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之卜二象形是古代武术先辈们K期在实践磨炼中的经 验总结,以天人合一的观念,禀天地生化,合术数于人体,以人 观物而效仿之。以物之形,而取其意而用之,是为十二象形之中 启。

以前本为十形,是取天干之气数后来扩充为十二形,十二 又属地支之气数:盖天之中数是五,气原于天。五气合一,一阴 一阳。以其倍数成为1-,是天干之数3地之中数是六,故气原于 地六=六气合一,一阴一阳=其六乘二为十二,是地支之数

十二形之由来,即有之数,并非原地支之属物,而是另取其 物之十二形,为人所用。

如:尼、虎、猴、马、1、鸡、鹘、鹞、燕、蛇、鹰、熊。 取诸物之性能及特长,以人之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 之,此即是形意拳的名理原由,

拳经云:

“以此练之,洁内华外,使人身四肢、五脏六腑、七表、八 串.、九道、十二经络无闭塞之处,而人身无发病之源”

故拳中有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卜二形, 以气贯十二经。

今习练形意之十二形,须要潜心玩索,洞明奇偶之数,慧通 阴阳之理,不但提高人的体能与健康,还能增添锻炼的兴趣,何 不努力为之。

第一节龙形

 

一、龙形说

龙是一种神物,它富有想象的活力,又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故古人称龙“大能吞纳宇宙,小能隐性藏形'

龙在《易经》中也占着重要的地位=如“见龙在田”,“飞 龙在天”等等。它在动物之中,又是最灵通最凶猛的代表者 ——示之为“龙”。

龙在八卦中属“震木",在人身属“离火”,代表“心”或 “心火”。故道经中称“龙从火里出为云,虎从水中人为风% 龙在脉为“督脉”,起于“长强穴”,终于“龈交穴”;与 虎形之属任脉上起“承浆穴”,下至“中极穴”。使督任二脉一 升一降、循环相接,一前一后、永不间断。

道家称为“火候空空洞洞”形意拳借此,足为作内修法之

根基

练时形式要顺,外练刚猛,而内取柔顺3拳式不顺,筋络难 舒,故学者于此形当深心格致,久之则道理自得。龙形、虎形单 练为之开,鹰形、熊形合演是谓合,此即是形意拳之开合二法龙形歌:

龙者水中最灵在卦属震为木猛, 木属阳乃真形。 取身为离心阴物, 蛰龙翻浪火属. 枓擞之威升天势, 探爪缩行云雾 莫测之法身能隐现,取于拳

又曰:

一波未定一波生,好似神龙水上行。

忽而冲空高处跃,声光雄勇令人惊。

二、龙形演练图解

起势以无极式起,一式含四象。左拳转挽手腕向上,顺右臂 上躜,双拳变掌,左掌由下反上,与右臂相挫轧,同时向前翻 掌,做成三体式=左掌前顶,右掌下按同时左脚向前迈一步, 与右脚前后成丁字型。(图3 - 1至图3 -2)

接三体式,双掌握拳收回至腹下,左脚随之退至右脚前面, 脚尖点地,随之左脚再向左方向迈•大步,右拳随左足上步,由 腹部向h顺胸前,从口前躜出,方向偏右:(图3-3至图3-4)

图片82图片83

接前图,右腿提起,左腿承受重心,用力向上弹,跳跃一大 步。同时右拳变掌向下落,左拳变掌与右臂相挫,向前扑按,掌 心向下压。后心掌回拉至右胯外侧。随之双脚落地,右脚尖外 摆,腿向前弓,身向前探,右前左后,身叠步拗,小腹紧贴右股 肌上。(图3-5至图3-7)

图片84 图片85

接前图,起身活前步,随之左掌收回变拳,再由腹侧经胸向 上躜出,U视前拳小指中节;随提左腿,右腿承受®心,用力向 前弹跳跃一大步,随双脚落地,左脚尖外摆,腿向前弓,费往前 探,步叠身拗。小腹紧贴在左大腿股肌上。同时右拳变掌与左臂 相挫向前扑按,左拳变掌向下回拉掌心向下按于左胯旁。(图3 -8 至图 3-11)

