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式鼍形回身
接上势,身体右转90°,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脚尖内扣。 同时,两掌变拳收回腹前,拳心向下,拳面相对。目视前方。 (图 6-61)
身体继续右转90°,右膝向上提起,脚尖向右上方勾起;左 腿微屈,成左独立势。同时,右拳经胸前靠近下颌向前上方钻出, 拳心斜向上,略向外倾,小指侧向上拧劲,右臂成弧形。目视右 拳。(图 6-62)
上势不停,右脚尽量横摆向前落地,身体右转,两腿屈膝下 蹲,左脚跟离地,左膝抵住右膝窝,成交叉坐盘势。同时,左拳在右脚下落时经胸前向上顺右臂向前方变掌劈下,掌心向前下方;右 拳下落变掌收回腹前,拇指紧靠跻部,掌心向下。目视左手食指。(图 6-63)
第六式左斜方上步独立捋手
接上势,左脚向左斜前方上步,右脚提起跟至左脚内侧不落地 (或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外旋手心向外,从右自左经面门横拨捋出,捋至左肩上方微外旋成掌心斜向下,高与肩齐,左臂撑圆;右 手在腹前外旋翻转,掌心向上。目视左掌。(图6-64)
第七式右斜方上步独立捋手
接上势,右脚向右斜前方上步,左脚提起跟至右脚内侧不落地 (或脚尖点地)。同时,右手从左自右经面门横拨捋出,捋至右肩上 方内旋成掌心斜向下,高与肩齐,右臂撑圆;左手下落外旋收回腹 前,掌心向上。目视右掌。(图6-65)
第六式、第七式可反复交替进行练习。
第八式向左摆扣步转身双穿掌
接上势,左脚向左斜前方上一大步。同时,两手向身体两侧翻 转成掌心向上,两臂伸直,随之右脚向左摆扣落在左脚旁,以左脚 为轴身体右后转体360°。同时,两掌掌指领先,贴身体从两腰处向 后穿出,掌心向后,掌指向下。随即两腿屈膝半蹲,两脚并步。目 视前方。(图6-66、图6-67)
第九式左上步双托掌
接上势,左脚向左斜前方上一大步,右脚跟进半步。同时,两 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下用力向前托出。目视前方。(图6-68)
第十式鼍形回身
接上势,身体右后转90°,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脚尖内扣。 同时,两掌变拳收回腹前,拳心向下,拳面相对。目视前方。(图 6-69)
身体继续右转90°,右膝向上提起,脚尖向右上方勾起;左 腿微屈,成左独立势。同时,右拳经胸前靠近下颌向前上方钻出, 拳心斜向上,并略外倾,小指侧向上拧劲,右臂成弧形。目视右 拳。(图 6-70)
上势不停,右脚尽量横摆向前落地,身体右转,左腿屈膝下 蹲,脚跟离地,左膝抵住右膝窝,成交叉坐盘势。同时,左拳在右 脚下落时经胸前向上顺右臂向前变掌劈下,掌心向前下方;右拳下 落变掌收回腹前,拇指紧靠脐部,掌心向下。目视左手食指。(图 6-71)
退转换的身法、步法和手法,使身体各项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 提局。收势
接上势,两臂向两侧打开,两掌向上、向里经胸前下落,两掌 变拳,拳面相对,拳心向下,置于腹前。同时,左脚收回靠拢右 脚,身体轻缓起立,然后转正,两肩向下松沉,两拳变掌,垂于体 侧,成立正姿势。目视前方。(图6-72—图6-74)
(六)鸣形
鸡形是模仿鸡的各种本能特长而创制的,动作较多,自成一 个简短的套路。其中有些动作是体现鸡的“独立之能”“食米之 准”“抖翎之威”和“争斗之勇”等特长的。它通过操练各种进
预备势
与三体式动作相同,参见图5-1。
第一式前进步穿掌(金鸡独立)
接上势,左脚向前上一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脚内 侧,脚尖上翘,紧靠在左脚踝处,成左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 掌下方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部(肚脐处)。目视右 掌。(图 6-75)
第二式后退步穿掌(金鸡独立)
