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器械套路,是以拳术为基础。根据各种 器械不同的运动规律而制定不同使用法则的练习程序。由于拳种多,内容丰富,运动量有大有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去选择自己的练习项目。
比如,青壮年可选择动作快捷、勇猛有力的长拳,少年可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长拳,老年人和体弱患病者可选择太极拳,不论严寒酷暑都可以练习。场地也不受限制,俗语说:“拳打卧牛之地”,不论田间 地头,还是街头巷尾,都可以成为演练场。武术器 武械大都可以就地取材或以工具代替。正由于武术的 术诸多优势,所以它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不断创造和发展了武术的拳法和器械套路,使之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族体育项目。
“武德风范”四字诀、七言诗。
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
爱国爱民爱集体,言行举止要端庄,尊师爱生 讲礼貌,严寒潺暑意志坚。
振兴中华志不移,为人师表授业忙,虚心诚恳 不骄傲,功到自成慕前贤。
崇德尚武学文化,遵纪守法严律己,平易近人 广交友,精益求精讲科学。
修身养性固根基,助人为乐保安康,抱拳行礼 做周到,中华武艺世代传。
武德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 重视礼仪,讲究道德。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了巨大提高,点此同 时对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设之中,怎样 建设精神文明以保障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就显 得更加重要。武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 内容。精神文明既包括教育、科学和文化,也包括道德、理想和社会风气等内容,特别是道德和道德风 气,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武 术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 它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武术特殊的价值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 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 如运用武术的技击功能,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 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没有好的武德也可能恃强凌弱,为害四方,败坏社 、 会风气。由于武术的特殊功能,武德教育在社会主 : 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二、武德教育的作用
今天古老的武术运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在我国武术人口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加强武德教育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武德教育能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祖 国传统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它不仅具 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武德教 育中寓予了深刻的民族精神,这无疑将对习武者起 到激发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历 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习武者举不胜举,戚继光、 岳飞、霍元甲,都是武德高尚的英雄。他们为了国 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事迹,可歌可泣。近百年来,我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许多爱 国的武术家,以高尚的武德情操和精湛的武技,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 武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他们为国争光,大 术振了中华的武威。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中灿烂 :的一颗明珠,武德教育就是要人们认识到这一点,让人们珍视它、弘扬它。
其次,武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武德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它一方面要求习 :武者热爱祖国,热爱武术事业,遵守规矩;另一方 面,要求习武者见义勇为,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做 斗争。据有关调查表明,练武术的少年儿童,其组织纪律性明显好于一般少年儿童。在我们的现实生 活中,有许多练习武术的人,他们不仅能够自觉地 遵纪守法,更能够见义勇为,遇到坏人、坏事,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像我们的武警战士,每次围捕 持枪歹徒总是冲在最前面,表现出了舍身求义的高尚品德通过武德教育,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团 结友爱,互相谦让,从而调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促进了社会稳定,保证了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再次,通过武德教育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 术 新型武术人才。
武术和武德不可分。“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 德”,已成为一条真理。没有一个良好的武德基础就 不可能练好武术,即使学到了一些功夫,也不会做 出有益的事。只有通过武德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地教、 学、习、练、比武术,才能培养出一代新型武术人 才。
所以,武德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引导武术人才 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三、武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武德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而变 化。武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内容。 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的现代武德,挨弃了封建腐朽 的东西,继承了精华,把武德教育与爱国精神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将武德教育提高到塑造民族精神的 高度,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德的基本原则
武 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提倡 术 武德的基本原则。武德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敌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终于使尚武 ,与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主体。崇德是尚武的前提,尚武是崇德的反映,通过崇德尚武,最终要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2.武德的主要内容
武德是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它包含着以下十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武德高一爱国爱民,品德高尚。为武之 道,以德为本。习武首先要重视武德的学习,要有 好的思想品质,这是提高武技的前提。武旨正——强身健体,卫国防身。学习武 术的宗旨要正确,练武是为了强健身体,掌握武技 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绝非恃艺为非 作歹,损害群众利益武纪严——不斗凶狠,遵规守纪。有了一定的武术技能,不能逞凶斗狠,无事生非,应该遵 守各项法规制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能够主动 武 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武风良一尊师爱生,互研拳学。在武林同仁中,要形成一种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互相尊重,共同研习武术的良好风气,为武术的发 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武礼 ~抱拳行礼,谦和礼貌。无论习 武者之间,还是与其他人之间,都应该以礼相待, 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不能出口不逊, 得意忘形,败坏武德。
武志坚——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武术,是一项内容繁多,技术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学习起 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习武者有坚强的意志,不 怕困难,立志为武术事业献身。
武学勤一拳不离手,勤学苦练。要学习 好武术,就应该拳不离手,坚持不懈地朝演夕练, 勤学苦练。历史上武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勤学的 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好武术。
武技精一研武技,精益求精。“艺无止境”,武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非一朝一夕所能穷 武 尽,必须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使 术武艺精湛。
(9)武仪举止庄重,容端体正。习武者应该仪表端正,举止文雅,表现出气宇轩昂的精神 :风貌,不能衣装不整,体态不端。
(10)武境美 环境优美,井然有序。练习武术,要主动保持练习场地、生活环境的卫生,特别是训练场地、衣物、器件等要摆放整齐,爱护公物让习武环境、生活环境优美整洁。
四、武德的基本要求
浏览1,1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