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散打中身体各部位利弊分析

散打术是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练习和掌握散打术,是为了有效地健体防身,克敌制胜。自 古以来,人们在无数次的击打搏斗中,逐步对如何利用人体结构中,容易被打伤和致败的弱点,来战胜对手的规律有了认 识,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攻防动 作和方法.人们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情况,在不同程度上把 这些动作和方法编成便于记忆和演练的套路,一代一代地流 传下来,并不断地总结提高,使之更加完善。今天学习散打 术,也应当对人体结构中容易被打伤和致败的部位有一定了 解。正如张鸣鹤所著《全敌全书》中所说,“对敌必要通 窍,然何为通窍,可以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喻也° ”即对牛 体结构烂熟于心,方能目无全牛,以致游刃有余。散打也同 此理,心中尽知人之何处是致命处、何处是软处、何处是穴 道,何处攻之无益,那么,在交手之时,才能防己之虚,击 人之虚,使自己的攻防动作有的放矢。同时,了解人体结 构,也有利于发扬武德、分清敌我,运用不同招法。在对敌 斗争中,可以攻击敌人的致命部位;而在同伴间的演练中, 则应避对这些部位的击打,以免造成使“亲者痛"的误 伤。古人在这方面也有专门论述。如乾隆年间福据禅师秘传、 昇霄道人所著的《少林衣钵真传》(又名《短打秘钥》)中 就规定有《八打八不打"

八打曰:

那么,在人体结构中,哪些部位是容易被打击和致败的 弱点呢?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很明显,“八打”是对敌而言,对同伴、对朋友、对同 志必须严守《八不打”

关于人体的正侧、背三面在散打中的利弊

正面

这是人体中宽的一面,也是容易被对方打中、打伤、甚 至打死的要害部位最多的一面,然而也是自己最容易发挥力 量攻击对方的J面。在散打中,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切 实防护好自己的各个易被致伤的部位,看准机丢再猛然出击。 若在竞技状态不佳时,此面应尽量少暴露给对方。


  1. 侧面


此面对敌面积较小,被打击和致伤的部位不多,只要身 体微向下坐,手肘自然下垂,两拳一摆,就把自己遮了一半“ 所以在散打中较易防守,而攻击力量也强。我们在平时训纳 和实战中,都应尽量熟悉和发挥侧面进攻和防守的各种技 法。

后面

此面很被动,出击机会少,而被打击和致伤的机会也不 多G在散打中,应尽量绕过对方的侧面,攻击对方侧后,并 且尽量注意不给对方攻击此面的机会。

在散打中是没有绝对的正、侧、背之分的。步一动,侧 就变了正3身一扭,正又成了侧。所以,这就需要在平时的 训练中加强身法、步法的配合练习,使之在实战中总保持以 己的主动面攻击对方的被动面,逼使对方就我之调动。

二、人体较脆弱及致命部位

(对练中禁止攻击)

仍分为上、中、下三部来讲。

上部脆弱处有:眼——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眼周围神经丰富, 再加上具有殊特的眼心反射现象(即眼球受压,会致人心跳 减慢),因此,眼若被伤,不仅成盲人瞎马,且有生命之 危。

耳——耳鼓膜直接与大脑位听神经相连,若耳鼓膜被震 破,会使人因剧痛致死。“八不打两耳扇风”即戒此。

喉——人的呼吸要道,喉头两侧,有压力感受器,若呼 吸道被扼或喉头被击伤,致使呼吸道被截堵,反射性地引起 心跳减缓,轻则会使人立即丧失力量,重则会使人因窒息而 死亡“

太阳穴——头部重要穴位,若太阳穴被击打,会使头部 静脉破裂、堵塞,迅速使人昏厥以至死亡。故“八不打” 曰;“一不打太阳为首” 后脑——脑神经最集中之重要部位,特别是延髓,是心 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中枢,此处受伤,会致人死命,仅强 烈震动就会使人昏迷。“八不打”中的“二不打对正锁口” 即戒此。

中部脆弱处有:心窝——俗称斗口,即“八不打”中的“中心内壁*此 处系心血管的主要出入路径,且无骨骼保护层,一旦被击,会 致人严重心绞痛甚至七窍出血。

上腹部——胃气常聚之所。此处被击,会使胃气上升, 堵截呼吸,引起全身无力。

两侧软肋——肝、脾、胆所居之地,即“八不打"中的 "两肾对心”处。这里不仅重要器官集中,而且外面仅护有 一层软肋,十分薄弱,所以在攻防中,要经常顾及此处,方 可保无虞。

下部脆弱处有:

