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张三丰列传

列传明史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实(或君宝)。三丰其号也。 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避遢。顾而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 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 过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 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 三丰与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 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具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 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跻益奇幻。永 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荣,偕内侍朱祥齐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 数年不遇。乃命工部待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 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

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或言三丰 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上清宫。然皆不可考。 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否也。

第二节张三丰本传

三丰先生姓张名通,字君实。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故尝自称为 天师后裔。祖父裕贤公。学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 遂携本支眷属徙辽阳懿州。有子名居仁,亦名昌,字子安。(一字仲安)号白山,即先生父也。壮负奇气。元太宗收召人才,分三科取 士。子安赴试,策论科入选。然性素恬淡,无仕宦情。终其身于林 下。定宗丁未夏。先生母林太夫人。梦元鹤自海天飞来,而诞先生。 时四月初九日子时也。丰神奇异,龟形鹤骨,大耳圆睛。五岁。目染 异疾,积久渐昏。其时有张云庵者,方外异人也,住持碧落宫,自号 白云禅老。见先生奇之曰。此子仙风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遭魔障。 须拜贫道为弟子。了脱尘翳。慧珠再朗。即送还。太夫人许之。遂投 云庵为徒,静居半载。而目渐明。教习道鱼。过目便晓。有暇兼读儒 释两家之书。随手披览。会通其大意即止。

忽忽七载。太夫人念之。云庵亦不留。遂拜辞归家。专究儒业申 统元年举茂才异等。二年称文学才识。列名上闻。以备擢用。然非先 生素志也。因显扬之故。欲效毛庐江捧檄意耳。至元甲子秋。游燕京 时。方定鼎于燕。诏令旧列文学才识者待用。栖迟燕市。闻望日隆。 始与平章政事廉公希宪识。公异其才。奏补中山博陵令遂之官。政暇 访葛洪山。相传为稚川修炼处。因念一官萧散。颇同勾漏。子岂不能 似稚川。越明年而丁艰矣。又数月而报忧矣。先生遂绝仕进意。奉讳 归辽阳。终日哀毁。觅山之高洁者营厝甫毕。制居数载日诵洞经。倏 有邱道人者,叩门相访剧谈玄理。满座风清。哂然有方外之想。道人 既去因束装出游。田产悉付族人。嘱代扫墓。挈二行童相随。北燕 赵。东齐鲁。南韩魏。往来名山古刹。吟咏闲观。且行且住。如是者 几三十年。均无所遇。乃西之秦陇。挹太华之气。纳太白之奇。走褒 斜。度陈仓,见宝鸡山泽。幽遂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 挺秀。苍润可喜。因自号为三丰居士。延佑元年。年六十七。殆入终 南。得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更名玄素。一名玄化。合号玄玄子。 别号昆阳山居四载。功效寂然。闻近斯道者。必须法财两用。平生游 访。兼颇好善。囊箧殆空不觉泪下。火龙怪之。进告以故。乃传丹砂 点化之诀。命出山修炼。立辞恩师。

和光混俗者数年。泰定甲子春。南至武当。调神九载。而道始 成。于是湘云巴雨之间。隐显遨游。又十余岁乃于至正初。由楚还辽 阳省墓讫,复之燕市。公卿故交。死亡已尽矣。遂之西山。遇前邱道人谈心话道。促膝参同。方知为长老先生符阳子也。别后复至秦蜀。

由荆楚之吴越。侨寓金陵。遇沈万三,传以丹道。事在至正十九年。

临别。先生预知万三有徙边之祸。嘱曰:东南王气正盛,当晤子于西 南也。仍还秦。居宝鸡金台观。九月二十日。阳神出游。土人杨轨山 :

以先生辞世。买棺收殓。临葬之际。柩有声如雷。启视复生。盖其阳 : 神出游。朴厚者见之。以为宛其死矣。后乃携轨山去。又二年沧桑 顿改。海水重清。元纪忽终。明运又启。先生乃结庵于太和。故为疯汉。人目为逾遢道人。道士邱元靖。安静可喜,秘收为徒。他日入成 都,说蜀王椿入道不听退还襄邓间。更莫测其踪迹矣。洪武十七年甲. 子。太祖以华夷宾服,诏求先生,不赴。十八年又强沈万三敦请,亦不赴。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厉之阶登圣真者。决不为唐之叶法善。 宋之林灵素也。前车可鉴矣。

