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小龙去世前三个月左右的一个周末,黄淳梁收到李小龙的电 话邀请他于翌日到李小龙于九龙塘之新居吃饭,在电话中还暗示将会 整日长谈。吃过晚饭后,两位夫人在客厅聊天,而李小龙便带黄淳梁 参观新居内之各个部分。当到达李小龙的练功室时,李小龙随手将门 关上,第一句话便说:“我想知道你对我的截拳道的看法如何。”他们二 人均是练武之人,快人快语,加上他们之间的交情,说话已无须有任何 修饰。

黄淳梁说:“截拳道是一个名字,咏春是一个名字。名字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它的实质。正如李小龙假如换了另一个名字,实质上你 还是你,并不会因改了名字便成为另一面目全非的人。咏春是一个技 击构想及要求,不论以任何途径或方式,总之能成功达到便可,管它什 么名字。”李小龙说:“你我间的想法总是这么接近。”

黄淳梁说:“截拳道是代表你自己,是你个人的技击风格。每人都 有他的不同特质、性格、体形。一个人想学另一个人的风格是很难的, 就算学到亦未必适合自己。例如怎能要求一个300磅的人如你一般 的灵活跳动?你教截拳道以来有多少比率的徒弟是你满意的?假如 有一半已极为成功,有十分之一,已成绩不错。但如一个也没有,这种 风格只能属于你自己。”李小龙低头不语。

黄淳梁继续说:“在你练拳的日子中,你曾经历过严格的咏春羁手 锻炼,身体已有一个本能的条件反射作用,当遇什么情况便自动能即 时反应,无须思索,但你的徒弟却空白了这个训练系统的锻炼。正如 你步上一幢楼,你上楼时

是有楼梯的,你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但你 的徒弟却没有,他们怎能步上顶楼? ”李小龙不断摇头苦笑。

李小龙说:“我在美国期间想了一些新元素,多了很多想法,我想 我们在此试验及印证一下。”二人随即就地比试。一个动作反复的试 完再试,比完再比,讨论再讨论。亦有随意的自由发挥。即两人在没 有预先商议好怎样打法之下,两人完全的自由对打。最后李小龙惊觉 他自己的脚不敢轻易地离地,亦即不敢贸然攻进。最后二人相拥而 笑,原来大家都是用咏春的拳理对咏春的拳理,咏春的手法对咏春的 手法。

当二人步出练功室时,已是晚饭后12小时的翌日早上。两位夫 人仍在外面等候。

第一次和空手道高手打擂

空手道是日本的国术,又是当时在美国流行最广的东方武术之 —,美国人对东方武术的认识仅限于空手道。这是日本人善于推销自 己,采取开放式授徒方式的结果。在美国,有全国性的日本国术大赛, 却没有全国性的中国国术大赛(日本国术是由古代中国流传过去,尔 后才自成一体的)。中国的功夫大师仍将自己封闭在华人圈子里,并 且瓜分地盘、不越雷池一步。

当时已经旅居美国靠做功夫表演为生的李小龙决定参赛。赛场 汇集了各种肤色的空手道选手(这是中国武术地域性比武难以见的),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金发碧眼的九段高手罗礼士。罗礼士曾蝉 联三届全美空手道大赛冠军,夺标呼声最高。

李小龙过去虽与日本空手道拳手较量过,但对空手道的比赛规则 却很陌生。因此,他不急于报名参赛,而是观察比赛规则及选手的身 子。李小龙发现,选手的身手平庸,使他兴趣大减,他几乎想拔腿 而去。

罗礼士出场了,罗礼士凌厉的拳势,第一回合就将对手击败。

看来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李小龙素来喜欢与强者较量。他按 捺不住,跑到记分台前报名参赛。李小龙遭到拒绝,理由是比赛已经开始。还是罗礼士成全了李小龙参赛的愿望。

起初,李小龙参加第二轮淘汰赛,取胜如囊中探物。越往后,难度 越大,但李小龙仍以绝对优势战胜对手。最后只剩下李小龙和罗礼士 进入总决赛。最后对手是罗礼士,这在李小龙意料之中;而李小龙最 终与他争夺冠亚军,是罗礼士开初不曾料到的。

两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李小龙并不因为对方的善举而手下留 情。李小龙守的是空手道规则,打的却是咏春拳,凶狠泼辣异常。罗 礼士不曾遇到过这种打法,虽顽强拼搏,却难以对李小龙造成威胁,最 后仍落败局。

罗礼士非常恼怒,他甚至后悔自己的善举,如不这样,金牌怎么会 给这矮小狡诈的中国人拿去?

罗礼士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他冷静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 因,认为自己确实技逊一筹。对手怎么练就这一身硬功?为此罗礼士 寻到李小龙住处,作了一次礼节性拜访。

素来讨厌客套的李小龙见到罗礼士,主动拉罗礼士去讲手切磋武 艺。不打不相识,李小龙和罗礼士成了好朋友。两人的功夫各有千 秋,便取长补短。李小龙教罗礼士咏春拳,以锻炼攻击速度及力度;罗 礼士教李小龙高踢法,使李小龙的腿击技法更全面。这之前,李小龙 只采用低踢法,攻击对手腰以下的部位,而挨弃高踢法,以为这种踢法 威力不够。结识了罗礼士后,李小龙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练就一套过 硬的高踢功法。

李小龙是美国第一个把功夫带进银幕的东方人。电影中常见李 小龙凌空一踢,就是罗礼士教的技法。李小龙对朋友的恩德,不喜欢 口头表示,而是以行动报答。待他在影坛站稳脚跟后,便把对拍电影 抱有兴趣的罗礼士拉了进来,与他在影片《猛龙过江》中演对手戏。

罗礼士是这样回忆他们的交往的:“当时,李小龙是不太喜欢高部位

踢法的,但我对他提出我的看法,我认为可以从任何角度及任何高 度起脚进行攻击,踢出来的威力完全不会减弱。”

“自认识李小龙,我们常常在一起研究武术,我学他的中国功夫, 他学我的高踢法,这样,大家都有了显著进步。”

“李小龙是个很’自我’的人,他很看重自己,常常向人夸耀自己 的长处,很多人不喜欢他这种作风,于是人们便说他骄傲,我想他招人 妒忌就是这个原因。但对我来说,我完全不介意,因为我明白这是他 的个性。”

“不论我的想法对不对,总之我觉得他是个强人,是个值得自负的 人,也是世界上武功最好的人,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

罗礼士心服口服,跟李小龙交上朋友。可有的空手道选手却不服 气,冠军的桂冠为何给这无声无息、名不见经传的家伙摘去?大赛采 取的是淘汰制,输赢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过去也常常发生这样的 怪事,初赛被淘汰的选手,在非赛事的场合,却能把进入复赛,甚至是 进入决赛的选手打败。

武士皆好斗,非正式比武或私下较量是常有的事。因是海汰赛, 有许多选手并未跟李小龙交锋过。比赛只承认结果,就李小龙的体魄 和动作,并不见有什么惊人之处。一些选手,有着赌徒般的心理,把输 的原因归咎于运气,而不是其他。他们想:这家伙功夫真这么了得? 他们等不及下一届大赛就急于扳回证实自己。

打败了李小龙,就是世界第一。美国人好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他 们往往把全国性的,甚至地区性的赛事冠军,看成是世界冠军。有三

浏览73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