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宝名三号善林,跤王之称中外名。 中幡绝技传佳话,桃李满门代代新。
宝善林,艺名宝三。光绪二十六年,也就 是公元1900年,出生在北京德胜门外窦家坑 16号院内,父母双亡后迁居西城白塔寺,他 是满族正黄旗人,1965年逝世。
宝三是中外闻名的摔跤艺人,20世纪20 年代到40年代有跤王之称。他为人忠厚、善 良、正直。姐弟俩从小受苦,为糊口度命干过各种苦力,如 拉洋车、泥瓦匠、拉小袢等等。特别是宝三的姐姐,为把宝 三拉扯成人,吃尽各种苦头,一直到宝三成事后才嫁人。
1916年,有这么一次,一位客人急着要坐他拉的洋车 去办事,宝三抬头一看这位客人的戳个,八尺开外,一身白 府绸裤褂,脚下三色皮底的礼服呢鞋,白线袜子,白漂带; 往脸上看,粗眉大眼,四方口,说话瓮声瓮气的。宝三从车 簸箕上站起来。
“您到哪儿去?”
客人说:“拉我到京西蓝靛厂。”
宝三说:“天要下雨了,道儿太远,我不去了。”
客人说:“去吧,我多给你钱。如果下起雨来,咱们可以 找个地方避一避,到时候你我淋不着就是了。”
宝三一听客人说话挺和气,心里也就活动了,对客人 说:“请您上车吧。”
宝三由西四牌楼抄起洋车把,一口气就到了西直门外 高梁桥。车,赛过箭头,跑得飞快,客人坐在车上,看着拉车 的小伙子,羡慕地问:“老弟,你的车拉得不错,跑的也快, 少见少见!你今年多大了? ”宝三回答:“十八了。”
“住家在什么地方?”
“白塔寺。”
“你这么小的年纪就出来拉洋车,家里的父母放心 吗?”
“实不相瞒,我的二老早已过世,眼前只有个姐姐,靠 她把我拉扯大的。您说现在我不靠拉车挣钱,吃什么?姐姐 为我吃尽了人间之苦,我不能再叫姐姐为我操心了。出来 拉车,除了上交车份钱,能挣2斤杂合面钱就能糊口了。实 话跟您说,今天拉您这是第二份活。”
俩人边往前行边聊着,到了蓝靛厂。客人下车一看宝 三浑身上下都是汗,连号坎都被汗水浸湿了。宝三脱了号 坎双手拧汗,他的身体健壮得出奇,“同字体”,胳膊长、腰 长,上身又宽又厚,客人看了心说,这孩子真是个撂跤的好 坯子,要是经髙人好好挟帮挟帮,肯定会成为一名跤坛高 手。于是他对宝三说:“小伙子,你身子骨不错啊?!喜欢摔 跤吗?”宝三说:“锅都揭不开了,哪有心思练摔跤呀! ”客人 二话没说,从身上掏出两块现大洋递给宝三。两块现大洋! 宝三一看都愣了,他哪儿见过这么多的钱呀?前边已经说 了,每天除了车份钱,挣2斤杂合面钱就不错,很知足了。 今天这位客人一掏就是2块现大洋,得买多少杂合面啊?!
宝三说:“您给我这么多钱,我实在的不敢要,太破费了。” 客人说:“给你,你就拿着,不要客气。”宝三这才把这两块 大人头收下,千谢万谢地说:“请问您的尊姓大名,待小子 将来厚报。”
“我姓魏,名德海,在家排行最小,所以江湖上人称我 魏老。你姓什么? ”‘
“我姓宝,名三,号叫善林。”
“好,刚才我跟你提摔跤一事,如果你愿意跟我学摔 跤,可以到天桥、红庙宛八宛永顺的跤馆找我。今后你手头 不方便,尽管说话。”
宝三收车已是掌灯时分,回到家里把那两块现大洋交 与姐姐,“姐,我今天碰上财神了。”然后把他遇见魏德海的 经过前后说了一遍。姐姐说:“他是咱们俩的恩人,叫你跟 他学摔跤,怎么不答应人家?我想他肯定是一位武功髙超, 人品髙尚的人。”
“我这不是回家和姐姐商量来了吗?没有姐姐的准许, 我哪儿敢私自作主啊。”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如恩公真是个正人君子,你就 应当大胆地接近他。现在你的年龄也不小了,好坏事你也 能分得清了,出去闯闯吧。”
这一天宝三出车拉了几趟活,他比较心满意足,买了 2 斤烙饼,一大碗油渣,狼吞虎咽,片刻之间就顺下去了。1小 时后他喝了一碗大碗茶,架着洋车往回家的路上走。他路 过两义轩饭庄时,听到侧面有人喊了他一声:“宝三!”