二十五年,乃逐入云南。适太祖徙万三于海上缘此践约来会。同  炼天元服食大药。明年成始之贵州平越福泉山朝真礼斗。候诏飞升。 建文元年。完璞子访先生于武当。适从平越归来。相得甚欢。永乐四 年。侍读学士胡广奏言。先生深有道法。广具神通。五年丁亥。即命 胡涝等遍游天下。访之十年。壬辰又命孙碧云于武当。建宫拜候。并 致书相请。直逮十四年。并不间有踪迹。帝乃怒。谓胡广曰。卿言张 三丰蕴抱玄机。胡弗敢来见朕也。斥广寻觅之。广大惧。星夜抵武 当。焚香泣祷。是年五月朔。为南极万寿。老君命诸仙及朝大会。时先生亦在诏 中。遂与玄天官属。御气同行。适见胡广情切。乃按云车。许以陛见 入朝。后即赴上清之命。飘然而去。明年胡涝等还朝。终未得见先生 也。吾师乎。吾师乎。其隐中之仙乎。其仙中之神乎。其神仙而天仙 者乎。继荷玉诏。高会群真。位列兑宫。身成乾体。故能神通变化。 济世度人。四围上下虚空。处处皆鸾翳所至。将所谓深藏宏愿。广大 法门者。吕祖之后。惟先生一身而已。锡龄风尘俗吏。几忘本原。观 察剑南。又鲜仁政滥叨厚禄。辜负皇恩。两年来曦天少见,水潦频 增,龄乃跣足剪甲恭祷眉山之灵,拈香七日。晴光普照。画景遥开奇峰异水间。幸遇先生鉴龄微忱。招龄入道并示丹经秘诀一章,及捷要 篇二卷。照法修炼。始识玄功。因此悔入宦途。游情山水。迩乃自出 清俸。结庐凌云。未知何年何日。蝉脱尘网采瑶花。奉桃实。敬献先 生也。龄侍先生甚久。得悉先生原本又甚详。爰洗浊怀。恭为纪传。 以付吾门嗣起者。

神仙张三丰。一名君实。一名伸猷。字玄玄。道号昆阳。又称斗 蓬。又呼张避遢。辽东懿州人。甫七岁能棋。随手应局人。人莫能 敌。十岁习儒业。早失怙恃。后学道,遇郑思远祖师。授以至道。生 于绍兴辛卯八月十五日,风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眼。须如戟, 顶中作一髻,身被一衲,负巨蓬。手中常持方尺。在武当山结庵展旗 峰下。先入华山洞。栖真数十年。后郑思远祖师,命了俗缘。乃混俗 归闽。补刑曹吏因群囚劫狱。连坐戍边夜郎之平越。遂住高贞观。今 有礼斗亭,浴仙池长生桂,皆其仙迹也。丹成后时元年丙申。太上诏 曰王方平五十三仙,掌华林洞,于三月十五日册封为华林洞。妙应真 人。赐以玄冠双旅。

霓羽碧履时年六十六岁。因仑谷万尊师。亦在受诏五十三仙之 列。曾著方壶胜会图。然后知三丰真人之始末也。大明天顺年。敕封 通微显化真人。于元末居宝鸡县金堂观。至正丙午九月二十日。自言 辞世留颂而逝。土民杨轨山置棺殓讫。临延发之复生。乃入蜀。洪武 初。至太和山冷坐结庵玉虚宫。庵前古木五株,常栖其下,猛兽不 噬。惊鸟不搏。人益异之。衲不垢弊。皆号为it遢张。有问其仙术, 竟不一答,问经书则涎津不绝口。登山轻捷如飞。隆冬卧雪中。鼾声 如雷。常语武当乡人曰:“兹山异日当大显。”道士邱玄靖请为弟子。 遂教以道妙帝于乙丑遣沈万三敦请。了不可得。乃召玄靖至。与语悦 之拜监察御史。赐之室不受。超擢太常乡金陵沈万三,又名万山。秦 淮大鱼户。心慈好施。其初仅饱暖。遇三丰真人。见其生有异质。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长七尺余,修髯如戟顶作一髻。或戴偃月冠。 手持方尺。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饰边幅。日行千里。所啖升斗辄 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万三心知其异。常烹鲜鱼暖酒。邀饮干芦洲。 苟有所需,即极力供奉。偶于月下对酌。三丰谓曰:“子欲闻余之出 处乎?”万三启请。三丰曰:予当生时,一鹤自海天飞来,咸谓令威 降世。后知丁公仍在灵墟。予思舜亦人也。予岂不得似丁公。每嗟光 阴倏忽。富贵如风灯草尘。是以日夕希慕大道。弃功名,薄势利。云 游湖海拜访明师。所授虽多。皆傍门小法。与真道乖违。徒劳勤苦。

浏览70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