图片86 图片87

回身,左脚在前向右转身i左脚向右脚外扣一大步,随身向 右转的同时,右臂向右划一大轮随之捤拳经腹胸u h躜随提右 腿,脚尖外摆,左腿用力蹬地,丨;*]前弹跳一大步,膝肘相对,随 双脚落地,左手变拳顺右臂向前挫压,翻拳变掌向前探出,右手 回撤至右胯外侧,变掌用力下按。循环往复,多寡自便:(图3 -12 至图 3-15)

图片88 图片89

收式,回身妇回原位,裹右臂撤步,双臂外展上合,双掌由 上顺胸前F落至腹F,并步起身,双掌分为左右于大腿外侧停 住,归无极式。

龙形演练口诀:

三体开势,双掌握拳,左腿前提,膝对肘尖,

右手前伸,如龙爪探,左拳变掌,落于胯边,

身拧步拗,起落躜翻,左足前垫,右腿提前,

两掌回拉,收到胸前,右肘触膝,左掌前探,

一升一降,一后一前,舌卷气降,意注丹田,

承上接下,不要间断。

拳決云:

大伸大缩是龙形,出拳探爪显成风 忽然一声春雷响,纵身一跃腹上蹬:

第二节虎形

一、虎形说

虎是山中猛兽之王,在八卦中占“兑”卦,属金,取之于 身而为“坎”卦属水。

虎从风,虎之天性是出穴,离洞有抖毛之威风,又有搜山、 扑食之勇气。因而道经曾言:“虎向水中入。”虎与龙形之势, 轮回相属,即能“通任开督”,在丹经谓之“水火相交”,金木 相并,“四象合和”。

取法于拳,以虎形之威力,是起于臀尾,开于督脉,发动于 “涌泉穴”,应于拳法外猛而内和:形式顺,而伏虎则丹田气足, 能起真精补还于脑,道经云:“欲得不老还精补脑”,正是龙虎 二形之意义。

虎形式不顺,生生之“气”不能灌溉三田,流通百脉,反 为之逆,而使身体重浊,不灵活习者最当注意,领悟龙虎二形之理得之后,于身心两健, 乂谓之性命双修

虎形歌:

虎乃山中猛兽王,在卦属兑为金刚 于身为坎属肾水,风从虎行威风长 水火金木并四象,龙虎升降任督乡 欲知此意是何理,修法习功身自强又迎面献虎爪,饿虎扑食凶 欲发全身力,放手即成功

二、虎形演练图解

以三体式开势,向左侧身,左脚向左斜方跨一大步,双掌展 开,随左脚斜跨步、右脚向左脚靠拢时,握拳在腹下相抱,右脚 尖点地,目向右斜方注视,为猛虎蹲洞。(图3-16至图3-18) 随之双拳相抱,由腹下向上,从胸至口前,随右腿向右斜方 迈步,翻拳变掌向右斜方扑出,为猛虎扑食。(图3-19)

图片90 图片91

右脚向前活一小步,左脚随之前提,与右脚相并,脚尖点 地,同时双掌用力T拉,握拳收回到小腹卜' 0向左斜方向注 视,为右猛虎蹲洞。(图3-20)

接上图,左脚向左斜方迈一大步,同时双拳由腹下上翻,经 腹胸从口前翻拳变掌,向前扑出,为左猛虎扑食。(图3-21)

图片92

回身扣步,左脚在前向右回身。左脚向右脚外侧扣一大步, 右掌向上,随右转身,合左臂向上划开。随之右腿与左腿相并, 脚尖点地,双掌变拳抱于腹F,目向右斜方注视;双拳由腹下上 翻,再随右脚向右斜方迈步,经胸、口翻掌前扑。为回身右虎 扑。(图3-22至图3-24)

图片93

为使习者多角度模仿,从下图m复演练,多寡自便。猛虎蹲 洞,左猛虎扑食,扣步大回身,蹲洞,右猛虎扑食。(图3-25 至图3-29)

图片95 图片94

收势,接上图,右臂内裹,右掌上翻,重心后移,撤右步, 双手成通臂展开,收左脚并步,向上合掌,顺胸腹下按,纳气于 丹田,(图3-30至图3-33)

图片96

虎形演练口诀:

