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构造和概述
人体千姿百态的实现与维持,直接由骨关节和肌肉来完成,所以将它们称之为人体 运动系统。具体来讲,肌肉收缩产生动力,牵引骨杠杆,绕关节运动轴进行各种转动。在人 体的复杂运动中,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为动力。
(一)人体运动的基本术语
1-运动解刮学定位术语:为了说明人体结构的位置关系,以及理解人体的运动,必须 首先了解有关的运动解剖学定位术带。
(1) 人体解剖姿势:这是为统一方位术语而特定的人体标推姿势。人体解剖姿势是: 身体直立,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 足尖向前。
(2) 解削学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顶部的称为上。
下:靠近脚底的称为下。
前:靠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靠近背傅的称为后。
内:(即内侧)靠近正中面(线)的称为内。
外:(即外侧)远离正中面(线)的称为外。
浅:接近体表(或器官外表)者为浅。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外表)者为深。
近端:四肢靠近头或躯干部分的称为近端。
远端:四肢远离头或躯干部分的称为远端。
梯儒:指前臂的外偷。
尺侧:指前臂的内侧。
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胫侧:指小腿的内侧。
(3)人体的基本切面:人体的基本切面,也叫人体的基本平面。有矢状面、额 状面和水平面三个,它们互相垂直。
矢状面:将直立人体切成左右两部分,与地面垂直的一切切面叫矢状面。若将直立人 体切成左右两半(理论上的两等份),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叫正中面,它是矢状面中的一个 特殊切面。
额状面:将直立人体切成前后两部分,与地面垂直的一切切面叫额状面。
水平百:将直立人体切成上下两部分,与地面平行的一切切面叫水平面°
除了正中面只有-•个以外,其余的面都有无数个,额状面也叫冠状面,水平面也叫横 断面。
(4)人体的基本轴:A体各部分的运动多为转动,必须绕一定的轴进行,这 些轴被人们假设为通过关节中心的轴。
矢状轴;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前后方向"
额状轴: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左右方向)。
垂直轴;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上下方向)。
以上三轴互相垂直。
2.关于运动的术语:为了了解关节的运动,首先必须弄清两个概念,即环节和运动环 节。人体中相邻两关节之间的部分叫环节。经绕关节某运动轴运动的环节叫运动环节。 关节的运动包括屈伸、外展与内收、内旋与外旋、环转与水平屈伸等。
(I)屈伸: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额状轴向前的运动叫屈,向后的运动叫伸(膝及其 以下的关节相反)。
{2)外展与内收:运动环节在额状面内绕矢状轴远离正中面的运动叫外展,靠近正中 面的运动叫内收(领、躯干叫侧屈)。
(3) 内旋与外旋: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向前向内的旋转叫内旋(或旅内、旋 前),由前向外旋转叫外旋(或旋外,旋后),头颈、躯干均叫回旋。
(4) 环转(绕环):运动环节绕中间轴(指额状轴与矢状轴的过渡轴)的转动。其运动轴 轨迹描成圆锥体(关节中心为锥体尖,运动环节末端描成圆锥体的底"
(5) 水平屈与水平伸:上臂(或大腿)在肩关宵(或髓关节)处外展至90。,向前的运动 为水平屈,同后的运动为水¥伸(图1-3)。
(二)骨、关节、肌肉的基本知识
骨
(1)骨的分类与数目:正僧成人的骨共有206块,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骨 化尚未完成,即有的骨被软骨分隔成多个部分,故儿童少年骨总数约有270余块。骨在人 体内多数成对,由中轴骨和四肢骨两大部分组成。
中轴骨(80块):颅骨(29,含听骨3x2 +舌骨1),胸骨(1),肋骨(12x2),椎骨 (24),甑骨⑴,尾骨⑴。
上肢骨(64块):锁骨(1 X2),肩胛骨(1 X2),肱骨(1x2),尺骨(1 x2),楹骨(lx 2),腕骨(8x2).掌骨(5x2),指骨(14x2)。
