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他勇猛气盛,偏此有彼,无是天然.直截横兮,横截直,一气摧二,二摧三,由他滑快归远路,守我安逸自粘连如问是甚元,妙決在行气一动间,此交手认路占巧法也。手 一出气偏着一面,而不能四面俱着力直出者无横力,我截其横横出者无直力,我截其直;上出者无下力,我挑其 下,下劈者无上力,我劈其上;斜、正、屈、伸,无不皆然, 此捣虚之法,攻其无备也;我出手他若用此法,我不回手,唯转手头摧二气以打之;他再变化,摧三气以打之。此埋伏之法也,出其不意也。但须占其行气方能入殼,盖方接手彼 气才来,其气未停,我乘而摧之,则可东可西无不左右逢源。其机只在一动,他动我即动,他自不暇为力;若待他不 动,我方动)他反乘我之行气矣,其间不容毫发,学者切宜 留心,以五势梅花桩为主要用功方法



第八节 过气论


落点坚硬勇猛莫敌,赖全身之气尽挽一处也。然有甩之不去气,去而牵扯不利者,不知过去之法也。盖人身之气,发 于命门,气之源也。着于四未,气之住也。而其流行之道路, 总要无壅滞无牵扯,方能来去流利,捷便莫测故上气在下, 欲上莫牵其下;下气在上,欲下莫滞其上;前气在后,顺其 后而前自入;后气在前,理其前而后自去;左气在右,留意于右;右气在左,留意其左,如直撞手入气于前不勒后手撑后肘,不得自背而入。分摆者,胸不开,则气不得入于后;合抱者,背不开,则气不得裹于前;直起者,须勾其脚,其落者,宜缩其颈;左手气在右脚、右手气在左稱;俯势、栽势、 前探势,宜掀其后脚之根也;坠势者当坐其臀,举势专宜颠其足。截磕莫跷足恐上顶也,蹲跨莫伸脚,虑扯也。总之, 气之落也归着一处,气之来也不自一处,惟疏其源,通其流, 则道路滑利,自不至步步为啻,有率扯不前之患矣。

浏览1,10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