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兄》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处于起步阶段的嘉禾电影公司迅 速成长起来。
巨星重返好莱坞
随着李小龙在香港名气的不断攀升,他也重新引起了好莱坞的重 视。华纳电影公司的副总裁温特杜尔给李小龙打来电话:“我们想拍 —部中国功夫电影,剧本已经写好,缺一个主角,我们觉得这个主角非 你莫属! ”或许是因为一直没有在好莱坞担任过男一号,以李小龙不服 输的性格,他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能够一解心头之憾的机会。于是,他 毅然暂时决定搁置《死亡游戏》的拍摄飞往好莱坞,与好莱坞合作他的 最重要的第一部电影。
这一次重返好莱坞,对于李小龙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这不由 得让人想起之前他那篇题为“我一定可以达到目标”的日记;想起他即 使有精彩表演也只能屈居第二主角、戴着面罩出演的《青蜂侠》;想起 他无疾而终的《无音笛》拍摄计划。如今,天道酬勤,好莱坞终于向他 热情招手了。
温特杜尔早在数年前就认识李小龙,他曾经还给李小龙制订了 一 个筹拍电影的计划,但当时李小龙在好莱坞迟迟没有跃入一线明星的 行列,所以这个计划没有实施。今非昔比,随着李小龙的电影在整个 东南亚的高票房成绩,温特杜尔觉得李小龙应该重回好莱坞,应该成 为一位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明星。
温特杜尔请李小龙拍的是一部功夫片,这是当时好莱坞第一部表 现中国功夫的电影。为此,他还向李小龙的好朋友西利芬特请教,西 利芬特为温特杜尔提供了很多关于李小龙和中国功夫的资料。带着 这些资料,温特杜尔请好莱坞头号编剧米歇尔•艾伦操刀写出一个剧 本——《血与钢》
尽管华纳公司对李小龙重返好莱坞的消息高度保密,但李小龙的 名声在美国也被很多人熟知。在李小龙和邹文怀等一行人飞抵美国 的第二天,洛杉矶的报纸就用大幅版面报道了这个消息,李小龙的这 次到来在好莱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让李小龙有些得意,他曾对朋 友描述这段日子,“啊,真不得了!每天都有七八十个电话找我,希望 我能有一份差事给他们。”
不长时间内,李小龙便被美国的媒体誉为"东方第一位功夫影 星”,《血与钢》也被炒成好莱坞巨片,许多美国电影圈的人士,都以能 与李小龙共同参与这部巨片的制作为荣。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如美 高梅、哥伦比亚、联美等,也都派人四处活动,想把李小龙拉过去,甚至 许诺的条件比华纳的还优惠,但他们因一时炮制不出功夫片剧本而不 得不打消如意算盘。在这种情况下,华纳公司意识到李小龙将会是未 来的超级明星。
于是,他们破天荒地和李小龙的协和电影公司采取了从未有过的 合作方式:华纳公司不是和作为演员的李小龙签定合约,而是和李小 龙属下的协和电影公司合作。而且华纳公司单方面地全部接受了协 和公司提出的条件,并率先在合约上签字。最后华纳公司与协和电影 公司达成的协议是:资金预算60万美元,拍摄地点在香港。而影片后 期则分开制作,英文版由华纳公司制作,中文版由协和公司完成,票房 分两个版本由两个公司分别收取。
这样的合作模式,在当时简直可以说是一个破天荒的奇迹
第4章 成名之谜 成立不久的协和电影公司居然能和知名的华纳公司合作拍摄影片,不 能不说是华纳看重李小龙的巨大发展潜质才做出的屈尊之举。
