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节关节由股骨头和髓臼组成。臼周围有散臼唇。此关节面积 差小,其关节囊厚固紧张,加固关节韧带多而强,有髓骨韧带、耻骨韧带和坐股韧带等加 固关节,故关节非常牢固,但灵活性差。关节的形状为球窝关节,能进行同肩关节一样的 运动,但运动幅度比肩关节小。

  2. 膝关节(图1 -27):膝关节由股骨内、外^关节面和胫骨上关节面、除固及靛骨的 关节面组成。它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关节。关节囊广阔,前后松弛,两侧紧张,加固关节韧带 主要有囊外韧带(即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和赣韧带)与囊内韧带(即前交叉韧带和后 交叉韧带,又叫十字韧带),关节内有内、外侧半月板和滑膜裳(也叫脂肪垫)等辅助结 构。膝关节为滑车球窝关节(或滑车椭圆关节),此关节不典型。它的基本运动是屈和伸, 此外在膝关节屈时,小腿可做幅度不大的内旋和外旋运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膝关节在 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外展与内收运动,否则引起侧副韧带拉伤。

  3. 踝关节与足关节(图1-28):踝关节由胫骨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组成关节 窝,距骨滑车组成关节头。关节套前后较两侧松她,加固关节的韧带多,内侧有三角韧带, 外侧有距腓前、后韧带及跟腓韧带。踝关节的形状属滑车关节。


距骨与眼骨及足舟骨形成了距跟舟关节,此关节也叫距下关节,面踝关节又叫距上 关节,所以,距上与距下两关节组或足关节,足关节的运动是指它们的合运动。足关节的 基本运动是屈、伸,当足屈时足可以做幅度不大的内翻(或叫内收、旋外)和外翻(或叫外图片30图片31图片32

展、旋内)运动。当足跖屈过分内翻时,易拉伤距腓前韧带或跟腓韧带。

[附]骨盆与足弓

骨盆:骨盆是连结躯干与白由下鼓之间的一个完整骨环。它由左、右液骨、诋骨、尾骨 及它们之间一系列的关节与韧带组成。骨盆以戳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及耻骨联合 上缘的环线为界,其上方为大骨盆,其下方为小骨盆。

骨盆的整体形状似拱形建筑,它具有节省材料、承受较大负荷的优越性。人体垂直站 立时重力由腰椎、戳骨、液臼传至股骨头,形成“立弓”;人坐位时,爰力由舐骨、臼传至坐 骨结节,形戒“坐弓

成年男女性骨盆具有显著性别羞异。其主要羞异是: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低而宽,眼 骨翼外翻,业骨结节间距葛大,耻骨角成钝角,小骨盆呈圆筒状(男呈漏斗状)等.

骨盆的运动是整体运动,可做前倾、后倾、伽倾和回旋等运动「人体直立时骨盆处于前 倾位,人体整位时处于水平位。

足弓:芝弓由7块跚骨、5块跖骨及它们之间坚强而岌杂的韧带组成。足弓区分为内 侧纵弓(弹性足弓)、外倒纵弓(支撑性足弓)和横弓(由般骨与三块模骨组成)。

维持足弓靠跖长韧带和跖侧深层韧带,尤其是胫骨前肌与腓骨长肌在脚底形成的肌 祥。

足弓具有弹性,是人体运动时最先缓冲震动的结构,足弓使足三点着地,有利于人体 的平衡,使足底的神经和血管免受压迫。

有人通过印迹法测量足弓,发现有弹,性足弓、正常足弓、扁平足弓三种基本类型。而扁 平足根据程度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扁平足有两种:一是外观为扁平足,但走、跑、 跳功能好,为解剖性扁平足:二是外观为扁平足,但走、跑、跳的功能不好,为功能性扁平 足:在运动员选材时,应该考虑这一点.,膝关节屈后外旅的肌肉有:腓肠肌内侧头和股二头肌。