起势三体虎扑羊,右手伸向左手旁。 双手成拳抱腹上,左足上步右虚旁。 双拳顺胸托口上,斜向前扑敌胸瞠。

右足随掌冲前迈,头顶身拥才相当 左右往复练一样,有始无终体自量

第三节猴形

一、猴形说

猴是以灵巧著称,其性属土,人取于身内属脾。道家称其为 源心,其性能有纵山跳涧、飞身灵空、恍闪变化之巧。在拳法用 其形,故取名为猴形。以拳式而言:有封猴挂印之精,有偷桃献 果之奇,有上树之巧和坠枝之力,并有展转腾挪之灵,神机莫测 之妙。在形物当中,最灵巧者莫过于猴形。

所以人能模仿习练猴形,形式顺,使拳法和谐,身体轻便, 动作快捷,旋转如风,若形式不顺,则易于凝滞,而使身不能灵通。

此形在练时,形体要合,心情要顺达、活泼。学者切记象形 会意。以下分形论式,细述于后。

二、猴形演练图解

猴形开势,以无极式,双手握拳是之为两仪。蹲身转体九十 度,两拳十字交叉,在胸前翻转拧劲,分为右上左下,阴阳二 拳,称之为一式含四象。随之左拳内裹上穿,与右臂相挫=随上 左步,同时双拳变掌向前伸出,左上右下为三体式,是为猴形之 起势。(图3-34至图3-36)

胸前挂印:接三体式,步法不动,双手左上右下,利用塌腰 前冲之力,由臂胯肩肘腕之连接一体向前推出,名为胸前挂印。 (图 3-37)

图片97 图片98

拳诀曰:

封猴挂印胸前格,左手上托右下合3 身低腰塌三曲式,前虚后实三七得。

白猿献果:接上图,右手上托,随右腿跟步,与左手双掌掌 根相对,掌心向上,直向前托起,十指转向左右,为内猿献果, 亦称白猿托桃。(图3-38、图3-38-1)

图片99

白猿献果双手捧,掌根相对指外拧。

手心向上平托去,白猿献果即此名0 猿猴上树:接上图,双掌由里往外翻转,右上左下,随上右 步,向前伸出。再上左步,双掌换为左上右下,腰略下塌。(图 3-39 至图 3-40)

图片100

拳決曰:

猿猴上树手下翻,右平心口左顺肩 同时左足虚实步,右足随着迈向前 猴形推舟:接上图,双手握拳,向右肋拉回,N时上右步。 再上左步,双拳变掌,向前推出。往返操演两次。(图3-41至 图 3 -42)

图片101

拳诀曰:

猿猴推舟势不停,左足迅速向前攻。

一二三把连环势,一气呵成莫间停。

白猿摘果:接上图,上后步左掌握拳用力,下拉至左胯外 侧,右掌小指和无名指曲回,大指和食指中指成圈形,向前探 出,名为白猿摘果势:(图3_43)

图片102

猿猴摘果势连成,左手后撤右手攻 小指无名指内握,中食大指成圈形。

白猿坠枝:接上图,左拳变掌,向前与右掌配合,上后步, 同时捤拳下拉至右胯外侧。右腿在前,与左腿成拗步,身微下 坠,是为猴形坠枝。(图3-44)

图片103

拳诀曰:

猴形坠枝技艺长,身拗足横双手扬

如鹰捉势擒敌臂,两手拧劲右肋旁:

白猿蹬枝:接上图,右腿承受重心,左腿前提,向前用力蹬 出。(图 3-45)

图片104

拳诀曰:

白猿蹬枝腿腰灵,随势足蹬胯相平 抬腿脚踏人肋穴,胸口气海随意应。

转身白猿爬杆:接上图,左腿蹬出后,扣左脚右转身360 度,随之右臂由上句后反掌甩砸,右臂翻臂前封,左臂相从,两 掌轮番上下交替,如爬杆状:身要随之跳起一二三,脚手上下要 配合一气呵成,形成右腿弹,左腿跳。三步下来,右脚先落地。 身要轻灵活泼,神意气力,肩肘膝胯手足,要协调好,不要呆 滞。(图3-46至图3-52)

