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显绩纪

一、渡沈万三

沈万三者。秦淮大渔户也。心慈好施。其初仅温饱。至正十九 年。忽遇一羽士。神采清高。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长七尺余,修 髯如戟。时戴偃月冠。手持刀尺。一笠一衲。寒暑皆然。不饰边幅。 日行千余里。所啖升斗辄尽。或辟谷数月。而貌转丰。万三心异之。 常烹鲜鱼暖酒邀饮芦洲。苟有所需,极力供俸。偶于月下对酌。羽士 谓曰欲闻吾出处乎。万三启请。乃掀髯笑曰。吾张三丰也。遂将生世 出世修真成真之由。叙述一篇。言讫呵呵大笑。万三闻言。五体投地,称祖师者再。并乞指教。曰尘愚愿以救济。富寿非敢望也。祖师曰。虽不敢妄泄真传,亦不欲缄默闭道。予已深知子之肺肠。当为作之。于是置办药材。择日启炼。七七启视铅汞各逐。祖师嗟咄不已。

万三自谓机缘未至。复尽所蓄,并售船网以补数。下工及半。忽汞走如焚。茅盖皆毁。万三深叹福薄。祖师亦劝其勿为。夫妇毫无怨意。

苦留再炼。贸财已匮。议鬻幼女。祖师若为不知。窃喜其志坚。一任

所为。令备朱裹之汞招其夫妇至前。出药少许。指甲挑微芒,乘汞热投下。立凝如土。复以死汞点铜铁。悉成黄白。相接长生。祖师遂略 收丹头。临行嘱曰:东南王气大盛。当晤子于西南也。遂入巴中。万 三以之起立家业。安炉大炼。不一载富甲天下。凡遇贫乏患难。广为周给。商贾贷其资以贸易者。直遍海内。世谓其得聚宝盆。故财源特沛。斯时世乱兵荒。万三惧有祸患。乃毁丹炉器皿。自号三山道士。

至今南京城西南街。即其迁处会同馆,即其故居。后湖中地。即其花 园旧址也。仙鉴评外丹成为内丹之助。然真道难闻。千举万败。人每以三丰 为口实。至受诳不悟。当思已有万山福量。乃可遇之。苟或不然。愿 且置是。

二、 寓金台观

元至正丙午年。宝鸡金台观。有道翁者。貌若百余岁。忽于九月 二十七日。自言辞世。留颂而逝。土民杨轨山。置棺殓讫。临穿柩有 声如雷。发之复生跃起。谓轨山曰。吾张三丰也。天师后裔。幼好学 道。今吾大丹已成。神游天海。吾子善人也。难得难得。遂教以避世 延年之术。寻携轨山同去。

圆通子曰。世人尽如轨山。则路无暴骨矣。如此方便人。仙真安 得不度。

三、 隐太和山

洪武初祖师入太和山。于玉虚宫畔。结庵冷坐。庵前古木五株。 阴连数亩。云气渝然。故尝栖其下。猛兽不噬。惊鸟不搏。人咸异 之。衲衣垢弊。皆号为通遢张。有问其仙术。竟不一答。问经书则津 涎不绝口。登山轻捷如飞。隆冬卧雪中。鼾声如雷。常语太和乡人 曰。兹山异日当大显。道士邱元靖叩其出处。始识为三丰祖师请为弟 子。遂传以道妙。

神仙鉴评左道旁门。最能惑人。如箭射虚空。还复坠地。惟见得 真种子。潜修密炼。至丹成果熟。寒暑不能侵,阴阳不能贼。纵横自 在。来去随心。方为实际。如三丰者所当景仰。

四、 寄常遇春

洪武二年己酉六月常遇春进攻大兴州真拔开平。追奔数百里大获 全胜。遂清蓟北。秋七月师次柳河州,遇春得疾。谓众将曰:予生时 有老翁至门。付一函W。煌煌尾宿,矫矫虎臣。和中遇主。柳下归 神。前日张真人三丰。自五台寄书。又是此数字。今至柳河州而病。 吾其逝矣。寻卒于军。年三十四。去年戊申。帝初即位。亦尝钦问四 十二代天师张冲虚曰北征如何。天师曰朝廷有福。大将归真。

五、 见蜀王椿

太祖第十一子封蜀王,名椿或操作似误洪武中太祖封子椿为蜀王。是时两川久定。人物恬熙。倏有老翁 者。神完貌古行动如飞。一日方冠傅,带翩然见王。说以入道,王不 听。然心异其老健。欲慕栖之。老翁笑吟曰:何必终南论捷径,宦情 于我似鸿毛。王高其节。一日谓王曰。藩封虽好。然须志退心虚。乃 保无祸。吾张三丰也。将与海岛诸仙游于寥廓矣。王作诗以送之,有 “吾师深得留侯术,静养丹田保谷神”之句。亦不相留。祖师遂去。 或曰其后诸王如谷王穗辽王植。多有不保其封。而蜀王得以居安乐土 者。皆祖师教之云。