  1. 足关节运动的肌肉(见图1 -32、33)


足关节屈的肌肉有:小腿三头肌,躅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垃 肌。

足关节伸的肌肉有:胫骨前肌、蹈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足关节内翻{内收)的肌肉有:蹈长屈肌、跚长伸肌、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

足关节外翻(外展)的肌肉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图片33

(附一]维椅足弓的肌旄由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的腱在足底形成。

[附二]下肢维持人体直立的主要肌肉:臀大肌、股四头肌和,J、腿三头肌,

下肢肌主要介绍以下肌肉:

脖腰肌(见图1-29):它位于脊柱腰段两侧和脖窝内,由腰大肌和脖肌两部分组族, 是屈就关节强有力的肌肉。腰■大肌起于第十二胸椎,五个腰椎体侧面;悖肌起于膏窝,止于 小转•于,远闵定收缩时,使大屈和外旋。近图定收缩时,使躯干向同倒屈(两侧收缩使背 柱前屈和骨盆前倾)。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和高抬腿跑等练习,均可发展读肌的力量'

臀大肌(见图1-30.31);它位于臀部浅层。起于静骨后上外那及舐、尾骨背面,止于 臀肌粗隆。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收缩 时,使脊柱伸和维持人体直立。采用俯卧背腿、后蹬跑和后摆腿等练习,均可发展它的力量:

大收肌(见图1 -30,31):它位于大腿内倒深层:起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全长(下部有一小段未附着}.近固定故缩时使大St内收、伸和外旋., 远固定收缩时使骨盆后倾‘

股二头肌(见图1 -30.31):它位于大腿后外侧,有长短两个头“长头起于坐骨结节, 短头起于肌骨粗线外侧唇下二分之一,共同止于腓骨头。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伸、小腿屈 和小腿屈后外就,远固定收缩时使骨盆后倾。

半腱肌和半膜肌(见图1-31):它们位于大腿后两例,半膜肌于半腱肌深层,共同起 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粗隆内侧。它们的功能(除使小腿后内旋外)与股二头肌相同。

由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都在大腿后方.起、止点与功能基本相同,故将上述 三块肌肉称为股后肌群(或股三弦、或胸绳肌等),在体育运动中采用正踢腿、正压腿、前 摆腿和直腿体前屈等■练习,既能发展它们的力量,又能发展它们的伸展性。

股四头肌(见图1-30):它位于大腿前面,有四个头。股直肌起于藤前下棘,股中肌起 于股骨前面,股外侧肌起于股骨外面,股内侧肌起于股骨内面,它位四个头共同形或的腱 内包有联骨,止于胫骨粗隆近固定收缩时,使1K关节屈(股直肌的功能),使膝关节伸;远 固定收缩时,使膝关节伸和维持人体直立。

小腿三头肌(见图1 -33):它位于小腿后部深层,有三个头。腓肠肌内、外例头分别起 于股骨内、外侧原,比目鱼肌起于胫、腓骨后上部。向下三个头合成粗大的肌膜,然后延伸 为踉腱止于跟结节。近固定收缩时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收缩时维持人体直立'采用提 踵、后蹬跑、上坡跑和跨跳等练习.都可以发展它的力量°

礴长屈肌(见图1-33):它位于小腿三头肌深层。起于用R骨后内下半部,立于拇趾未 节底部。近固定收缗,使足屈和内翻,使踱fit屈。

趾长屈肌(见图1 -33):位于小腿后部深层,起于胫骨后面,向下经内踩后方至足底, 以4条腱止于2 ~5St末节幽骨底。近固定收缩时,使足屈和2 ~5耻屈。

胫骨后肌(见图1 -33):它位于踌长屈肌和fit长屈肌之间。起于胫腓骨和骨间膜后 部,止于身膏粗隆及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近固定收缩时,使足屈(酸屈)和内朝,并维持 足弓,

