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过去虽与日本空手道拳手较量过,但对空手道的比赛规则 却很陌生。因此,他不急于报名参赛,而是观察比赛规则及选手的身 子。李小龙发现,选手的身手平庸,使他兴趣大减,他几乎想拔腿 而去。
罗礼士出场了,罗礼士凌厉的拳势,第一回合就将对手击败。
看来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李小龙素来喜欢与强者较量。他按 捺不住,跑到记分台前报名参赛。李小龙遭到拒绝,理由是比赛已经
开始。还是罗礼士成全了李小龙参赛的愿望。
起初,李小龙参加第二轮淘汰赛,取胜如囊中探物。越往后,难度 越大,但李小龙仍以绝对优势战胜对手。最后只剩下李小龙和罗礼士 进入总决赛。最后对手是罗礼士,这在李小龙意料之中;而李小龙最 终与他争夺冠亚军,是罗礼士开初不曾料到的。
两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李小龙并不因为对方的善举而手下留 情。李小龙守的是空手道规则,打的却是咏春拳,凶狠泼辣异常。罗 礼士不曾遇到过这种打法,虽顽强拼搏,却难以对李小龙造成威胁,最 后仍落败局。
罗礼士非常恼怒,他甚至后悔自己的善举,如不这样,金牌怎么会 给这矮小狡诈的中国人拿去?
罗礼士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他冷静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 因,认为自己确实技逊一筹。对手怎么练就这一身硬功?为此罗礼士 寻到李小龙住处,作了一次礼节性拜访。
素来讨厌客套的李小龙见到罗礼士,主动拉罗礼士去讲手切磋武 艺。不打不相识,李小龙和罗礼士成了好朋友。两人的功夫各有千 秋,便取长补短。李小龙教罗礼士咏春拳,以锻炼攻击速度及力度;罗 礼士教李小龙高踢法,使李小龙的腿击技法更全面。这之前,李小龙 只采用低踢法,攻击对手腰以下的部位,而挨弃高踢法,以为这种踢法 威力不够。结识了罗礼士后,李小龙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练就一套过 硬的高踢功法。
李小龙是美国第一个把功夫带进银幕的东方人。电影中常见李 小龙凌空一踢,就是罗礼士教的技法。李小龙对朋友的恩德,不喜欢 口头表示,而是以行动报答。待他在影坛站稳脚跟后,便把对拍电影 抱有兴趣的罗礼士拉了进来,与他在影片《猛龙过江》中演对手戏。
罗礼士是这样回忆他们的交往的:“当时,李小龙是不太喜欢高部 位踢法的,但我对他提出我的看法,我认为可以从任何角度及任何高 度起脚进行攻击,踢出来的威力完全不会减弱。”
“自认识李小龙,我们常常在一起研究武术,我学他的中国功夫, 他学我的高踢法,这样,大家都有了显著进步。”
“李小龙是个很’自我’的人,他很看重自己,常常向人夸耀自己 的长处,很多人不喜欢他这种作风,于是人们便说他骄傲,我想他招人 妒忌就是这个原因。但对我来说,我完全不介意,因为我明白这是他 的个性。”
“不论我的想法对不对,总之我觉得他是个强人,是个值得自负的 人,也是世界上武功最好的人,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
罗礼士心服口服,跟李小龙交上朋友。可有的空手道选手却不服 气,冠军的桂冠为何给这无声无息、名不见经传的家伙摘去?大赛采 取的是淘汰制,输赢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过去也常常发生这样的 怪事,初赛被淘汰的选手,在非赛事的场合,却能把进入复赛,甚至是 进入决赛的选手打败。
武士皆好斗,非正式比武或私下较量是常有的事。因是海汰赛, 有许多选手并未跟李小龙交锋过。比赛只承认结果,就李小龙的体魄 和动作,并不见有什么惊人之处。一些选手,有着赌徒般的心理,把输 的原因归咎于运气,而不是其他。他们想:这家伙功夫真这么了得? 他们等不及下一届大赛就急于扳回证实自己。
打败了李小龙,就是世界第一。美国人好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他 们往往把全国性的,甚至地区性的赛事冠军,看成是世界冠军。有三名曾经在其他赛事获得过冠军的空手道高手联名向李小龙挑战。这 是在李小龙获得全美空手道冠军后不久,因此,这次比武吸引了不少 空手道武师,被他们称为“空手道世纪大战”。
比武在加州大学的分校室内篮球场进行。这三名高手带了一大 帮弟子,而李小龙只有琳达陪同。这帮弟子摇唇鼓舌,用不恭的言辞 抨击李小龙的功夫,用颂扬的口气张扬他们师父辉煌的历史。