这部英文名为Enter The Dragon影片后来被改名为《龙争虎斗》, 这是一个好莱坞模式的中国功夫电影。其主要情节是说少林曾出过 两名高徒,一个是韩,一个是李。韩在学成功夫后背叛师门,买下一座 孤岛以王者自居。而且他在岛上经营毒品生意,不准外人出入,除了 三年一度的世界比武大会。李小龙饰演另一位出自少林的高徒李,他 的姐姐遭到毒手,下毒手的人正是韩的手下。于是他背负着为亲人报 仇、为武林除害、为国际刑警缉凶的使命来到孤岛,参加三年一度的比 武大会。在大会期间,他以选手身份深入该岛的地下室暗中调查。比 武大会上,“李小龙”出场迎战韩的得力助手敖家达,敖家达是杀害李 的姐姐的凶手。李一上场就以超乎常人的出拳速度,把敖家达击倒在 地。敖家达恼羞成怒,自知不是对手就企图暗算李,李丝毫不给他机 会。私人恩怨终于了结,几经波折,李再次潜入韩的致命区域,但韩早 就在此设下机关,困住了李。韩并没有把李立即处决,反而押他到比 武场示众,并让另一位美籍高手卢柏与李对打,以此考验卢柏对自己 是否忠心。没想到卢柏拒绝和李对打,而是和李联手起来对付韩。于 是韩派出大力士去追杀卢柏,但却被卢柏击败了。恼羞成怒的韩倾巢 而出,叫所有的打手一起去抓李、卢两人。于是他们两人携手作战,一 场以二对百的大战展开了。而在另一边,被韩关在地下的岛民得到内 应的帮助逃出牢狱,他们也赶到比武场增援。韩发觉情况不妙,于是 逃至一间秘室,秘室的墙壁全是玻璃,令李不禁迷失方向,差点被韩暗 算。李想起:“打败幻影,就是打败敌人的真身”的武学名言,击碎了室 里的玻璃,一记强有力的侧踢终于将无处可逃的韩制伏。
导演高洛斯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早年曾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 提名。他是个摄影师出身,摄影的第一部影片《卡德莱克》不同凡响, 曾获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他把拍摄《龙争虎斗》的这段日子称 为“艰难”的日子。
除了面对因为东西文化差异带来的麻烦,高洛斯还不得不面对李 小龙的暴躁脾气。李小龙在剧本方面有很大的意见,当他看完编剧米 歇尔•艾伦写的分镜头剧本后,大发脾气。李小龙认为艾伦根本不懂 中国功夫,他写的分镜头剧本根本就不能用。
李小龙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对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冥思苦想、呕心 沥血。同时,他还要求剧组其他人员必须精益求精,对演员、对灯光 师、美工、化妆人员都严格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因为这些原 因,影片的拍摄一度曾处于停顿状态。影片因为李小龙的“苛求”一度 停拍,编剧艾伦拒绝和李小龙继续合作,莲达于是请来好莱坞的金牌 编剧西利芬特替代艾伦的工作,而且努力从中调和李小龙和剧组工作 人员的关系,使得《龙争虎斗》终于顺利拍完。
尽管拍摄过程艰难波折,但是影片公映以后还是取得了极大 成功。
《唐山大兄(1971)
《唐山大兄》的故事简单朴实,李小龙的真功夫是最吸引人的地 方。他的功夫不同于那些讲究套路的拳脚的传统中国功夫,他的功夫 简单实用,迅速而致命,特别是他凌厉的腿功更是让人迷乱。这些都 对当时流行的古装剑侠片的虚幻招式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当时的震撼 可想而知。
《唐山大兄》在香港和海外同时引起轰动,它在香港的票房突破了 300万港币,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
《精武门)(1972)