按祖师见蜀王椿之后。遨游川贵云广。云车无定。显迹最多。未 尝枯坐一山或言初入成都。见蜀王椿。王不喜道。退还襄邓间。居武 当二十三年一旦游方。拂袖而去。

圆通子读此一则。题一绝云。入幕仙翁一老皤。相逢不识奈何 如。名言几字将王报。保得藩封受月多。

六、寓指挥家

洪武中。祖师游蜀。侨寓环卫姜指挥家。行踪诡异。而人不识常 戴一笠,笠甚大,虽小户出入不碍。系铁丝绦。备极工致。朝夕居一 盘石上。尝折枯梅枝插土即生。花皆下垂。故成都昔年。犹遗照水梅

七、 寓开元寺

夔府城西开元寺。唐了休禅师道场也。明初祖师来游。与僧广海 善。寓居于寺者七日。临别赠以诗。并留草履一双。沉香三片而去。

后海以诗及二物献文帝。答赐玉环一枚。千佛袈裟一领。今犹置寺中。称世宝云。(见成都府志中见夔州府志)

八、 三却廷诏

洪武十七年甲子。帝以华夷宾服。诏求真人张三丰。莫知所往。 明年春。复强其弟子沈万三敦请。了不可得。又召邱元靖入朝祖师因 呈一诗,并嘱邱曰:奏语明天子,谓吾将遨游海外矣。其诗云:流水 行云不自收。朝廷何必苦征求。从今更要藏名姓。山北山南任我游。 帝览而纵之。寻拜邱为监察御史。赐美室,均不受。邱可谓不忘师教 也。(神仙鉴有三诏之事而无寄诗一遐)圆通子曰,严子陵其吾师之前身耶。

九、 滇南践约

洪武中。京城自洪武门至水酉门坍坏。下有水怪潜窟。筑之复 颓。帝向忌沈万三年命相同而大富。召谓曰尔家有盆能聚宝。亦能聚 土筑门乎。万三不敢辨。承命起筑立基。即倾者三。乃以丹金数片暗 投其内。筑之始成。费尽巨万。帝尝欲搞军。召万三贷之曰。吾军百 万。得一军一两足矣。万三如数输之。帝瞰其无困苦状。由是欲除 之。罪以他事。议流岭南。万三遂轻身携妻奴去。而委其家费。未几 命再徙于云南。既至滇。万三无聊,忽有弓长翁者,传云践约来会。 万三请见则三丰祖师也。祖师笑曰。犹记东南气盛西南相见之语乎。 万三爽然。因与炼天元服食大药,明年始成。万三与全家饵之。皆能 冲举。

圆通子曰,撒手贸财。即成上仙。其施济已多矣。

十、游鹤鸣山

洪武未有道人游川之鹤鸣山。山有二十四洞以应二十四气。道人 入山时。石鹤复鸣,人咸惊异。居半载入天谷洞不出,洞门书三丰游 此四字。时已一百余岁矣。(蜀通志作三百余岁似误)。

圆通子曰奇。

十一、题诗惊祸

建文嗣位初。户部门前。薄暝有老翁闲步。如土地形状者风过处 忽不见。明晨觇双扉上于右扉题一诗云:燕子将营垒(一作巢阁), 龙孙不在潭。波平风又起,海上问三三。末三字写于双扉交关处。人 多不解。户部侍郎卓敬见之。以为三字写门中。盖借门缝作半字中画 也。心知为三丰仙翁。并念燕子者。是指燕王。龙孙者是指建文。其 语殊凶。其字旋落。卓乃密疏请徙封燕王。隶于南昌。万一有变。尚 可控制。疏入竟不听。

圆通子曰。卓待郎聪明可爱。惜忠言逆耳。致使燕封篡位。吾师 其亦不得已而题诗欤。不然,岂不知建文之不听哉。

十二、混迹京师

永乐初。有宦客游京师。风姿清矫。拂拂修髯。而衣服礼容。似 公车客状。居京颇久。与户科给事中胡荧相契。常做诗酒之会。喜拟 文选体。多不存稿。客闻朝中僚属事毕闲谈。多言神仙事。又闻侍读 胡广。欲举张三丰仙术上闻。客心厌之。一日饮于客斋。忽谓胡荧 曰。吾友善事明君。我将远引深山也。荧惊叩其故不答。数叩之。乃 掀髯笑曰,吾即三丰子也。言毕径去。不知所往。其后。胡荧访三丰 祖师。因有却忆故人从此隐。题诗谁似鲍参军之句云。

十三、一晤因缘

永乐四年冬,詹事府主簿南阳张朝用。常见一道人。行止异奇。 足不履地。手燃梅花口吟秋水。趋前询之。乃三丰仙翁也。明年帝命 胡荧游访。因荐朝用同行。已不知其去向矣。

十四、道示明玉

永乐中。有羽客游内江。寓明玉道人家。诡云庞姓。微示以异。 常履极险不坠。涉水无少濡。明玉善符咒。多奇验。欲传授羽客。羽 客笑曰,我以道俸君。君乃以法授我耶。乃作道法会同疏一通与之。 明玉大惊。跪请其名号。乃知为三丰祖师也。居岁余。胡荧物色之。 遂不留。(四川通志作遂同玉见胡与明纪不合兹特正之)寻又往峨眉 山中。

 

浏览88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