腓骨长肌(见图1-33);它位于小腿外面浅层,起于腓骨体外三分之一,向下经外踝 后方至足底,止亍第一跖骨底和第一楔骨,在此与胫骨前肌形成肌祥。近国定收缩时,使 足屈和外翻,并维持足弓-

腓骨短肌(见图1-33):它位于腓骨长肌深层,起于腓骨体外下二分之一,向下经外 踩后方,止于第五跖膏底。近固定收缩时,使足屈和外翻。

四、与楸手桦微屯关翰宜要关节和肌肉

(一)躯干骨的连结

躯干骨之间的连结十分复杂,这里着重介绍一般椎骨椎体之间连结,脊柱、胸廓的组 成和运动C

  1. 般椎骨椎体间的连结(图1・34):一般椎骨椎体间的连结,是借椎间盘和前、后 纵韧带相连结。


椎间盘:自第二颈椎体下方至第五腰椎体下方,每个椎体间都有一个椎间盘,共有23 个。椎间盘的形状和大小,同它所连结椎体一致。总的来说从上往下,逐渐加大,胸廓椎间 盘最薄,腰部椎间盘最厚,全部的椎间盘加起来的总厚度,约相当于戢骨以上脊柱全长的 四分之一。

每个椎间盘均由中部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为纤维软骨)两部分组成。髓核是种 胶冻状物质,具有伸缩性,受压时可以变薄,压力解除后恢复原状,因此髓核具有缓冲作 用。所以,人在一天24小时内身高有2 ~3厘来的变化,早上起床时身高最高,在人体测量 时应注意这一特点。

前、后纵韧带(见图1 -34):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前方,从上到下,宽扁较厚, 它的作用除加固脊柱外,还防止脊柱过度伸。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和椎间盘的后方(或说位 于椎管的前壁),较前纵韧带细而弱,它的作用除加固脊柱外,还限制脊柱过度屈。图片34

  • 脊柱(图1 -35):脊柱是由全部椎骨(包括SE、尾骨)、椎间盘和复杂的关节、韧带组 成。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是上、下肢运动的枢纽。从侧面观察,脊柱有颈前弯、胸后 弯、腰前弯和慨后弯四个弯曲,这四个弯曲叫脊柱生理弯曲。它的生理意义是:脊柱生理 弯曲具有弹性,能缓冲运动中的震动;使人体总重心位于人体的中釉,有利于人体的平 衡。这些生理弯曲相应地增大了胸、腹、盆腔,给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脊柱的运动:绕额状釉屈伸,绕矢状轴侧屈,绕垂直轴回旋,还可以做环转运动。

  1. 胸廓(图1-36):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胸部的椎间盘及复杂的关 节、韧带组成,有上下两个口,下口被膈肌封闭。胸围是评定人体发育的重要指标,背面的 第八肋处胸围最大,最大胸围约为身高的一半。胸廓有矢状径、额状径(即横径)和垂直 径。人类胸廓额状径大于矢状径。


胸廓的运动主要是进行呼吸,当三径扩大时吸气,反之则呼气。

肋共有12对,每根肋均由后部的肋骨和前部的肋软骨组成,上7对肋直接连于胸骨, 故称为真肋。8、9、10三对肋借自己的肋软骨与上位肋相连,苒连于胸骨,故称为假肋。它 们的肋软骨形成的弓叫肋弓。最后两对肋前端游离,故称浮肋。图片35

肋骨后端与胸椎相连结,构成肋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

(二)躯干运动的主要肌肉

  1. 脊柱运动的肌肉(见图1-19,20,21.29)


脊柱屈的肌肉: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胳腰肌。

脊柱伸的肌肉:胸顿乳突肌、斜方肌、竖脊肌和臀大肌。

脊柱屈的肌肉有:位于脊柱矢状辅同俱I的屈伸诸肌。

脊柱回旋的肌肉有:同侧的腹内斜肌和昇俱I的腹外斜肌。

  1. 呼吸运动的肌肉(见图1 -20、29)


