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文武并重的传统。《书大禹》昭示:“乃武乃文。”清代大儒颜元(习斋)有一句名言概括得好:“文武缺一岂道乎!”自古书、剑 是一家。武术归根到底是文化的一种反映,理所当然迸放着中华文化璀璨的光彩。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评论武术需要以文化的视点来加以观照。著名文艺评论家、武术评论家孙豹隐先生近年来发表的大量武术研究、评论文 章,豁透着的正是这一显著特色。在他的笔下,总是注重以文化视点观照武术研究,每每以武术、文化的双重坐标来透视武术现象,阐释武术问题,破释武术写了上百篇文章,从各种角度对武术的理论和社会 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不仅国内所有的武术刊物都刊登有他 的作品,就是国外的武术报刊也慕名竞相约请他撰写文章。1987年,他的探 索武术技击奥秘的论文《论武术技击》在中国权威体育刊物《体育科学》上 刊登后,引起海内外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新加坡国家级刊物《武坛》特意全文予以转载。1988年,他在中国开封举行的“中国首届武术技击理论研讨 会”上论述武术技击的由来与发展,整个发言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语惊四座。从来不发表长篇论文的中国《体育世界》杂志,特请孙先生将发言稿整理成文,以连载三期的形式全文刊出。1989年,孙先生在中国《中华武术》 杂志发表的《散打高手应备要素》、在《搏击》杂志发表的《论散打战术》、 在中国《武林》杂志发表的《击头、头打、民族风格》、在中国《精武》杂志发表的《散打长短论》等一应文章,无不把武术置于文化的背景下来进行 扫描,进而阐发出引人注目的内容。1990年,他又在中国《武魂》杂志上发 表《正视武术二律背反现象》、在中国《武当》杂志发表《剑、武当剑、剑 的技击》等文章,进一步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审视武术现象,为武术的健康发展。1991年,孙先生集中笔力,撰写了一批有质量的文章,冠 以“文人与武术”之名,仅在新加坡《武坛》杂志就发表整整20篇。这批文 章从另一角度,颇具论说力地证明了武术同文化的关系和渊源。今年以来, 孙先生更是以极大的热情连续撰写了《武术散打系列谈》(载《武魂》1992 年)、《公孙大娘舞的是剑——从武术文化的双重坐标来透视“剑 器”》(载《武术健身》1992年第5期)、《武术呼唤科学的理论研究》(载 《体育世界》1992年第6期)、《鲁迅对武术的整体论述是正确的》(载《武 林》1992年第8期)、《“跌” “摔”之辨》(载《武林》1992年第9期)等 颇有分量的文章,鲜明地树起了以文化视点观照武术研究的旗帜,为解决和 弄清武术的若干理论问题而不懈努力。

孙先生在纵向以文化视点观照武术研究的同时,也注意从横向上对武术 进行比较研究。他我表在《搏击》杂志上的《形意拳与拳击打法异同论》一 文,就是将中华武术传统的形意拳技击方法同拳击的实用打法进行了五个方 面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既确定武术技击的功能妙处,也指出其他搏击 项目的优势特点,为武术较好地借鉴别人、提高自己起到了箪路蓝褛的作用。 在1991年中国西安“白杨杯”国际拳击邀请赛期间,孙先生应《体育世界》 编者之约,接连发表了《波米夺冠的启示》《想起了李小龙》《历史的呼唤》 等系列思考文章,《体育世界》以编者按语的形式,对其作了高度评价:“孙 豹隐同志是已故武术家刘实君先生的守门弟子,对武术研究很有造诣,已出 版武术专著多部,在武术界颇具影响。他在本文中提出:'既然泰国选手波米 能够成功地将自己民族的搏击术泰拳的基本功运用到拳击比赛之中,那么, 中国的拳击运动员能不能也将中华民族的搏击武术运用到拳击的对抗之中, 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呢?'这一问题发人深省!”

孙豹隐先生目前除已出版文艺批评著作《时代、人、艺术》等书外,在 武术研究和评论方面业已出版《武术散打精粹》《八卦掌练与打》《形意拳》 《武林奇谭》等多部专著。另外,他的《搏击艺术论》等另两部武术著作也 即将问世。孙先生的武术研究、评论成绩斐然,成果颇丰,一方面始于他在 武术实践上固有的独特风采,另一方面得力于他那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全面的 文化素养。缺少实践,单纯的研究和评论往往形若空中楼阁。孙先生9岁起 学习武术,对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少林拳等多有涉猎,对技击散打深 有所悟。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教授学生,20年来他先后培养了陕西机械 学院、西北大学、西安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北工 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第四军医大学以及社会上爱好武术的青年数百人。 他教授学生,力求在套路(形式)、散打(应用)、理论的结合上摸索经验, 为中华武术的繁荣进步开拓新路。没有文化底蕴,缺乏理论建树,武术研究 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孙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艺术学科的研究员, 《文化艺术报》的总编辑,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他以集文化学者、武术理论 家、武术家于一身的优势来进行武术研究和评论,实在是得天独厚的长处。

武术需要宣传。武术需要理论。当前,武术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还面临 挑战,其自身也的确需要解决和弄清若干理论问题和实践方法。为此,孙先 生满怀信心地挥洒着他那枝不倦之笔,在以文化视点观照武术研究的大道上, 奋力开创着新的天地。

 

浏览95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