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
奇经八脉是1任脉、2督脉、3冲脉、4带脉、5阴跷脉、6阳跷脉、7阴 维脉、8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 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 调节作用。
二、八脉
1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 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 有“任主胞胎”之说。
2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 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 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3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 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4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 行的诸脉。
5阴跷脉、6阳跷脉:踐,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 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7阴维脉、8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 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 缺、照海。古人流传下来一首“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三、作用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 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 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 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 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 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 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 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 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 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具 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 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四、特点
《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就是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其特点如下:
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五脏主人之一身, 六腑固守五脏,经脉为脏腑之隧道,才可谓有行与体,精与神,犹水能浮 舟亦能覆舟之理。
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条经脉的腧
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之中。
奇经八脉的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 相互交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 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 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难经•二十八难》把十二经脉比作 “沟渠”,把奇经八脉喻作“湖泽”,即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功能。
循行路线
督脉
循行:①起于小督脉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 ③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④上行巅顶;⑤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交会腧穴:长强,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水沟,神庭。 (见图14-1)
任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②向上行于阴毛部;③沿着腹内, 向上经过关元等穴;④到达咽喉部;⑤再上行环绕口唇;⑥经过面部;⑦ 进入目眶下(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交会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阴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 泉、承浆。(见图14-2)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边直向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 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颠顶,沿前额正中,鼻柱正中, 至上唇系带处。督脉是总督,督促人体精、气、神的意思从字的表面含义 上看,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从循行路线上看,督脉主要在背 部,背为阳。这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所以又有 “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督脉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两点:(1)“阳脉 之海”当然要调节阳经气血。督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会,与 各阳经都有联系,所以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2)反映脑髓和肾 的功能。督脉行脊里,人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可反映脑、 髓、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肾为先天之本,主髓通脑,主生殖,故脊 强、厥冷及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有关。《本草纲目》称:“脑为 元神之府。”揉按要循气行方向推进,不可逆向,否则会致气行紊乱。
经脉循环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 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 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 龈交穴。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8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 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 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 兑端、龈交。
分支
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 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 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 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 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生理功能
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 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 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 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冲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上行于脊柱内;③其外行 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④上达咽喉;⑤环绕口唇。
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
交会腧穴:会阴,阴交;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 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见图14-3)
带脉
循行:①起于季胁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②横行 绕身一周。主要病候: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见图14-4)
阴腧脉
循行:①起于小腿内侧;②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③与足太阴经相 合;④过胸部;⑤与任脉会于颈部。
交会腧穴: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
阳腧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向上经过外踝;③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 部;④经胁肋后侧;⑤从腋后上肩;⑥至前额;⑦再到项后;⑧合于督脉。
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疼。
交会腧穴:金门;阳交;臑俞;天髎;肩井;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 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风府、哑门。
阴蹢脉
循行: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上行内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内 侧;④经过阴部;⑤向上沿胸部内侧;⑥进入锁骨上窝;⑦上经人迎的前 面;⑧过颧部;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蹢脉相会合。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足内翻等证。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睛明。
阳蹢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没股部外侧和胁后 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人目内眦,与阴蹒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 ③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足外翻等证。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肩髁、巨骨;天髎;地仓、巨 髎、承泣;睛明;风池。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各科的诊断和治疗都要运用奇经八脉的理论, 尤其是针灸、推拿与气功都直接作用于奇经八脉。如有关外感热病、神 经系统疾患、胸腹腰背部之疾患以及一些脏腑疾患等,既要依八脉而辨 证,又要选人归奇经之药配方治疗。气功中练功之“大小周天”皆以奇经 八脉为核心。推拿按摩同样不离任督二脉,故古称为“按跷”。最突出的 是针灸临床,既可以在八脉上进行切诊,又是选取治疗穴位的方法。尤 其任督二脉有所辖独立腧穴,各穴治疗范围皆不同,多为临床常用重点 穴位。除此之外,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经脉在四肢末端有八穴,命名为 “交经八穴”,今通称为“八脉交会穴”。初时依分经辨证选配此八穴,称 为“阴四针、阳四针”,其疗效显著,后在按时取穴中用此八穴,依奇经八 脉纳入于八卦而按时序方位取穴,称作“奇经纳卦法”,今通称灵龟八法和匕腾八法,独树一*巾只。
中医从无科室之分,阴阳五行乃相生相克犹水能浮舟亦能复舟之 理。分科只会害人,为之屠夫也.奇经八脉固然重要,可它为人体表也, 是阴生阳固之意,阴不生哪来之阳,再以中药之里来讲,药之五性是以阴 五脏之治,而不是药五性治其表也。
五、养生
开通奇经,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开通奇经八 脉法,乃是传统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之要程。历代祖师奉为绝秘,在各丹 经、道书中均无泄露。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曰“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 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 祖。”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千峰老人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一书中首 次将此功法批露于世,并对此功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千峰弟子牛金 宝在《养生延寿法》一书中对奇经八脉做了比较细致的论述。虽然如此, 但要真正的全部了解并掌握运用此功法并非易事。
八脉之中尤任、督二脉最为重要。在整个性命双修修炼过程中作用 极大,古曰: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 火交媾之乡。
1意通八脉用法为:取坐势,二目垂帘,含光凝神,闭口藏舌,心不外 驰,一意归中,待呼吸气调匀后,用鼻根呼吸。一吸由会阴穴沿督脉徐徐 以意领气走尾闾,夹脊,玉枕至百会稍停,二呼沿任脉走祖窍,绛宫,气穴 至生死窍微停。三吸由生死窍提起至气穴处分开至背后两侧上升至两 肩窝。四呼由两肩窝分开双行走两臂外侧阳维脉过两手中指至两手劳 宫穴。五吸从劳宫穴走两臂内侧阴维脉到胸前双乳稍上处稍停。六呼 双下至带脉沿气穴归并一处回到会阴穴。七吸由会阴穴直上走冲脉上 升于心下一寸二分的绛宫穴稍停。八呼由绛宫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 两腿外侧阳跷脉至涌泉穴稍停。九吸从两涌泉上升走两腿内侧阴跷脉 至会阴穴合并升至气穴稍停。十呼由气穴下降至生死窍定住。会阴穴 又为生死窍,古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八脉起于会阴穴,又归于生死窍,故耳丹家将生死窍视为八脉之总根。
此开通八脉用法简单易学,但作用不可小视,小则祛病强身,大则延 年益寿,它上通泥丸,下达涌泉,真气集散,周流一身,气合自然,消阴长 阳•待到水中火发,雪里开花,黄芽可得矣。但气通、精通非经明师口传 不可胡猜乱用以免出现差错。赵魁一曰:“八脉开通却病无,全凭心意用 功夫”。刘名瑞曰:尻督一开通属阳,法轮长转身体康。柳华阳祖师曰: 亲自在脉中行过数百次方能成就。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 阳维脉、阴蹢脉、阳蹢脉共8条。
2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 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 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 阳踽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蹒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 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3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 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 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有 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全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 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
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 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络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正常人体本来就是通的,只是可以通过修行来加强和升华而已。
浏览1,3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