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春季养生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 更、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 峰、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中的第一个,在我国民间被 作为春季开始的日子。

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三月是生发 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春风解冻,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 发育,弃故从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春种一 粒粟,秋成万颗籽。所以春天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

春天的养生之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 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 勿罚,以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 少。”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多吸收新鲜空气.呼出二轲化碳,多散步. 注意举动和缓轻柔以应春气。并要使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适应春生之气.切忌恼怒、杀夺、刑罚之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 发、调畅。如果违背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夏天易患塞 性病变,使人体适应夏季盛之气的能力减低.

春季风气当令.气候支化较大.尤其早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 寒潮来袭.多出现时暖时寒的情况。加上人体的皮肤开始变疏泄, 对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当此之时.气温骤变无常.应及时做 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特别是老年人、小儿和身体弱的人.应 该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切忌过早地去掉衣被。

根据临床资料证明,这个季节,人们极易上火,如小便发黄、便 秘、头晕、舌苔黄,内火可以引来外感。春季最常见患感冒,肺炎、 流脑也增多。而且,由于人们的肝气升发,会引起旧病夏发。如脾 胃病、肝炎和心肌梗塞等病人,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病。春天的肝 火上升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人体神经调节 激素的变化,也会引起精神病的复发,体弱儿经不住肝气的升发 而引致腹泻。

古人在认识到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统一的基础上,对四时的 养生的方法,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就是“法于阴阳”的 具体方法,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少吃辛辣,多用 青菜、水果等清凉滋阴之类的食物,以调节此时体内外的不平衡。 煮桔皮水喝可以化痰止渴,理气和胃、茅根,芦根沏水或鸭梨、羊芥 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风热型的感冒多用芦根水。胃肠消化 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度、和胃。在药物方面,防风通圣丸是 春天的良药,可以用来败火和预防感冒。这种药可表里双解、减肥, 还可以治疗尊麻疹。体质强仕的人服黄连上清丸,可清里火,抵御 外邪。根据春季特点,还应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第二节夏季养生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 度时,我国习惯作为夏季开始的节气.夏季是''立夏开始,经过小 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至立秋的前一天为止。这时农作物生产 渐旺,田间管理日渐繁忙。

夏天的养生之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 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受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咳症,奉收者少,冬至 重病。”这是说从立夏到立秋的夏天的三个月中,自然界一片繁茂 秀美,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气与地气彼此交合,万物都开花 结果了 •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人们应该晚些睡,早些起床,不要厌恶夏天炎热。应该使情志平静不怒,使体内的阳气得以宣泄,好像自 己所感受的一切都呈现在了外面,这样就应顺了夏天的养长之道: 如果违背了这种养生之道,就要损心气,到了秋天,容易发生成 症。也就是说削弱了适应秋天的能力,到了冬天说不定还会再次发病。

夏令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造成痊夏、中暑。我国 北方自六月末至七月初,即序属盛夏,进入了赤日炎炎火热季节。 气温、气压和湿度的改变,很容易造成痊夏、中暑。

痊夏主要的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 稀薄,微热嗜睡,汗多和日渐消瘦。痊夏主要反映胃肠消化吸收功 能减退,所以.减食量、少油腻、减轻胃肠负担,以保证正常生理功 能,是预防痊夏的重要环节。

中暑,大多因较长时间的日光曝晒或高温而引起的。据研究, 中暑的发生除与气温、温度以及健康水平有关外,还与体内的水 分、电解质平衡状态有重要关系。为防止中暑的发生,除应采取室 内通风、降温、遮阳等措施外,更应注意保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 平衡。要随汗出的多少,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诸如西瓜、各种果 汁,除能“消烦止渴"、“解暑热”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丰富的矿 物质和钾盐,有利尿清热作用;绿豆汤、赤小豆汤是民间简便易行 的消暑饮料,有清热解毒利尿的作用;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维生素、茶碱、糖类、有机酸等,不但能提神,开胃,而且还有促进汗 腺分泌,调节人体散热功能。最为简易方法是白开水中加少量食盐 1%.饮用,既解渴、补充水分,又能补充汗水中丢失的电解质,还可以提高胃酸浓度,改善消化机能;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炎等患者慎用或禁用。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这类 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剩饭剩菜定要回锅加热,对于某些开始腐败的 鱼、虾、肉类或变质的残羹剩饭,宁弃勿食。经常使用的炊具、饭具、 茶具等,要经常消毒,并保持卫生.暑夏饮食安排应讲科学.尽量不 使饭菜过剩。适当吃些大蒜,喝些柠檬汁,桔子汁,对肠道感染有一 定预防作用。老年人、小儿体质不如青、壮年人强壮,对于过热过冷 剌激反应较大,所以冷饮之类不可过贪。