图片105 图片106 图片107 图片108

猿猴转身右封猴,左足蹬罢落右后。

左手曲回扣肩上,右手下护左肋肘。

猿猴扒杆身要腾,手足并进向前攻。

势要连环右脚手,动作活泼勿呆停。

猴形回身倒绳:接上图,左脚向右扣一大步,左手随之向右 肩头后拨,如抛物状。同时身腰右转,右脚向右方横跨一步,右 臂上挥。摆肩摇身,再向左横跨一步。右手随左跨步摆肩摇身, 向左肩头后扣,如扔物状。左手臂向左方向甩出,与肩平齐,随 再向右肩后扣,右臂随右横跨步,右臂由右上方曲回,手掌停在 右额前,左臂由右肩头下滑至胸下腹前停住。身臂腿成三曲式, 是为猴形独立。(图3-53至图3-57)

图片109 图片110 图片111 图片112

猿猴转背要回身,左足在前右转身 左脚翘起往里扣,手足随身转要顺- 猿猴捌绳左右封,手分上下步步宫高齐眉稍低护肘,胳膊腰腿三曲形。

猴形回演:随上左步,胸前挂印,白猿托桃,白猿上树,迸 步推舟,白猿摘果,坠枝,蹬枝,转身扣步,展臂腾身,白猿扒 杆2 (图3-58至图3-71)

图片113 图片114 图片115 图片116 图片117 图片118 图片119 图片120

猴形重复演练•次,以便习练摹仿。

猴形倒绳,扣步回身,接上图,左脚扣步,左手向右肩头后 拨。如向身后抛物一样,右脚随身向横方向跨一大步,右手向右 方展臂,左脚向右脚旁收拢=随右手向左肩头后拨,如往身后抛 物状。左脚向左横方向跨一大步,左手向左方向横展左臂,高与 肩平,右脚向左脚旁收拢,成虚步。随即向右横跨一大步,右臂 再向右展,收回左脚与右脚相并拢成虚步。摇臂晃身,完成左右 猴倒绳,其动作上下连贯,一气呵成。(图3-72至图3-76) 收势,右臂下落,左臂抬起,双掌前按,左脚向前上半步, 成三体式。(图3-77)

图片127 图片128 图片125

然后撤右步,左右双臂展开,左脚向右并拢,双掌上合,从 胸前经腹下落分左心,回归无极式。(图3-78至图3-80)

图片129 图片130

第四节马形

一、马形说

马为灵兽,善知人之心意。老马能识途,并有垂疆之义,又 有分鬃抖毛之威。有迹蹄之功,撞山跳涧之勇。人取其内则为 “意”,意出于心。故道经名为“意马"。意又属于脾主土,土能 生万物,意能变万象。

以性情而言之,可谓之“心猿意马”。

以拳法而言可谓马形又有龙之天性,有翻江倒海之威猛。因 而马形拳演练是以外现刚猛,而内含柔和。有虚心灵空之妙用, 使丹田之气自充足。拳形练顺而道心生,是为腹实胸宽,而身体 康健。所以,练马形要注意心内虚灵,勿生妄念。否则努气,而 使五脏失和,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无益于身体健康。

马形歌:

马形外刚猛内柔,意马源心脾土收土生万物意万变,拳取马形为灵兽 撞山跳涧勇无挡,抖毛迹蹄势难防 形顺五脏清气和,形逆身手不灵活

又曰:

人学烈马践蹄功,战场之上抖威风 英雄四海扬威武,全凭此势立奇功

二、马形演练图解

三体式开势。(图3-81)

图片131

身先向后微坐,前足尖向外摆横。左手向右搬掌内扣捤拳, 同时右掌内裹,翻掌握拳,拳心向上,与左拳心上下相对,两膀 外撑,阔背含胸,头顶竖项,舌顶气沉丹田。身向前移,右脚向 前方直迈一大步,右拳在外,拳心向上,随上右步向前滚臂抖 出。此是右马形,俗称“野马闯槽”,因有暴发力,乂称“野马 分鬃抖毛”:(图3-82至图3-83)

图片132

接上图,重心后移,两臂两掌左挽右合变拳,拳心相对,两 臂外撑,含胸拔背,头顶舌顶,腹要实,胸要宽,气要沉,腰要 活。左脚向前上一大步,左臂左拳在外,右拳在内随步向前滚臂 抖出,是为左马形闯槽,分鬃抖毛(图3-84至图3-85)

