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步底掌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左掌 从腰间以低掌向前直推出,掌心向前,指尖朝下方,目视前方 (见图37)。

马步按掌

图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双掌由腰间出向前下按出, 臂要求伸直,掌心向下如单按掌,目视前方(见图38)。


  1. 十二支桥手


南拳练习特别讲究腰、桥、马,桥手的运用与练习是很重要的。各家各派的桥手都各有特点,

不过南拳的秘练拳在岭南称为第一
名拳,作为第一名拳的桥手,有必
要在这里介绍一下。南拳中有“一
桥、二剪、三膀手”誉称,因此这
里先介绍一桥十二势。一桥十二势
手法就是南拳秘练桥手的十二支。

拳谚中有:“问拆术很广,贵在身法
变。”其玄妙之处是“接取审势”放
在第一,精神必须集中贯注;劲法
是关键,迎接必用吸,送去必用呼,

这也便是行家常讲的吞吐法则。打

拳出脚一定要以声震敌胆,十二势是很注重内劲的,有“内气先
行,力在后随”之说。丹田盛而气力足,其实要求气走于脉络筋
脉,力出于自己的筋皮骨。一般打斗有力者,外壮筋皮骨为形、
内壮筋脉为家,气血功于内壮,也功于外壮,只有弄明白运气之
法,才能自知气力的来由,自然也就可知用力及行气呼吸之妙。
十二支桥手练习仅是刚柔合并的练习,可再结合上述之行气之法
门,做到远者拳掌到,近者肘膝攻。综上所述,可得知力弱者踩
边门(称偏门),强者近中宫(中宫也就是中攻);同时,要求初
习武者切记:“猛来切勿乱,快慢要从容,诸法皆练熟,运用妙
无穷”。

南拳秘练的十二支桥手如下:

刚桥势

拳谚:刚桥一现有真言,二臂展劲力秘传;

南派桥马威力大,习者留心按法传。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上一步成右前弓后箭马,同时左手握 拳由腰间由下向上抛出,拳心向上,而右手握拳由腰间由上往下 向后挥出,拳心向下(见图39)。
图片19 图片20

拆门解义:此势主要练桥手功夫(先不讲技击拆门),旨在 练好刚桥的大抛大展。它也是无一定势,大凡两手展开定得沉劲 迫力,硬桥硬马。在南拳秘练拳技中,有时要求快速变猛打,更 要有“一胆、二力、三功夫”的胆略,练刚桥也是为攻桥、破桥 之过硬的大法,是练以桥硬桥刚的直桥快打之法。

柔桥势

拳谚:气沉丹田引手出,南拳至宝内功术;

别道此势无用处,不是久练不知足。

图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右手握拳于胸前,肘底与肋 骨留中;而左手成一指定中原势,向前徐徐推出后又慢慢回拉。 经长年日久练习,出拳出掌伴有刚中带柔之劲(见图40)。

拆门解义:此势旨在练习内功内劲,常有“未学拳艺,先练 运气”之说。按传统的练功方法,首先练四平大马,气沉丹田, 要做到呼吸自然,不可将意为造作。其中出手必缓以迫生内力为 要旨,导引丹田内劲透至肩膊和手臂腕部,由指、掌、足、膝、 脚底又回到丹田,练到使整体沉静,灵目灵功。长久地练习能使

图片21

精神充沛,也能增加御敌的胆量。习者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 真正做到“收为吸、出为呼”。

迫桥

拳谚:迫桥一势善挟臂,南拳独门断手技;

习时多以夹木扭,遇敌一展非儿戏。

囝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或钳阳马,双手从腰间上托, 双腕外扣压双手成虎爪状;双手心向上,双肘尖内夹成“11”字 形,紧护双肋部(见图41)。

拆门解义:此势主要是练沉肘逼腋之功,如不作技击论,此 挟手为南派拳术的一大特点,其实挟肘腋一向是并用的。该势迫 桥实是挟击手法,大凡挟腋之手法多用虎爪托势,一挟击即用呼 气。实战中,若被此手法挟住,再用前臂一压,被挟住的手臂不 断也伤,再不能出手还击。该势肘挟腋势的变化万千,但和剪手 势又有所不同,习者必须要分清。

直桥势

拳谚:四平马势屹然立,直桥送出单龙势;

如若不晓呑吐法,总有妙着难去试。

图片22

图解:取立正势,开钳阳马或四平大马,站好马后,紧跟着 冲出左平拳(见图42)。

拆门解义:该手法称直拳手(又称竖肘手),凡是在身前的 直冲拳势,通称为直桥,南派拳谚中有:“头来用头消,脚来用 脚破,横来竖肘送,以肘能破肘”,又有:“一直管三曲”等*由