固有呼吸肌(指主要进行呼吸运动的血肉)有:膈肌、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辅肋呼吸肌(指主要运动肢体,也有协助呼吸运动功能的肌肉,凡是起、止于胸廓的 肌肉都具有协助呼气或吸气的功能)如胸锁乳突肌等为辅助吸气肌,腹直肌等为辅助呼 汽肌。图片36

  1. 腹压肌肉(见图1 -19.20,29):指维持腹内压的诸肌,包括膈肌、腹直肌、腹外斜 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腰方肌和会阴肌等。下面主要介绍竖脊肌等几块肌肉。


竖脊肌(见图1-21):又名熊棘肌,位于背部脊柱两侧,是脊柱的强大伸肌。起止点复 杂,主要起于散骨后面、静崎后部和腰椎棘突,止于胸椎棘突、颈椎横突和^骨乳突后 方。由内向外,它由棘肌'最长肌和静肋肌三部分组成。它在上周定、下固定或无固定收缩 时,灼使脊柱仲,并维持人体直立。-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屈。采用俯卧两头起、偷卧 背腿、负重体屈伸等练习,都可以发展它的力量。

腹直肌〔见图1 -17):它位于腹白线两侧浅层,外有腹直肌鞘包裹,起于耻骨上缘,止 于5 ~7肋骨和胸骨剑突。两侧腹直肌上固定收裕时,如做体前屈动作。无固定收缩时,如 挺身式跳远的收腹举腿落地动作。一侧收裕时,使脊柱向同侧屈。

腹外斜肌(见图1- 19)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位于腹外皮下,其深层有腹内斜肌,它 们都是阔肌。腹外斜肌主要起于下位8个肋外面,主要止于白线;腹内斜肌主要起于胸腰 筋膜,也主要止于白线。它们的共同功能同腹直肌,但脊柱回旋时,是同侧的腹内斜肌和 对侧腹外斜肌在下固定同时收缩的结果。采用仰卧举腿和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即元 宝)等练习,都可以发展它们的力量。上述三块肌肉是维持腹压的重要肌肉。

膈肌(见图1 -29):它位于胸腹腔之间,形如草帽,顶常凸向胸腔。它起于第二、三腰 椎前面,下6肋内面和胸骨剑突,止于中心腱(为肌纤维向中部汇合处的结缩组织膜,不 附于骨上)。膈肌上有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和腔静脉孔,为有关管道所通过。比肌收缩 时,中心腱下降,胸腔扩大,胸内压减小,这时吸气,反之呼气。因此,膈肌是人体主要的呼 吸肌。

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它们位于肋间,各有11对c肋问外肌起于上位肋的下缘,止于 下位肋的上缘,肋间内肌相反。当肋间外肌上固定时上提肋骨,扩大胸廓额状径和矢状 径,起到吸气作用。当肋间内肌下固定时,下降肋骨,减小胸廓额状径和矢状径,起呼气作 用。

会阴肌(见图1-29):指封闭小骨盆出口处诸肌的总称。

五、体节渤作解剧修*、折方供

体育动作分析有解剖学分析和全面分析。这里介绍的是解剖学分析.即运用人体解 剖学知识对体育动作的初步分析,但它是全面分析体育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目的:一是揭示人体完成某一动作(或保持某一姿势}时.骨、 关节和肌肉活动的一般规律。一是通过分析找出完成动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三足 对改进体育教学和训练提出有益的建议。四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没有固定模式,但主要抓住以下三点:

第一步:对静力性动作要描述身体姿势,对动力性动作要划分动作阶段(若是周期性 动作还要划分动作周期)。寸静力性动作描述身体姿势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或听者明白你所分析的动作、描 述中要注意用词准确,依次进行,由近至远,从上到下,由远及近或由下往上均可,但-定 要有次序、清晰。