图片133

马形丨nl身,重心后移,左脚尖翘起,向里扣步,随身右转之 同时,双拳变掌在胸前,掌心相对,随之在胸前相对划一立圈, 划至左上右下握拳,右脚向右后方迈一大步,右拳随右臂滚动, 向前抖发而出。右拳拳心向上在前,左拳拳心向下在后;(图3 -86 至图 3-87)

图片134

重复前式,接上图,重心后移,双拳变掌在胸前划一立圈, 掌心相对,右上左下,随上左步,向前用力抖出,是为左野马分 鬃抖毛。(图3-88至图3-89)

重复前式,扣步回身,双手在胸前划一立圈上右步,右臂用 力外抖。循环演练,多寡自便3 (图3-90至图3-91)

图片135 图片136

收式,重心后移,双拳变掌,右臂里裹,右腿提起,向后撤 步,双臂展开,双掌上合,同时收左脚并右步,双掌向下落至腹 F,起身回归无极式。(图3-92至图3-舛)

图片137 图片138

演练口诀:

马形开势足外横,左手握拳里合平。 右手亦须握拳领,两臂相撑半圆形 换式腰挺头要顶,左足不动右前行右拳依臂横发力,身拥步冲闯撞成。

马形回身左右同,前足回扣后足拧 右肱仍作半圆式,头顶肩扣奔前程

第五节鼍形

一、鼉形说

1俗称鳄&,又称培龙,与龙同种,身长丈余,生在江泽湖 泊之中,同我N所产之扬子鳄=鼍是水中之动物,身体最有力 量,也最灵敏,有浮水之能,有翻江倒海之力。

人取其身内为肾脏。所以,拳取其中之性能,用在外要形 合,用于内要意顺。久练能消心君之浮火,并助命门之相火,添 满肾水,活泼周身之筋络,化身体内之浊气和拙力。

拳形要练顺,丹田气足,而能还精补脑。身轻漂浮如1与水 相合一气,有浮于水面之感觉。操练时,手足肩胯与腰之劲,以 柔和为主,不要僵硬:学者对鼍形应加以细心研究,方得其中之 妙。

1形歌:

鼍形本是龙之种,倒海翻江力无穷。

取身乃为肾中水,清心君火助命门。

练拳要晓形逆顺,顺化拙力逆伤身。

丹田气足真精补,方知量形造化深,

又曰:

鼍形须知身有灵,拗步之中藏奇精。

安不忘危危自解,与人何事须相争:,

二、鼉形演练图解

三体式开势。(图3-95)

图片139

活前步,左脚向左斜方向迈一大步。双掌同时将小指、无名 指、中指曲回,大指和食指伸开,形成八字掌。右手由下向里翻 转,用螺旋劲拧,使其手心向上,而顺左臂肘部上穿。左手随之 用力外拧劲,使其掌心向下停在胸前。身向前伏成拗步,小腹贴 近左腿股肌上,LI视前手食指,为鼍形拗步右出水。(图3-96) 左足不动,石足前提,与左腿胫骨相并,脚不沾地,右手随 之向右斜方翻掌横拨,高与眉齐,直向前指,手心向下仍成八字 形,随之右腿向右斜方跨一大步。身向前伏,小腹贴在“大腿股 肌h,左腿跟一小步,在后直伸,使足膝胯腰肩肘腕手成一直 线,头顶竖项,形成一个整体。左手八字掌按于右肘下停住。舌 顶气降,呼吸自然,目视右手食指,是1形右顺步分横之式: (图 3-97)

图片140 图片141 图片142

向前移一小步,换式,前右步左后步不变,同时左手用力里 裹J:翻,顺胸前向右臂肘上穿出,手心向上,腰塌拗跨,目视左 手八字之食指尖。右手随之用力外拧劲,使其掌心向下停在胸 前。为1形拗步左出水=(图3-98)

接上图,左足前提,与右腿相并,脚不沾地,随左手向左斜 方翻掌,高与眉齐,横拨之同时,向左斜方向跨-大步足膝胯 腰肩肘腕手成一主线,头顶项竖,形成一个整体。右手八字掌复 按于左肘下停住。舌顶气降,呼吸自然,目视左手食指尖。是为 琢形左顺步分横。(图3-99)

扣步回身,左脚向右脚外扣步,随即向右转身。同时,右手 用力转腕上翻,由左臂肘部上穿,掌心向右。左八字掌卜按,停 于右肘下方,掌心仍向F。目视右手食指。(图3-100)