小腹一此处有腹腔大神经,若被击打,会引起腹腔器 官反射效应,致使心跳减缓减弱,甚至停止,出现假死。

下身——人的重要生殖器官,神经丰富厂且脆弱敏感, 尤其是睾丸被击破,会迅速使人剧痛而亡。故《八不打力中 有,五不打海底撩阴",即戒此。

三、容易被打倒的几种情况

下领遭到突然向上的打击力;

上部遭到左右扭力而重心不及移动或没法移动,

人体下部至脚掌被制约,而上部又遭到强有力的扭力 或打击力各部关节被迫超过活动范围,使身体失去平衡而倒 地。

总而言之,人体重心垂线若落出了底基的边缘,人就会 翻倒在地。其中的道理将在本书”快摔法” 一章中专门分 析。

综观对抗性的攻防格斗,其根本的规律,就好象水往低 处流,双方总是把自己的弱点隐避起来,而寻击对方的弱 点。因此,当人们了解并掌握了上述人体的弱点及攻击这些 弱点的方法,那必然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对方的弱点,战胜对 方,而不为对方所制。

然而在实战中,对抗双方的技巧有优有劣,体型有高有 矮,力量有强有弱,手脚有长有短,竞技时的精神状态及技 巧发挥情况也各有异,所以,在实战中往往会遇到种种复杂 的情况。加之这种复杂的情况还是千变万化,因此,“打无 定势,打无定律",全需人因势制宜,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 同的处理。下面仅把一般的情况作一个大概分析。

先了解我国武术界过去对于南北拳类的划分,会有助于 了解在散打中,根据身体利弊因素而形成的技法及观念。

俗语说:《南拳北腿” □ 一般来讲,北方人身高'力强、 勰长,竞技时,下盘显得较空。在实践中,他们逐步发现用 腿不但能防御对方,而且也很容易攻击对方,何况他们腿长, 手长,便于以攻为守。于是,经久而形成了一种架子低、姿 态舒展、长手长脚的独特风格。方法多用飞*撩、劈、踢、 挂、闪、蹬、踹等迅猛刚劲的打法,充分体现了 ”一寸长, 一寸强力的特点。更兼爱用腿打对方,所以有拳语:“拳是 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手打三分,脚打七分” 南方人身材低矮,行动敏捷,在实战中,破绽及暴露在 对方面前的部位祖对要少一些,所以,他们不那么注重下蹲, 这种较自然的姿态相对地使南方人在步法上要灵活一些,并 因这些特点逐渐形成了一种架子高,手法多,实战中多用 巡、,绕、窜、蹦、挨、肩、挤、靠,逢强则避,逢虚则入的 独扇风格,体现了 “一寸小,一寸巧“ > “短对长,进身傍” 的特点。更有那身小力弱者,不甘受侮于强敌,乃悉心探索 以弱胜强之法,形成了具有另一种独特风格的软手内庄打 法。其临阵出手,指掌当先,举手不带浮力,用劲从筋骨而 出,粘身方发。技法多爱避强击虚,借力打力,以撩、逼、 牵、带、缠、推、管、插为主。

再从对抗双方交手时的心理状况来看。一般身高力大的 人,遇到身小力弱的对手,总是或多或少有些轻放麻痹思 想,常依恃生理上的优势,在交手时多爱主动出击。更有那 长脚长手者,起手则大劈猛攻,狠不能三两下就解决战斗。 殊不知骄者多败。若是弱小者能随机应变,心灵胆壮,步法 轻利,借你力而发你身,避你实而击你虚,那么,你纵然有 千斤之力,也不过是用炮弹打苍蝇,难中一发,而且,你还 会处处显得被动挨打。且赠拳歌《强者不可骄》一首共戒 之,其歌曰;

身为强者不可骄,

自古疏忽折英豪。

竞技场上龙虎斗, 谨防弱者杀手招!

再谈弱小者遇到了强大的对手,一般又总是或多或少有 一些惧怕的情绪。殊不知你在思想上先打了败仗,在交手中 必会处处显得畏头畏尾,被动挨打。纵然有了于你有利的进 攻机会,也会犹疑不前,坐失良机,始终处于劣势,乃至败 北,岂不成了不甘心的失败者吗?这里,也赠拳歌《弱者不 可惧》一首,共勉之,其歌曰:胆壮步活显身段,他强来时我顺牵。 巧兵后发胜先实, 看准虚处往前钻。

总而言之,在散打中,不论遇到对手在身体素质上占何 种优势,都必须镇静自若,心理上切不可胆怯。因为一胆怯 紧张,就会使自己产生判断上的错误、动作上的犹疑不决, 致使攻击迟钝而失去准确性,从而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有的 老拳师强调在散打中要“一打胆,二打眼,三打身法,四打 闪”。

浏览67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