图片23

此可以知道,此手法专制横肘手桥(法)。而钳阳马转成立马或 四平大马势,都是旨在练习以鼻调息内气,使其蓄于胸间(中 丹),然后再送达于手臂和拳面。此外,还有一手握拳束于腰间 助势(力),可使其力发千钧,锐不可挡。

分桥势

拳谚:分桥一势防挡先,内藏绝技起连环;

纵横打出进退挡,岭南名拳不简单。

图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双拳从腰间向左右两旁由上 而下地挂打出,至二肩高时停(见图43)。

图片24

拆门解义:分桥势的去势十分凶猛,是以横打直内的手法, 专打对手的中上二路,属南拳之中强打猛攻的手法,它内藏千字 肘,又可锁喉叉手,力发千钧,如对手被该势打中,不死也残, 通常用在危急之际,出连环相连剪手,强攻硬打,便可转危为 安。当准备用该势时,蓄气贯力于两臂和拳间,使双臂坚硬如 铁,逼力沉腰,通常对手难挡其锋,更何况它其中的上、中、 斜等攻击还可随意地变化。

定桥势

拳谚:定桥一势分单双,入门初练细斟量;

沉肘落膊指撑天,出入手势定善挡。

图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双拳从腰间提上将台(胸 旁)变双掌向前推出,然后迅速收回将台;要求指尖朝天,掌心 向前(见图44)。图片25

拆门解义:该势分单双两种,目的是练习将内劲运气逼上掌 指尖向前推出,长久地练习,可觉指掌间有气感和劲力。练习时 要注意贯力于手臂之中,沉稳慢慢而出,如果只求技击不重内 功,则攻击终显浅薄;而一旦练成,则手桥坚如钢铁,使对手无 法近身。相传此法为福建少林寺觉因和尚所创,后传给广东番禺 的“铁桥三”。

寸桥手

拳谚:寸桥一串单双指,指臂如剑飞寒霜;

丹气内功筋骨壮,臂上铁环成桥桩。

图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双拳握于腰际变双剑指后转 桥,由掌心向上转成向下向前直标,指尖朝前,高度在对手的脖

子至双眼高(见图45)。

拆门解义:该势也有单双之分,都是练习贯力标指,此势如 练成,一指一串是非常好用,其中威力不少,但其微妙独特之 处,全在其拇指之横架,其他的拳种很少有提及,唯独南拳的十 二支桥手甚重此法,是秘传之技击,比如锁喉点穴、反筋卸骨之 类手法,都要用拇指的功力,这就要求习者一定要加强拇指训 练。此外,凡属虎爪一派,掌功都是以拇指之法最为主要,由此 可见指功练习之重要。图片26

提桥势

拳谚:提桥一势抽柱豹,一上一下耳胸提;

此属南门绝命手,切莫浪传妄破题。

图解:取立正势,上右马成右前弓后箭马;同时双手握拳上 提,成右抽拳在右耳边旁,而左横抽拳于右胸前,成右手护头, 左手护胸势(见图46)。

拆门解义:此势为中宫之上攻手法,专用于防御或攻打对手 上路,也属南拳常用的绝命手法之一,如格斗时击中对手的中 宫,便可与鹤顶抽提相连运用,又因为它抢的是对手的中宫位

置,对手一定难于逃脱。此势南方人多称“盖提手”,这无非是
一 “盖” 一“抽”而起,其势沉而稳,更可变化多种多样手法,
如习者能熟练此势,既可以防身,又可有效地打击对手。

流桥势

拳谚:疾如流星断敌臂,

一挂一抛桥不留;

又可攻桥变多法,

此势还可细寻求。

图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
或右前弓后箭马。手从腰间从前
向右后挂,而左手从腰间向前方抛
扫出成左拳前抛扫,右手后挂(见
图 47)。

拆门解义:流桥手实是挂抛之

法,又称为抛箭手,左右势同,势 图47

如刀剪,专断对手手臂。此势没多

少人明白,南拳不少拳派都有抛拳一法,唯有秘练十二支桥手法
的心法与众不同,其抛挂或剪切的势猛力刚,定伤对手手桥,专
打对手的手部关节。常言有:“拳来打拳,桥来打桥”,习者一定
要明白,只进不退须有一定的胆量,使对手不敢近身,属以寡敌
众之打法,也是被对手围住时突围的重要手法之一。