接上图,身腰右转,右脚提起向右斜方迈一大步,右手随之 翻掌,向右斜方用力横拨,高与眉齐,目视右手食指随之活右 前步,翻左手向右臂肘上穿出,再上左步分横。(图3-101至图 3—103)

图片144图片143

回身,再扣左步,右臂随右转身,右掌裹腕里拧、上穿,向 “斜方向跨一大步分横。重M演练前式,以便于习者多角度观 摩。(图 3-104 至图 3-105)

图片145

如不再练可收势,掩手退步,与前收势之法相同,回归无极 式C

II形演练口诀:

开势左足步向前,右手上拧掌朝天。

中小无名指蜷上,大指食指八字形。

右足右手横右进,右腿虚提左腿并。

身腰上下合一气,恍掌伏身力分横。

鼍形回身更要灵,双掌交错劲里拧。

指与鼻齐心朝口,右掌回撤右脐后。

左足进步靠右胫,斜着进步左手领。

悬形练法身要活,首尾手足意要合。

斜步横发三角进,起落躜翻均相得。

目视左手食指过,二式相连勿间隔a

第六节鸡形

鸡形说

鸡有智谋,勇敢,通灵性,知晨报晓,性善斗而智取,腿能 独立,爪能蹬踏,好刨啄,进退往来,腾空抖翎,刚猛威风,力 大善跳,故称之为雄鸡。

鸡形取之于身为脾,脾健则五脏充实。脾属土,土生万物, 故鸡形之性能有万法。俗有将在谋而不在勇之说。试看,斗鸡场 之鸡斗,才知羽化中的灵通,武士可效法之。

鸡形歌:

鸡有智信勇最灵,知晨报晓陆于功3 性情善斗皆智取,口啄两腿连环行。

独立抖翎腾空起,进退往来无定形:

拳取其形力无比,身取脾土五脏充。

又曰:

将在谋而不在勇,败中取胜逞英雄3 试看鸡斗虚实技,才知羽化有灵通。

二、鸡形演练图解

三体式开势。(图3-106)

左脚向左前方迈一大步,双臂相合,两掌相叉,手心向内, 右上左下,横抱在胸前。(图3-107)

图片146

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腿高提,贴于腹上,脚尖外摆。同时双 掌用力外翻,两肘相贴,与右膝相对,掌心向上,头顶身伏,是 为左金鸡独立。(图3-108)

接上图,右脚心向前腆,用力向右前方向踹出。后腿蹬力, 前脚踹完后落地。双掌向前扑出,两臂相挟,掌心向外,掌根相 对,目视双掌前方,是谓金鸡大抖翅:(图3-109)

图片147

接上图,右脚垫步,身腰左转,两臂相合,双掌相叉,掌心 向内,左上右下,横抱在胸前。左腿高提,紧贴近小腹,足尖外 摆,脚心前腆,两臂相挟,膝肘相对,舌顶身伏提肛,是谓金鸡 右独立式。(图3-110至图3-111)

图片148

接h图,金鸡打翅,左脚向左斜方向用力踹出,右脚用力后 蹬,身向前蹿左足落地,双掌直向前扑,两肘相抱,双掌根相 并,十指向外撑开,掌心向前。(图3-112)

回身,鸡形回身,右脚向左脚前迈一大步,右掌随之上穿, 身向左转,随提左腿,向左横方向落地震脚,右脚弹起;同时, 左掌随之上扬,手指向上,右掌背向下用力掸煽,掌心向外,身 腰右探,U视右手,是谓金鸡大抖翎。(图3-113至图3-115)

接上图,右脚落地,左腿虚步,两臂相合,两掌相交叉,手 心向内,左上右下,横护在胸前;随之两臂用力,双掌外翻,掌 心向外,左腿高提,脚尖外摆,足心向前腆,两臂相挟,上下膝 肘相对,是谓之金鸡右独立。(图3-116至图3-117)

图片150图片149图片151

图片151 图片152 图片153

接上图,左足横脚向前踹,右腿用力后蹬,双掌前扑,成为 金鸡打翅。(图3-118)

冋身,右足向左足前扣步,右掌上穿,掌心向上,左掌由右 肘下,掌心上托式。(图3-119)