宝三一看原来是恩公魏德海,赶紧把洋车放在路边, 过来给恩公请安问好。魏德海手执着宝三的手问:“你拉我到你家看看可以吗?”
“看您说的,我小宝三巴不得您这贵客临门呢!”
宝三拉着魏德海进前门,穿棋盘街,奔西单再往北到 西四,再往西一拐到了白塔寺,放下车把,宝三对魏德海 说:“您先在这儿稍等,我进去跟我姐姐说一声,就说恩公 您来了。”宝三进屋来到内室门口朝里喊了一声:“姐姐,咱 家来客人了。”姐姐问:“咱家哪儿来的客人?”
“就是那位给我现大洋的恩公。”
“三儿,三,你怎么这样荒唐!怎么不跟姐姐我事先打 个招呼?”
姐姐有心不叫客人进屋,因为自己是未出阁的闺秀, 怎么可以让别的男人进自己的屋呢?老街坊邻居会不会说 三到四呀?可又一想,他是我家的恩人,将来说不定宝三还 要跟他走南闯北呢。想到此,她对宝三说:“三儿啊,赶快把 客人让进来。”宝三出去把魏德海让进屋来。
魏德海在跤界被称为魏老,在13个盟兄弟中排行老 大,故又称为魏大爷。魏德海家住北京西蓝靛厂,魏老是个 开明财主,慷慨大方,扶危济贫,尊长爱幼,是宛八老爷得 意的大弟子,在宛八老爷的诸弟子中威信最髙,在师兄弟 及朋友之间,他有求必应。他为摔跤事业投资两顷水地,晚 年落得一贫如洗。他孝敬师父,师父的所有开销他全包下 了,每到年节包银两封,每封50元,每隔几年还给师父做 狐腿皮袄一件。他视宝三亲如手足,给宝三以经济上的大 力帮助,宝三的成名与魏德海是分不开的。在跤界一提起 魏德海以及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佩服赞誉。
从此宝三踏上了掼跤这条路。魏德海看宝三忠诚老实,身体、长相都够个掼跤的坯子,就从各方面给以宝三大 力支持。当时摔跤者多如牛毛,而得道者却并不多,他们不 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摔跤门里的真功夫、好功夫。而往往有 些为师者只是花儿草儿、吟风弄月、夸夸其谈,不着边际地 把自己大吹大擂,结果误人子弟;更有为徒者,借师之名, 拉大旗做虎皮,滥竽充数,借以吓人,凡投机者无一成名。
魏德海看宝三日后必成大器,就引他从师于善扑营头 等扑户宛八爷。宝三视宛八爷如父,上了年纪的宛八爷时 而有个头疼脑热的,宝三就煮汤煎药,左右不离。宛八爷见 徒弟对自己真心实意,待人宽厚,就把功夫的“核”,精髄之 处说给宝三了。而宝三练功踏实,悟性极强,投师的目的又 纯。宛八爷就问宝三:
“你为什么要拜我为师?”
宝三回答说:
“我就是要把您的货真价实的东西学到手,并从我这 儿代代传下去。”
宛八爷听了哈哈大笑,髙兴地称赞:
“三儿真是个好样的!”
