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攻击的有利时机
拳语说:"拳打一张纸",”打人如亲嘴",这极为形 象地揭示出,散打的关键环节是双方实际接触交手的时刻。 任你有千手绝招,千般神力,不能接近对方,法及其身,均 是无用的。然而格斗双方均知,一旦接手,转瞬之间,不是 彼败,即是我伤。故在对伺阶段,无不全神贯注,严阵以待, 千方百计寻找对方漏洞及破绽,以求一逞,而不敢疏忽于万 一。因此,究竟怎样才能在突发攻击、骤然开战的瞬间,成 功地制胜对方而不被对方所制,也即是说,怎样才能把握住 攻击对方的最佳时机,就成为古往今来武术技击家们潜心研 究的极为重要的课题°各家各派根据自己的不同体会,也总 结出了不少经验和论说,可谓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然而尽 管众说纷纭,具体招法和风格各异,但总的宗旨都是为了更 好地打击对方,防护自己。当然,相比之下,也有寸长尺短 的情况。这里且把一般为人们推崇的常见之说略述一、二。
一曰:"不招不架,只是~下犯了招架,十下八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方攻来,不能只顾招架,若是只顾招
架,那就没了还手之时,显得十分被动。因为当对方一拳或 一腿来,在我忙于招架之时,对方的二手又来了(因一拳 来和一招架,都得花同样的时间,同样须等发力和架力过后 才能出第二下手。所以,因对方先发,第二手又在我前。若 老是这样,我当然没了还手的时间,岂有不挨打之理。当然, 这也不是绝对的)O这时,我只能待对方一招来,略避其锋, 避过其来力的最猛最狠处,随即主动进攻,打上前去。此时 对方前力刚过,后劲未发,所以我必胜一手。即使我避闪时 有所失误,也不过轻挨对方一下,但因获得先手,却占了发 击对方的主动,是颇值得的(例图1 图1-6) o
对方与我对峙时,(说明:本书动作图解中,凡称我 方或甲方,均为不系腰带者)我可与他左右周旋,待他进步 劈拳击我之际,我突然提脚准备后退。当对方劈
手臂沿对方的右臂伸直而上,别住对方的头颈部位,同时向 左转腰拧胯,使对方向右侧后倒地(图1-6)
二曰:“猴进狗退,蛇 吞虎发。"这主要是让人在 实战中注意吞、吐、沉、浮 其意思是说,若对方攻来, 我须象狗、蛇在遭遇对手时 那样,双眼狠狠盯着对方, 略微后退,刚好退在对手锋 口不及之处。待对方一收腿 手,我却顺势如猴儿抢宝之灵,似猛虎扑食之勇,猛 击对方不及再发之躯。 这也是后发胜先实之 意。如图1-7至图所 示。
对方以左手向上虚 晃,用下门坎腿(叩腿) 蹬踏我左腿时,我迅 速略提起前面的左脚,
让过他下面击来的叩腿。体微右侧闪,让过他上面之引手w (图1-7)当对方之叩腿待收之时,我用左腿顺他收势猛蹬他胸部一腿(图l-8)
三曰:“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力其意是讲打入 的时机,若用刚猛之力, 须发在他力未发之前,方显 奇功;若他的力先发,那我 即须看准他力来的方向,以 柔克刚,借力打力,借其势 而发其身,即“借其千斤力、 不卖四两功",也就是俗然他左晃右跳,我心意归一, 不为所动,以逸待劳,没有不 胜的道理。如图1-9所示。
我与对方对峙,在其不 防之时,突然起右腿,蹬踹 其小腹,使他措手不及(图1-9)
若对方左冲拳 击我头部,我可略 往后闪,并以右臂 护头,避过来锋 (图1-10)
若对 方攻势很猛,冲拳 击我头不中,又迅语 “四两拨千斤"之意。纵速上左脚逼进我身,起 右脚侧蹬我之腹部。此 时切不可慌乱,待他之 腿即将蹬到我上体时, 我突然退右脚移步转 身,闪到对方右后侧, 并以左小臂顺势接住他 的小腿(图1-11)
然 后左脚前移,随左转体右贯拳挥击对方的面门(图 1-12)
四曰,“上乘落,下乘 举,前乘冲,跃乘起。力其 意思是讲,若对方从上往下 劈打我,我须不慌不乱,顺 他下落之劲,以微小之力,. 把对方之臂往下、左、右牵 动,封闭,再兼以上步封他 底基,逼他背势,使对方后力发不出来,我可随心制他3若 他由下往上击我,我可顺势挑起他臂,下击他的中、下三路3 若他猛力前击,我则侧身避其锋,使其攻击落空,再顺势 牵之,彼必前倒3他若跃来,我可让过他来之势,于空中攻 他力发不到的地方。总之,切不可与对方斗力,因为斗力 要克服对方的本力和冲劲惯性,才谈得上打击对方。如俗语道,杀人三千,自伤八百”,也就是说和对方斗力,两下一对碰,双方虽伤,然而自己也伤了。所以最佳的打击方 法,还是要顺势寻隙,若对方左右劈 拳连连对我攻来, 我可边应边退(图 1-13)