对动力性动作要划分动作阶段:如百米跑可划分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四 个阶段,跳高可划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阶段。若是周期性动作,要划分动作周 期,取一周期进行分析就可以了。

第一步:分析关节的运动和肌肉工作情况。

肯先说明参加完成动作的关节(或环节)和所做的运动,然后依次指出上述动作的原 动肌和主动肌以及肌肉的丁.作条件(指肌肉工作时的固定情况),最后指出上述肌肉的工 作性质。

上述四点中,第-点最重要,这一点必须说清楚,否则后面的分析是无用的此外,关 于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在完成该动作中的特点,也应该简述.

第三步:小结和建议.这一步没有固定的内容,只是根据分析的目的和任务及在分析 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阐明作者的见解。以下几点应在小结中进行论述:评价该动作的练 习意义;完成该动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易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并分析这些缺点、错 误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即纠正与克服)的办法=对于初学者和提高者,成有目的、 有计划地安排籍助练习,最后对在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小结:

本专题介绍了散手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基础,包括(u人体运动系统概述,(2(与散r- 拳法、腿法有关的主要关节和肌肉,(3)与散手摔法有关的主要关节和肌肉,(4)体育运动 解剖学分析方法。散手运动是一项对抗激烈的项目,为科学地进行散手教学与训练,避免伤害事故,掌 握一定的解剖学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思考题;

  1. 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有哪几部分?

  2. 与散手拳法、腿法有关的主要关节和肌肉有哪些?

  3. 如何分析肌肉机能?

    1. 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有哪些?

    2. 如何对散手技术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年、1984年和 1989 年。

    第二讲散手运动员心理特征、
    心理训练和教学心理

    教学目的:

    了解散手运动员一些重要心理品质,了解和掌握基础的心理训练内容和方法,了解 散手教学和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教学安排:

    总时数18学时。其中讲授10学时,讨论4学时,操作4学时。

    -、傲手适睇员i宴心理特征合折

    散手运动员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散手运动员技术学习的快慢、训练水平的高低和 比赛时发挥的好坏。下面简要介绍与散手训练和竞赛有着紧密联系的心理因素。

    (-)«知觉

    散手运动员的视觉、听觉、运动觉和平衡觉在散手技术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 点在以后的内容中有详细的介绍)。

    空间知觉在散手训练和比赛中的作用。散手运动中的空间知觉包括对手与自己和距 离感觉,方位知觉,对手身体形态特点(特别是手、脚长度)和预备姿势的知觉。在散手比 赛中,运动员常常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进攻和防守技术动作选择。例如,当对手为 “左架"时,他主要的进攻手段是左腿(侧踹或小鞭腿)和右拳等。那么,防守时,则主要防 住对手的上述技术动作并做出合适的反击动作。

    “距离感”是散手运动员的一种专门化知觉,它不仅包括对自身与对手之间的静态距 离的判断,还包括对双方动作方向、范围和活动变化后的相对距离的动态估计c我们知 道,防守时,避开对手攻击锋芒距离越短越好。一个优秀散手运动员往往避拳修只有几厘 米之距,这就需要运动员具有准确的空间距离知觉。由此可知“距离感”是一种由内部感 觉和外部视觉以及距离知觉、运动知觉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复杂知觉。“距高感”的形 成和发展依靠运动员长期的训练和丰富的比赛经验。

    散手运动中的时间判断包括对散手动作的速度、节奏、动作之间间隔时间和动作之 间先后顺序等的正确估计。时间因素在散手比赛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散手比赛中,我们常能看到某方队员被裁判员指定为进攻方,那么这个队员必须在 8秒内做出攻击动作,这对他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当对手善于打防守反击时,如 何利用8秒时间间隔完成攻击动作,而又不让对手抓住反击的机会,这对攻方队员来说是 -个考验。对对手攻击动作速度,动作的先后顺序和完成动作所需时间的正确判断是防 守反击的前提。优秀散手运动员能对反击时机的把握洽到好处,就是以正确的时机判断 为基础的。防守反击的最佳时间是对方攻击动作刚刚达到最远距离,还没有回收。散手运 动员完成单个拳法和腿法技术动作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而身体移动(靠步法完成)时间相 对较长。优秀散手运动员常常根据对方身体移动情况(上步、垫步、盖步等)、重心的位置 和两腿的相对位置等信息就能预测对手将要做出反击动作,以保证抓住最佳的反击时 同。时机的把握不仅有时间知觉的成分,而且包括了运动表象和直观思维的成分。