接着自己自言自语地感叹道:
“这是我的关门徒弟,最后一个了。”
从此,宛八爷就掏心窝子地把他曾经在善扑营吃过皇 粮并因此而露脸的跤技渐渐地都传授给了宝三。宝三自打 给宛八爷磕了头之后,搁上二五更的功夫,勤学苦练,眼看 着跤技见长。他和师兄弟过招时,无一人能贏得了他。无论 是对内还是对外,宝三都是红庙跤馆的尖子。但宝三在众 多师兄弟面前也从不炫耀自己。
北京天坛年久失修,四周坛墙倒塌处较多,里面荒草 一人多高,除练武之人及寥寥无几的游客,几乎没有几人, 民国初年,宛八爷指定魏德海带领宝三到坛里练功。
有一天他们俩人又去坛里练功,宝三看着这破落景 象,心中十分别扭,功力大发,抱着大树给了一手别子,练 着练着就把那坛墙当人踹了一脚,就听哗啦一声,坛墙倒 了下来,把宝三埋在里面。当时宝三只露出个脖子和脑袋。 魏德海一见眼都急红了,三步并作两步跳了过去,一夹脖 —甩脸,把宝三给拔了出来(后来据魏德海说宝三的脖子戳 到腔子里去了)。宝三出来后,晃晃脑袋没事了。通过此事可 以看出宝三的功夫已达到了惊人的程a?。这件事在跤坛史上成为佳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宝三加上中幡功夫,真是如 虎添翼。有一次宝三和一个成了名的跤坛髙手切磋技艺, 对方还以为是几年前顺着自己胳膊掉的宝三呢。而宝三照 面单手掏对方的偏门,上步拳肘掖对方的脖子,脚下横腿, 变脸,单撒手一个别子,对方一个“单吊”,倒在地上。这一 跤不要紧,从此结下三代跤仇,这是后话。
宝三怎么练中幡的?在北京平则门外有一个叫王小辫 的,练得一手好中幡,靠中幡表演为生。王小辩练中幡不仅 走街串巷,有时也给贵族出演堂会。宝三对练中幡很感兴 趣,他认为中幡里边的招数对摔跤很有帮助,如果能把中 幡里的这些招数揉进掼跤之中,那是最好不过的。练中幡 的王小辩走街串巷时宝三随之偷学。有一次王小辨在北京 八面槽给贵族老爷演堂会。这一天秋高气爽,碧空无云,府 里上上下下,人来人往,少爷羔子就有好几个。王小辩先练了三个“剑”,有苏秦背 剑、上脑剑、牙剑。练得兴 浓时,突然刮起了旋风, 眼看着中幡向着一个贵 族公子倒去,用行话说这 叫做“抛托”。此时宝三正 站在人群的前排,一看不 好,口喊“了不得”,一个 箭步抢上去,把大杆拢在 怀中,紧跟着一个“背花” 传给了王小辫。王小辫接 托,中幡在手,又练开了 几个“担山和大撅尾”。如 果不是宝三护托,中幡倒 下来砸了那个贵族公子,
王小辫就有掉头之罪。
堂会结束了,王小辫场后对年轻的宝三感激不尽,接 着问宝三:“看你刚才接活时,你也会练中幡?”
“我是偷着和您学的。”
“你愿意学吗?”
“我愿拜您为师。”
当时宝三才十八九岁,而王小辫已经四十开外了。宝 三回到红庙跤馆,把认识王小辫及学中幡的经过跟宛八爷 学说了一遍。宛八爷听后对宝三说:“你学中幡有助于你的 摔跤。倘若你把我教你的技艺精髓真正学到手,并牢牢掌 握了,我作为师傅非常愿意你再从其他师门,这样可以博采众家之长,进一步提高你的掼跤技艺,也不枉我疼你一 回〇 ”
宝三听了师父的教诲,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场的魏德 海也说:“王小辩跟我有深交,你是咱师父的关门弟子,是 我的师弟,和王小辫应兄弟相称。”从此以后,宝三和王小 辫的关系越来越近,既是师父又是兄长,既练摔跤又练中 幡,这就是江湖上“师父门前没岁数,江湖之上无辈数”的 说法。王小辫看宝三忠实厚道,处处尊重自己,打心眼里爱 惜宝三,愿把自己一生所掌握的中幡绝活传授给他。到后 来宝三到了中年时代,把摔跤、中幡的绝技全传给了他的 五位得意的弟子,即陈金泉、马贵宝、徐茂、傅顺禄、石珍。 这五位弟子既是跤坛名将,又是中幡绝活的佼佼者。宝三 的徒孙,傅顺禄的几位少爷在中幡技术动作上更是有所创 新。翻过头来再说宝三。自从宝三练中幡以后,身上如气催 的。单说他的胳膊大臂周围竟达15英寸。宝三与别人撂跤 时,他的支别子横腿就有。叉上架子用胳膊一凿,对手就来 个五心找地。宝三真正做到了“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贏人” 这一跤界名言。