此外,应消灭苍蝇、蚊虫,并采取防护措施.一则可以减少各种 传染病的传播,二则可防止皮肤感染及皮肤过敏反应。特别是患糖尿病的患者,一旦发生皮肤感染,常常会引起严重后果。

第三节秋季养生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的前一天为止。

秋天的养生之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 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经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 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 奉藏者少”这是说从立秋到立冬的三个月中,自然界已进入容受 平定的季节,其时秋高气爽,天地清肃,万物色变。人们应早睡早 起,以避免甫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养生者思想意识要清静 安宁,神气渐收,以适应秋季寒凉的气候,不让意志外驰,保持肺气 清静,这就是调养秋收之气的道理,如果违,反这个道理,就会损伤 肺气,到了冬天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病来,使人体适应冬季潜藏的 能力降低.

秋季是夏转冬的过渡季节,由凉而渐寒,就是说秋天的阳气开始下降,所以说“天气以急”。一般说来,人的阳气不足,就可以借助 夏天阳热之气以温养阳气,阴精不足的人也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气 以涵养阴精。秋渐凉而寒将至,衣被耍逐渐添加,不可一下加得过 多。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燥是秋天的主气,应“防秋燥秋 燥之气有温、凉之分,如久睛无雨,秋阳暴烈,这属温燥性质;秋深 初凉,西风肃杀,这属凉燥性质。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 缺乏为其待征。因此,老人秋天应该以少洗澡为宜,以避免皮肤干燥,而发生瘙痒症。由于气候干燥,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 燥等症,最好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能滋阴,有条件的 不妨吃些秋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阴肺之品。

秋季瓜果大量上市,要特别注意“秋瓜坏肚”。立秋之后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胃。一 般说来,各种水果有益于健康,如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A、B、C 等),含有多量的钾,对于心血管患者有益,而且有止泻作用。香蕉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有利于血管壁的弹性,维生素E增加细胞的分裂次数,所以对健康有益。香蕉还有止咳、润肠、降压 作用。菠萝有利尿作用,对肾、高血压患者有益,对治疗支气管炎也 有功效。柑桔有镇咳、调肺、健胃的作用。柿子能清热、去烦、生津、 润肺化痰、润肠止泻和降压作用。梨可润肺、消痰止咳、治便秘。龙 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作用。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但是水果除 少数(如龙眼、葡萄、荔枝等)外,其性味均偏于寒凉,食用应该适量,以免伤害脾胃阳气。

第四节冬季养生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 的前一天为止。

冬天的养生之道;“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 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畦,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察就温, 无泄皮肤,使志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 痿厥,奉生者少”。这就是说在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中,自然界生机 闭藏潜伏,水冰地裂.这时人们养生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睡晚起。 睡起的时间大抵可以太阳的出没作为标准。在精神上,最好使自 己的情志匿伏起来,就好比有告不得人的私意,以及获得了什么意 外好处似的。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寒冷,保持温暖.但又不可让皮肤 过于暖和而疏泄出汗,因为这样会使好不容易闭藏起来的阳气一 下子受到损害。这就是适应冬季“养藏”的道理。如果违逆了这个 道理,就是损伤肾气.到了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痿厥一类的疾病, 使人体适应春天升发之气的能力降低。

冬季气候变化多端,时而由寒转暧,时而由暖转寒,常有一昼 夜温度相差摄氏十几度的现象。这种反常的气象变化,是一些传染 病流行的好机会。其中对人们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流行性感冒。流 感的流行与冷空气的套击密切相关。冷空气的袭击,可以使毛细血 管的阻力增加.粘膜分泌减少,人体抗体含昱降低,易于流行病传播。此外.寒冷时血中红血球沉降率、白蛋白、血红蛋白和r——球 蚩白含量下降,使人体免疫力减低。除此之外,恶劣天气还能使人 体温度功能失调。因此.均能促使流行病流行。中、老年人本来身 体免疫功能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就减退,感受流感后,病毒容易直接 到达肺部.发展成肺炎型流感。特别是平素患有慢性病如哮喘、肺心病等患者,再感染上流感,容易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为了有效地预防流感,在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保 暧和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家中有了流感病人.注意保护和隔 离。此外.要注意冬季营养的补充。冬季进补不外乎食补和药补。食补诸如羊肉、人参、鹿茸等。但应注意,无论哪种补法,均应 根据自己身体需要而进补,切不可乱补,特别是药补,应该有医生 指导,以免对身体产生坏作用。事实告诉我们,有些老年人对于“冬 季进补”这句话不进行具体分析,到了冬天乱用补品,结果造成眼花、口干舌燥、脱发、掉牙,甚至有的流鼻血。还有手足痿弱,筋脉驰缓等症。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乱用补品有很大的关系。这样做不仅违背了“冬季进补”的意义,而且也违反了“养藏”的规律。

浏览87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