肘关节运动的肌肉下肢骨(62块):散骨(1 x2),股骨(1x2),^骨(1x2),胫骨(1x2),腓骨(1x2), 附骨(7x2),距骨(5x2),耻骨(14x2)。

(2) 骨的形态分类:人体的骨按形状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长骨:长骨分为两端一体,两端叫新,中部叫体(或骨干),体呈管状且中空,这类骨主 要分布于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短骨:骨的三径大约相等,主要分布于腕和踝部。
扁骨:长、宽两径大,呈板状,如颅骨等,具有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和靛骨等。
此外,某些颅骨内有空腔(有共鸣作用),称之为含气骨。还有一种存在于肌醴和韧带 内呈圆形结节状小骨,称为籽骨。
(3) 骨的构造
实验用的干骨:在处理过程中已将骨膜、关节面软骨和骨18去掉,只剩下骨质,这种骨叫枯骨。这里要介绍的骨的构造是指新鲜骨0
新鲜骨由骨膜(骨外膜与骨内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骨膜:分布于所有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的结缔组织膜叫骨外膜,其内层有成骨细胞, 可产生骨质,对骨的生长和骨折后的修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分布于长骨骨髓腔内壁的薄 层结缔组织膜叫骨内膜,内有破骨细胞,能吸收骨质,扩大髓腔,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 神经。
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它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骨密质分布于所有骨质的外部和长骨的骨干,骨质排列密实,抗压、拉、弯曲、扭转和 撞击性能强。
骨松质分布于所有骨密质内部及长骨的两端。骨松质呈针状或片状称为骨小梁,它 的排列服从于力学规律,按所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进行排列,分别形成压力曲线和张力 曲线。这种曲线并非终生不变,当所受压力、张力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它亦 随之变化。

骨髓:3 ~5岁以前的儿童全身骨髓均为红骨髓,以后长骨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代替 面变成黄骨髓。红骨髓存在于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内部骨松质的网眼内,终 生不变,呈红色为胶冻状,能产生红细胞和白细胞。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没有造 血机能。成人因故失血过多或重病后的恢复期,黄骨髓会暂时变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 能。
(4) 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骨具有坚硬性和富有弹性,这与它的化学成分有关。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成人骨中有机物(骨胶元)约占28. 2% ,无机物(水和钙盐)约 占71.8%。若将骨火化,它仍保持原状,但失掉有机物,具有臆性,易碎。若将骨放入稀盐 酸中浸泡脱钙,它也能保持原状,但失去坚硬性,变得柔韧而富有弹性。骨中有机物与无 机物的比例随年龄而变化,儿童少年有机物比例大,所以骨柔软、弹性好,但易变形。而老 人骨中无机物比例大,故骨建性差,易骨折。据实验研究,骨的坚硬性大大超过了花岗岩, 弹性超过了橡木。
(5) 骨化、骨龄与骨的生长
骨化:指在结缔组织膜(即间充质)或软骨基础上变成骨的过程叫骨化。前者叫膜化 骨,如颅骨;后者叫软骨化骨,如大部分四肢骨。
骨龄:指骨骼的年龄。一是指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二是指长骨骨茹与骨干念合 的时间。骨龄在运动员选材、预测身高及运动成绩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表人体中主要骨的骨化愈合年龄
部位 |
何名 |
骨化愈合年龄(岁) |
|
|
男 |
女 |
|
锁骨 |
17-30 |
15-21 |
上 |
肩胛骨 |
17-20 |
14-20 |
|
肱骨 |