自20年代,宝三开始了撂杆卖艺“摞子”行生涯。初次 撂地在天桥。老北京人都知道,北京城南有个天桥,是中外 闻名的杂巴地。天桥市场内游艺、小吃、商业、医疗、说书、 唱戏、变戏法、杂技、摔跤,五行八作无不包括,吃喝玩乐无 所不有。天桥还是北京民间文化艺术的摇篮,如相声、双 簧、快板、车技、摔跤等等都是在天桥发展起来和保留下来 的。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艺人身怀绝技,他们进了国家的文 化团体。尤其摔跤这个体育项目更是如此。
宝三久占天桥撂地,吸引众多摔跤爱好者,他们平时 刻苦练习,通过天桥宝三跤场借地帮场排演,以检验自己 的成绩。如陈金泉、徐茂、杨宝和、王德英、钱德仁、周茂兴、 王英华等人,他们日后都是国家体委批准的运动健将,上 了名人大典的人物。这些人哪一位没去过天桥宝三跤场帮 过场、撂过跤?当时给宝三当伙计的有魏德海魏老、陈德禄 陈老、付傻子付德才、郭成祥、满宝珍、小奔头孙殿启,这六 位大将各有千秋。德髙望重、技术全面的是魏德海;刚柔并 济、力大无穷、一脚震京津的是陈德禄;高手见了头疼、扒 拉不顺的跤钉子是付德才;打闪纫针的是快跤满宝珍;忠 厚老实、不争名不争利的是孙殿启,宝三跤场这些个“底 包”当时名贯京城。
天桥宝三跤场帮场的人多,想撂跤得事先登记排队, 每天打完买卖钱满箱。跤场之所以火暴,就是因为掼跤和 中幡。那时天桥撂地的跤场共有三家,即宝三跤场、沈三跤 场和张狗子张文山的跤场。宝三为了大家养家糊口,又追 庙撂地。什么叫追庙?过去老北京城每个月都有三个庙会, 每逢阴历初五、初六;十五、十六;二十五、二十六是白塔 寺,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是护国寺,初 九、十九、二十九、是隆福寺。宝三带领众跤手追着庙会去 卖艺撂跤,这样比平时挣的钱多。
但是赶庙会时更是藏龙卧虎。有一次在护国寺庙会, 下午3点钟正火的时候,就瞧有个年轻人,穿得干净利索, 满面红光,从外表一看就知道是个棒小伙子。他分开人群 来到跤场当中,丁子步一站,二话不说,非找宝三撂跤不 可。跤场的人没有人理他,因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小伙就自我介绍:
“我姓沈,名洪亮,住在西便门白云观附近。要论摔跤, 我拜过师,叩过瓢;要论钱,我家有的是。说白了吧,我气儿 足,心又静,又有钱,又没病。讲摔跤,在我们那儿一亩三分 地没有人是我的对手。北京摔跤的都说宝三好,今天我想 和宝三穿上横人皮(褡裢),过过汗,哪位叫宝三宝善林?” 这时跤场的伙计付傻子付德才对沈洪亮说:
“咱们哥俩儿先活动活动,如果我不是你的对手,再叫 我们掌学的(政场的头儿)跟你撂。”
沈洪亮说:“你不是宝三,我不跟你玩,我宁打金钟一 下,不打森钹百声,搬倒大树我有柴烧。”
这时宝三跤场所有的伙计都绷不住劲了,脱衣的、摞 胳膊挽袖子的、拔脯亮相穿褡裢的,人人不忿儿。这时宝三 一看,这场跤非撂不可了,如果不撂就算栽了,鸟食罐没 了,没饭吃了。宝三拿起褡裢说:
“这位朋友找我小宝三撂跤,是看得起我,也是我们哥 几个的财神爷。今天给我宝三捧场的和抓把钱垫场子的老 爷们来着了,三面归一面,给您鞠个躬。闲话少说,说练就 练!”
