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取立正势,以左手长桥,右手护在左肩(即左长右短 手),将左脚提起,重心移在右脚上,用脚掌撑向对手的腹部 (见图57)。
.立足平影
拳谚:双脚开合一寸阔,南洪马法第一合;
再凭呼吸生力气,今天方知此秘密。
图解:取正面朝南自然而立,双脚尖对前方成“11”字形, 双手自然下垂;身腰正,头平、敛神静气、目平视正前方(见 图 58)。
要§:此势为开拳第一式,头要用上顶劲,意要守下丹田, 时刻提醒自己,眼定要观六路,耳更要听八方。
拆门解义:此势为开拳的预备式,主要是徐徐运气,将丹田
之气引上全身,蓄势待发。
2.侧面叉腰
拳谚:侧面叉腰也重要,南拳内功贯手桥;
全凭导引生暗力,更需叉膜提上桥。
图解:依上势,双手迅速叉在腰间,同时身体向左转,转向 正东成立正势,头向右转,目视右前方(见图59)。
要g:闭口以鼻呼吸,作深呼吸,使气力下沉。
拆门解义:侧面叉腰之法,主要是蓄宗气开丹田,如想靠近 对手,可以即转双插虎腰。
双插虎腰
拳谚:双插虎腰拍掌归,挺胸插腰首左回;
气沉丹田拐马走,力藏千钧发神威。
图解:先深深吸一口气,突然将气沉下丹田,双膝微微下 蹲,成叉腰下蹲之势,身体重心移在右脚上,偷出左脚向右方; 迈出后迅速停定,身体仍然向正东方,以静观对手的变化(见 图 60)〇
要旨:走的是拐步马,身马必须下蹲时刻准备变化。
拆门解义:双插虎腰走拐步马,是属横进桩势,当左脚向右 边,右马以成虚步时,可随时起右脚攻击对手,也可上马四平大 马,配合右插拳打击对手。
老仙运掌
拳谚:老仙运掌属短桥,飞肘撞击侧身腰;
要识南拳真手法,长短结合变化妙。
图解:依上势,右马侧上一步成叉腰四平大马势,双手即变 成下抱掌,即老仙运掌,面仍朝正东方,目视右方或前方(见 图 61)。
要旨:主要提气运上手桥。
拆门解义:此势也属短打手法,比如,被对手从后方抱起, 即变坐马,两手向左撞肘攻击时脱逃,还可转身化双弓抱月,沉 肘撞击对手。
双弓抱月
拳谚:双弓抱月盖抱掌,可破铁脚防下裆;
南拳各家常用它,如有小视必被打。
图解:依上势,身体右转朝南面(正南),成右前弓后箭马, 也称右子午马势。双掌向身前下方对指,成双盖掌或双抱掌;如 成抱掌,成势后双掌突然转掌下按,掌指相对(可留一段距离), 掌心向下,目视前方(见图62)。
要旨:前弓后箭大马一定要下沉,双手下盖或上抱都一定要 双肘弯曲,似双膀势。
拆门解义:此势可称为下拦手法,专截对手的来脚。如对手 起脚踢我腹部以下,我即可用抱掌转伏掌伏压其脚,也可直接用 下按掌,然后变双挂拳或铁门闩锤还击对手。
侧面拜掌
拳谚:童子拜佛合掌手,可入斜身臂遮头;
拳棍劈来我消挡,虎尾撑出夺棍走。
图解:依上势,身腰马同时左转,面朝正东成四平大马势。 将两掌向身前合十成拜佛掌,高度与腋平,掌心相对,目视前方 (见图63)。
要旨:四平大马要稳,正中拜佛掌可化子午马拜掌,不管变
左或右拜佛掌,都得上顶护头,眼视对手。
拆门解义:此为挡、劈和挂,高冲高抛以及挡棍之手法,可
