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便由远古的萌生发源,发展为武术形态的雏形。这一时期指从原时代经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代,即秦汉形成统一以 前的时期。作为东方文化宝库中的中华武术,是无比宏伟 瑰丽的华夏文化巨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其发生、发展紧随 着整个华夏文明的历程,成为中华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六七十万年前中国猿人的出现,经历了传说中的 黄帝、炎帝、唐尧、虞舜到夏代,是中国社会的原始时期。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伴随人类文明的出现,武术亦开始萌 生、发展。武术最根本的特征是技击性,研究武术的产生, 可以从技击的发生开始。
一、生存竞争中技击的萌芽
原始时代,人群生活在莽莽荒原中。“人民少而禽兽 众”《韩非子五蠹》。考古化石表明,当时猛兽极多,特别是剑齿虎,牙齿扁平锐利,十分凶猛。《淮南子览冥 训》说:“往古之时,猛兽食颛民,鹫鸟攫老弱。”《山海经》 记:“封獐(野猪)脩蛇,皆为民害。”人类在生存竞争中,首 先是人与兽斗,而在这种严酷的斗争中,武术技击开始萌芽。
技击的内容主要有二:一是徒手,拳脚肢体的运用,一是使用器械。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在与禽兽的斗争 中,必然逐渐形成奔跑、跳跃;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等 技能。而器械的运用,更是人类在生存竞争中能战胜禽兽 的特殊手段。早在六十余万年前的中国猿人——“北京 人”遗址中,发现大量原始石器,有石锤、石刀、石尖嘴凿, 还有不少骨器,有的锋刃尚锐。至于木棍,更与石器同时 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器械,只是木棍、木矛之类武器易朽不存。既有徒手与器械的搏斗,必然有搏斗经验的累积,哪怕是极其原始的过若干万年的逐步累积,终于形成了 击刺的技巧、攻防的态姿与动作,伴随这些动作技巧的掌 握,逐渐产生自觉运用这些技巧的观念。于是,技击技巧 与武术意识萌生了。这便是原始武术在生存竞争中的起源。
二、原始战争促进武术萌生
在原始人群的生存竞争中,人与兽斗固然是技击萌 生的因素之一,而人与人斗,则与武术的萌生有更为直接的联系。原始人群之间为争夺食物、领地而发生争斗.男 性为争夺女性或女性为挑选男性而产生性选择的争斗,这些人与人斗的现象发生得非常久远。《吕氏春秋》说:“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又说:“争斗 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这说明,早在原始部 落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之前,原始先民之间便为争夺头 领地位而争斗了。至原始社会末期,氏族之间出现了战 争,形成原始部族之间有组织的战斗,更加速了原始武术 的形成。古籍传说黄帝与炎宿的战争、黄帝与蚩尤的战 争、夏禹伐九黎、三苗的战争等等,这些战争有力地促进 了器械的制作及技击技术的发生、发展。众多传说中,蚩 尤成为最著名的“战争之神”,原始武术的许多故事都发 生在他身上。蚩尤是炎帝的后裔。《史记》说黄帝“与炎帝 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 尤”。蚩尤是非常勇猛的,黄帝打败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古代传说把许多武器的发明归功于他。《世本》载:“蚩尤 作'五兵':即戈、殳、戟、酋矛、夷矛。”这表明战争促进了 武器的创造与发展。蚩尤不仅是兵器的发明者,还是徒手 搏斗的英雄。《龙鱼河图》说他“铜头、铁额”。《述异记》载: "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 能向。”这也表明原始战争对徒手的擒、拿、摔、打等战斗 技能的产生,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武术开始萌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们的战斗意 识、竞争意识的出现。《晏子春秋》:“凡有血气者,皆有争 心。”《淮南子道应》:“争者,人之所本也。”这些古籍的 论述认为具有竞争意识是血气男儿的本性。原始时期的 战争,更强化了人们的战斗竞争观念。有一则歌颂先民战 斗精神的著名神话:“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 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传说刑天是 炎帝.的后裔,与黄帝竞争被斩掉脑袋之后,仍不甘停止战 斗。故诗人陶渊明歌颂他“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为适应原始战争的需要,原始人群要作战斗的演习操练,以熟悉战斗的击剌动作和应有的群体组合,于是原 始人群中萌生了武舞,或叫战舞。原始武舞与原始武术实 为一体,舞者手执各种武器,作种种击刺动作姿势的演 练。数十年前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有 类似的武舞。我国先民的战舞不仅是武术击剌的演练,也 还有武艺表演而达到宣扬武威的作用。古籍记载虞舜时期,三苗族反叛,舜帝三次打败他们,仍不降服。后来禹带 领军队表演手执巨斧与盾牌.的“干戚舞”给三苗看,这个 武舞表现的威武雄壮的气魄与高超的武功,使三苗既感 动又害怕而终于降服。
在现今存留的我国各地原始岩画中,也可看到一些 原始武术的图象。如云南沧源原始岩画中有一幅画面,战 士成横列状,右手高举短戈,傲然挺立。画中多人一手执 方盾、一手执两端粗中间细的武器,双腿弯屈呈马步下蹲式。这是现代能够看到原始武术形象的一个生动例证。
三、原始宗教、教育、娱乐与武术的发端
在人类原始文化形态中,原始宗教、教育、娱乐等活 动常常是交织一起的。这些多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均与武 术的发源有紧密联系。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巫术与图腾 崇拜,都常凭借原始武舞来体现。《说文》载:“巫,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也。”说明巫就是以舞降神。在原始 巫术活动的舞蹈中,武舞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在狩猎、战 事等活动之前或之后,要跳武舞,幻想以这些击刺杀伐的 动作,来产生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以“战胜”对手和敌人。
图腾武舞是原始部落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人群以表现战斗的舞蹈来供奉其部落的始祖神物。在近代某些尚处 于原始状态的民族风俗中,还可看到原始宗教与武术的 联系。如云南纳西族的祭神武舞“东巴跳”,数十上百人, 手执武器狂舞。云南傣族某些地区每年祭佛大会上,人们 持刀而舞,与兽搏斗后胜之。在原始祭祀活动中,还有- 种模拟野兽形象动作的武舞。《尚书尧典》记一个首领说:“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意息是说: “啊!让我们敲打起石鼓,大家模仿百兽动作跳起来吧!” 这或许是武术中象形拳的原始形态吧。
在原始宗教活动中,还出现了与巫系相结合的较武 内容。据《世本》记巴郡南郡蛮…未有簟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这个部族以 掷剑比赛的方式来乞神显灵,并以此确定部落首领。似可 称是武术竞赛的荫芽。在原始宗教活动中,也常有寓教于 娱的作用襟慧活动的武舞颁慕教育的主要内容。《周礼地官舞菰》舞师掌教兵舞,师而舞山川之祭祀。”这虽是西周的活动,也反映了远古原始时期的遗风。 《史记封禅》:“自五帝以至秦……冬赛祷祠。”索引云: “赛,报神为福也。”这个记栽表明自远古黄帝以来,即有在冬季举行竞赛活动作祭祀些什么内容,古籍虽没具体记载,但与泰祀有密切联系的武术活动成为竞赛 的内容,则是必然的。在原始时期多位一体的文化形态中,武术得以在其申萌发而共生共长,构成了原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浏览2,2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