17~20 |
16- 17 |
骨 |
尺骨 |
18-20 |
16-20 |
|
槐骨 |
17-20 |
17-20 |
|
髓骨 |
16-25 |
13-25 |
下 |
股骨 |
17~22 |
15 - 18 |
肢 |
健骨 |
4~ 7 |
3~4 |
骨 |
胫骨 |
16-20 |
15-18 |
|
腓骨 |
16-20 |
15-16 |
妪 |
椎骨 |
25 |
25 |
千 |
胸骨 |
12-15 |
12~ 15 |
骨 |
肋骨 |
20 |
20 |
骨的生长:骨的生长包括骨的长长和长粗两个方面。儿童少年时期饬软骨(骨干与骨 饬间的透明的软骨)不断增生,同时不断骨化,使骨长长。当器软骨不存在了,人的身高也 就不再增长了,大约在18-22岁,女性比男性早2~3年。
骨的长粗是由于骨外膜内层成骨细胞不断制造骨质的结果。与此同时,骨内膜的破 骨细胞不断破坏与吸收骨质,使骨髓腔扩大。
(6) 儿童少年骨的特点:儿童少年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旺盛期,全身软骨多, 骨化尚未完成。骨中有机物比例较无机物比例大,骨富有弹性但硬度小,可塑性大,易变 形。故在儿童少年时期,要全面进行训练,但运动量不宜大,不要在硬地(水泥地等)上进 行跑、跳和翻腾练习,否则易受伤,同时骨过早骨化,影响正常的生长发Wo 1966年有人调 查童工116例发现,由于长期童体力劳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较一般儿童愈合早。儿童 少年期还要注童动作规范化,平时要求他们走路、站立、坐卧等都要养成端正的体姿,通常 说“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睡如弓”就是这个道理。
(7) 骨的功能: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它具有保护、支持、运动和造血的功能°此外 它是钙和磷的贮备库。
关节:骨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通过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相连结。
(1)骨连结的分类:根据骨连结方式的不同将骨连结分为直接连结(不动关节)和间 接连结(动关节)两大类。此外有人认为耻骨联合为半关节(过渡型关节)。
不动关节:指骨与骨之间没有腔隙的连结,这种连结方式不能活动或活动幅度很小, 故为不动关节,如前臂骨之间的连结,椎体间连结,骸骨、耻骨与坐骨之间的连结,肋与胸 骨之间的连结。

动关节:指骨与骨之间具有腔晾的连结,这种连结能活动,有的运动幅度很大,故称为 动关节,通常称为关节。
(2)关节的主要结构与辅助结构
关节的主要结构:关节的主要结构包括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 分。这三种结构称为关节的三要素,是每个关节都必须具备的。
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关节面是相邻的骨面,多数为凹或凸,少数为平面,凸面为关节 头,凹面为关节窝。关节面处无骨膜,但有透明软骨,它具有弹性,可以缓冲运动中的震
动。实验证明,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使关节面软骨略有增厚,从面进一步增强了缓冲能 力,但运动停止后又恢复原状。
关节妻:它是关节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局部增厚形成 韧带,致密而坚韧;内层为滑膜层,薄面光滑,能分泌少量滑液用来润滑关节面。
关节腔:关节面和关节囊共同围成的腔叫关节腔。腔内除有少量滑液外,还有员压(低 于大气压),对加固关节有重要作用。
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辅助结构有关节韧带、关节唇、关节内软骨、滑膜素和滑震 疑等。
关节韧带;关于韧带有囊外韧带和囊内韧带,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加固关节或限制关节 某方位的运动范围。
关节唇:为某关节面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大关节面和加深关节窝, 使关节稳固。
关节内软骨:是位于关节内的纤维软骨,有的呈盘状叫关节盘,有的呈半月形叫半月 板,它的作用是使关节更加适应。
滑膜囊:是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外突出的小囊,位于肌腱和骨面之间,运动时减少 它们之间的摩擦。