1971年拍完《唐山大兄》后,罗维和李小龙趁势而上,紧接着在 1972年拍了《精武门》一《精武门》比《唐山大兄》更能代表李小龙,在 故事上《精武门》和《唐山大兄》有相似之处,即寻找真相并最终绝杀, 但《精武门》的故事更具民族性和煽动性,同时电影也更突出了李小龙 的形象,使他在电影中更具个性而卓尔不群,有一种更明显的明星风 范。《精武门》故事讲述民国时期一位传奇人物,武术宗师霍元甲意外 身亡,李小龙扮演霍元甲的徒弟陈真,他查访出杀害师父的真凶,手刃 凶手,最后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之下。本片中提到的大侠霍元甲是一个 真实的人物,加上故事本身的特殊背景,使电影带有悲剧色彩,当然, 是悲壮,而不是悲伤。
《猛龙过江》(1972)
《猛龙过江》开始不同于《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中建立的民族英 雄身份,而是更多地将重点放到了他的功夫本身和他所要表达的功夫 哲学,即武道上来。
《猛龙过江》中李小龙扮演一个到意大利一家中国餐馆帮忙的青 年,在那里,他以他的功夫来面对当地恶势力对餐馆的侵衅,并在数次 较量中最终打败对手,成功地立足。在《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变的轻 松幽默而亲切,有着一种喜剧效果,整部电影并没有十分强烈的冲突, 电影中李小龙面对的是普通的犯罪事件,而这些也只是为他提供打斗 机会,虽然最终他依然是打死了对手(这也可能是对观众的一种妥 协),但并没有像《唐山大兄》中被捕或者《精武门》中的死掉,而是最 终立威回港。
《龙争虎斗>(1973)
荷里活导演高洛斯(Robert Clouse)执导的《龙争虎斗》是一部非 常西化的类似007系列的电影,这部电影就像后来成龙在荷里活的某 些电影一样,并不能令所有人满意,特别是华人,一方面,他失去了一 种以往电影中所代表的精神象征(既使《猛龙过江》也是一个香港青 年在国外扬威的故事),同时,李小龙在电影中成了冷血的暴力机器, 失去了在《猛龙过江》中构筑的那种技击风范,虽然,他的打斗也许更 凌厉致命而凶狠,没有失去一点李小龙在打斗中的魅力,当然,这些打 斗也是观众最想看到的。
《死亡游戏》(1978)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辞世,他留下了一部很不完整的仍由高 洛斯导演的《死亡游戏》电影片段。本片的概念大约是李小龙远赴韩 国,在一座塔中迎战一些武林高手,塔的每一层都有一个不同国籍的 高手守卫,然后李小龙一个个地打。
《死亡游戏》完全抛掉了原故事的想法,而是另外虚构了 一个故 事,将一节李小龙的真实片段加了进去。故事讲一个动作明星比利向 掌握明星的黑帮集团复仇的故事,这个黑帮集团要强行做比利和其女 友的经理人,遭到比利的拒绝,于是他们便在比利拍片时换了子弹,企 图将比利杀死,比利在一位记者的帮助下做出死亡的假象,并开始易 容复仇行动,黑帮在得知其未死后绑架他的女友做人质,最终比利救出女友,将大反派打死。
电影中的动作明星由唐龙饰演,但却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唐龙主演, 其追求的是一部《李小龙电影》,唐龙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李小龙的一个替 身演员,他除了 一招一式模仿李小龙外,基本上尽量以侧面的形象出现。
情事之谜
李小龙的情事扑朔迷离,里面真真假假的那些细节都让我们充满 了好奇。李小龙是多情的,因为他的丰富.因为他的深邃。睿智的思想 更使李小龙魅力尽显。
与王小姐: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李小龙进入美国大学后的生活可谓春风得意。他英俊潇洒的外 表,高超精湛的功夫,风趣幽默的谈吐,慑人心魄的阳刚之气令身边的 女子都倾心于他。虽然他的事业并不算太成功,也不算很富有,还来 自贫穷落后的东方国家,可这些都没有阻止姑娘们对他的好感。
