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贵为什么对邵宝寿如此恭敬呢?吴少贵小邵宝寿十多 岁,邵氏兄弟在民国初年就已成名了。吴少贵从小在社会上混饭 吃,夏天卖冰核,冬天拉冰,婚丧嫁娶打执事。一次吴少贵打值 执回来,肩扛一把扇(结婚时所用的值执,里面镶有小镜子,背 面写大红喜字)正走到永定门西河沿,有几个奉军大兵,正在河 边刷马。吴少贵怕惊吓了军马,一转肩,扇上的小镜子一晃。马 一看到吴少贵肩上的扇就惊了。有一匹军马受惊,撒腿就向西 跑,另外一匹军马也随着跑下去了。两个大兵去追军马,其他大 兵一看是伞扇把军马惊吓的,上河坡拽着吴少贵等几个半大小子 就打。吴少贵等苦苦求饶,大兵不但打,还叫他们赔马,几个孩 子被打得头破血流。这时从西边来了一辆马车,军马恋群,见马 就不跑了。赶车的将军马拉住,交给了追马的大兵。赶车的一看 前面的大兵正打几个孩子,忙紧走几步,上前一抱拳说:“兄弟

请住手,别生气了,马已经回来了,饶了他们吧。”说着话,从 车上搬下一筐西红柿,往地上一放,说:“来,大家吃柿子(当 时西红柿还是稀罕物),我姓邵,叫邵宝寿,住在西庄。老总冲 着我,饶了他们吧。有工夫到我家坐坐。”大兵一看马也回来了, 又有人出来劝,劝主又是位有头有脸的人物,人家还搬下一筐西 红柿。就给了他个面子,大兵们住手不打了。吴少贵一看有人给 说情,一听是西庄邵宝寿,赶紧上前给邵宝寿磕了一个头,说: “谢谢大叔救命之恩。”邵宝寿说:“没什么,以后你们留点神, 别到处惹事。走吧,回家去吧。”吴少贵回到家,将路上发生的 事跟父母一说,父亲一听是西庄邵宝寿救了自己的孩子,说: “邵宝寿不是外人,他和咱家是通家之好,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 我和他爹是把兄弟,他不认识你,明天我带你去西庄。”第二天, 爷俩来到西庄邵家,邵宝寿、邵宝福远接近送,热情款待。从此 吴少贵常到邵家练武学跤,虽然年龄相差很多,但兄弟相称。自 此,吴少贵倍加尊敬邵氏兄弟。有人踢了邵家較场,他不能袖手 旁观,自己又认识朱祥子、小奔头,于是约定明天到杨家园。

第二天下午,邵宝寿会同其弟邵宝福来到吴少贵家。吴少贵 早已准备好酒饭,几个人吃喝完毕,天都黑了,他们一同来到了 杨家园。杨家园有四大户:朱一窝、牛一圈、冯家、段家一大 片。朱龙泉(朱老六)武术、摔政无一不精,在村内开辟了一摔 政场,号召一批年轻人练跤,朱老六自任教练(看场子的),每 天晚饭后到跤场练习,吸引了南郊地区大批摔政爱好者。跤场就 设在冯家门前枣树底下,大部分跤手都是本村青年。有时南胡 同、贾家花园、刘家窗的青年也来此试手,都是街坊,朱老六也 不讲究,谁来都可以摔。这几天朱永祥和孙殿启经常不来。朱老 六到朱永祥家去找,还没进门,就先骂:“就你们家的孩子养得 娇,怕给摔死。”朱永祥的爹迎出来,说:“六哥,怎么了?祥子

