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一、武林奇葩自然门
自然门渊源已无从详考。自然门武术创立于晚清时期,始祖是世称 “徐侠客”的徐矮师。
徐始祖,人皆不知其名,只知姓徐,操川音,因其身材矮小,下颌刚 抵桌面,故人称“徐矮子”、“徐矮师”。徐矮师自幼遇奇人传授,习练 各种软、硬、轻功夫,善柔术、走软索、走簸箩,无所不能;内外家、南 北派无所不通。可因其身矮貌亵,不为人重,故而隐居深山大川,熟读诸 子百家,精研老庄之学,潜心研究各门派的武功,熟谙百家武功,博采众 长,融各派精华于一体,独辟蹊径,而创一套独特的武功。随后徐矮师闯 荡江湖,不断对自然门拳法进行完善。因源于自然,功法行拳浑然洒脱, 纯出自然,自命名为自然门。
清末民初,一代侠士杜心五,师从徐矮师习练自然门,学得一身惊人 的武功,威震四方。曾留学东瀛(日本),护从革命伟人孙中山先生,为贴 身侍卫长。
杜心五自幼酷爱武术,曾拜名师高手十余人,年十三就学有所成。为 求深造,杜心五曾在川、滇、湘三省交界处张贴榜文:“如能胜者,以重 金聘,恭执弟子礼”。揭榜者数十人均败其手下。翌年,贵州友人向其举 荐自然门始祖徐矮师。入门之初,杜心五见徐矮师猥琐么瘠,其貌不扬, 不肯竭诚就教,而多有不恭。后经杜心五多次探试、偷袭无果,均为师所 败,方悉矮师之神技,从此心诚悦服地从师习艺。八年不遑朝夕,自然门 功夫由此得以流传,发扬光大。
徐矮师对杜心五日间课以四书五经,朝夕传授自然门功夫。八年后, 杜心五功成出师,挟技走镖川、滇及两广间,浪迹江湖,号称南北大侠。
杜心五不恋利禄,淡泊名利,晚年潜心道学,深居简出。每叹身怀绝 技,举世无有识者。后因受友人之托,收万籁声为徒,见万籁声心诚,且 功基非浅,乃大器之材,于是倾心传授。为自己寻觅三十年终获一高足而 感欣慰。
万籁声,原名万常,字常青,号自然山人,道号玄威,湖北鄂州葛店 人。万师天资聪慧,自幼尚武,时怀精武之志。十七岁就学于北京农大森林系时,拜武师赵鑫州(京师锦衣队教头北京永盛镖局总镖头,精韦陀六 合门、张三丰太极),苦修六载,从未间断,终学有所成。后为求精进, 又拜杜心五为师深造七年余,尽得精髓。自此,自然门功夫才由万籁声公 之于世,得以发扬光大。
万籁声为自然门嫡传,以内外两家相辅相成。他先后师从武术名家杨 畏之、邓芷灵、王显斋、邓学辉、苏恢元等,又投王荣标、刘百川学习罗 汉门及接骨伤科,精修文、武、道、医、拳等。二十六岁时著成《武术汇 宗》一书,为武术经典之作。著作问世即名震武林,享誉江湖。他毕生孜 孜不倦,潜心苦修,终成近代武林一代宗师。
自然门是上乘内家功夫,博大精深,它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以 “道法自然”为要旨。自然门总诀: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 然而然。它源于道家学说:“大直如曲,大巧如拙”。生生不息的自然顺 势而为,所以自然门强调打法自然,处世自然,归根自然,是技击格斗之 精华。它不似其他拳种流派,有各种繁杂的套路,自然门只有一个套路,即自然拳。集中华武术、气功之精华。自然门根基拳法剔除了多余的招 式,甚为简单,没有花哨的表演,看似木讷平常,注重软、硬、轻三功, 周身弹簧劲,以及精、气、神的静养修炼。
自然门拳法分三行九点,拳打四门,肩宽之地即可操练。该拳法讲究 拳行自然,圆转自如,不呆不滞,软脱灵活而一气呵成,一招一式无不在 自然之中。练到一定程度,完全没了定式,随手拈来,运转自如,触类旁 通,修习自然门要有良好的武术根基,也需要很高的悟性,一通而彻悟。 自然门脚步转换轻灵,轻而有根,软而有硬,随意所为,圆盘走珠,上乘 功夫在“惊”字,慧剑藏丹吐。
自然门散手技击讲究的是内实丹田,不拘打式,自然而然。不讲招, 不着相,静则令牌式,动则八法档,变则为浪步,实则鬼头手。以意使 拳,任意所为,动中求静,无中生有;闪如清风,躲如抽鞘,缩身如燎 毛,出手如蛇奔,虚实巧打,变化无端,神乎无形,缥缈无声。
自然门拳法,虽只操功夫,不问打法,任其水到渠成,自悟自明,不 失自然本旨,但其始亦由不自然变自然。初基应蹈规矩,守一定法则,苦 下工夫,才有自然之一日。本门功夫先习舒筋柔身功,再习各种根基拳法 器械,最后修炼弹跳纵跃之轻功以合拢之。
