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两个过程在练气的初步阶段是截然分开的,只有先 作到以心行气,而后才可能以气运身。待练到纯熟之后,方 能达到内外合一、形神一致的境界,这时已经不分内外,遑 论先后?: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气分两种,一种是先天之气,又称 元气。天以阴阳五行之气化生万物,只要有形体就有先天之 气,所以元气是人自结胎之初所秉受的先天之气。另一种是 后天之气,由后天生成,流通于血脉之中,称为血气,又称 横气。血气是刚猛之本,故有“血气方刚”之语。元气以太 却为宗,以冲元为本,刚柔相济,'可刚可柔。道家把修炼元 气视为长生之道,认为“长生之术,莫过乎服元气,胎息内 固”,“若能存念其神以守元气,气亦成神,神亦成 气”①
练气之道就是服存元气以消去血气,以先天补后天b表 现在劲力上,就是练出柔韧连绵之劲'以消去刚猛横暴之 力'以求刚柔相济,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武学境界的高低最终是由内功高低来决定的。凡是武林 高手,其在内功方面必定有相当的造诣,不仅太极、形意「 八卦等所谓“内家拳”是这样,而且少林・查拳、通背、劈 挂、南拳等"外家拳”也无一例外。一个同样的招式「由一 个不会内功的人和一个内功有相当根底的人分别演练,则二 者招式之间的威力气象定是不大相同。若使该二人交手,在 双方技法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则后者十有九胜。当然'也有 人内功根底深厚而并不会武术,而以养气健身为目的,则另 当别论。《云察七坡》卷五十六《丞气论》;
练习内功一般需要有名师指点,入门之后即可自行练 习。若无高人传授才仅靠自己摸索,那就不容易找到门径。 练习内功的人还必须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熟悉人体经络走向 及各处穴位,并且要懂得一点阴阳五行学说和太极八卦理 论,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练内功最难做到的是排除杂念, 不受任何干扰,心如明镜,纤尘不染。当前社会发展很快, 事务繁杂'竞争激烈,几乎人人都要为生计考虑,要能作到 心如枯井、微波不起实在很不容易。另外,练气时最好在山 水相依、林木葱郁的幽静之所,但是对于城市居民来讲,现 在能找到一小块不受任何烟气噪音污染的清静之地已属不 易,复更有何求?
过去武术界的人常常把练气之道说得很神秘7不轻易传 授。不少人练了十几年拳,只知道气沉丹田'却不知真气为 何物,如何运行,于是气沉丹田也就差不多成了一句空话。 内功神秘之说也往往令人望而生畏,似乎可望而不可及夕不 少习武者就是在练气化精的殿堂前停下了脚步。
由于以上诸多因素,在练成明劲的人中7大约只有百分 之五的人能进-步练出暗劲,这是习武长途中的又一次大淘 汰。
经过多年静心养气的内功磨练,随着刚劲渐消,血气渐 去,而柔劲渐长/元气渐盛:练出暗劲的人大多神志清爽, 精神充沛,刚烈之气渐渐沉销,柔和之气渐渐充实。一旦遇 事夕态度比较冷静,善于权衡利弊得失,轻易不会同人动 手,若被逼无奈而不得不应战,只要不是在性命危急的局势 下,他轻易不使毒招,不下杀手。
练成了暗劲的人'经过了多年的刻苦磨练'对武学的博 吠精深、不可穷究的道理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所以,他们 大多待人谦和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子,也不会动辄炫耀武 功,恃技欺人。有的人甚至将武功深藏不露,混同于带人在完成了易筋工夫的同时,习武者的体形和神态也可能会发 生某些变化,一悬体形渐趋于瘦健,少横蛮肥重之态。二是步 麒轻捷而稳实,少拖沓滞重之病。三是目光渐趋清朗慈和' 临敌时则威神自出,目光如电,少凶暴浮露之相。到了这种 地步八就基本上达到了练气化神的境界。此后,能否步入练 神还虚的更高境界,那就得看习武者本人的夭资和海化了。
练神还演:武学最高境界,练神还施是武学的嵩级血段。也是内功的高级阶段总在 这一阶段,要完成易髓工夫》练出化劲。将暗劾练到至柔至的地步'就是化劲,所谓阴雨混成”刚柔悉化”,“拳 无拳,意无意,无意之市悬宾意 ;就是指花劲而言⑪。当 然;它并排斥攻防悔斗等招式技法'可是相对而言,招长 技睽已经判次要的地忆在练精化气的初级阶段一当然以 基本功和技卷为主,内功只是刚刚开始入门在练气化神的 中级阶段,技法与内功并。待露劲练到一定火候,习武者 自己就会感到内功比技法更难练而且更董要。从此而后' 武功的长进与否就主要视内功的进境快慢而言。在练习化劲 时,几乎完全要靠内功。内功大成,也就标志着化劲大成
凡是武术招法,并不是越繁复就越高明。相反地,倒是越 高明.越实用的招式就越简练。比如武林中流行的各种擒拿 术夕大多简练实用,招法巧妙。少林派"迎风八打”中有一 个动作,叫作顺风掌'即对方若以右掌向我头部劈来,我则 侧身以右掌向外斜磕,而后并不收掌,而是立即催劲,仍以 右掌向右方横击敌人的头颈部。这是连消带打的一招,即防 守反击,其反击方向正是敌方无法防守的空档和要害部位。 还有一种短打招数,其反击速度更快。这种招数以拧腰冲拳 为主。当对方以右冲拳袭来时,我不招不架,而是将腰迅疾一 拧,同时借拧腰之势,侧身骤发右拳,直击对方的右胸。拧 腰与出学一气呵成,对方的右拳则从我胸前滑过。拳谚说“不招不槊,只是一下。犯了招架,便是十下”,就是指的 诸如此类干净利落,明快洒脱的反击招式。上述两种招式都 简单易学,实跋性很强。