李小龙是个性情之人,他乐意跟姑娘交往,有佳丽相随,会使他的 英雄气概更足。据说李小龙在表演功夫时,有漂亮女性在场,他会显 得更亢奋,更卖力,妙相环生,绝招无穷。
李小龙唯美是求,把姑娘的容貌作为他的择友标准,而不管她们 的性格、家庭、经历。李小龙对她们所需求的是一段欢愉的露水情缘, 而不是人生伴侣。李小龙生活在性开放的美国,加之在香港有过较频 繁的风流艳事,他的这种行为,并不为怪。
李小龙交往的女性,多是来自东方,这是李小龙与她们在血统、文 化、地域相同或相近的缘故。
李小龙在美国最先交往的一个女孩是一位姓王的小姐。王小姐 也来自香港,比李小龙小两岁,她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不久,就认出这 个叫布鲁斯•李的哲学系学生便是香港电影圈小有名气的李小龙。
东方女孩的矜持让他们的相识变得很有意思,王小姐没有立即上 前去相认李小龙,而是选择了中秋节华裔同学聚会的机会趁机告诉李 小龙,她在香港电影中看到的“李小龙”就是面前的李小龙。李小龙非 常吃惊,也大为感慨。因为在西雅图,知道他“李小龙”这个中文名字 的人极少,更别说知道他在香港的从影经历了。
从这天的相识开始,李小龙对王小姐有一种异乡逢知己的感觉。 他们经常一道出去游玩,一起参加聚会……或许是王小姐太喜欢李小 龙了,她一直把李小龙当做偶像,而不是情侣和朋友,她逢人便说李小 龙在香港是如何出名,演的电影如何精彩。而李小龙非常不喜欢这种 感觉,所以他们的交往后来无疾而终。
与乔:爱情与事业宛如熊掌和鱼
李小龙跟乔的交往,完全翻版“英雄救美”故事的模式。乔是菲律 宾姑娘,家族在菲律宾的南部极有权势财富。然而,作为地方军政要 员的父亲却庇护不了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女儿。乔长得小巧玲珑,眼睛 却大大的,波光灵灵,加之独身一人,来自遥远的异国,自然会有男人 视其为猎物。
一天晚上,李小龙从他的哲学导师家出来。摩托车如一匹脱缰的 野马在快车道上风驰电掣。他眼帘掠过两个黑人和一个东方少女时, 他的车已走出近百米。凭直觉意识到会发生什么,他隐约听到姑娘尖 厉的呼救。
李小龙调转车头,事实验证了他的直觉。他们三人正朝一辆老掉 牙的福特车走去,姑娘一脸煞白,惊恐万分。其中一个黑人的手扶着 姑娘的腰间。李小龙猜测他手里捏着一把弹簧刀。李小龙将摩托停 在福特车的一侧,挡住他们的去路。两个黑人脚步迟缓下来,他们大 概知道这位矮小的中国功夫高手。
姑娘突然喊一声:“布鲁斯•李!”就朝李小龙奔来,摩托未熄火, 姑娘跨在摩托的后座。李小龙却熄掉火,朝那两个黑人走去。突然李 小龙一脚踢飞一个黑人手中的弹簧刀,另一脚踢中另一个黑人的胸 口,速度之快若闪电一般。黑人哇哇大叫,落荒而逃。
被李小龙救下的姑娘就是乔。
摩托车载着李小龙和乔在大道上奔驰,前往乔的寓所。李小龙问 乔怎么知道他叫布鲁斯•李。乔说,她看过李小龙来她就读的华盛顿 大学表演功夫,她一辈子没看过这么精彩的功夫。乔的话,说得李小 龙热乎乎飘飘然的。李小龙喜欢听女崇拜者说恭维话,尽管她们是外 行看热闹,道不出他武功的独到精妙之处。
他进了一家韩国人开的餐馆,这是乔的建议,她说要感谢李小龙 的救命之恩。他们席地坐在荧荧的灯光下,李小龙这才认真地看了 乔。乔皮肤微黑,却楚楚动人。乔给李小龙看得很不好意思。说起刚 才的经历,乔还有点后怕。她那时觉得自己要完蛋了,过去好几辆车, 没一辆停下,心里后悔当初没报名参加那个叫布鲁斯的中国武师开的 功夫班,可没想到真遇着布鲁斯。
李小龙用中文脱口道:“这叫缘分! ”英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词,他便 解释好一番。乔终于会意,一脸绯红,开心地笑起来。
