略推手的奥妙之力。当乙由被动转为主动,向甲发动进攻的时 候,甲相应的重复刚才所叙述的乙的动作,如此往返,练习逆时针画圈的单推手。

在单推手练习中,所有在前一节中讲到的原理、原则全部适用。如手 的活动范围仍以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向怀推不粘身、向外推不逾尺、左 手不到鼻右来、右手不往鼻左去为原则。前手超过前脚尖,叫“出尖儿”。 向怀推粘在身上,没有了活动余地称为“瘪”。“出尖儿”即失去了平衡的 控制,极易为人所乘。“瘪”了则失去了任何回旋余地和反击需要的空间, 失败是无疑的了。手超过中线就会失去全身的平衡均整,会感觉到站立不 稳和使不出劲来。推手的胜负好像下棋一样,等机会叫对手犯错误,然后 利用他的不合适,扩大自己的优势,从而战而胜之上述的推手练习是单 推手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但实际运用上不会是这么简单。下而就来谈谈由 上述这种单推手形式所引出的几种变化和处理方法。前手被对方下压控制时的变化。当前手被对方压“死”不可抗拒 时,不必用力向上托顶,可顺势放松前臂,将肘关节提起,手腕向里旋转 向下垂,使原先的一个腕关节在!肘关节在下的斜而、变成肘关节在 上,腕关节在下的斜面,这样可将对方的压力引向斜下方,这时不管对方 的力气多大也使不上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突出的肘关节构成对 对方胸部的威胁。当对方感到不合适需要重新调整力量的时候,我们又可 以乘机再将手腕子翻转回去,仍变成肘关节在下、腕关节在上的斜面。同 时做到全身的协调配合:头顶向上领,后脚蹬地,重心前移,充分利用自 己的体重,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把前臂压在对方的前臂之上。再伺机在控 制对方的基础上发起进攻手在上控制对方的力量应该是身体往后靠、手指往前指,保持又去又回的矛盾力。身体偏倚的补救。在推手过程中,无论前伸后撤都应保持身体枢推纽不偏不倚。但有时被对方所牵动,造成了自己暂时失去了平衡的支撑, 这并不意味着必输无疑,只要及时补救,还是可以稳定局面的。如我的前 手臂被对方牵动,形成了手超过自己身体中线的不利形势。这时单靠臂部力 量是很难挽回局面的。莫若就势将前臂向内拧转着向前伸出,将对方的指 力改变方向,引向自己身体的侧面来保护自己的中线。与此同时,身体向 前手的同侧倒重心,仍用“点”指向对手的中线。这样就可以挽回失利的 局面。如果对方继续顶抗,我则可以顺势将拧成麻花的胳膊再向相反方向 拧转,同时往回抽手,变成掌心向上的形势,用前臂和手背形成的曲折控 制对方,变被动为主动。

还有一点要说明意拳推手不执着于脚步的固定位置,在单推手中 也可以靠步法的转移来调节局身的平衡。再者所谓的单推手,也离不开另 一只没有搭上的手的呼应和配合。在深人一步的对抗练习中,如得机得势 能将对方“放”出去时,另一只手也可以辅助使用面不存在什么犯规不 犯规的问题,因为这是培养技击实战而不是游戏。实际上由于两人的条件 对等和单推手的独特手法,谁也不占便宜,想用后手帮忙也不能立即实 现以上介绍的是意拳单推手的最基本练习方式和一些简单的变化。在此 基础上大家可以参照前面详细论述过的推手原则、原现做创造性的发挥。 只要违反原则、原现,任何外部的形式都无所谓正确不正确。学拳的关 键要搞“通”道现,若一一具体的解说,则会落人说手拆招儿的俗套,面 束缚了学者的思想,难以发挥拳学之潜能。意拳推手中螺旋力和指力的结 合。能够使所有的擒拿方法化为乌有,这是学会使用原则、原现的先进教 学芦法的效益。一招一招地学,那要学到什么时候?如果大家有兴趣,不 妨我意拳训练有素的拳师当而探讨。

浏览57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