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弓射

唐高祖李渊未起兵之前,与隋将王仁恭一起守备马 邑郡,北御突厥。李渊曾对王仁恭谈道:“突厥所长,惟恃 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以弓矢 为爪牙甲骨为常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逐水草为居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财,败无惭色,无警夜巡昼之 劳,无篝垒馈粮之费。中国兵行,皆反于是,与之角战,罕 能立功。今若同其所为,习其所好,彼知无利,自然不来。” 于是“乃篦能骑射者二千余人,饮食居止,一同突厥,随逐水草,远推。每逢突蕨快骑,旁若无人,驰骋射猎, 以曜威瓷想。李渊重视军快骑射训练和组建精良骑兵的 措施,在推翻隋王朝、击败其它军事集团、统一国家的历 次重大战役中,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比如破历山飞一役, 是这样记载的:“及战,帝(李澜)遣王威领大阵,居前,旌 旗从。贼众遥看,谓为帝之所在,乃帅精锐,竞来赴威。及 见辎驮,舍鞍争取,威怖而落马,从者挽而得脱。帝引小阵 左右二队,大呼而前,夹而射之,贼众大乱,因而纵击.所 向摧陷,斩级获生,不可胜数。”《旧唐书太宗本纪》则 载:“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时年十八。有高阳贼帅魏刀儿,自号历山飞,来攻太原,高祖击之,深入敌阵。太宗以 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适会 步兵至,高祖与太宗又奋击,大破之。”两书记载虽然有 异,一说李渊,一记李世民,但唐军战胜,靠的是精骑妙 射,却是一致的。骑兵与骑射,对唐代江山的建立立下过 汗马功劳。唐朝建立后,仍然面临着北方突厥等族侵扰的 问题,所以唐代君臣,长时期中仍然非常重视骑射。唐太宗李世民,曾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引诸习射于显德殿庭,谓将军以下曰;自古突厥与中国,更 有盛衰。若轩辕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獗鬻;周宣驱驰方召, 亦能制胜太原。至汉晋之君,隶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干 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平。我今 不使汝等穿地筑苑,造诸淫费农民,恣令逸乐。兵士唯习弓马,庶使汝战斗,亦望汝前无横敌。于是每日引数百人 于殿前教射..帝亲自临视,射中者随赏弓刀、布帛。自是后,士卒皆为精锐。

隋、唐、五代,善射者辈出。《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七 载:“隋末有瞥君谟,善闭目而射,志其目则中目,志其口 则中口。有王灵智者学射于苜谟,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 君谟,独擅其美。君谟志一短刀,箭来输裁之。惟有一矢, 君谟张口喙暮*擢暗其锦前笑曰:汝学射三年,未教汝吃 镰法。'”能闲苜而射,又能吃宙头,说得是有些神了,但此 人精于射术是无疑的。隋朝长孙晟在突厥时,与突厥可汗 摄图一道游獴,。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支与晟曰:请射取之。遢乃弯弟宿遇雕’相攫谖一发而双贯 焉唾。唐代的高舜也曾七发赏二雕七"一镭双雕”的成 语,就是这席来的如唐代名将薛仁责亦瘠射术。一次宫中宴会,唐高宗说产古着翳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 焉。”不料“仁贵=发洞贵。帝尖惊,更取坚甲赐之”。在与 突厥铁勒部作战时,“九耗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 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甬气慑,皆降”。故而“军中 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嶂唐玄宗时 武将王栖曜,在平定安史之乱时,“贼将邢超然守曹州,乘城指顾。栖曜曰“彼可取也。'一矢殒之,遂破曹州唳。唐代史籍中,有许多赞某某武将“精于骑射”、“骁勇善射”之词。

唐、五代的宫女,也将射猎用于娱乐游戏。杜甫《哀江》诗云:“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胡黄金勒,翻身向天 仰射云L箭正堕双飞翼。”王建《宫词》诗云:“射生宫女 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卢纶《宫中乐》诗亦云:“行遣 才人斗射飞。”更形象的是张籍《宫词》:“新鹰初放兔犹 肥,白日君王在内稀,薄暮千门临欲锁,红妆飞骑向前 归。”该诗虽未提到射字,但骑行出猎,毫无疑问是要射 的。杜诗“一箭正堕双飞翼”虽是在双关地喻比杨 贵妃之死,但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宫女们以射猎为戏,并 且箭术还不错的事实。另外,《唐人说荟射围》和花蕊夫 人《宫词》中,提到当时宫中还盛行“射粉团”和“射鸭”等 游戏。