沈洪亮早就穿好褡裢在跤场当中一站,等着宝三。二 人在动手之前互相说了客气话“您拉着我点”。沈洪亮见了 宝三是巴儿狗咬狼,真急,对宝三左一踢,右一脚,可以说 有股子冲劲。前三下把宝三折腾得够戗,两人见了几个开 (几个回合)后,宝三攥对方的中心带,右边跳进去一崴,沈 洪亮以为轻轻一跳就过去了算不了什么。可万没想到宝三 使了个看家绊子“回马一勺”,您再瞧沈洪亮仰面朝天被摔 中_撲改名人彔 -83 - 出去两米多远。
第二跤宝三拉着沈洪亮压着桩一走,横腿就是一个支 别子,对方又是一个单吊倒地。宝三心想这第三跤就让让 对方,交个朋友吧。没想到沈洪亮更痛快:“跤我输了,可我 长了见识。都说宝三的跤摔的好,果然名不虚传。但是宝三 请你记住了,过年的今天,我沈洪亮还会找你宝三撂跤。” 话说完,脱下褡裢扬长而去。
单说沈洪亮在护国寺赌跤输给了宝三后并没有丧志, 而是苦练了一年。这第二年的同一天,沈洪亮果然又来到 护国寺宝三跤场。宝三老远就看到沈洪亮,但沈洪亮已不 是当年的沈洪亮了。看他两眼有神,烁烁放光,紫微微的脸 膛,两边的太阳穴突出。宝三一看沈洪亮就知道他搁着功 夫了,今天这场跤不能撂,弄不好就会输给他。想到这儿, 宝三对观众说:
“天也不早了,谢谢花钱的老爷们。今天我这跤场来了 个朋友,我们哥俩儿个得喝四两去。”
把买卖推了收摊以后,宝三对沈洪亮说:
“兄弟,咱哥俩儿个到我家喝会子去。”
沈洪亮还真跟宝三走了。到了家哥俩坐下来边吃边喝 边聊,越聊越对劲,越喝越近乎,三说两说,摆上香案,拜了 把兄弟,宝三是长兄,沈洪亮是小弟,这样一来两人甭提多 高兴了。这时沈洪亮可就说了:
“哥哥,咱们哥俩儿个还有一段没有了结呢。”
“什么事呀?”
“咳!您怎么忘了?去年的今天,咱们哥俩儿个还有一 场跤没赌呢!”
宝三一听,嘿!好嘛!还记着这个茬儿呢!
宝三说:“既然兄弟你提出来了,哥哥我满足你的要 求。”说着把当院扫了扫,穿上横人皮,俩人就折腾开了。行 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三跤两胜,宝三输了。
沈洪亮说:“承让!谢谢哥哥对小弟的一片心意。”宝三 谦虚地说:“兄弟你比哥哥我摔的好。”
1939年,由山东省陆军混成第四七旅旅长、山东济南 镇守使兼卫戍司令官马良马子贞带队,武林界知名人士吴 斌楼、王侠林(王龙彪之女)、王宝英等人及以宝三为首的陈 德禄和蒙古跤手参加的中国摔跤团,应日本武道大会遨请 赴日访问。访问期间,日本摔跤高手云集,以宝三为首的摔 跤团和他们切磋技艺,宝三以精湛的技术博得日本各界的 好评,从而弘扬了中国掼跤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如果说 京剧最早传到美国是梅兰芳大师,那么中国掼跤传到日本 就得说是宝三了。宝三把摔跤具体化、成型化和系统化,可 以这样说,宝三是民国初年的中国掼跤的灵魂,是他把中 华民族古老的中幡技巧揉进了掼跤。无论是摔跤功夫还是 摔跤绊子,他都有发明创造,并且在他的反复实践中得到 了证明,如他的假入真掀、假扣真掏、假勾真刁、假揸真打、 捥脯撕裆等绊子都是他在无数次实践中创造发明的。由于 宝三跤术超群,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因此引起日本武道大 会的注意。
