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法要义
第一节技击“五要”
练习武术技击首先要练好“五要",即“眼尖、乎快、胆稳、圻坚、 力实。”
(一) 眼尖:眼为蓝旗,心为主帅,在技击中要有尖锐的目光方可。必须手到哪里眼到哪里,足到哪里眼到哪里,手到足到眼到. 可谓手如流星眼似电。如若不然,自己进攻时则难以击准目标,防守时则难以看清敌之招法,从而无法疾速有效地还击取胜。
(二) 手快:“出手莫手慢.手慢使敌变,倘若敌一变,我心忙似 箭。”在技击中要讲究出手快速,以快制慢,快速方能取胜。如若手慢,再神妙的手法也难以奏效。故技击家有言:“手快打手慢,神仙也难战。"
(三) 胆稳:“一胆二力三功夫”,在技击中一定要有胆量,有胆量则不畏强手,进退自如,猛攻巧打,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否则势必怯场退阵,为人所胜。故技击家有言:“临敌不怯场,胆大胜胆小。”
(四) 步坚:“步坚如磐石,稳固敌难摧。”在技击中要有坚固的 步势才行。若步势不固.则根本动摇,上重下轻,动之欲跳,最易为人所乘。故技击家有言:“未习打,先练桩。”
(五) 力实:力实莫轻视,一力降十会,在技击时必须体力充沛,劲力刚猛,否则难以取胜。武术中虽有“四两拨千斤”之说.但是 重视力量的训练,却是各家相同的要求。故技击家有言:“拳无力,一场空。”
第二节技击内外:“八式”
中国传统技击有内外八式之说。内八式即“惊慌、猛烈、狠毒、 神急”'外八式即“封、闭、闪、胯、钩、格、棚、打气”。
惊慌:指与敌交时,首先应从精神上压倒敌手,拳谱云:发声 使敌惊怪。发声还可夺敌精神,助力发劲。
猛烈:指进攻敌手时,须勇往直前,奋不顾身,全身一致,快而有力。但出手须似直非直,似曲非曲,一出即收,疾如闪电,以免露出虚空。
狠毒:搏击之际,其结果势必有胜负,此时不得不心狠手毒, 你不制敌,敌必制你,故讲求技击者有言:“当场不让步;举步不留 情”、“一狠二毒三要命”。
神急:技击一道,须神妙奇快.心手灵活,以逸待劳.以静待动. 以严待静,以整待乱。拊闭闪胯,不急则不见其效;钩格棚打,不急难以应用。
封:指与敌人动手、要善于封敌之门.使其技艺难以用出,然后采隙以攻,将其击败。此乃“手封其门速即进,见空就打莫留情。”
闭:既使敌无所用其能,还应继续进逼,使其立止不住;如不 然,则易被敌乘机而入,攻我要隙。
闪:敌若猝然破亡击我,我来不及解脱还击时,应速侧身,避闪 时脚稳固.腰须柔软.眼快心灵,闪后即进攻,用刀反制敌手.
胯:离敌最近之际,乃以胯击故身.胯击须以弹簧力.同时配合足钩敌腿。
钩、格:如敌以手击我胸部,我即以钩,使其格以逃脱, 而以另手击其腰部,如敌以腿踢我下阴,我即当以一手格开,.使 其腿不能前进.然后以也法还击之.
寸、打:敌以双拳击我,我以双拳开之,谓之搠。打的种类颇 多,拳打脚踢或掌或肘或头或肩,或臂或膝,然各有其长,各有所用。
第三节技击临敌“十忌”
一忌正面迎敌:正而迎敌时,身体暴露目标大,易遭受攻击;侧 身迎敌则暴露面小,易于躲藏。
二忌双手齐出:技击格斗须单手发掌,一攻一守,一推一援,以 便有解有救.如双手齐出,则-攻即破,而且运气不专,有分劲路, 易被敌所破。
三忌自势发尽:后人发先人至,知此决不可一发手便要伤人. 徒将自势发尽,不留有回旋余地,反而为他人所伤。
四忌出手高举:技击出手高举,则腋下漏空,敌必乘隙而击。
五忌出手伸直:技击出手宜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如伸直无余, 则收缩不灵,连击不速。
六忌收手不速:发手宜快,收手也宜快,出如闪电,收如狡兔, 收手不速,必然为敌所截击。
七忌步法不实:步法不实,则其身必虚,动之欲跌,易为敌锁绊 而仆。
八忌过远发脚:离敌甚远,不能发脚就踢,易被敌取势所接。
九忌抓人过实:与人博击,不可实抓敌手或身,实者不易变化, 易为敌所制。
十忌法不变化:技击须虚虚实实,真真假倨,招法多变,禁忌技 法单调,不能巧变制胜°
第四节技击进退闪让“六法”