图片154

随提左腿,向左方向横跨-大步,左足落地震脚,右腿上弹 平提。右掌随左足震脚,抬右腿的同时,向心腿下外侧用手背掸 搜。左臂由下向左上方扬起。此式不断,右腿向右侧横跨一大 步,脚落地震脚,同时左脚迅速提起,左掌向左腿外侧用手背由 上向下弹搜,手指如弹琵琶状。此式是金鸡大抖翎。左右练法相 同。一至三次,多少自便。(图3-120至图3-121)

图片155

鸡形震脚是把全身之重心弹起,集中放到一只脚上,用力下 踏。膝部要弯曲。力震脚和小腿之肌腱。闪此,震脚时腿不要伸 得太直,避免震伤膝关节,不利于大脑。

收式左脚向后撤步,右臂下掩,再撤右步,双臂展开,随并 步向头上相合,顺胸下落,起身收势=回归无极式(参前收势图解)。

鸡形演练n诀:

三体开势,左足斜行,右足提起, 腿俟腹上,双手外封,掌根紧对, 头颈顶劲,气降身伏,金鸡独步, 右足前进,落地生根,双掌外扑, 头顶腰弓,以往无阻,鸡打脚翅, 足心向外,攻敌膝腹,双手外翻, 往返循环,多寡自负,金鸡回身, 手随上穿,身随臂扭,左右荡身, 两臂忽掘,鸡翎大抖,通篇熟记。

第七节鹘形

一、鹘形说

鹘是猛禽,是鹰的一种,腿略短于鹰:猎人用其扑兔,头上 常戴一皮套小帽。别名叫“兔鹘”,兔髀扑兔不用爪抓,而是用 拳打,因此猎人出猎必带猎犬,以配合鹘之擒兔。

鹘本性直率、无弯曲,起有竖尾。上升超达云际之势,下落 有双拳触物之形。

人取其形于身内,而能平肝益肺。运动其股肱通透f外,有益于肝肺二经。

拳法取其形之要意,是一起一落,如云奔电掣,迅风疾变, 外猛而内柔。知其形趣,有不可喻之巧妙而存在其中也。

鹘形歌:

鹊乃直率是猛禽,天性竖尾云际深。

下落两拳有触物,平肝益肺取诸身3 故以拳势一起落,如雷奔电雨打尘。

论性外刚能超胜,论情内柔道心收。

又曰:

鹘形求精百倍明,全凭收尾得撤灵。

放它兔走几处远,起落就叫性命停。

二、鹘形演练图解

三体式开势,左足向左横跨一大步,双掌同时由胸前上划, 右脚虚步,与左脚并齐,做半蹲身,双掌变拳裹臂下压。至小腹 两侧停住,拳心向上,拳眼向前。(图3-122至图3-124)

图片156

接上图,右虚步向右前方迈一大步,双拳随步向前冲击。 (图 3-125)

图片157

接上图,^脚向前活步,双拳变掌向上划,随之收回左腿句 右腿并齐,左脚尖点地,双掌变拳,r落到小腹两侧停住:(图 3 -126 至图 3 -127)

图片158

随fl左步,双拳由腹部直向前冲击,头顶项竖,左腿前弓, “腿用力直蹬(图3-128)

回身,双拳变掌,随之展臂上划左脚向右脚后扣成外八字 步,随之身腰右转,右腿收冋,与左腿相并成虚步,双掌变拳下 落至小腹两侧停住随上右步,双拳问步向前冲击,头顶项竖, 步是前弓后蹬。(图3 - 129至图3 - 131)

图片159 图片160 图片161

重复前式动作。

回身扣步,展臂向上,双划掌下落,收拳并步,进左步,翻 拳上击为双贯拳(图3-132至图3-134)

图片163 图片164 图片162

收势,右拳掩肘下压后撤。重心后移,两臂随撤步左右展 平。上划,随并步下落到腹前,然后起身,落掌,与前收势相 同。回归无极式。

鹘形演练口诀:

鹘形起势是三才,右手前伸左并排:

左足大进右足跟,二拳分打上下裁。

回身扣步双拳抱,进步攻势拳又开:

意悟鹘形真法在,双拳攻打敌下怀。

 

 

浏览2,80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