    (二)反应和反应时

    散手运动员根据对手的攻击动作做出的各种应答行为(或闪躲、或后退、或反击)叫反 应一从对方的攻击动作开始到自己开始做出反应动作叫反应时间。散手比赛中,运动员以 复杂反应为主。

    实验表明:散手•运动员的简单反应时间大约为180毫秒,--个复杂反应一般须300毫 秒以上,身体向后移动的速度较慢。而运动员不移动重心位置,单独完成一个拳法约需 600毫秒,单独完成一个腿法时间则稍长。可见,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对方拳、腿能达到的 范围内要想避开对方的攻击,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在比赛中,运动员之间的距离一般要 远于对方手和腿的长度;进攻队员一般需要先移动身体位置,然后发出攻击动作。这就为 防守队员做出反应争取了时间,尽管如此,散手比赛对运动员的反应时还是有严格要求 的。反应快的队员才能处于主动位置,反应慢则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在散手比赛中,尽管运动员的反应主要是选择反应,但这种选择已有别于通常情况下 的选择反应°这是因为,散手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以及对散手技 术内在规律的认识,他们一般能预测对手的动作(根据一些很小的动作前兆),而旦通过经 常的重复反应,可以缩短反应时间。

    在对系列刺激的反应中有一个特别的心理现象 [>理不应期。心理不应期指运动 员对先前的一个攻击动作做出反应后,对随后的攻击动作有一个短暂的不能反应的时 间。心理不应期有个体差异,不应期时间jg短越好°

    在散手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运动员利用假动作迷感对手,待对手有反应动作后迅速 抓住时机做出真正的进攻动作。这种办法常常有效,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心理不应 期这-现象:

    机体的疲劳.使得运动员的反应时变慢。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比赛时间的推延,运动 员的动作和反应都变得迟缓了。听以散手比赛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耐力素质以保证敏捷 的攻击动作和快速的反应'

    (三) 思维

    散手训练、比赛中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技术、战术。这些技术■,战术在什么形势下去运 用和怎样运用,思维才能起到积极的组织、调节和预测作用?

    在散手比赛中,技术的运用主要依赖运动员的动作思维。例如散手比赛中佯攻战术、 下台战术、边角战术等主要根据对手的位置、动作,以及自身的位置、动作等直观材料直接 解决战术问题的,这主要依赖直观形象思维。而另外一些战术如制短战术、制长战术等则 需先了解和分析对手的各方面的长处和短处,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战术 方案,这更多地依赖抽象思维。

    思维的正确预测和判断,不仅有利于运动员形成精确的“距离感”,把握住进攻或反击 的时机,而且还是组织有效战术的前提。运动员只有迅速、及时地对对手的技术目的和战 术意图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判断,才能不失时机地采取合理的对策,调整自己的技、战术行 动。

    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是保证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前提。在散手比赛中, 场上情况千变万化,有些情况甚至出人意料之外,这时需要运动员冷静、敏捷、灵活地分析 场上的形势,及时调整技术、战术方案,以达到克故制胜的目的。例如,某队员一贯以防守 反击出名,这次比赛却主动进攻,那么我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是进攻还是防守反击?经过几 个回合的较量,认为还是加强防守,等到第三局对方体力下降时再展开猛烈进攻,其结果 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战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