李小龙跟乔的缘分没维系太久,主要原因是乔对“缘分”认真了起 来。有段时间,李小龙跟乔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乔协助李小龙创办 了 一期女子防身功夫班,缘由是乔遭到暴力袭击,因不会功夫,只能束 手待毙,若不是遇到布鲁斯,后果不堪设想。李小龙和乔向学功夫的 女生现身说法,引起她们学防身术的极大兴趣。同时,“英雄救美”的 故事由这些女学生之口流传开来。
乔突然提出要跟李小龙结婚,一放暑假即去菲律宾度假,她父亲 便把海边的一幢别墅送给他们。乔把未来的生活描绘得十分美妙,奴 仆成群,布鲁斯形如国王,她就是王后。
李小龙对这段“缘分”并未太认真,也就不会往婚姻上想。他不想 伤乔的自尊,口里说,好哇,那要等我在美国的事业小有成功之后。
李小龙已决定在美国发展他的事业。他事业有两大支柱:一是功 夫,二是电影。他的功夫,已算是小有成就,而电影,只能做一名虔诚 而又不满的影院观众。他没想过再回香港去发展他的事业,而菲律宾 在香港人眼里,还是个不甚开化的地方,那里缺乏发展他事业的土壤。 也许,乔所描绘的图景不是梦幻,那会使李小龙感到更难受,他天生喜 欢奋斗,而不是倚仗他人的荫庇。
乔曾问过李小龙,你事业小有成功具体到哪一步。李小龙不假思 索,要使他的功夫得到美国武术界的承认,他还要打入好莱坞拍电影, 并且起码是配角。乔则认为李小龙是白日说梦话,因为她从未听说过 好莱坞有什么华人演员,更何况现在李小龙所做的一切跟电影毫无 联系。
乔认为布鲁斯过于执迷,也许当一件东西即将失去,他才会从迷 雾中走出来。第二天,乔带了个美国青年来见李小龙,乔指着美国青 年说:“他已经决定做我的丈夫,并且不待他毕业就随我去菲律宾,我 还没有最后答复他,只等你最后一句话。”
李小龙望了望这未脱稚气的美国男孩,不知他是为乔的美貌所倾 倒,还是为乔所描绘的前景所诱惑?李小龙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说:
“祝你好运!”
与露易丝:暧昧之后,爱人无期
李小龙进入美国大学组建“中国功夫队”后,可谓春风得意,在华 盛顿州立大学进行多次武术表演后,校园里的很多女孩就开始注意这 个有一身精壮肌肉,相貌俊朗的小伙子了。李小龙的影响越来越大, 他逐渐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一些女孩们更对这个来自神秘东方国度的 男孩充满了好奇,甚至开始关注他的行踪。开放的美国女孩,表达方 式很直接,曾经有个女孩扬言要把李小龙追到手,但她失败了。原因 是李小龙对这种过于开放的女孩不太适应,他只乐意和她们保持正常 的距绝交往。
他曾对好朋友谈起他和西方女孩相处时的尴尬:“我们是谈论东 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我不太了解西方的历史,而在西方女孩眼里, 东方文化除了神秘外再也引不起她们的其他兴趣,我们不会有什么共 同话题的。”
露易丝是个地道的美国姑娘,她的家族十分显赫,曾祖父做过议 员,家庭也很富裕。李小龙真正注意到露易丝是在大学校园的舞会 ±o依照李小龙好动、好强、好出风头的个性,他一般会主动邀请一位 女孩做舞伴。但是当时的校园舞会是以白人为主的舞会,李小龙处在 白人为主的群体内,心里总有股受歧视的感觉,他自卑又自负,他想应 该有姑娘来邀请他,然而没有。
李小龙闷闷不乐地盯着舞池里的男女,他突然捕捉到一双眼睛, 那眼睛也正在看着他,那就是露易丝。露易丝的眼睛极蓝,皮肤白皙, 满头金发,有点像好莱坞的艳星。李小龙于是决定请她跳舞,他认为 舞池里的所有姑娘就数她长得最漂亮,而且她也注意到了自己。于 是,李小龙朝露易丝走去。露易丝接受了李小龙的邀请,李小龙带着 露易丝疯狂地旋转,使她觉得从来没哪次舞会像今天这样尽兴。不等 舞会终场,露易丝就以先回家为由,和李小龙一起离开了。