自然门功夫重在内功,不论从基本功,或是自然拳套路,各种手、 脚、身、法、步,无不讲究养气归根,要求遵循“于空处用功,以意导气,以气为本,不加丝毫气力,意到手到,意止手止,使气纯养归根”、“不固执以求气,不着相以用力”的法则,一任自然。纯粹之内功,将气 运于内膜之中,功成刀枪不入,最大之归根即气归丹田,勿忘勿助,似有 似无,一洗少林刚毅,一改武当之柔,而成有刚有柔,亦刚亦柔,刚中有 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之内家上乘功法。用于技击,操纵自如,顷刻可 制敌于死地。施于健康,道功养生,耄耋之年可保不衰。
习练自然门功夫必须有三五载外功根基,先求外壮,再修内丹功,以 至全身筋骨大有变化。肢体轻飘,十年纯功,眼帘陡然卷起,目光清朗如 琥珀,道貌岸然,不现打相,似文雅之人。
自然门根基功夫有矮裆步内圈手、上粧、走簸箩、子母球、鸳鸯球、 睡圈、虎口棒、铁沙包、骈板、贴竹、三角粧、道桩、插沙、切砖、挡板 和地奔子、脐正神功、抓空拳等。
自然门器械有弹棍、子午拳、追风剑、雪花刀、粘连枪。
矮裆内圈手练法达到敛精入骨,练精化气,炼气化神。自然门练法诀 窍就是超极限,甚则反常理,从而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功力,手能碎石,骈能穿板,贴能破竹。闪如清风,躲如抽鞘,吞身如鹤缩,出手如蛇奔, 进而自然而然,达到静虚化神妙的境界,为上乘武林功夫。
二、从理论上认识自然门武功
自然门是--个神秘的武术气功门派,知情门人对其独特功夫各执一 词。理解与认识程度不一样,对于自然门而言,这其实也属正常。
后人要描述自然门徐师祖,只能是一鱗半爪,只能听师承所言,师从 杜心五的万籁声老师也无法知道徐矮祖师的真实详情。万籁声老师又师从 八位中国武术界高人,对其中道功师傅刘神仙,也是有姓无名,不详其 址,不知何许人也,徒弟不知师傅详情者,除自然这一门,实属罕见。
在中国古代武功流派中,自然门显得非常另类,这是因为人们不知自 然,不懂自然,更不了解自然,这个门派的名号也显得特别。在古代哲学 中,自然一词也十分费解。
自然实在是广大无边,自然门的哲学思想是宏观世界大空无碍,大方 无隅。
说不清自然,就无法打开自然门之神秘。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才是 打幵自然门的唯一通道。自然一词在道家著作中最早出自《庄子》:“常因自然而不益生”。《德充符》:“顺物自然而不益私焉”。《帝王》:“应 以自然”。《天运》“无为而才自然矣”。
老子的《道德经》多次说到自然:“百姓皆谓我自然”、“希言自 然”、“道法自然”、“莫之命而常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 为”。《道德经》全书五千多字,自然一词出现五处。老子所说自然的含 义都是指不借助外力,不有意而为之,才是自然本义。
万物真正的本性,就是自然,万物生态,就是自然的现象。自然完全 是一个自然而然,微妙玄达,深不可识,至高道理,至高境界。
自然界一切都在无常变化之中。人间世事,每时每刻都在变,变是一 个超越现象,是自然规律的自然之道。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这是老子千古不易的密语,是老子思想的精华。自然便是道,道以 自身的法则,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也没有任何效法的对象。道是终极 的,道是本来如此,道总是自然,是最高的智慧结晶。
万籁声老师在《武术汇宗》中写道:“本门功夫与道家极相通。”在 万师长年教学中都提示学习自然门,必须要看老子、庄子的著作,以示做 人、练功宗旨在自然。要领悟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才不失自然本 意。要懂得生态平衡是自然现象,练自然门要达到心态平衡,生理平衡, 人和自然的和谐。
道是人们走出来的,道又引导着人们行走,自然门答案在于道。道到 底是什么?老子和庄子都说出答案在于世界的本源,是一种悟性。人们借 助于道,可以从所在的地方通往某个目的地,达到某个目标。所以道是手 段、方法,道通万物。
道最高的德行如同水的品德,水滋润养育万物而不争利。人每天都要 喝水,离开水人就无法生存。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 源,天地之始,也是自然的。
水无色无味,水虽柔澈,但力量巨大。水和大道十分相像,大道无 形、大道柔软,大道养育万物决不与人相争。水是灵性,它懂得遵循自 然,顺势而为,决不与人相争。人拥有最高德行智慧,就要如同水一样, 具有宽广的胸怀,清湛悠然,心静如水;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以柔克 刚,行云流水,排除杂乱烦恼,内心充实,无烦恼和忧愁,心境平和,物 我两忘。逍遥自在,赛似神仙,这便是自然的真义。