在武学中,招式的精妙说到底还是其次的,武功的高低 最终决定于内功的深浅。同是一招平平淡淡的形意崩拳,有 人用仅防身尚且难以自保,而当年的郭云深却挟此技屡座天 下名手,赢得”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誉,其根本原因在 于他的内功浑厚,臻前七之瑜 从而尽得拳理奥妙,海一 个平平常常的招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威力无穷a武学中的精 妙深微之处,位须是在习武者的内功有了相当根底之后才能 逐一领悟。习:武者的内功越深厚,对拳理的领悟越透彻,所 以,武林高手之间的较量,不仅是技法的较量,更重要的是 内功的较劲练神还虚是对人体中枢神经及其反应能力的高级训练。
根据中国传统的气功理论,练神还虚最终应在上丹的(泥丸官脸近的球形区域)完成,练气化神在中丹田(中皖、鸠尾 赭穴之后的球形区域)「练精化气在下丹田(脐下深处的球 形区域)八由下而上,逐次升高。练神还虚的要诀是“虚 毫二字。“虚”指心内虚空若谷,“静”指心境淡泊守 一,所谓“虚静为主,虚无不受,静无不待,知虚静之道, 乃能终始”是也®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②,要求心 境达到极度空明宁:静的状态八这样才能归根复命。道家养生 术认为象,认不知,无声无臭,名0希微,只这个便是 全真妙本,人能透得7 W刻知机”③°也就是说,必须对外 编的任何干据全不理会;今中不存任何芥蒂,一无阻滞,听 才倒任何声,响不到任旨气味2凝神守f 不懈不®,久 典云之,能挨个中的玄妙之机。太极拳高手们认为,虚 备“乃太'极拳萍精徵处,非稍有根底者殊难领会?卡厂又说: '太极拳应金廉厂其最妙处在以虚静胜人九;故木极拳实以 无柒为法刃率内功的最高境界厂武学与遒家互互融, 犁了高度的一致八这就是武学中•的“拳道合一咨。:武术家 的早就崛确出 “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 -心者,道艺业”®九划清了武芝与道艺两种境界的差别, 在练习化劲的时候,习武者周身内外全仗真意运行 手 .足动作所用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其运气亦不着惫,亦非全不着意,忽隐忽现,若有若无6呼吸似有似无,以真 息行之。练到至虚,则身无其身,心无其心©。一些武学大 师如实地记录下他们练习化劲时的体会。孙禄堂先生说,他练 化劲时,.每天练一形之势,到停势时,心中神气一定,就感 觉到下处海展穴如有物萌动,后来又出现周身发空的景象厂 觉得身体也不敢动。再练一些日子,感到丹田内如有两 物相争,渐渐安静。这时仍是在练拳趟子,内外T气,缓缓 悠悠综之,不敢有寸毫不平稳处。练拳时呼吸,用意于舟 田口灰尾闾至夹脊玉枕、天顶而下至舟田,与静坐功夫相 同。“以店不论行走、座,立」皆有内茁或动或不济流感 觉。春脐热睡时内中葱动,动而即鹿,仍用练拳的呼啜方 法。再过二段时间,睡熟后内中不动,内外周身西肢忽然戒 空厂周身触漱和和/而且不论静坐、靡拳都会产生这样的嬴 觉广蜀递时才体会到拳术与丹理是扃一道理®:
淌济先生也有类似的休会。施妆,"在作静功时,闭目 合倩/抱#归二> 便会觉得宇宙之大「空无一物,只有眼前 一片光班广自身虚无缥缈尸遨游太生。一不小心,就有摔下 来的危险”'所以精神叉十分集中。作动功时/便觉飘飘荡 荡,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心无其心,身无其身,随 藤而动,羌可无不可。又如悬肘写大草,将意、气、神集中 到笔尖上,按中有提,提中有按,任意而动厂则笔走龙蛇。 如用之应敌,本无意打他,只是随进攻之势,随意应之,不见而 章,无为而成,往往可将对方击出甚远。这即拳经中麻说'拳 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也就是崩拳大师郭云深一在长期的内心虚静的状态下,中枢神经的反应可以达到 极其敏锐的令人吃惊的地步,乃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 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②O这是形容习武者的感觉灵敏 已达极高处,即使加上象一片:羽毛、一只苍蝇那样微乎其微.的力 量,也能总图觉察清楚并作出反应。「习武者练出了这样的功, 夫八族同乂看手时「只要L搭上手,对懿人的功力深浅即已 尽舂无余,薪人对我却懵然无知,只能处处被初为我所制猷「以气即4把家神还虚的最终•境界:称作“返本还得 复归于 婴儿”:道家养生学认为,婴儿状态是人的原始状态,是※ 体生命的本来面目。在婴儿状态,体内阴阳自然平衡,内勺 无所不通八惠•气、神三者合一。其后在人的生长过程中, 在周禺琴境电影响下,产生了七情六欲,干扰了内部的 衡,「使生4木能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于是产生种种疾病,而・ 且生了病自己也不能修残补缺。气功之遵即在于以入静的方 式j切断处来干扰,将意识集中于自巴体内}再通过T定的 功法/消除以往因外来干扰而引起的体内变化,使其逐渐忱 复到最初的自然状态,意气神重新合气功家'叫做*善养 吾浩然之气,常守我独立之神”。武术家叫做《岂知吾得婴 儿真,打法天下是真形”③。老子说,密常德不离,复归于 婴儿。” ®则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气功的概括。

浏览71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