运桥势

拳谚:指爪一圈双桥运,一指单爪是秘要;

昔曰秘练桥十二,今时再提其中妙。

图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后坐定,双手齐向上提,右手
变虎爪停于右肩旁,左手变单指手停在左肩旁,可同时向前推出
后收回,也可单手训练(见图48)。

拆门解义:双桥运手,皆在练习桥手内功之运提,想用好此
势手法技击,则需苦练一指禅功及虎爪和五指功。当年的南少林

图片27

的桥手,一桥十二点,gp:刚、柔、逼、直、分、定、寸、提、 留、运、制、订。十二支之法现在已有很多人讲不清其中精要, 可以讲,现在的南派多注意其外形,实在无其内部精华之气在 了,谁又知道南派的硬桥硬马是实实在在取决于其内劲的呢?所 以讲,习者一定要练到自身的内劲外发方叫练成。

图片28

制桥势

拳谚:制桥一盖向下截,单双两桥各有别;

专制横直中下路,正是南拳与众别。

图解:取立正势,开四平大马坐定,双拳从腰间向下盖出, 留在腹前(见图49)。

拆门解义:此势制桥由上向下斜盖而出,不管是对直举、横 拳还是抛拳,只要是由中下路而进攻的,均可以制之。该手法主 要是盖压的功夫,手法属横斜桥一类的手法,实战中更有截消斜 提之用,也可制敌脚的进攻,久练后可使力贯桥手的掌、拳、腕 和指,如遇挂拳由上而来,则须先避其锋芒,再用该手法制对手 于无法之中。

订桥势

拳谚:订桥暗藏抽级法,由下向上再落中;

中宫三路一齐打,再化飞肘打敌空。

图解:取立正势,步成左前弓后箭马,然后左手从腰际向左 肩前上抽,而右手变单指手从腰间往下按(见图50)。

图片29

拆门解义:该势主要练的是内劲,如把丹田力逼上掌中等; 另外是练转马上下变桥,其势与凤眼拳长手钉人法有所不同,此 势打人如人钉,由下向上抽对手下颚、胸及肋等要害部位。该势 有一式三点,全由单桥之沉膊贯力而成,又暗合五行打法,其手 法非常之狠毒,一旦击中对手,真可要对手的性命。据南派南少 林传人所讲:“订桥一出要注意”,这说明了订桥是非同寻常的击 法,非防小心不可。

基本脚法

脚法在南派功夫中使用也是很多的,这里仅简单地介绍一下

南拳的基本脚法,如:弹腿、蹬脚、刹脚和踩脚。脚法的使用在
散打和搏击中,常常能起到转败为胜、化险为夷的功效,属出奇

制胜的绝招。不过起脚攻击对方时
是利弊共存的,这就要求我们懂得
如何去扬长避短地使用,所以希望
初学者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吃苦
耐劳的精神将基本脚法练至纯熟。

也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苦练,才能
使脚法的应用达到出神人化的境
界,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其极大的
威力。

弹腿

图解:双脚站拍脚钳阳马,

然后左脚由下向上提起(要求提 图51

脚一定要快),再将小腿向前使劲

弹踢出至大腿伸直,脚面绷直,脚尖向前上,双拳紧握腰间(见 图 51)0

前蹬脚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尖朝天脚部全力前蹬去;要使大腿 蹬直,高度要蹬在对手脚上下七寸或腹及胸部的位置。上身 可稍仰以调整重心,双手握拳紧贴于腰间,目视左脚尖前(见 图 52)〇

后蹬脚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由下向上提,然后突然用力向后蹬 出。要求大腿蹬直,力达脚跟,重心全部落于左脚,身体向前 倾,使其前压并和脚成一条直线;头向右摆,目视后方的右脚跟 前(见图53)。

刹脚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尖向里扣,提脚全力向前蹬出。要求

图片30图片31

大腿蹬直,左脚要刹的高度在对手的胸
口以下或小腿的上下七寸部位;身体可
稍前倾或后仰,以保持攻击时身体的平
衡;双手握拳紧贴腰间,目视左脚部前
方(见图54)。

左踩脚

图解:取立正势,左脚提起,脚尖
向外撇,用脚跟向对手猛踩。要求大腿
伸直,双手去抓对方的手,也可双手握
拳紧贴于腰间,目视右前方(见图55)。

右踩脚

图解:取立正势,右脚提起,脚尖
向外,用脚跟向对手下身猛踩。要求大

腿伸直,手去抓对手的手,也可以双手握拳紧贴于腰间,目视左
前方(见图56)。

图片32

浏览2,09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