以讲是空手夺棍之技,不论对手是以拳还是棍向我打来,即可用
此式向前合掌,化成童子拜佛掌,其棍必定会自然旁落,我可立
即出手抢其拳棍,再顺势用虎尾脚撑敌,对手肯定要松手走避,
棍则为我所夺。
乌鸦晾翼
拳谚:乌鸦晾翼双飞肘,两拳握紧力不走;
短门近打威力大,敌来我变中宫手。
图解:依上势,四平大马仍朝正东不变,将两拜掌变对指
掌,同时二肘向左右撞击,肘高可齐肩,目视正前方(见图
64)〇
要旨:肘起平肩,对指掌可即变日字拳。
拆门解义:此势属进攻手法,属短桥手,用于猛撞向在自己
左右侧的对手,如被对手从后面突然抱住,用此法后撞敌胸即可
脱险。
穿衣竹势
拳谚:穿衣竹势练铁肩,四平八稳左右串;
铁手标指虽出奇,想得其法昔在先。
图解:依上势,四平大马朝正东依然不变,将
左右两肘下沉至肋侧、再发劲于指向左右方标出,
掌心朝前,掌与肩平,目视正前方(见图65、图
66)。
要皆:坐稳四平大马、胸挺腰直,当指向左右
标出时要十指贯力,使指如剑锋。
拆门解义:此势为左右齐攻手法,也可变化为
单边攻击对手,不过在此势中,作用更多的却是在
练习桥手与膊膀之内劲,成名的前辈可练成双臂能
承重100千克以上。
偷弹吊马
拳该:偷弹吊马破横脚,右手抓拳左用掌;
莫作开礼手常意,俄虎擒羊暗中藏。
图解:依上势,右马向后退步站稳,左脚吊
起,双手变左掌抱住右拳收于右腰旁,身体朝正
南,目视前方(见图67)。
要旨:左脚吊起是虚步,可随时攻击对手。
拆门解夂:此吊马势属备战姿势,因左脚吊
起,可以随时打击对手;如对手用脚打击我下盘,
我即可起左脚,采用以脚破脚法来迎击对手。
朝师见礼
拳谚:敬礼开拳手拱桥,合拳并掌示明朝;
桥中暗藏冲挂手,谁解其中深意妙。
图解:依上势,身腰马仍朝正南。重心仍在右脚上,弓起右 膝使身体微微向下坐,左脚在身前吊起成吊马势;而手即成左掌
抱右拳徐徐向前推出。出两臂时,目视前方(见
图 68)。
要旨:向南而立,双目平视,闭嘴慢慢呼
吸,二臂前拱微曲,气沉丹田,头部上顶。
拆门解义:切磋武艺必先以礼相见,表示谢
过及礼让之意,而右拳起龙头为义,左掌取虎掌
为势,故此行家有讲:“龙虎武师”,就是由该礼
而得名。如对手向我进攻,我即可左掌一盖伏
下,右拳攻打出还击,可随即变挂拳打对手面部
或头等。
二虎藏踪
拳谚:二虎藏踪说内功,丹田力透胆气雄; 图秘
马步钳阳内钳时,头顶百会心灵通。
图解:依上势,将双手握拳,一扭一拖围于腰
际,成拍脚钳阳马握拳势,同时拖回吊起的左脚,
转身成立正(仍朝正南方),目视正前方(见图
69)〇
要旨:站拍脚钳阳马,胸挺、腰正,双拳紧藏
腰际。
拆门解义:此势常为开拳前的预备式,主要蓄力
于双拳,以鼻调息运至下丹田,并注于双臂及全身。
四平大马
拳谚:四平大马是基础,拳脚变化由此出;
正气开马坐四平,两脚生根力才出。 图69
图解:依上势身体仍向正南方。由两脚尖先开双马,分别向 左右移开三步半,双脚相距约比肩宽,全身下坐,双膝下弓成脚 平、膝平、头平、肩平之四平八稳的马步(顾名思义,为四平大 马),目视前方(见图70)。