    (四) 情绪

    散手比赛是高强度个人直接对抗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体验着异常强烈、鲜明的情 绪色彩和情绪的迅速变化。高昂的斗志,振奋的情绪,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等积极的增 力情绪,促使运动员思维敏捷,注意集中,感知觉清晰、准确,反应迅速。相反,过分激动、 冷淡、焦虑、恐惧、盲目自信等消极的减力情绪,则会使运动员思维迟钝僵化,注意涣散,感 知觉模糊,反应迟缓:

    在散手训练和比赛中,一方面不同的情绪色彩(愉快一不愉快,积极一消极)影响着运 动员的其他心理活动的性质和强度,另-方面情绪的唤醒水平也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效 果和比赛的发挥。情绪唤醒水平,既影响运动员的生理动员程度,也影响运动员的心理活 动的能量。一个刚刚做完气功或放松练习的运动员,其心理水¥较低,如果这时立即参加 比赛,运动员往往表现为反应较慢、动作速度慢面无力等,所以,散手运动员在比赛前应充 分激活心理能量{但无消极情绪),以便能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水平。

    (五) 意志

    我们都知道,克服训练和比赛中肌肉疲劳、伤痛等需要坚强的意志。意志的坚韧性或 顽强只是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它有充分的认识。其实意志品质的自 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对散手比赛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散手训练和比赛是非常艰苦的, 运动员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要求运动员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组织自己的行动去克服 困难。散手比赛中,双方队员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对手防守的空隙稍纵即逝,能否 抓住这J时机,体现了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果断性。果断的运动员不仅善于抓住时机,而且 敢于制造战机,为我所用。优柔寡断的运动员往往坐失良机,白白丢掉许多得分机会。

    散手比赛中得分、失分是平常的事,一个善于自制的运动员不会因为比分的暂时落后 而急躁,也不会因为比分的暂时领先面变成消极防守;同样,他不会因为对手的犯规或裁 判、观众的饷向而恼怒冲动。良好的自制能力,使运动员处变不惊,变被动为主动,在任何 情况下都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 气质和性格


    气质有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有研究表明,散手运动员的气 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它们的混合类型。抑郁质的人一般不适合从事散手 运动。

    胆汁质的人易兴奋,反应快,爆发力强,但容易冲动。因此教练员应帮助运动员调整 兴奋水平,防止过早兴奋。另外,注意提醒他们控制情绪和行为,不要鲁莽,防止急躁。

    多血质的人反应快,思维敏捷灵活,在复杂多变的比赛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距离感” 和时机判断能力。但这类运动员有时会盲目自信,注意力易分散。对这类运动员,教练员 可以在技术、战术上着重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特点。

    粘液质的人沉着、冷静,善于自制,但他们一般反应较慢,思维不够灵活。因此教练在 比赛前应给他们制定详细的计划,为他们设计多种战术方案并让他们熟悉。

    散手运动员的性格应具有如下特征:

    对待专项运动态度应该是目的性、事业性、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等;对待他人的态 度应该是急公好义,见义勇为,坦率热情等;对待自己的态度应该是自尊自爱,自律克己, 在行为方面应该是乐群合作,有恒负责,敢为冒险,勇敢果断等。

    二、徽手适渤员的心弦柯体

    (-)关于心理训练的一般概念

    心理训练是为了适应现代运动水平的发展箫要,随着心理科学和体育科学的发展而 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一种有意识的 心理教育过程。

    所谓心理训练就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完善运动员在出色地完成紧张而又复 杂的专项训练和竞赛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其训练 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和完善专项运动员达到最高运动水平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 个性心理品质,排除在训练、竞赛过程中妨碍自己获得和发挥运动水平的消极心理因素, 熟练掌握心理自我控制调节的策略、方法和技术,提高专项心理活动的整体水平来确保最 佳竞技水平的获得与发挥。