唐代总射箭理论的著述不少。《新唐书艺文志》 著录有:王琨《射经》一卷;张守忠《射记》一卷,任权《弓箭 论》-卷。后两种已亡佚。《新唐书王琨传》载:“王璃, 怀州河内人。少孤。敏悟有才略。玄宗时进户部尚书,封 赵国公,常参闻大政,后历九州刺史。性豪侈,不能遵法度,为李林甫所忌,诬以罪,杀之。王璃《射经》内容包括 《总诀》,《步射病色》,《前后手法》,《马射总法》,《持弓审 囿》,《举弓巴按弦》,《抹羽取箭》,《当心入箸》,《铺膊牵弦》, 《钦身开弓》,《极力遣箭》,《卷弦入绡》,《弓有六善》等十 四篇。《射经》内容,并附有口诀,至今仍可供练射者参考。

二、毒射

弩的使用,从唐代开始达到高峰。唐军正式装备的弩许多种类。据《唐六典令》载:“弩之制有之。曰;臂旅弩,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竹竿弩,大竹竿弩,伏 远弩。”其中的“伏远弩”,《旧唐书兵志》称其可“纵矢三 百步”。《太平御览》卷三四八引赵公《王琨教射经》又云: “今有绞车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垒用之;臂张弩,中三时 步,步战用之,马弩,中二百步,马战用之。”

唐代军中要进行弩射的考试,其规定是“又择材勇者 为番头,颇习弩射。又有羽林军飞骑,亦习弩。凡伏远弩 自能施张,纵矢三百步,四发而二中;臂张弩二百三十步, 四发而二中;角弓弩二百步,四发而三中;单弓弩百六十 步,四发而二中,皆为及第。诸军皆近营为棚,士有便习 者,教试之,及第者有赏”。

弩射程远,威力大,是其优点。但弩庞大笨重,上箭迟缓,动辄要用数人甚至数十人张弦上箭。这在马上是无法 做到的,在短兵相接、战场形势骤变之中又很容易陷入被动。

弓射与弩射都要用箭。唐代的箭巳区分为不同的用 途,种类很多。如利于穿透皮甲的透甲锥箭,利于射马的 狼舌箭,人马兼射的柳叶箭,专射身穿网子甲者的镰细如 针的穿耳箭等等。隋、唐代也有毒箭使用,东北的 妹羁族,“常以七八月造毒药傅矢”,射人射兽,“中者立 死”。唐代亦有火箭使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 太宗亲征辽东,他“率铁骑与李会围辽东城,因烈风发 火弩,斯须城上屋及楼皆尽吼 这种火箭,仍然只是易燃 品附着于箭身,点燃后发射。

三、弹丸射

隋、唐时亦有弹丸射。隋代大将长孙晟以善于弹丸而 闻名。据载,隋文帝与他在一起饮宴,“时有莺群飞,上顾 晟曰:'公善弹,为我取之。十发俱中,并应丸而落”。唐 时亦有人善此技。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贞元末,阊州僧 灵鉴善弹。郑汇为刺史时,有富家名寅,读书,善饮 酒,汇甚重之,寅常诣灵鉴较角放弹。寅指一树节,相去数 十步,曰:'中之获五千。'寅自一发而中之,弹丸反射而不 破。至灵鉴控弦,百发百中,皆节陷而丸碎焉。”灵鉴显然技高一筹。文中还录有灵鉴自制弹丸的方法,其文云:“常自以为弹丸,其弹丸方,用洞庭沙岸下土三斤,炭末三两, 瓷末一两,榆皮半两,泪淀二勺,紫矿二两,细沙三分,藤 纸五张,渴拓汁半合,九味合捣三千杵,齐手丸之,阴干”。

四、抛石机

隋、唐、五代时期,抛石机的使用,也较普遍。隋末战 争,就有“以机发石,为攻城械,号将军炮双七唐初名将侯 君集攻高昌,使用“抛车飞石,击其城中,其所当者无不靡 碎,城上守碑者不复得立,遂拔之”。唐太宗亲征高丽,也是“列抛车,飞大石,过三百步,所当即溃”。安史 之乱,李光弼守太原,亦曾“撤民屋为擂石车,车二百人挽,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响。五代周世宗征淮 南,“至混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唾。

 

 

 

浏览1,1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