准时机, 待对方一劈拳刚 出,快接近我头部 之时(如对方右劈 拳),我突向右偏 头闪过,并以左手 从左向右隔挡其小臂,.若对方起腿侧踢我小腹,我可顺他腿的起势,以我之右 膝由下往上与其小为我发之良机。
脚下突然刹住,使对方前脚冲到我右 脚之后,此时,我的左 考立即向下滚压,把住 新方之手臂,右脚尖随 身体向右旋转六十度, 别住对方前脚跟(图1- 14),再以右手猛力旋 击对方胸部,使对方倒 地(图 1-15)
腿成交叉(图1-16),然后再顺其腿之下 方踹击他的裆部,很必被重创(图1-17)。
五曰,"硬攻直 上” 表面看来,仿佛 这里无甚打击对方的有 利时机问题,只是强调 不顾一切,敢于猛冲猛 打、死打硬拼就成。其 实不然,深解此拳语奥 秘者方知,这仍是属后 发制人之法。然其妙处 在于,对方攻来,我不招不架,而是巧取避过对方锋头的角 度,径直攻击其虚处。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见解颇有 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派的独到之处,是在“防”字上别有 一番匠心,即"防”不在格架中,乃在“角度“二字上。好 似根本不防,却是防在“避”中,以避代防」在避、攻一体
中实现的硬攻直上(如图1—8至图1-20所示)0
当对方与我对垒,我可运用战术,假意逗引他几次,待
曲稍懈,或注意力被引开之时,突然跃上前去,以手控制其 手臂,下面用左勾踢腿铲击对方前脚(图1-18) 若对方被 铲中,必然会失重倒地;若对方提膝让过我之勾踢,我就可 顺他提脚之势逼近其身体,同时迅速下蹲,左脚尖外摆别住 他的右脚跟,左手按住他的左膝,右手仍按住他的肩部(图 1-19),两手随身体前倾猛地一推,彼必后倒(图1-20)
上述五种见解,本质上 都是讲让对方先动,我后发 制人作为打击对方的有利时 机的。另外,也还有那种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 殃气“出手犹如势破竹,只 视对方为木偶"、“手快、心 毒,哪怕他变化无穷”等等 招法,这则是讲先发制人以 打击对方的有利时机的李 小龙也说过召一个绝佳的攻击机会,是当对方正处在做攻 击的准备时,此时他的注意力与身体动作当令更专注于攻击 而非防御。”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些问题,这些说法也还 是有它的道理的。它较适应于以强对弱的情况,所以有“力 强入中攻,力弱踩边门”的拳谚。当然,情况是千变万化的。 虽是以弱敌强,倘在一特定的情况下,弱者先下手,以迅雷 不及掩耳之势,把攻击的时机选在强方还未回过神来之前, 反可先发制人,收变弱为强的奇功。这种特殊的情况,可算 是打击对方的有利时机,但是较之前面五种见解则显得局限 性大些。这一切都是前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实践,从千百次 的失败及成功的经验和体会中总结出来的,对于我们后人来 说是极其宝贵的,应该十分珍视。应该在比较中学习,打破门 亡界限,吸取各家之长,不固氐一家一派之说,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灵活运用,把我国武术散打技法继承 下来,并加以发展提高。
以上诸说,不论是对先发制人也罢,后发制人也罢,都未 能对"先发制人”究竟“先”到何种程度、“后发制人"后”到何 种程度才是恰到好处这一时机的核心问题作出透辟的阐述。
如用〔明〕程冲斗著《耕余剩纪》中提及的“旧力略 过,新力未生"这八个字,来概括打击对方的有力时机是较 为恰当的。什么是“旧力略过,新力未生”呢?不管你长拳 短打,硬功软手,内庄外庄,拳也罢7腿也罢,快也罢,慢 也罢,反正第一个动作与第二个动作在衔接上,总存在有一 定的空隙,这个空隙,就是“旧力略过,新力未生”
浏览7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