    运动员心理训练可以根据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需要,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以及心 理训练的目的、训练时间的长短等不同,分为两大类,即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 心理训练,这两大类心理训练因其目的的不同而各自具有专门的内容。

    1. 一般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也称做长期心理训练,这是一种长时间持续不断的 心理教育过程。逋常自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开始,直至其运动生涯的结束为止。-般心理 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各种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确保最佳心理品质。它的具体 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 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对专项运动活动的兴趣、需要、动机、性格和气质等个性特征。

    • 改善各种知觉过程,形成和完善对该项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的专门化知觉能力。

    • 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包括注意的集中与稳定,注意的分配、转移和范围等 品质)和意识的自我控制能力,以便在各种训练活动和竞赛条件下形成各种迅速而又准确 的定向。

    • 提高和完善运动员的思维、想象以及快速、准确、灵活的操作能力和运动表象训练 能力。

    • 发展和完善专项所需的情绪、意志特征,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情绪自我控制调皆以 及勇敢、果断、顽强、自制、镇定和夺取胜利的意志品质。

    • 掌握和熟练运用几种心理自我控制调整的策略、方法与手段。


    一般心理训练,就是要在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和每一次训练中,结合各神专项训练 的具体内容与手段,有意识和有目的地安排各种具体的任务而进行的心理教育过程。因 为运动员良好的心理过程特点和个性品质是在运动中长期训练的结果。

    • 般心理训练至为重要,正如国外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练员指出的那样:“如果 说以前的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是运动员个性中的哪些心理机能和品质能够猖到发展,发 展到什么程度,这仅仅是系统从事专项训练情况的自然结果,那么,由于有了心理训练的 关系,问题就变为为了在 定的项目中获得最好的成绩,发展运动员心理机能和品质,发 展到什么程度,就由教练员和运动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



    1.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也称为短期心理训练、心理 调整训练。这是种针对性强、时间较短(一般在重大比赛前一年或几个月前开始)的一 种心理教育手段。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目的是为了确保竞技水平的发挥°它的具体 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 适应运动竞赛规模的动机训练。

    • 适应比赛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训练。

    • 适应比赛时各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特征训练。

    • 适应比赛时所需的适宜的激活水平的激发、控制和调整训练。

    • 关于比赛时战术思维模式和战术思维灵活性训练。

    • 适应和排除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激训练。

    • 各种专门的心理状态的调整,心理放松和心理恢复,消除各类心理障碍以及心理 能量的储备和动员。

    • 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


    当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的、较为有效的心理训练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下述几种。

    1. 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和调节注意使活动肌肉得到充分的 主动的放松的方法。放松训练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1920年由美国心理学 家雅克布松首创的肌肉渐进放松训练法、1926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舒尔兹提出的自生 训练法、中国传统的以深呼吸和意守丹田为特点的松静气功等。


    运动员在比赛时经常由于紧张、焦虑而失败。实践证明,运动员优异成绩的取得,经 常是心理和肌肉融为一体时才能实现,所以运动员在比赛中使自己放松,并在心理上保持 稳定,对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十分重要的。

    • 放松训练的要求和生理心理变化

    • 放松训练的要求


    甲、控制骨骼肌的紧张度,掌握好按自己的愿望进行放松,必要时也能及时集中身心 力量匚

    乙、使大脑重现记忆中具有情绪色彩的形象,愈精确愈清晰愈好。

    丙、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需要放松的部位,体验其紧张和放松的感觉。

    丁、按照自己的意志形成所需要的情绪状态,降低兴奋性,用默念暗示来调节身心,使 之进入入静状态。

    • 放松时的身心变化


    甲、心率减慢,呼吸富有节奏,耗氧量降低,身体的不适感逐渐消除。

    乙、注意力从紧张意念转移到愉快而有兴趣的事情上,使心理活动摆脱紧张焦急,集 中于放松,心理的不适感逐渐消除。

    丙、进行放松时先要收缩身体的主要肌群,然后才能体验到放松状态。


浏览5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