李小龙驾摩托送露易丝回她的寓所。在寓所楼下,露易丝发出邀 请:“不想上去看看吗?”李小龙犹豫了一下,便跟着上去了。事后,他 们两个重温舞会相遇时的情形。露易丝笑着说:“我一个眼神就把你 给勾上了,我体验过各种人,就还没跟中国的功夫师上过床……”接下 来露易丝大讲自己的艳史……露易丝毫不当回事的语气和神态让李 小龙觉得无比的难受,他看着美艳的露易丝,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他 原本以为露易丝是个天真浪漫、涉世不深的富家姑娘。
从这天开始,李小龙便对西方姑娘有了偏见。他暗暗发誓:坚决 不娶洋姑娘为妻。他认为:“洋姑娘只适合做情人,而不能做妻子,做 情人,她们性感而热烈,做妻子的话,一定会对丈夫不贞的……”李小 龙觉得,他真正喜欢的还是温驯典雅的东方女性,而他未来的妻子一 定会是一位中国人。但爱情女神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她不仅安排了李 小龙和另一个西方女孩的交往,更让这个金发女孩成为了他一生的伴 侣,这就是金发碧眼的琳达。
与琳达:就这么被爱征服
读大学三年级时,跟随李小龙习武的人越来越多。学员最初大多 是亚裔学生、黑人学生,但渐渐地很多白人学生也加入其中。当时,慕 名来李小龙的武馆学功夫的还有许多女孩,其中就有一个名叫琳达• 艾米莉(Linda Emery)的女孩。
琳达是华盛顿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是个拥有英国和瑞士双重 血统的美国女孩。学业优异的琳达并不属于特别漂亮的那一类,她皮 肤微黑、身材苗条,看起来非常健康。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这为她平 添了一份美丽。
当时,跟随李小龙学武的女孩的目的多种多样:有些是出于对中 国功夫的好奇,有些是为目睹一番李小龙英俊的容貌,当然还有些女 孩就是为了强身健体,习武防身。琳达就属于后者。很多学生过了新 鲜劲儿后,很难把需要经过刻苦练习的功夫坚持下去。但琳达不像其 他女孩那样,她不但坚持下来,而且是学员中成绩比较好的人之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小龙无意间发现琳达完全不像他以前遇 到的那些性格热情、观念开放的美国女孩,她虽然有着西方女孩的肤 色和容貌,但似乎又有着中国女孩大家闺秀的性情,她举止优雅,语言 含蓄。这让琳达像一块磁铁,使李小龙对她产生了浓厚兴趣。
而李小龙不是单相思,他对琳达也同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她甚 至对李小龙的注意还要更早。琳达后来回忆她和李小龙的认识时写 道:“我第一次看到布鲁斯时,他正站在西雅图市加菲尔德高级中学大 厅过道的尽头,那时我17岁,读中学四年级,而他已经是华盛顿州立 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当时我正与几个女友聊天,偶尔一抬头,不禁脱 口而出:'那是谁?'他是那般英俊且穿戴不俗,一顶窄边礼帽配上一件 米色长风衣,绝对是校园中难得的’风景'。朋友们告诉我,那个帅小 伙叫布鲁斯•李……1963年,我升入华盛顿州立大学医学院,我通过 华裔朋友苏小姐的引见,加入了布鲁斯在大学里开设的教授功夫的 课堂。”
琳达还在她的回忆录里谈到自己对当时作为“老师”的李小龙的 看法:“他性格开朗,和男孩女孩都很谈得来,他时常和’学生'在下课 后一起去吃饭,或者看电影。大家还有一个固定的习惯,就是每个周 日上午练功结束后,一起去一家中国餐馆共进午餐,但这时的李小龙 很少注意到我,他甚至没和我说过几句话……我也不知道布鲁斯是在 什么时间开始注意我,当我知道后,受宠若惊。有一次大家一起去看 电影,在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电影屏幕上时,我偷偷扭头看坐在不 远处的布鲁斯,令我吃惊的是,他竟然正一声不响地看着我,当我们的 目光相遇后,我的脸颊立刻发烫起来,垂下眼帘,不敢再看他一眼!"