滑膜嬖:是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内突入面形成高低不平的结构,往往有脂肪组织 填充,故称为脂肪垫,其作用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

关节的分类
关节的分类按以下原则分:
按参加组成关节骨的数目分——单关节和复关节。
单关节:由两块骨组成的关节为单关节,如眉关节。
复关节:由三块成三块以上的骨组成的关节为复关节,如肘关节。
按关节运动情况一单动关节和联合关节。
单动关节:能单独进行运动的关节为单动关节,如髓关节。
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节枸造独立,但必须同时进行运动的关节为联合关 节,如棍尺近侧关节和挽尺远侧关节。
按关节面形状和运动轴数目分——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单轴关节:只具有一个运动轴的关节为单轴节。如滑车关节——肱尺关节,车轴关节 ——梯尺近侧关节。
双轴关节:具有两个运动袖的关节为双轴关节。如椭圆关节一梯腕关节,鞍状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
多轴关节:具有多个运动轴的关节为多轴关节。如球窝关节一一肩关节,平面关节—— 雌糖关节。
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运动环节绕关节某运动轴,所能转
动的最大范围叫关节运动幅度,通常用转动角度大小来表示。影响关节运动幅度大小的 因素如下:
关节面面积差的大小。关节面面积差大的运动幅度大,反之则小。
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关节囊厚而紧的运动幅度小,反之则大。
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关节拗带多而强的关节运动幅度小,反之则大。
关节周围骨突的大小与多少。骨突多而大的运动幅度小,反之则大。
)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好与不好。伸展性好的,关节运动幅度大,反之则小。
关节周围航肉体积的大小。体积大的运动幅度小,反之则大。
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项目、训练水平、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和气温高低等都会影 响关节的运动幅度。
肌肉:大部分骨骼肌是附着在骨骼上,它们收缩拉动骨绕关节轴进行运动,因此它 是运动系统的主要部分。全身共有400 - 600块肌肉,约占体重40% (女性约占35%),四 肢肌约占全身肌肉的80% ,上下肢肌分别占30%与50%
。(1) 肌肉的构造:每块肌肉都是一个器官,每块肌肉都包括中部的肌腹(主
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和两端的肌腱(宽阔部叫3?膜,均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
构成肌腹的肌纤维上千条,每一条肌纤维都是一个肌细胞。由丁些肌纤维集合威束 叫小肌束,再由几个小肌束合成大肌束,大小肌束外面包有结缔组织独叫肌束膜(衣)。最 后由几个大肌束合成整块肌肉的肌腹,其外包有结缔组织膜叫肌外膜(衣),肌腹内有丰 富的血管和神经。安静时只有少量毛细血管开放,大部分关闭。
SH■腱(或腱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大部分为胶原纤维,韧性很强,这里只分布 有感觉神经。
(2) 肌肉的箱助结构:肌肉的输助结构有筋膜、腱鞘、滑膜囊、籽骨和滑车等,这里只



介绍筋膜和腱鞘。
筋膜:筋膜包括浅筋膜(即皮下筋膜)和深筋膜(即固有筋膜)浅筋膜指皮下含有脂肪组织的疏松结缔组织。通常所说的筋膜是指深筋膜,四肢最 发达,包在每块肌肉周围,并伸入肌群之间形成肌间隔。它增大了部分肌肉的附着面积, 给肌肉工作(收缩发力)以稳固的支撑点;保证肌肉(或肌群)单独收缩,有利于动作的协 调;可以防止身体局部炎症的扩散。
腱鞘: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双层封闭的筒状结构。外为纤维鞘,内为滑液鞘,面滑液 鞘又分为脏、壁两层,其间有少量滑液,可以减小运动时腱与骨画之间的摩擦臆鞘
(3) 肌肉的物理性质