惹您生气了。”朱老六说:“这几天祥子和奔头上哪去了? ”朱永 祥的母亲忙陪笑说:“不是去摔跤去了吗?”朱老六一听就明白 了,这叫两头不见日头。家里父母认为他练摔較去了,较场又不 见他们,定有别情。第二天,朱永祥、孙殿启来到絞场,朱老六 问他们这两天去哪了,两人不敢隐瞒,如实说出去西庄摔政,将 人摔伤,不知死活。朱老六正着急不知所措,吴少贵陪同邵氏兄 弟来到跤场。朱老六忙将其迎进场内,叫子侄们给沏茶、找凳 子,张罗大家坐下。吴少贵说明了来意,又介绍了邵氏兄弟。朱 老六忙说:“我也是刚知道此事,他们知道惹了祸,不敢来见我。 我也为这事着急呢。”说着叫人将朱永祥和孙殿启叫到跟前,邵 氏兄弟说:“就是他们俩。”朱老六说:“祥子,你老带小奔头出 去给我惹事,今天当着邵大爷、邵二爷,我教训教训你们。”伸 手拿起一根胳驼毛绳抽打朱永祥和孙殿启。吴少贵和邵氏兄弟忙 上前劝解,说:“算了,六哥,不知不怪。他们岁数还小,也应 当到外边闯练闯练。就是一点,别惹事。”朱老六说:“不成,明 天我带他们到西庄给大家赔礼,看看那个胖子,给你垫垫场子。 净说话了,今天也没摔跤就半夜了。”送走了吴少贵等人,朱老 六又教训了他们一番才散。

第二天,朱老六会同吴少贵带着朱永祥和孙殿启到西庄邵 家,看望了胖柱子。晚上在邵家吃饭,说起练功习武,朱永祥想 从邵氏学双石头。私练不讲究磕头拜师,邵氏兄弟满口答应,收 朱永祥为徒、教他练双石头。饭后,仍然挖地,练摔跤。街坊们 听说门东来人了,不知是怎么回事,老早就来到跤场,占好地 方,专等开摔,邵氏兄弟来到跤场,向大家一抱拳说:“前两天, 我的两个盟侄到咱们这儿玩,相互都不认识,出了点误会,这真 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说着一指朱老六, “这是我朱六哥,”又一指朱永祥,“这小子叫朱祥子,以后常到

我们村来,跟我学石头。大家认识认识。”一指孙殿启,说:“他 叫小奔头。”然后配对摔跋,朱永祥仍同柱子,朱永祥拿起褡裢, 施了个罗圈揖,说:“我叫祥子,上次我们俩来这给大伙添麻烦 了。”又给吴少贵、邵氏兄弟施礼说:“您们给看着点。”穿好褡 裢,一抱头,向前一翻,背部着地,自己摔了自己一跤,这叫抢 背。站起来说:“就算我给柱子兄弟赔礼了。”柱子忙抱拳说: “一回生,二回熟。今后我们都是好哥儿们。”说完了话,搭手就 摔,跳起了黄瓜架,相互逗手,谁也不下绊。吴少贵看出二人的 心思,知道他们不好意思摔,说:“你们要是不摔,我可走了。” 朱永祥总给胖柱子机会,胖柱子就是不使绊。这时,朱永祥大拿 着一横柱子,柱子往朱永祥裆内一扦腿,本来这个动作对朱永祥 威胁不大,但朱永祥有意让给对方,向前紧抢几步,没有站稳, 摔倒在地。大家明知就里,哈哈大笑,都说:“脱了吧,今天就 到这儿了,咱们明天接着摔。”西庄跤场从此照常开,大家一片 云雾散,倒交上了朋友。

30年代,朱老六在天桥租了一块场地,从城外拉来几车黄 土铺垫成跤场,以杨家园政手为主体,组建了天桥小孩较场,当 时大家皆是20来岁的小青年,实战能力强,表演技巧差,观众 很爱看,尤其是青年观众爱看实摔。穴头朱龙泉(朱老六),伙 计有朱永祥、孙殿启、小王老、冯宝荣、冯小老、李海、冯玉强 等人。永外摔跋者甚多,时有帮场者来此献艺。所以小孩歧场摔 跤的人多,看的人也多,着实红火了一阵子,吸引了四九城的很 多高手。朱永祥、孙殿启等人得到了锻炼,跤艺大增,表演技巧 也有了提高。后来朱永祥在华北运动会上夺得了中量级桂冠,获 得中正剑一柄,金盾一块。

由于朱龙泉不善江湖道,不会“杵门子”(敛钱方法),每当 摔跤时,观众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摔完了一要钱,大家都

走散了,每场所得无几。后来改为农忙时停跤,农闲时再摔,这 样坚持了两年多,就歇业了。朱永祥和孙殿启、小王老等人会同 张文山(张狗子)在新民电影门前摆一跤场,由张文山掌穴(领 班)。到日本投降以后,张文山、孙殿启归属宝三跤场,其他人 各谋别业了。

浏览1,17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