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内圈手中的起落、升降、开合、吞吐都 有它们自身特定的要求,如果不按照要求操练,绝难登堂入室。 前辈长期修武的经验之谈,也是各项技术的指导原则,是练功的 基本依据。
一、 头
头者,一身之主宰,六阳之首。头为中正之官,修炼时不可 以前俯后仰,左歪右斜,不可摇头晃脑。头虚领,用意如同天地 相应。在运架开紧呼气时,头顶上星穴、百会穴向上虚领,与额 部神庭穴前顶相合。祖师曰:项竖如鸡斗翅塌,头顶项竖能沉 肩。此目的是为了保持人体内在之“正气”,使体内的打击劲力 能够顺畅发出,使任督二脉畅通。
二、 口
口者,进纳之府也。口之修炼,地仓内收,上下嘴唇自然闭合。
三、 牙
牙者,骨梢也,修炼时乃有轻松紧咬之说。运化虚含时,牙 齿轻叩;发放爆炸劲乃要牙齿紧咬,发完后还原。祖师曰:有勇 在骨,切齿以敌肉可食,敌筋可断,齿欲断筋。
四、 舌
舌为肉梢,有松紧之分,振催之别。在松柔化时,舌尖轻领 上抵,用劲时要催,发劲之时舌卷,运用内劲时舌必紧而催。
五、 面
面者,人之表情也。人体五脏之精华在面。行动走架,用面 乃分阴阳,表情自然,神意集中。在爆发内劲之时,面部肌肉绷 紧,怒发冲冠,咬牙切齿,舌顶力催。
六、 目
目者,眼睛也。为神明之官,通肝、有传神达意之功。行功 走架应凝神于目,眼随手,全神贯注,凝神聚目。在发劲力一刹 那,眦裂目突,上下眼帘绷紧,光聚瞳仁,令敌望而生畏。
七、项
项者,颈也。一要竖顶,土要挺项。修炼时,松领竖项,发 力时,挺项。
八、耳
耳,灵性之窍也。监听之官,通肾,一要健肾通耳益脑灵, 二要提玉楼。玉楼乃完骨穴也。撮谷道,提外肾,精气贯顶神不 散。
九、肩
肩松气通,肩沉劲实,肩扣膀竖,肩按力发。肩井照涌泉, 势势如泰山。根通肩井,肘通曲池,梢节通劳宫,扣肩含胸,按 肩劲推。肩膀行功走架,肩松膀圆;发力时,肩膀抱作一团,周 身合抱为一。
十、肘
肘者,乃为中节,具变化之灵。上联根节,下系梢节,居中 环,有下坠沉降之意,合有相抱互济之意。中节不能空,否则整 个上肢便会力散。拳谚云:“中节空则节节空。”根节虽是劲力 发放之源,但中节却是动力含藏之所,要求两J!寸应向肋部夹抱以 藏力与蓄力,即手不离腮,肘不离肋。垂肘才能沉肩,也才能更 好地去夹抱肋部,进而达到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势。
十一、臂
臂分阴阳,具缠筋走化,敏捷灵健之功也。发打横竖,绷滚 云拿,乃臂之用也。
十二、腕
腕有柔韧强攻,不可偏于僵滞。柔不可散,灵不可浮,活不 可柔,缠身带腕,刚柔相济。
十三、手
手,有手指、手掌、手根之分。拳经云:“形于手指发于 腰,节节贯穿在手梢。”拳如卷饼内空虚,发力拳实卷拧攻,拳 意透背。
十四、胸
胸要圆,目的是为了使两膀力合、两肘得力及呼吸畅通,气 降丹田。圆胸并不是指凹胸,它只是将胸部稍内含,以便使呼吸 时胸腹之前后起伏改为左右开扩的呼吸运动,来增大肺活量,使 两肋之伸缩肌得到锻炼。含胸才能实腹,才能气沉丹田,从而减 轻对心肺的压力,才能爆发出具有破坏力的致命性打击动作。
十五、肋
肋,五脏六腑之卫也,主呼吸升降。两肋如鱼腮,拳击两肋 大伤身,气弱则筋软,肋软力散。
十六、脊
脊,就是脊椎骨,有胸椎、腰椎、尾椎三部分,全身大梁也,主宰全身劲力柔化。脊骨要上下拉拔,上吊大椎,下垂尾 闾,脊柱中正,不偏不倚。
十七、背
背,位于椎体的两侧,它与脊是合二为一的,要横拔,纵 拔。横拔为两拉劲,纵拔为上下互拔之意。不可用拙力,乃用阴 阳松紧之提拔,以利于气通督脉。吸气时应轻拔,发力与呼气时 则紧拔。
十八、腹
腹,有腹和小腹之分。腹藏中气,小腹藏下焦之气,丹田藏 于小腹,腹腔要沉腰坐胯。通过气沉丹田的锻炼,可使腹部的韧 性及抗击打能力大大增强,所击之拳的威力也大大增强。
十九、腰
腰,乃是人身一身中节之中也,根节之根也。腰是第一主 宰,一身之劲在于腰。腰为轴,四肢为车轮,运发化力在腰根。 祖师曰:腰中是圆形,劲在腰中生,化发四肢行,舒丹田练内功。
二十、臀
臀,居腰之下,跨之上。臀要收,尾要后塌,收臀蓄劲。尾 闾是舵,首为船头,吊大椎,下垂尾闾,脊柱中正,不偏不倚, 臀转身转,上下一体也。
二十一、胯
胯,下肢根节,跨开合裆,爆发力增强。
二十二、膝
膝,下肢中节。膝乃有窜奔跳跃、起落进退、弹腿顶膝之 功。膝要松缠扣顶拧提挟。
二十三、步
诀曰:步行如猫行,步站如松钉,打人哼哈见输赢,动步要 轻稳灵重,步打七分拳打三,脚踏中门往里钻。步法虚实转换, 变化灵活。步法要与身法相合。步动手必动,手动必步行,足进 肩随。
二十四、足
足,脚也。运步足稳健,行动如趟泥。足落足抓,足开身 发,使劲起两脚,步发于腰间,通于背脊,形于手指。曰:打人 先上身,手脚齐上乃为真。
浏览1,2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