接上势,右脚后撤一大步,右腿屈蹲;左脚退回到右脚内侧, 脚尖上翘,紧靠在右脚踝处,成右独立步。同时,右掌后收至腹 部(肚脐处);左掌由右掌下方向前穿出,高与胸齐。目视左掌。 (图 6-76)
第三式斜左进步穿掌(金鸡独立)
接上势,左脚向左前方尽力斜跨一大步,左腿屈蹲;右脚跟进 到左脚内侧,右脚提起,脚尖上翘,紧靠在右脚踝处,成左独立 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方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前。 目视右掌。(图6-77)
第四式斜右进步穿掌(金鸡独立)
接上势,右脚向右前方尽力斜跨一大步,右腿屈蹲;左脚跟进 到右腿内侧,左脚提起,脚尖上翘,紧靠在右脚踝处,成右独立 步。同时,左掌由右掌下方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部。 目视左掌。(图6-78)
第五式纵步前穿掌(金鸡食米)
接上势,两手不动,左右脚连续上步,两腿并步屈蹲。同时, 右掌变拳从腰间打出,发力瞬间向下抖腕;左掌收回至右前臂处立 腕,紧靠右前臂。目视右拳。(图6-79—图6-82)
第六式右后转身(金鸡抖翎)
接上势,身体右转约90°,右脚向后退一步,左脚随之稍向后 撤,成半马步。同时,左掌尽力向左下方撑开置于左大腿旁;右臂 屈肘上架,高与肩平,目视左掌。略停,身体急向右转约90°,左腿后蹬;左掌继续向后撑,停于后方,掌心向后;右拳撑到头部右 额角前,拳心向外。目视前下方。(图6-83、图6-84)
第七式独立下插掌(金鸡上架)
接上势,左脚向前进一步,屈膝半蹲,右脚跟到左腿内侧紧 靠左脚踝处。同时,右 拳变掌翻转成掌心向上,向下经体侧由后向上、向前画立圆,向前下方 插下;左掌由后向上、向前画立圆从体侧向下 插出,停在右肩侧,指 尖向上。目视右前方。(图 6-85—图 6-87)
第八式进步右挑掌(金鸡报晓)
接上势,右脚向前上一步,膝部微屈,左脚随之跟进半步,重 心偏于左腿。同时,两臂右上左下分开,右掌挑起,高与肩平,指 尖斜向下,右臂微屈;左手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下。目视右手。 (图 6-88)
第九式进步左劈掌
接上势,左脚向前进步,右脚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右腿。同 时,左手顺右臂内侧向上、向前劈下,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前。 目视左掌食指。(图6_89)
重复第一式至第九式动作,唯方向相反,往返趟数不限。
收势
往返打出进步左劈掌到原来起势的位置时,左脚收回靠拢右脚 跟。同时,两手从体侧由下向上、向里变拳,慢慢落至腹前,两肘 微屈,两拳相对,拳心向下;两腿也随之轻缓站起;随即两拳变 掌,垂于体侧,身体仍斜向前方,气向下沉,两肩放松,然后转 正。目视前方。(图6-90—图6-93)
(七)鹞形
鹞为猛禽类动物,鹞形模仿其“束身之威”“入林之巧”“钻 天之能”“翻身之疾”编创的动作,着重锻炼身法和手法的变化,
突出表现刚健、完整的神态。鹞形对肩、腰、胯部的动作及眼神的 配合都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求形象逼真、劲力完整,乂要求动作准 确、特点突出。
预备势
与三体式动作相同,参见图5-1。
第一式雜子入林
接上势,右脚向前上一大步,身体左转,右腿屈膝前弓,成 左弓步。同时,两掌变拳,右拳由左拳上面向前、向上钻出,高 与眉齐,拳心向上;左拳收回至右腋窝处,拳心向下。目视右 拳。(图 6-94)
第二式鹞子闪身
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尖内扣,身体左转,成左俯身弓 步。同时,左臂随转体向左外摆至拳心向上,上臂紧贴身体;右拳 内旋翻转至拳心向上,右臂伸直。目视右拳。(图6-95)
第三式鹞子翻身