道与言有关,任何道理、规则、行为,都要用语言来表达,才能成为 道理,并用来解释交流。道、行、言,三者互相滲透,难分难解。人一旦 进入超脱生死之途,逍遥尘垢之外,遗形忘生,进入无心境界;便是回归 自然的神奇之道。
道是很高的哲学境界,是一种有纯粹的抽象思想,是指向至高无上的 精神自由境界。道引导追求精神上的逍遥和解脱,人们从知道道、得到 道、悟出道,进而产生智慧,最终进入自然境界。自然和道名异实同,自 然即道,道即自然,自然就是宇宙整体,隐含着人与自然最终的生态平衡 与自然和谐,研究自然门就是要领悟自然的本意,没有别的道理可以寻 找。自然成道,自然而然,是最高智慧的总结。
三、 万籁声自然门功夫体系
万籁声自然门武术基本功以六合门为主体。拳有六合拳、青龙拳、黑 虎拳、子母连环拳、满江红(醉拳)、五行掌、赤妮连拳(对练)、套六 锤等;剑有八仙剑、昆仑剑、八卦连环剑、乾坤穿林双剑、对劈剑等;刀 有六合刀、六合砍刀、万花双刀、青龙大刀以及九洲棍、六合枪、金枪二 十四式,特殊短兵器马牙刺等。再加上大、小罗汉、内外八锤、内外八 腿、明八打、暗八打、对手擒拿,作为自然门外家功夫的根基。
自然门内功太极包括张三丰太极拳、太极剑、火龙太极刀、太极推 手、太极对手训练等内家功夫。自然门基础功法要求身、手、腰、腿都要 经过硬功夫训练。同时极其讲究内功修养,道功练习加以修真打坐、养 气,日久形成刚柔相济、灵通活泼、圆盘走珠、五脏清凉、去繁就简、悟 出道理,慧剑藏丹吐,功到自然成。
四、 自然门武功养生与和谐
养生即就是保养生命,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适应和符合自然规律的 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才能健康长寿。修道必先修德,修德养生,修身养 性是最重要的,通过修道,有道有德的人组成的社会必定是和谐的社会。
中国古代养生学讲的就是和谐。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中提出养生三个原则: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心态和谐,人的 身体和谐。这部巨著是研究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大学问,它是一部唯物辩证 的书,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通常
的理论之上,而应转化成保护自身及环境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实际行 动。从传统的养生修道角度出发,更应重视顺应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好 人体的健康机制,保持人体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它是人与自 然关系的科学。
自然门不仅是一种武术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结 晶。自然门也是极具智慧的一门养生科学。从古到今传承中华文明始终没 有中断,五千多年的文明,使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具特色 的文化传统。它不但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 中国强调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中华文明的深 厚根基,又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时代发展的文明精神。
(一) 人和自然和谐