1940年到1942年,以牛岛辰雄(八段,在日本无敌)为 首的五人团打着“东亚友好、亲善”的招牌,前后来中国三 次,北京、天津、上海。第一次到北京前门外西站下火车,前 往车站迎接牛岛辰雄等人的有沈友三、宝善林、陈德禄、孙荣、张英杰等人。下 车后又坐洋车把牛 岛等人拉到北京东 安市场内东来顺饭 庄,吃的北京风味 涮羊肉和嘣焦酥脆 更口香的芝麻烧 饼,喝的红高粱酒。 酒足饭饱后坐洋车 去天桥宝三胶场, 牛岛等人坐下来先看摔跤,倒不如说先观察究竟。
看着看着跤性大发,他穿上褡裢上了跤场,与其对阵 的两人都被牛岛淘汰了。而后宝三上场,几经较量,仍不见 跤这是关系到中国跤脸面的大事。最后宝三玩命破本,掇 着门子一脚,牛岛趁机变掏,只听呲啦一声,宝三的裤裆从 上到下被牛岛撕开。这场跤两人平分秋色。牛岛脱下褡裢 稍息片刻之后,站起身又把褡裢穿上,要求继续摔跤。此时 坐在一旁的孙傻子孙荣可就绷不住劲了,对掌学的宝三 说:“三哥,今儿个兄弟我的跤劲不错,瞧我孙傻子的,我和 老日本赌三下,如果我摔不倒老日本,算我孙傻子白来一 世!”孙傻子被称为“二号沈三”,因为他的体型近似沈三, 也是长方脸,尖下颏,大眼睛,1.78米的个儿,腰长,胳膊 长,手大,脚大,细腰窄背;跤风脆快,爆发力强:拿手绊子 是揣、脑切、撮窝。功夫好,善练大缸、大棒子、翻碑、霸王 砖,撂跤时最大的特点是左右进攻“两条夯”。孙傻子是宝 三跤坊的左膀右臂,摔过天津“四大张”之一的张鸿玉。
1939年到1942年全国的名跤手要想摔孙傻子的却不多。
这时孙傻子穿好褡裢,系好胳驼毛绳,扪扪指甲,这才 与牛岛插招亮式,牛岛力猛过人,光着两只脚,两手摊开, 在跤场内左晃右闪,找着空挡想抱孙傻子的腿。孙傻子早 就看出牛岛的用意,给对方个便宜假上步,牛岛探身抱腿, 孙傻子趁机抻子掇牛岛的直门,斜上步往外一捅,牛岛往 回犟劲,孙傻子一看机会已到,背步掉腰藏肩膀,就把牛岛 拉到自己的后背上。这时牛岛爬在孙傻子后背上,两脚乱 蹬。孙傻子一个揣,掸手,拉掺,把牛岛摔出去3米多远。当 时牛岛服服在地。事隔了几十年,牛岛辰雄在自传中回忆: “中国的摔跤技术最全面的是宝三;有相当实力的是 孙傻子。”
强中必有强中手,何必人前夸自强。
宝三的知名度波及到国内外,一个时期内跤界把宝三 捧得比天高,因此宝三也飘飘然起来。南京比赛前,北京举 行了选拔赛,宝三对南半城的张庆,按份儿来说,三个张庆 捆在一起也不是宝三的对手,而在宝三眼里,“一个小小 的张庆甭说摔,就是攥我也能把他攥个跟头。”宝三单手掏 对方偏门,二棒子往回一撙,横腿扔别子。张庆早有准备, 扒腰用后脑瓢照宝三的胸口窝就是一下蹩,宝三像元宝团 似的倒在地上。一跤定乾坤。可以说宝三出世以来,没输过 这样的跤。南京大赛谁去?经众跤友说合,张庆自知不行, 还是让给了宝三。
人在倒霉时喝凉水都塞牙。到了南京,宝三前三场比 赛没费吹灰之力,决赛与天津的卜六卜文富相遇,结果又 输给了卜六卜文富。这一年的宝三处在痛苦之中。
自从宝三输跤,他威信不如以前了。北京天桥跤场竞 争激烈,其他跤场拿张庆说买卖、捧张庆,扒宝三。
也是在这一年,中幡被砸,伙计乌杵偷钱,孙傻子归 西。总之宝三这一年处在低谷时期。
“怎么办?难道我宝三就这样混下去了吗?我要振作精 神,从新操刀,接受教训,苦练功夫。”
1943年,43岁的宝三宝刀不老,披挂上阵,北京市选 拔赛中他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无级别的第一名。
同年8月他又参加了青岛举行的中国掼跤比赛。去 前,北京跤坛前辈二等扑户宁海宁五爷、二等扑户赵子风 赵二爷等人对宝三说:“三儿,穷家富路,我们老哥几个给 你凑了一百块现大洋,留着在路上垫补着花。你放心去吧, 家里有我们老哥几个哪!”