李小龙缄默不语,不动声色看待这一切。有几十个大学生拥来声 援李小龙,因为李小龙功夫的影响最初是在美国的大学生中。他才来 洛杉矶不久,不曾来这所大学表演功夫。这些大学生亲热地叫喊李小 龙的名字,李小龙认出一张熟悉的面孔,但叫不出他的名字。事后那 人跟李小龙说,他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州立大学曾跟李小龙学过20天 的咏春拳,现在来加州大学读研究生。李小龙是个进入格斗状态就忘 乎一切的人,不受外界情绪影响。他朝这些大学生感激地点点头,目 光注视着对手。
这三名空手道高手事先商议,一个接一个轮着跟李小龙交手,不 管是输是赢,要使李小龙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体力得不到恢复又要 接上一场恶战。这正中李小龙下怀,咏春拳的特点就是速战速决,视 麋战为大忌。李小龙只用了四秒钟就击败第一个对手,他格住对方凶 狠的拳势,另一拳击向对方的面额,对方头冒金星、眼花目眩之际就给 李小龙一脚踹倒了。
就在第一个对手倒地之时,第二个对手一言未发,如猛豹急蹿扑 来,掠起一股疾风。因这是非正式比赛,可不受任何规则约束,只须徒 手搏击(此乃空手道的大义)就行。李小龙未采用其他拳师惯用的 “避其锋芒,攻其不备”之法,他不曾闪避一下,而是迎其锋头而击。李 小龙在挡格对方拳势之前,脚就踢中对方的膝盖。对手踉踉跄跄,李 小龙不等他站稳,三记厉拳,外加一脚,对手倒在一丈开外,满脸鲜血。
第三个对手高声叱喝一声,朝李小龙扑来。此刻,李小龙虽连战 二局,仍余勇可贾、斗志旺盛——全仗咏春拳速战速决招数之优势。 大学生拉拉队情绪激昂,高呼李小龙的名字,叫喊“用拳击"、"出脚 踢”。李小龙却避其拳势,像泥瞅似地滑到一侧。他学过多种拳术,并 将其中的长处融进咏春拳,而从未在正式搏斗中采用过。他想试试整 套招数的实战效果。
于是,李小龙跟对手若即若离,似缠非缠,将柔拳之术悉数施展。 柔拳以化解见长,在“消”之时,趁机击打对方的要穴。他连连从对手 的掌网下滑掉,然后又分别使出其他拳派的招数。他常常给对方逼 死,危急之中不得不另换招式解救。
李小龙跟第三名对手对拆了十几分钟,险象环生,扣人心弦。两 人的体力都消耗很大。对手倚仗体魄健壮,攻势不减。李小龙喝道: “你还要打多久?”话音未落,对手就砰声倒在李小龙的重拳之下。李 小龙出招之快,如闪电惊雷。
每一次比武,结果都是给他蒙上一层耀眼且神秘的色彩。美国的 武术界流传着不少他的传奇。"李小龙是不可战胜的”之传说,深深刺 伤了一些武师的自尊,从而激起更多的武师向李小龙挑战——力图粉 碎那句神话。
李小龙深深感悟到“树大招风”这句中国古老训条。但他乐意接 受挑战,因为只有实战,方可证实他的截拳道是否适宜实战。结果总 是李小龙稳操胜券。他大言不惭地认为,他的截掌道是当今世界最先 进的武道。他自信自己是当今世界功夫第一人。
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
1964年8月,李小龙参加了一次名为长堤的空手道大赛。当时李 小龙是受发起人严镜海的朋友艾迪•帕克的邀请前去表演。
在大赛开幕式上,李小龙表演了他的咏春拳,令所有选手及观众 叹为观止。因为李小龙动作太快,令人眼花目眩,只知其精妙,而不知 其精妙所以然。所以,应选手及观众的要求,李小龙在大赛闭幕那天, 将咏春拳化解为单项进行表演,其中以“蔽目粘手”、“寸劲拳”、“无影 拳”,最令人叫绝。
“粘手”是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在香港,李小龙曾以木桩练粘手功 法。赴美后,李小龙常跟依诺山度、木村等人对手练习。具体动作,是 两人互相搭住桥手(指、掌、拳、腕、肘、臂等协调运作为一整体),做互 相攻击和挡格。“蔽目粘手"是粘手中的高难动作,双方把眼睛蒙住, 完全靠手的触觉和第六感觉。
第六感觉是功夫哲学中玄之又玄的东西,古代认为是神的昭示或 人神感应,现代多认为是人的潜意识,是天赋或特异功能。李小龙似 乎有天生的敏感,他在美国期间曾多次遭敌手暗算,但他都是在毫无 意识的情况下及时避闪或反击,从而化险为夷。
这次表演,李小龙跟依诺山度搭档,双方都蒙住眼睛,灵巧而敏捷 地进行攻击和挡格。因李小龙跟依诺山度是老朋友,故应观众的要 求,让他们推选了一名会中国拳术的韩国拳师上来。这回是李小龙单 方面蒙住双眼,与韩国拳师演习粘手。韩国拳师“欺”李小龙“双目失 明”,多次试图攻击,却连连被李小龙挡格住,同时又受到李小龙的攻 击,在场者瞠目结舌,仿佛李小龙手上身上都长满了眼睛。表演完毕, 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浏览6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