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学界拳击比赛赛期渐近,李小龙在黄淳梁家中针对拳击赛例 及手法日夜苦练。黄淳梁曾习拳击,于是黄用拳击手法,李用咏春手 法进行训练。当李小龙出现错误或不敌时,黄便即时纠正及改良李之 手法及技术。赛期到了,李小龙的对手是一名比他身高手长的外籍学 生,而且是两届冠军得主,今次誓要拿个三连冠。比赛开始,对手摆出 一副拳击的熟练台形,而李小龙戴着拳套却摆出咏春常用的准备姿 势:双手前后放中,不摇不跃。在看惯拳击比赛的人眼中这姿势相当 古怪,引来大片笑声,随之而来的是满场喝倒彩声,李小龙却充耳不 闻。钟声响起,李小龙便贴身朝面追形地向对方抢攻,对手未遇过这 种拳法,节节败退,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赛果李小龙获胜。自 此以后,李小龙对咏春的信心更为坚定,更勤加练习,对黄淳梁更加尊 重敬仰,每有什么练法、新想法都先征求黄淳梁的意见。
黄淳梁仍继续东征西战,四处广邀各派高手比武“讲手”,每次都 会带一班同门到场参观以吸取经验。李小龙亦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增 加自己实战经验的机会,看见黄淳梁每战皆捷,自己亦主动争取实战 机会。
一天,李小龙对黄淳梁说已约了北少林一位钟姓助教于九龙城联 合道一幢唐楼天台上比武,并希望黄担任李小龙的临场教练。
比武前双方说好打两回合,一方先进,另一方接招,一经接触后便 自由发挥。除三处(喉、眼、下阴)不能打外无其他规则。黄淳梁亦得 双方信任兼任拳证。
经掷毫决定李小龙先接招。比武开始,双方拳来腿往,各有攻守。 李小龙发觉对手并不太难应付,于是开始卖弄花巧,意图以优美姿势 取胜,渐渐李小龙由主动变为被动,由上风变为下风。钟姓对手比李 小龙身高、手长、力猛,过程中李小龙的眼角及面部被多次击中。在两 回合间之休息时间中李小龙向黄淳梁说要放弃这场比武,宁愿承认落 败。因为他担心被严父知道他又再在外面打架生事,而面上有伤是逃 不过父眼的,如再中拳的话亦影响到他不能继续连戏拍电影。黄淳梁 对他说:“你宁愿被父亲责还是宁愿被武林同道耻笑!”李小龙垂头不 语。黄继续说:“你本来可以赢。你处于下风,只因为你处处被动。下 一回合不要再卖弄花巧,只就招形往对方中实际的打,对方比你高大, 你必须要走一条较短较快之路向他面部抢攻,不要再但求姿势好看而 不实用的花巧。主动地向对方中路抢攻,你一定赢!”
对方由于在第一回合占有优势,信心大增,亦希望在第二回合尽 早打败李小龙。第二回合一开始,李小龙便瞧着中路向对方追攻,抢 前一拳往对方面部打去,对手虽中拳,仍作势要与李小龙每人一拳的 挥拳亘搏,但李所走的路确比对方短,所需时间较少,所以出手亦可更 快。要搏拳的话李小龙占尽便宜。对手一出手面部已中了几拳,李得 势不饶人,冲上连环发拳,一拳比一拳重,在很短时间之内将对手 击倒。
李小龙毕竟年少气盛,极乐之下出言轻藐对方,对方亦不满黄淳 梁身为拳证而在比武中途向李小龙教路。在言语冲突中,对方扬言要 对李小龙不利。
结果黄淳梁每天均接李小龙放学以作防范。对方亦 没有什么进一步行动。怎料有一天数名警察走进学校指名找李小龙 并要搜查他的书包。此事在学校来说是相当严重的事件,惊动了学校 高层,亦惊动李之父亲李海泉。李海泉不想儿子在香港继续惹事,于 大怒之下命李小龙立即离开香港,往美国生活。李小龙离港非常匆 忙,向黄淳梁道别时说数天后便要立即离开香港,黄淳梁甚感愕然。
假如没有这场比武,李小龙大可不必被父亲“放逐”到美国去,他 大有可能选择在香港继续发展演艺事业。
假如黄淳梁容许李小龙投降落败,李小龙可能从此对功夫失却信 心,最低限度不会对功夫如此狂热着迷。此次比武亦直接影响到李小 龙以后的功夫概念以简单、直接、实用为发展方向。
假如没有黄淳梁,世上一样有李小龙,不过可能不是我们所认识 的技击武学一代宗师,而可能只是一位演艺界红星。