要旨:坐四平大马,腰正头顶,两脚尖成“11”形,双膝外
膀,气沉丹田、提肛。
拆门解义:此势是南派拳术
之根本站马法,是蓄势之准备势,
看来似不攻不防,主要是审时度
势及练习下盘马工夫,而南拳之
练习是从此法开始。
13.双弓叠掌
拳谚:双弓叠掌属制桥,
单桥双桥有分别;
临敌制敌应化势,
可变分金播猛烈。
图解:依上势,身腰马朝正
南不变,马步站四平大马,将双拳
变掌后向身前腹下叠按(右掌按在
左掌上),两掌心朝下,目视前方
(见图71)。
要皆:叠双掌按下时,双桥手
一定要弓膀起。
拆门解义:此势是专破对手下
路攻击的脚法,敌方起脚向我下腹
部踢来,可用此法对拆,再转挂拳
等去打击对手;如果以此法还击对 手的脚,能打断对手来脚。 ®71
14•双弓插花(双对指掌)
拳谚:双弓插花下盖手,下盘护裆腰马坐;
双手下按劲要足,盖下上打力不留。
图解:依上势,身腰马朝正南不动,马步仍坐四平大马,沉 膊、力贯双臂掌,将双叠掌左右横拖开;掌心朝下,指掌相距约 10厘米,目视前方(见图72)。
要旨:插花双手如弓箭,掌心
下按,指尖可相对,也可下插。
拆门解义:此势是南拳护裆手
法之一,指掌一定要藏有暗力,内
劲贯于指尖,否则即使压下亦难抵
挡对手踢来的脚。例如对手以脚攻
击我腹部,我即可用此双弓插花之
手法对拆。
15.童子拜佛
拳谚:童子拜佛双合手,
两手弓张暗藏肘;
四平八稳随时变,
入马正斜不留手。
图解:依上势,身腰马朝正
南不变,仍坐四平大马,将双按
(插)掌手向胸前提成拜佛掌,
高与下颏平,掌心相对,目视前
方(见图73)。
要皆:成拜佛掌时双手肘一
定要下沉,掌指贯劲。
拆门解义:此势主要练肩臂
之力,如对手以拳由中路攻击,
我即可化左(或中、右)童子拜 佛掌消对手来势,或化虎爪,左 爪扣住对手来手,右爪可抓对手面部、喉部等部位。 16.金桥相定
拳谚:定金桥手主内功,掌化四指劲冲天;
双桥化掌势沉雄,还须注力在腕中。
图解:依上势,身腰马朝正南不变,仍坐四平大马,两掌沉
肘左右分开,指掌与胸腋平,
双掌掌心向前,拇指紧扣,四
指朝天,目视前方(见图74)。
要§:坐马沉肘、桥要平、
四指朝天,大拇指扣紧。
拆门解义:此势多练定桥,
主要增加桥功,如果不经一番
苦练是练不成的。一旦练成,
手桥刚硬如铁,如在搏击中,
对手如被推,不跌也要退后。
该势是南拳练桥马功夫的基本
功法。
双剑切桥
拳谚:双剑切桥鬼抱腰,
黏身近打指插腰;
掌指如剑爪似钢,
出手威猛把命要。
图解:依上势,腰马朝正南
不变,仍坐四平大马。将双掌拖
回至腋前平腰处,夹肘成抱掌,
然后徐徐切出中桥后沉肘,连续
推出两次;当双掌徐徐切出时掌
指要有刚劲,掌心相对,指向前
标,目视前方(见图75)。
要皆:双桥推出一定要两肘夹肋和拇指紧扣,此势可单练或 双练,可把五指都练成钢指。
拆门解义:此势属黏身近距离的打法,如对手迫步进攻,我 们即可以用双剑切桥手猛抓对手的肝、脾等部位,直抓人对手肋。
浏览5,1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