随着与琳达慢慢地接触,李小龙发现她还有许多特别的优点。她 不仅性格温婉,还非常聪颖、有内涵。琳达在大学里读的是医科,而医 科比别的专业要求高许多,只有学习刻苦、成绩又非常优良的学生才 能升入医科部,这让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的李小龙刮目相看。
另外在人际交往方面,琳达待人接物总是落落大方。这些都让李 小龙觉得她很符合自己的女友标准。但一向追求女孩子大胆热烈的 李小龙却没有急着展开追求攻势,面对一份他自己很看重的感情,他变得慎而又慎。
讲课完毕,学员们按照惯例一起去餐馆吃饭。李小龙并没有和他 们一起去。而且他还喊住即将离开的琳达:“琳达,你等一下,我有话 要对你说。”当只剩下李小龙和琳达两人时,李小龙说:“我请你去中国 餐馆吃饭吧!”
琳达感到很意外。在美国,一般同事、朋友、师生甚至异性朋友之 间在餐馆吃饭,都是分别付账埋单,请客是一件比较郑重的事,尤其是 邀请自己的学生。琳达没有想太多,她以为李小龙有什么事要请她帮 忙,于是便答应下来。
在餐馆内,李小龙每点一样菜,都询问琳达的意见,琳达淡淡地一 笑,表示同意。琳达这种交际方式,让一贯在女孩面前大大咧咧的李 小龙也“规矩”起来。他开始一本正经地介绍中国饮食的品种、特色及 流派,俨然成了一位美食家。琳达兴致盎然地倾听,并不时地感叹中 国饮食的伟大。慢慢地,琳达也逐渐放松自己,表达了一些自己的饮 食见解。
这一顿饭他们吃的很愉快。但此时的琳达对李小龙的感情仍旧 是欣赏和崇拜,并没有爱意。直到有一次她看完李小龙在香港拍的电 影《孤儿行》后,才对李小龙产生爱意。
琳达在其回忆录里写道:“那是一个愉快的下午,大家练习完武术 —起去中国城剧院看电影。一般说来,我们常看日本的武士片。而这 一天,我们看了一部名叫《孤儿行》的中国片,这是布鲁斯离开香港前 拍的最后一部影片。在这之前我根本就没意识到布鲁斯的演艺背景, 他在香港早就是少年明星了。而布鲁斯却从未将这些拿出来炫耀。 此刻当我在西雅图中国城的剧院里,看着银幕上的布鲁斯时,意识到 他远比我想象的丰富得多。”这天,从中国城出来,李小龙在琳达的心目中的形象“不再是一个 武师,或者一个'对女孩有吸引力’的中国小伙子”,而变成一个有着 丰富内心世界的、让她很有“感觉”的男孩,琳达内敛含蓄的性格使得 她将爱意深埋在心底。
她依然像往常那样和李小龙交往,但明显感觉到自己和李小龙的 关系亲密了很多。她这么描述这个时期自己对李小龙的感情:“布鲁 斯对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尽管我的课程很紧,但我还是找时间去学 生综合大楼听他的武术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时不时地缺上一 堂课,这样就可以到布鲁斯那儿去,因为学校的课和布鲁斯的课实在 是无法兼顾……这时我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意味着什么,但 我就是喜欢这样,迫切地希望天天都能看到布鲁斯那英气勃勃的面 孔,我知道他一定不乏追求者,而且那些女孩都比我漂亮,但我有着那 些女孩没有的东西,那便是我和布鲁斯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们开始单独一起吃饭、看电影、逛公园。这很快就被周围的人 察觉出来了,这使得功夫班以及校园里认识李小龙的女生极为妒嫉和 不解。而坠入爱河的李小龙根本不管这些,他曾经许下的“不娶洋姑 娘为妻”的誓言也完全不记得了他认为“琳达是理想中的妻子”,他 不再对其他女孩感兴趣。有一次和朋友谈论时,李小龙曾拿琳达与他 原本抱有好感的东方女子相比较。他觉得:“美国是个摧残东方传统 美德的大染缸,大部分来到美国的东方姑娘,很快就染上美国姑娘轻 浮张狂之德性,在性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土生土长的琳达,却能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出淤泥而不染,这就是我迷恋琳达的地方,她不 会被任何事情左右,永远都忠实于自己的灵魂。”
1963年的秋天,李小龙将振藩国术馆搬至大学校园附近。作为一 名功夫教练,他已完全可以维持生计,而他的计划是在美国各地区都 开办学校。在其武馆后面有一间屋子,李小龙用其做卧室。有时琳达 早晨去找李小龙时,他仍在睡梦中,因为屋子实在太黑,他没有任何可 以判断时间的线索。