接上势,两脚原地拧转,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成右弓 步,身体稍向右倾斜,膝盖正对右前方。同时,右拳经左臂外侧向 上横肘架起至头上,左臂向下沉肘,左拳回收至胸前;随即右拳向 后拉至右肩前,成右拳在外、左拳在内,拳心向内。目视右前方。 (图 6-96)
第四式魏子缩身
接上势,左拳前伸,重心移至左脚,左腿屈膝;右脚向前上步 至左脚前方用力向下震脚,左脚提起,脚面紧扣右膝窝处,右膝微 屈。同时,两脚不动,上体左转。左拳内旋抬肘,拳眼向内,顺左肋、 左胯向下插。同时,右腿屈膝下蹲,左腿平铺伸直。左拳顺左腿内 侧前伸外旋至拳眼向上,右拳向后拉回至腰侧。目视左拳。(图 6-97)
右拳自右腰侧上提至心窝,向前、向下打出,高与裆 齐;左拳拉回至腹前,两拳交叉,左拳在内,拳心向里,右拳在 外,拳眼向前。头向上顶,目视前方。(图6-98)
第五式鹞子钻天
接上势,左脚向前上一大步,右脚跟进半步。同时,右臂屈 肘,右拳上钻,高与眉齐,左拳上提至心窝处,随左脚上步向前 打出,高与胸齐,拳眼向上;随即右前臂内旋翻转,右肘下垂, 右拳在右额角处,拳心向前,距额角一拳。目视左拳前方。(图 6-99)
第六式鹞子入林
接上势,右脚向前上一大步,身体左转,右腿屈膝前弓,成 右弓步。同时,右手由左拳上面向前、向上钻出,高与眉齐,拳心 向上;左拳收回至右腋窝处,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6-100)
以下动作重复第二式鹞子闪身至第五式鹞子钻天,唯方向相 反。(图 6-101—图 6-105)
接上势,两臂向两侧打开,随屈肘两拳变掌向上、向里经胸前 下落变拳,拳面相对,拳心向下,置于腹前。同时,左脚收回靠拢 右脚,身体轻缓起立,然后转正,两肩向下松沉,两拳变掌,垂于 体侧,成立正姿势。目视前方。(图6-106—图6-109)如此再向原来方向打回,往返趟数不限。
收势
(八)盖形
拳经曰:“燕有抄水之精,击水之巧。”它矫捷低掠,扶摇高 翔,灵活速敏。在学练燕形时要求动作活而不浮、实而不滞,在一气贯穿中能纵得远、起得快、落得轻,以达到跳跃轻灵、起伏流 畅、劲力实整的目标。
预备势
与三体式动作相同,参见图5-1。
第一式燕子飞天
接上势,左脚收回紧贴右脚踝处,膝部微屈。同时,两手经面 部交叉画弧,向身体两侧劈出,高与肩平,拳心向前。目视左前 方。(图 6-110)
第二式燕子抄水
接上势,身体重心在右脚,随即左脚向左后撤一大步。同 时,两手由拳变掌,掌心向上。目视右掌。(图6-111)
两掌指领先,贴身体从两腰处向后穿出,后摆。同时,身体 重心下降,右腿屈膝全蹲,左腿挺直平铺,脚尖内扣,全脚着地, 成左仆步。目视左前方。(图6-112、图6-113)
收势
接上势,两臂向两侧打开,随屈肘两掌向上、向里经胸前下落 变拳,拳面相对,拳心向下,置于腹前。同时,左脚收回靠拢右 脚,身体轻缓起立,然后身体转正,两肩向下松沉,两拳变掌,垂 于体侧,成立正姿势。目视前方。(图6-114—图6-117)
(九)蛇形
蛇有拨草之精,蛇形主要模仿蛇之盘旋曲伸、曲折吞吐和伸缩 往来的巧妙。因此,在运动中要力求动作柔韧灵活、开合吞吐、节 节贯通。蛇形动作是左右反复,沿波浪形曲线斜向前进的。
预备势
与三体式动作相同,参见图5-1。
第一式左斜方丁步插掌(白蛇入洞)
接上势,以右脚为轴身体右转,重心偏于右腿,左腿伸直, 左脚尖点地。同时,左臂随转体内旋向下至左胯侧,掌指向下;右 手仍置于腹前。目视左手。(图6-118)
以左脚为轴身体向左转动,重心随转体移至左脚,右脚尖 点地。同时,左手经体前向右、向上、向左摆至肩平,掌心向 上;右手向后、向上摆至肩高,掌心向上。眼平视前方。(图 6-119)
以左脚为轴身体继续向左转动,左腿屈膝半蹲;右脚收回, 提起靠在左脚踝内侧处。同时,右手往左肋下贴着身体向左斜下方 插,掌指向下,右肩向内紧裹;左手收回成立掌置于右肩前,掌指 向上。含胸拔背,目视右斜下方。(图6-120)
第二式右斜方上步挑掌(白蛇出洞)
接上势,身体右转,右脚向右斜前方上一大步,左脚跟进半 步。同时,右手顺右脚上步方向用力向前挑出,高与肚齐,栂指向 上;左手下落贴于腹前,掌心向内,掌指向下,松肩坠肘。目视前 方。(图 6-121)
右斜方丁步插掌(白蛇入洞)
浏览1,0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