进取捷如风.失机退宜快;向敌进取时,务必眼快、手快、心快、 身快、步快、势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其难以防守和还击。当失 去进攻机会后,退守也一定要快速,快速则能迅避其锋芒.不给其 可乘之机。
乘势则锋入,身微向前迈:避其锋芒之后,随即乘势而进。但进 入须要侧锋,因为这样身体暴露面少,容易蛛闪,进攻防守很为便 利。在侧锋而入时,还须注意身体微向前扑.但勿使其过于前倾和 后仰,以免被敌所乘。
掌实即须吐,发声使惊怪:乘敌之虚空切莫犹豫,尤须迅即出 手进击,并要击则必中.使敌难以逃脱。在进击之时再配以发出吼 声,震惊敌胆,以达声惊其魂,力制其身之目的。
变化如神龙、敏饨决胜败:技巾时顺变化多端,令人莫测,有如 神龙游空一般;但无论如何变化,总要眼敏、手敏、心敏,敏捷是决 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闪止须眼快,左右见机行;遇敌进击之时,闪躲偏让尤须要眼 快心灵,见机而行。不论是左闪右躲偏后让,切忌眼光呆滞,慌乱拘泥,若此,举行必缓,易为敌所击取。
进从退中取,虚处生;敌疆我退,敌刚我柔,敌实我虚;待 敌有空隙之处,我即迅速乘退而进乘柔而刚.典虚而实,使其在用 力已过新力未生之际.遭我所击。
第五节童子功
童子功之名出于舞戏,而武术运动中的童子,似乎与童真的修 性养生联系在一起。唐代百戏繁花似锦。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 714年),京都设置左右教坊,掌管俳洗、杂技。官内在蓬莱宫侧又 置内教坊,坊中别有,梨园弟子,由玄宗亲自教授。由于从幼童开始训练,故杂艺界称为“童子功"。从实践上说,唐以前的百戏,出乎其类,拔乎其粹者,也莫不是由童子开始训练与诸多武术世家习 武都是由儿童开始是一致的做法。而我们通常理解的童子功多属 吸阴功,所以有必要区分这两个名称的含义。
武术家根据运动攻与防的任务和特点,为了强加身体和 思想教育,创立了不同功法,如吸阴功、金钟罩、铁布衫、内状功 ……等五花八门。这些功法一致的要求是保持童子身,不能行房 事、遗精、小说家还神化其功行,不能出血,否则功法就失去效用。 如果为了练功教人晚婚、节欲,是善行,但把它夸张为刀抢不入实属欺骗。吸阴功确实能将翠丸吸入盆腔内,使裆部能承受一定强度的打踢,但有无副作用,则需要很观察和科学实验数十年.才能 做出正确评价。为了防止重大伤害竞赛规则已有明文规定,禁止 踢打对方裆部切有良知的人都会遵守武德,似乎再无练此功的必要。若属仇杀,手段众多,又何必练,未必行之有效踢裆和二龙戏珠,抠人眼睛等笨拙方法去伤人呢?刀枪不入,纯属无稽之 谈,有此功法,又何必身者沉重的盔甲呢?童子打井,也是出好动机、从孩们刻苦练功的善良出发的,但不可能用冲拳的力,把井水打动,溅起一丈多高,出现波纹或涟滴也是不可能 的。而这种空想,却演成百步打人的邪说。总之,童子功主要是指练功人的年龄起点线与练功内容关系不太密切。
第六节搏击与定身法
定身法是运用擒拿肢体之一部或别绊锁扣肢体或踢打要害部位,或点打要穴,使敌受制,肢体被别绊所控;或要害部位遭受重 击而挫伤,失其生理机能;或穴伤气滞血淤,酸软麻木等后果,使敌失去反抗或动弹能力,故称之为定身法。
定身法是针对人体各部关节、要害部位及穴位施以拿、点、 抓、搬、抠、别、锁、扣、切、挫、踢、打等法使故不能动弹而定住其身。其原理与运动力学、人体解剖学、要害部位生理及要穴的特性有着密切关系,并能运用于每一招法之中。
定身法按其技法原理,可分为擒拿肢体定身,击打部位定身和点打穴位定身三大类。擒拿肢体定身是利用擒拿之法,使敌肢体关 节被我所控制,造成敌不能动弹,而定敌身的。其基本方法包括反关节法,起关节活动限度法和别绊锁扣肢体法等。击打部位定身是利用重型手法使敌要害部位被我所击伤,使敌某个部位功能丧失, 而达我定敌身之目的。其基本技法包括拳打、脚踢、肘顶、膝撞等. 其打击手法可分为一指点、二指点、排指点、平拳点、风眼拳点,扣抓拳点等。
浏览1,0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