琳达的学业成绩一直在下滑之中,但这已不再是琳达注意的焦 点。李小龙的成绩却没有任何问题,他在自己的事业之余还能不时赶 出几篇哲学小论文。从语法的观点来看,他对英语的掌握近乎完美, 这点肯定比琳达还好,因为他熟知所有的语法规则,他完全是将英语 作为真正的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当琳达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李小龙 便赶来帮琳达,他主要是替琳达答英文课程的题。琳达对他说,她的 学业不好是因为他的过错。他听后只是用微笑来表示同意。
在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之后,李小龙开始了与另一位挚友詹姆 斯• Y.李的交往——他是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地区的功夫高手兼指 导教练。李小龙在1959年第一次到美国来的时候就结识了詹姆斯, 那时他在海岸地区停留了几个月的时间专门教授恰恰舞的课程。詹 姆斯与李小龙是一对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共同的话题就是功夫,两 个人经常废寝忘食地在一起切磋功夫招法和经验体会,两个人的世界 也因此越走越近。当李小龙移居西雅图继续求学后,他和詹姆斯仍然 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相聚。
1964年7月,李小龙大学三年级的期末时,李小龙与詹姆斯已经 计划要在奥克兰开设振藩国术馆的分校。就在那时候李小龙已经考 虑过,要在此期间既完成学业,又开设武术学校是不可能的。因为开 设武术学校的分校有许多细枝末节的地方需要他付出大量的时间和 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同时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确实无从兼顾。就 在这一学年结束之际,李小龙结束了与当地大学的租约,并且安排特 凯•可莫诺作为振藩国术馆西雅图分校的武术总教头,接管他的所有 课程和班级。而他则将自己的家具和其他财物运到奥克兰,并且卖掉 了自己的小汽车,因为那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钱。琳达充满惶恐地注 视着这次疾如旋风般的行动,真不知道将要面临的会是什么,不知道 在他的这次行动中做出什么选择。
就在送李小龙去机场飞往奥克兰的分离之际,琳达还没有找到这 个问题的答案。李小龙与琳达一样困惑。,这次的行动几乎将他置于 绝处逢生的边缘。他希望自己在担当一个丈夫和家庭的责任之前先 具备充裕的经济基础,给琳达一个无虑的幸福婚姻,成家之前必先立 业。他们已经谈到过结婚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而 计划搁浅。
就在李小龙准备登机的那一刻,他从琳达的脸上读懂了忧虑。他 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琳达,我会回来的”,然后就离开了,在那一刻琳 达感到有什么东西从生命中离去。是否再也见不到他了?当他越来 越强壮,越来越优秀的时候,自己是否已经慢慢地泯灭在他的记忆中 呢?这些念头一一划过琳达的脑海,因为他们约定过,彼此之间没有 任何义务和责任。李小龙也说过,在他未成功之前,不会做任何不负 责任的事情。他认为在娶妻生子之前一定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一 点非常重要。在琳达的追忆中,琳达很高兴他没有一直地坚等下去, 否则也就永远不会有可爱的儿子Brando和女儿Shannono
1964年的那个夏天是一个信使繁忙的季节,李小龙在整个夏季里 每天都写信给琳达,信中充满了他的期望和挂念。琳达在西雅图的市区邮局租了一个信箱,每天都会收到李小龙的来信。那时琳达不能让 他把信件邮到家里去,因为当时琳达还没有向妈妈谈起这件事,她感 觉他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浏览1,1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