伸展性与弹性:肌肉受到外力而被拉长的性质叫肌肉的伸展性。外力解除后,肌肉又 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粘滞性:肌肉收缩时,肌纤维之间(或肌肉之间,或肌群之间)内摩擦力的外在表现则 为肌肉的粘滞性。肌肉的粘滞性与气温(或体温)关系密切。所以在气温低的时候,训练与 比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这样可以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和防止肌肉拉伤。
(4) 肌肉机能的分析法:根据肌肉的起、止点,动、定点,近、远、上、下和无固定来分 析。
肌肉的起、止点是世界公认的。决定肌肉起、止点有两条基本原则,首先考虑肌肉两 端看哪-端靠近正中面,那么这一端就是肌肉的起点,另一端则为止点。其次考虑肌肉两 侧看哪一侧靠近头侧,那么这一侧就是肌肉的起点,另一侧则为止点。肌肉起、止点在运 动中不发:生变化。
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实质上两端都在动,但总有一端相对不动(或动的幅度较小),这 一端为定点,另-端为动点。同一肌肉在不同的运动中,肌肉的动、定点可以互相交换。肌 肉收缩过程中,如果近侧端不动叫近固定,远侧端不动叫远固定(这适用于四肢肌)。同 理,上端不动叫上固定,下端不动叫下固定。若两端动得明显,则称为无周定(上述三种情 况适用于头颈、躯干肌)。因为肌肉的固定情况是肌肉工作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训练肌肉 力量时,考虑这一点十分重要。
根据肌肉拉力线跨过关节运动轴的哪一侧来分析肌肉的功能。
肌肉合力作用线(直或弯)即为肌肉拉力线。当肌肉拉力线跨过额状轴前方,肌肉收 缩做屈的动作;反之做伸的动作(膝及其以下关节相反)。当肌肉拉力线膀过矢状轴外方 (或上外方),肌肉收缩时做外展动作;反之做内收动作(适用于四肢肌)。当肌肉拉力线由 前向外绕过垂直轴时,肌肉收缩时做内旋动作;当肌肉拉力线由后向外绕过垂直轴时,肌 肉收缩做外旋动作(也适用于四肢肌)°当肌肉拉力线与环节纵轴线平行,肌肉收缩不能使环 节回旋;若使环节回旋,肌肉拉力线必须与环节纵轴线成角度(0°〈这个角度<180。)。
(5) 肌肉的协作关系:人体的动作可以千变万化,千姿百态。最简单的动作也是多块 肌肉合作来完成的。根据肌肉在运动中所起作用的不同,通常分为原动肌、主动肌、次动 肌(或副动肌)和对抗肌等。直接完成某动作的肌肉叫原动肌。原动肌中起主要作用的肌 肉叫主动肌,起次要作用的肌肉叫次动肌,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肉叫对抗肌。
(6) 肌肉的工作性质:就肌肉收缩牵引骨引起来的机械运动来说,分为动力性动作和 静力性动作两大类。具体分为向心(克制)工作、离心(退让)工作、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 固定工作五种。
当人体(或局部)不断地改变方向、速度和位置的动作为动力性动作。它包括向心工 作和离心工作两种。动力性动作中,肌肉缩短发力克服阻力(阻力〈肌力),使运动环节朝 向肌肉拉力方向运动,这时肌肉工作为向心工作。动力性工作中,由于阻力大于肌力,这 时运动环节背向肌肉拉力方向缓慢运动,这时肌肉工作为离心工作。
人体(或局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动作为静力性动作。它包括支持工作、加周工作 和固定工作三种。在静力性动作中,肌肉拉力矩与阻力矩相等时的肌肉工作为支持工作; 粉力性动作中,环节企图在关节处拉离,这时关节周围的肌肉工作为加固工作;粉力性动 作中,当关节处的环节互相鼻紧,这时关节周围的肌肉工作为固定工作。
(7) 彩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主要是肌肉 生理横断面的大小与肌肉初长度的长短C
横切整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断面的总和叫肌肉生理横断面。如果体积相同,而形状不 同的肌肉,谁的生理横断面大,谁收缩的力量就大。
肌肉收缩(工作)之前的长度,叫肌肉初长度。实验证明,最长和最短的肌肉初长度, 收缩发力最小,只有适宜(最佳)的初长度,肌肉收缩发力才最大,因此体青运动中,必须 做好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
(8) 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 节的肌肉叫多关节肌(这里将双关节肌归属多关节肌)。由于多关节肌跨过的关节多,加 上动作复杂的变化,因此容易出现两种不利于运动的现象,即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力量 不足)和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伸展性不足)。