宝三带着前辈们的重托去了青岛。他虽然40多岁了, 还是宝刀不老,在各场比赛中一展雄风,一路过关斩将,不 负重托,获得了中量级的第一名,捧了个大银蹲。青岛市送 宝三到北京,十字披红,跨马游街3天。北京的老前辈及跤 坛好友为宝三祝酒接风。北京天桥宝三跤场又红火起来了。
天桥设卖艺跤场不下3个,为什么最后只剩下宝三一 个卖艺的跤场了?宝三带领大家卖艺实为大家养家糊口。 有时一场跤撂完打不下钱来,决不刮刚绕脖子,不损人骂 人;再者宝三的跤技超群,中外闻名;另外宝三既摔跤,又 加上表演中幡,所以他有竞争力。
1950年内蒙古人民委员会成立,宝三宝善林以慰问团 的名誉到内蒙古慰问表演,内蒙古人民委员会主席乌兰夫看后给予好评,并亲自接见,赠送锦旗一面,上写“捐献飞 机大炮,支援前线抗美援朝”。
1953年以宝善林为首,还有陈德禄、徐俊卿、满宝珍、 付德才等人参加了首都实验杂技团,团长马元凯,此外还 有武术组的张宝忠、张英杰,巡回演出途经郑州、广州、长 沙等地,7月26日慰问了毛主席的家乡,并与毛主席的六 叔毛月秋老人及其全家合影留念。
同年9月,宝善林任京评文联委员。1956年宝善林当 选为宣武区政协委员。1956年起担任全国摔跤名誉总裁判 长和国家级裁判。
宝三宝善林一生中共收了 5位高徒,即陈金泉(运动健 将,宝爷晚年时天桥跤场的掌学)、马贵宝(名跤手,后成为1953年7月,以宝三为首的杂技摔跤慰问团在毛主席家乡。左起第 9人,陈德禄、第10徐俊卿、第16宝三爷、第22孙奔头(孙荣)。
天桥老艺人)、徐茂(运动健将)、傅顺禄(名跤手,北京摔跤队 队员,在中幡原来的技术动作上有很大创新)、石珍(名跤 手)。宝爷把自己一生的技术,所悟到的绝活毫无保留地都 传给了他的下一代。天桥跤场是他宝三宝善林创立的,也 可以说用血汗挣来的,他主张有饭大家吃,不计以往。跤场 内有的人这山望着那山高,几出几进,最后对他说几句好 话照样收下。
他一辈子刚强,不拿摔跤说事压人耍大胳膊,不向徒 弟和晚辈们伸手索取,所以他的威望很高,他是中国掼跤 接力赛中的传帮带中当之无愧的一位大师。我们应当永远 的怀念他!
这张照片是宝三宝善林娶儿媳时的合影。左坐地者张云青,右 起第2人:荷兰亭。第二排起左第7人:宝善林、第10杨宝和;第三 排左第3人马贵宝、付顺禄、徐茂,第7人候常瑞、石珍、陈国栋;后 排左三:陈金泉、徐俊卿(毯子徐)、陈德禄。
浏览5,624次
徐鑫宇2020-04-16 01:09
我是撂跤健将徐茂的长孙希望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当初我爷爷的蛛丝马迹
wushu2022-05-23 18:02
解放后宝三收陈金权、马贵保、付顺禄、徐茂为徒,潜心研究中幡、摔跤技艺和传承民俗文化。
20世纪50年代,天桥耍中幡由宝善林先生执掌,第三代传人陈金权、马贵保、付顺禄、徐茂等人在天桥跤场演练中幡,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专业和业余高手前来切磋技艺。
中幡表演时,艺人们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舞出许多花样,其表演动作样式各有形象的名称。将竿子抛起用脑门接住为霸王举鼎,单腿支撑地面用单手托住竹竿为金鸡独立,此外还有龙抬头、老虎撅尾、封侯挂印、苏秦背剑、太公钓鱼、擎一柱等样式。考究的中幡竿顶上还有一层乃至数层由彩釉、锦缎、响铃、小旗、流苏组成的圆形装饰物,称为缨络宝盖,舞起来不仅五彩缤纷,而且发出悦耳的声音。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60至70年代,曾经盛极一时的天桥市场被取消,各种文艺演出被禁止,宝三跤场也同时被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