人在大自然中如同一粒微尘,自然界的气候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可 见自然的力量和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古代先哲把人作为宇宙组成部分看待,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找出五种 天运,六种气候交替的规律,了解气候变化规律,是人类智慧的表现。《黄 帝内经》讲:“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这段话 告诉人们,气候变化是自然的,正确把握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人与自然的 和谐才能长久。自然界阳气运动对人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比如:人的一生 是阳气运动的一生,婴儿未出生泡在母亲子宫的羊水中,靠一条脐带与母体 相连,出生后吐掉口中浊物,一声哭啼就开始了阳气的呼吸。
天地之间最大的阳气是太阳,太阳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阳气的变 化。适者生存的道理就是要人与自然和谐。
(二) 人的心态和谐
人有喜怒哀乐,心态和谐讲的是保持不喜不怒的心态。物质身体决定 精神状态,人的情绪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过喜过怒都有缘由,究其源头,无非虚实二字,实者为物质或利益, 虚者为名誉或情感。
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保持一颗无私无欲的心就不会喜怒无常。
平和对待意外之事。宇宙是运动的,物质是发展的,人心是变化的, 每天发生的事是不可预测的。把心放下,把意放定,无喜无怒,无怨无 悔,饮食清淡,身体安康。
(三)人的身体和谐
节阴阳而调刚柔,是节制身体的刚柔平衡,保持人的身体和谐,避免 太过或不及。中庸之道是强身之道,做适合于自己的锻炼,自然界有四 季,人也有“春夏秋冬”四个阶段。少年儿童属于春,青年属于夏,中年 属于秋,老年属于冬。少年儿童与青年的锻炼可效法春夏勃勃生机长阳 气,中老年人的锻炼要效法秋冬收藏阳气,中老年人最好的锻炼是走路,意在关节,生命在运动,最忌讳是剧烈运动和用力过度的运动。
自然门功夫最讲究走,内圈手就是典型的走,它在走中生定。从不自 然到自然要一个过程,它需要毅力和持之以恒,把这个理论应用到养生之 中是绝妙的。它动中求定,保持平和心态。走是柔和的行为,刚也在其 中,刚柔的道理是扬长避短,在走的过程中使自然之人体阴阳平衡,使心 平定,定能超觉生慧,打造人体的和谐。
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顺应 这个过程,就是顺乎自然。看待事物,愚蠢的人看复杂的一面,变成执迷 不悟。有悟性的人看简单的一面,用简易的方法处理。悟性是智慧的源 泉,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养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养生文化从研究地球开始,研究地 球周围星球,就是金木水火土星。讲五行就是五星对地球的影响。人在地球 生存,面对气候变化,如何适应,是中国古代养生的一个最重要课题。
智者养生,就是很有智慧的人才会考虑养生,没有智慧的人他不会考 虑养生。所以《黄帝内经》讲,聪明的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就知道养生,他 不会有大病;不聪明的人不懂得养生,等有了大病才想起来治病,这好像 渴了才想去挖井取水,这不是太晚了吗?所以,凡是知道养生的人就是智 者,那么智者顺四时而适寒暑,就是你一定要知道四季的特点使自己去适 应变化。和自然保持和谐,不要和自然对抗。效法自然,才能理解天人合 一的自然大道。
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养生的大学问,人生的大课题。只要走进这 种文化,进入这种思维,就可能悟出有、无之间的门,得到最高的智慧。 自由出入有无之间,才谈得上与自然和谐。保持心情愉快,与人和谐相 处,即有利于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健康长寿。没有和谐,社会不安,天 地不容,苦不堪言。让我们走进和谐,探索和谐,学会和谐,在和谐中求 生存,在和谐中找快乐与幸福。
浏览11,6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