多关节肌在工作中,已在一个关节处充分发挥了力量,再不能很好作用于其他关节 而表现出力量不足的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它是以原动肌身份出现而产生的现象, 如果出现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则应在体育训练中加强其力量练习。
在某动作中,多关节肌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在其他关节处再不能被拉长,因而阻 碍了运动环节的运动幅度,这一现象叫多关节肌彼动不足。它是以对抗肌身份出现而产 生的现象,如果出现了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则应在体育训练中加强其伸展性练习。
(一)与散手举法有关的主要关节
肩关节:肩关节由关节盂和肱骨头组成。关节盂周围有盂唇,但此关节 面而积差大,关节囊薄面松弛,尤其前下方,加固关节韧带小面弱,主要是喙肱韧带。关节呈 球窝形,属多轴关节。它可以做屈,伸,外展和内收,内旋和外旅,环转和水平屈、伸等运动。


肘关节:肘关节由肱骨远侧端和^尺骨近侧端的相应关节面组成。具 体是肱骨滑车和滑车切迹组成朦尺关节,肱骨小头和关节凹组成肱桶关节,槐切迹和环 状关节面组成梯尺近侧关节。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故肘关节为复关节。
肘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紧张,由尺侧副韧带、梯侧副韧带及^骨环状韧带加固关节, 这三条韧带都附着于尺骨,但都不附着于梯骨。
肱尺关节为滑车关节,肱楼关节为球窝关节,梯尺近侧关节为车轴关节。肘关节的薨 体运动主要是屈伸,其次是前臂旋内与旋外(需要梯尺近侧关节配合才能完成)。
桶腕关节与手关节:梯腕关节(或叫腕关节)是由腕关节面和三角形的 关节盘组成关节窝,由近侧列手舟骨、月状骨、三角骨组成关节头。关节囊前后比两侧松 弛,关节前、后、内、外都有韧带加固(即梯腕掌侧韧带、槐腕背侧韧带、腕尺侧副韧带和腕 操侧副韧带)。关节的形状为椭圆关节。
近侧列腕骨与远侧列腕骨构成的关节叫腕中关节,它的形状可以分解为三个椭圆关 节。桶腕关节和腕中关节组成手关节,因此手关节的运动是指它们的合运动,手关节可做屈、伸、外展与内收运动,此外可做环转运动。





手关节、梯尺关节
(二)与散手拳法有关的主要肌肉
上肢肌是人体运动器官中最灵活的部分,上肢运动的肌肉包括上肢带运动的肌肉、 肩关节运动的肌肉、肘关节运动的肌肉和手关节运动的肌肉萼四部分(图1 -17,18)=其 中上肢带运动是加大上肢运动幅度的重要因素。
上肢带运动的肌肉(图1-19、20、21)
肩胛骨上提的肌肉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肩胛骨下降的肌肉有:斜方肌下部、前帽肌下部和胸小肌。
肩胛骨前伸(外展)的肌肉有:前帽肌和胸小肌。
肩胛骨后缩(内收)的肌肉有:斜方肌和菱形肌。
肩胛骨上回旋的肌肉有:斜方肌上、下都和前锯肌下都,
肩胛骨下回旋的肌肉有:胸小肌与菱形肌,此外还有肩押提肌。
肩关节运动的肌肉(图1 -22,23)
肩关节屈的肌肉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都、肱二头肌和喙肱肌。
肩关节伸的肌肉有:三角肌后部、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





肩关节外展的肌肉有:三角肌和冈上肌。
肩关节内收的肌肉有: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 肩关节内旋的肌肉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背阔肌、太圆肌和肩胛下肌。
肩关节外旋的肌肉有: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和小圆肌。肘关节屈的肌肉有:肱肌,、肱二头肌、肱椀肌和旋前圆肌。
肘关节伸的肌肉有: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内旋的肌肉有: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
前臂外旋的肌肉有:旋后肌,当前臂内旋时再外旋还有肱二头肌和肱栈肌。
手关节运动的肌肉
手关节屈的肌肉有:指手关节额状辅前方的肌肉,包括楹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 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