李小龙在美国早期设馆教授咏春拳,曾在多个公开场合示范闭目 稿手,表演咏春寸劲等。咏春寸劲便是他发明的名词。以往在咏春拳 中并不是称之为寸劲这名称的,从前叫长桥发力,意即手无论在任何 位置或距离都能够于瞬间发力。但李小龙在外国传授咏春拳时翻译 这名称时出现困难,便将长桥发力这名称以英语劲表 达。从此咏春拳亦不以长桥发力称之,改以寸劲更为贴切。
黄李二人经常在往来书信中讨论及钻研技击拳理,李小龙亦将讨 论成果在各武术杂志公开发表。至今仍有部分他们二人之往来书信 保存在黄淳梁夫人手中。外国人均惊叹李小龙有这么高的武术智慧, 这么灵活的身手,这么优秀的本能反应……
李小龙曾多番要求授业师兄黄淳梁在电影《死亡游戏》中饰演塔 顶之最后高手一角。黄淳梁亦进出嘉禾片场作多次试镜及与李小龙 试验武打场面。李小龙当时要求黄淳梁必须与李小龙一场大战后命 丧李小龙拳下。但被黄淳梁拒绝。理由是:“我对演一个死人没有 兴趣。”
直至李小龙去世前两人仍未达成共识,《死亡游戏》最终仍没有 完成。
在李小龙去世前三个月左右的一个周末,黄淳梁收到李小龙的电 话邀请他于翌日到李小龙于九龙塘之新居吃饭,在电话中还暗示将会 整日长谈。吃过晚饭后,两位夫人在客厅聊天,而李小龙便带黄淳梁 参观新居内之各个部分。当到达李小龙的练功室时,李小龙随手将门 关上,第一句话便说:“我想知道你对我的截拳道的看法如何。”他们二 人均是练武之人,快人快语,加上他们之间的交情,说话已无须有任何 修饰。
黄淳梁说:“截拳道是一个名字,咏春是一个名字。名字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它的实质。正如李小龙假如换了另一个名字,实质上你 还是你,并不会因改了名字便成为另一面目全非的人。咏春是一个技 击构想及要求,不论以任何途径或方式,总之能成功达到便可,管它什 么名字。”李小龙说:“你我间的想法总是这么接近。”
黄淳梁说:“截拳道是代表你自己,是你个人的技击风格。每人都 有他的不同特质、性格、体形。一个人想学另一个人的风格是很难的, 就算学到亦未必适合自己。例如怎能要求一个300磅的人如你一般 的灵活跳动?你教截拳道以来有多少比率的徒弟是你满意的?假如 有一半已极为成功,有十分之一,已成绩不错。但如一个也没有,这种 风格只能属于你自己。”李小龙低头不语。
黄淳梁继续说:“在你练拳的日子中,你曾经历过严格的咏春羁手 锻炼,身体已有一个本能的条件反射作用,当遇什么情况便自动能即 时反应,无须思索,但你的徒弟却空白了这个训练系统的锻炼。正如 你步上一幢楼,你上楼时
是有楼梯的,你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但你 的徒弟却没有,他们怎能步上顶楼? ”李小龙不断摇头苦笑。
李小龙说:“我在美国期间想了一些新元素,多了很多想法,我想 我们在此试验及印证一下。”二人随即就地比试。一个动作反复的试 完再试,比完再比,讨论再讨论。亦有随意的自由发挥。即两人在没 有预先商议好怎样打法之下,两人完全的自由对打。最后李小龙惊觉 他自己的脚不敢轻易地离地,亦即不敢贸然攻进。最后二人相拥而 笑,原来大家都是用咏春的拳理对咏春的拳理,咏春的手法对咏春的 手法。
当二人步出练功室时,已是晚饭后12小时的翌日早上。两位夫 人仍在外面等候。
第一次和空手道高手打擂
空手道是日本的国术,又是当时在美国流行最广的东方武术之 —,美国人对东方武术的认识仅限于空手道。这是日本人善于推销自 己,采取开放式授徒方式的结果。在美国,有全国性的日本国术大赛, 却没有全国性的中国国术大赛(日本国术是由古代中国流传过去,尔 后才自成一体的)。中国的功夫大师仍将自己封闭在华人圈子里,并 且瓜分地盘、不越雷池一步。
当时已经旅居美国靠做功夫表演为生的李小龙决定参赛。赛场 汇集了各种肤色的空手道选手(这是中国武术地域性比武难以见到 的),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金发碧眼的九段高手罗礼士。罗礼士曾蝉 联三届全美空手道大赛冠军,夺标呼声最高。
浏览1,0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