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翰•立托掌握的有关李小龙全部练功材料看,力量练习占 有很大的比例。李小龙的好友、助教伊鲁山度回忆说,李小龙具有 一种极快的速度力量,这种爆发力在平时健身房里的各种练习中就 得以体现,而更多的是持械或空手的各种协调练习。②

李小龙全面、持续的身体训练,也使他具有“超人”的体能。《黑带》杂志 记者米托•尤拉回忆道李小龙特别注意腹肌力量训练,他说如果没有 强有力的腹肌,那么干一切事情都‘没门”’。他对腹肌的“人魔”,不仅在 于形成了独特的训练方法,还在于他确实也具有超人的腹肌。®当然,李 小龙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并非健美的展示和1〇〇米的快速跑,而是服务于

动作之效,也最终体现于打之上的专项素质训练。在打的练习中,力量 训练强化了动作的技击效果。1997年,在美国武术界为“柔术之父”肯 尼•拉贝尔祝寿时,拉贝尔突然说:“在我62年的武术与柔术生涯中,李 小龙是真正的无敌斗士,尤其是他那双可将人锁制得无法动弹的双臂, 若以身材比例而言,其力量与威力确为我平生未见。”①在打的演示中,其 体能训练的速度素质也使他的动作具有“动如脱兔”的视觉刺激。“李小 龙由出拳到收拳往往只需要6格画面,相当于1/4秒”。©对此,《时代杂 志》这样描述了李小龙的动作印象:“如果你看到一个身影飞旋在空中, 一瞬间把两个恶汉踢得昏死过去,然后又见两个飞拳,另外两名恶汉也 应声倒地,你知道那是李小龙来了。”③2000年版《金氏世界纪录》以《史 上拳头磅数最重的男人》为条目,记载了李小龙的超人力量。“李小龙一 拳能打出400磅的力量,与拳王阿里相同,而阿里的体重是260磅,李小 龙的体重只有130多磅。李小龙侧身踢一脚1 500磅,阿里是永远办不 到的。,,④

第二,李小龙借电影形式进行“真实的打”的新武侠生产,也使银幕 上的身体既是他的身体又是观众投射的身体。一方面,着迷身体的李小 龙,其动作片也是其身体的展演。因此,他改变了传统武侠片着装风格, 在打斗时脱去外衣、露出强健之躯。“早期香港动作电影中英雄人物出 场的时候,不仅穿着衣服,而且从头到脚都裹得严严实实,完全不强调身 体本身。如50、60年代非常流行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扮演黄飞鸿的关 德兴总是穿着黑色的民袍。”⑤有趣的是,李小龙将“脱衣行为”与“忍无可 忍”相联系,传统武术“不到万不得已不出手”的武德规范,也就通过身体

展露转换为近代社会精英期望的血性。①

不再委曲求全,不只是出现在因为愤怒至极、以典型的“武”的 方式全力与敌人战斗的时候。这样的时刻还常常出现在脱掉衬衣、 暴露出强健的上身的时候。(这是)李小龙对自己身体的展示。②

在李小龙心目中,武术即身体,身体(体能、功夫)即武术;这也可能是他 何故那般着迷身体训练的缘故。更为有趣的是,在李小龙的脱衣中,不 得而已展露的不再是近代“病夫”的身体,而是令人羡慕、条线分明的身 体;从李小龙的身体展露中,人们也看到了近代社会精英倡尚武之风所 憧憬的中国国民的身体,间接解读了中国的发展。这可能是为什么人们 将李小龙身体展露作为典型的形象,用作李小龙书籍、DVD封面和影迷 网站页面的集体潜意识。除了国家发展、民族强大之外,李小龙的身体 展露也给以个体未来发展的希望、唤醒人们对过去“发迹变泰”的回忆。

斯图尔特.卡明斯基(Stuart Kaminsky)在《作为贫民窟神话的 功夫片》一文中认为,李小龙的电影并没有显现出日本武士片或美 国西部片那样的常见善恶感,而是宣扬暴力、复仇和毁灭。根据卡 明斯基的分析,由于功夫片宣扬的是下层社会的需求及价值观,所 以它对城市观众具有直接的吸引力,并以“满足复仇之心和赢得凡 目睹其不凡身手之人尊重机遇的形式,演绎出他们的幻想”。③

另一方面,李小龙将“脱衣行为”决一死战与“强手”(或为体型高大者,或

如陈独秀将“意志顽强,善斗不屈”、“信赖本能”、“顺性率真”的“兽性主义”作为近 代人的标志。参见郛国灿:《“力”的发现一一近代中国尚力思潮的透视》,《体育与科学》 1989年第6期,第3页。

[英]裴开瑞:《明星变迁:李小龙的身体,或者跨区(国)身躯中的华人男性气质》, 《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第99页。

参见[美]袁书:《美国语境中的功夫片读解:从李小龙到成龙》,徐建生译,《世界电 影》2005年第1期,第6页。

为日本柔道和空手道,或为拳击)相联系,并在“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 夫! ”的铿锵之语、砸碎“华人与狗,不得人内”木牌之举(《精武门》)、罗马 斗兽场角斗的场所选择(《猛龙过江》)等一系列表现中高唱民族主义 之歌。

李小龙将这种中国人的民族主义置于同殖民主义的某些戏剧 化紧张关系和对峙之中。有趣的是,充当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化 身的常常不是英国而是曰本,因为曰本政府从未就其军队在二战 期间的暴行向它的亚洲邻国表示道歉和赔偿。最后,李小龙以自 己的拳脚代表了某种民族主义,并使自己的身躯衍化成民族主义 的电影表达。①

当然,在中国人从李小龙的身体展露中看到国家发展、民族强大时,其他 民族也从中解读自己民族的发展意向:或见未来之景,或唤醒振兴之旅 的记忆。这样,李小龙的身体又成为“被压迫者的身体”,是众多被压迫 者梦想翻身解放的身体,从而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如1999年,李小 龙被《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2000年,美国政府宣布 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

赵春平(Hsiung-ping Chiao)认为,李小龙的反殖民情绪乃是他 在东南亚观众及美国城市平民中大受欢迎的原因,在中国被西方列 强和日本屡次打败并饱经欺辱的时代,功夫片在海外华人中起到了 一种宣泄作用。她认定,李小龙电影中的民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在 曾为殖民地的国度和民族聚居地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自己的观众:

'“民族认同感的宣泄与张扬不仅迎合了中国人,而且也实实在在地 迎合了所有自感曾经受到西方帝国主义欺辱的人民。”

俄国人受雇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充当他的保镖。此人体格健

硕,在李小龙面前可谓咄咄逼人。李小龙打败了一个如此的对手, 捍卫了个人、家庭和民族层面上的尊严,同时还坚定了被压迫者的 信念,即弱小可以打败强大。贝.洛根(Bey Logan)指出:“这一为人 乐道的段落拨动了全世界的心弦,而不仅仅是东南亚的观众。每一 个国家被压迫的少数民族都找到了唤醒本民族的新英雄。”

浏览1,0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