手关节伸的肌肉有:指手关节额状轴后方的诸肌,包括梯侧腕长伸肌.楹侧腕短伸 肌、指总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小指伸肌。
手关节外展的肌肉有:指手关节矢状辅外方的诸肌,包括楹侧腕屈肌、栈剑腕长伸 肌、梯侧腕短伸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等。
手关节内收的肌肉有:指手关节矢状轴内方的请肌,包括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 等。



下面详细介绍较大的几块肌肉
斜方肌: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皮下,一侧呈三角形,两侧相合呈斜方形。它起于枕骨 后面,项韧带和全部椎胸棘突,止于锁骨外三分之一处、肩峰和肩胛冈。一侧斜方肌近固定 时收缩,上部肌纤维使肩脾骨上提,中部肌纤维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纤维使胛骨下降,上 下部肌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上回旋,整块肌肉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两侧斜方肌远固定时 收缩,使头颈和脊柱伸。儿童少年注重发展这块肌肉力量很重要,可以预防驼背。采用扩胸 运动、飞鸟展翅、提杠铃耸肩和上举重物等练习均可发展斜方肌的力量。
背阔肌:它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皮下,上部被斜方肌遮盖,是全身最阔的肌肉。它起 于下位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甑中皤和黯皤后部等,止于肱骨小结节皤。近面定收 缩时使上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收缩时拉躯干向上,如引体向上的引体动作。
采用引体向上、爬竿(绳)、划船和向后拉拉力器等动作,均可发展它的力量。采用扶墙 压肩、双人压肩和上臂后振(同时或交替)等练习,均可发展它的伸展性。
胸大肌:它位于胸前皮下,呈扇形。它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前侧固、第一至第六肋软 骨和腹直肌鞘前壁,止于肱骨大结节皤。近固定收缩时,拉躯干向上,如爬竿(绳)等。它和 背阔肌是掷标枪最后用力完成器械出手鞍打动作的重要肌肉。采用俯卧撑、卧推杠铃、双 杠屈臂撑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均可发展它的力量。
前锯肌:它位于胸廓外侧面,以9-10肌齿起于上位8 ~9个肋骨,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和下角前面。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回旋。
三角肌:它位于肩上外部皮下,呈倒置三角形。起于锁骨外侧前缘、肩峰和肩胛冈,止 于三角肌粗隆。近固定收增时前部肌纤维使上臂屈和内旋,中部肌纤维使上臂外展,后部 肌纤维使上臂伸和外旋,整块肌肉收增使上臂外展。
肱二头肌:它位于上臂前面浅层,呈极形,有长、短两个头,长头起于盂上结节、短头 起于喙突,长短两个头合成棱形肌腹,止于棍骨粗隆和前臂筋膜。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和 前臂屈,远固定收缩时使肘关节屈。此外,当前臂内旋时使上臂外旋。
肱肌:它位于肱二头肌前下半部深层。起于肱骨前下二分之一骨面,止于尺骨粗隆。 这块肌肉在近和远固定收缩时均使肘关节屈,是屈肘关节的主动肌。采用引体向上、前臂 负重弯举和提拉杠铃等,都能发展它和肱二头肌的力量。
肱三头肌:它位于上臂后面,分为长头、夕卜侧头和内侧头。长头起于盂下结节,外侧头 起于棍神经沟后外上方骨面,内侧头起于棍神经淘后内下方骨面。止于鹰嘴。近固定时收 增使上臂(长头的功能)伸和前臂伸,远固定时收缩使肘关节伸。采用俯卧撑、推铅球和举 重物等练习,均可发展它的力量。肱三头肌是肘关节的强大伸肌。
[附]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上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腾共同组成,也叫腱袖。
搜索
复制
浏览1,0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