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行三百余日,督任二脉积气俱充,乃可柠下部功法,令 其贯通。盖人在母胎之时,二脉本通,出胎以后,饮食滞气 物,欲滞神虚灵有障,遂隔其前后通行之路。督脉自上牙龈上 项,由项后行脊下至尾闾;任脉自承浆下胸行腹,下至会阴。 脉虽贯而气不相通。今行下部之功,则气至可以相接而交旋 也。此段功法,在于两处,其目的有十。两处者,一在睾丸, 一在玉茎。在睾丸者,曰撗、曰挣、曰搓、曰抚;在玉茎者, 曰摔、曰握、曰束。二处同者,曰咽、曰洗。凡攒、挣、搓、 抚、摔、握、束七法,挣则努气注于睾丸,余皆用手依次行 功,周而复始,自轻至重,自松至紧,不计遍数,仍准一时, 每日三次。咽则将行功之时,彝吸清气一口,以意咽下,送至 胸;又吸又咽并送至腹;又吸又咽并送至下部行功处。咽三十 六口,然后行功握之法,必用力努至于项,方能得力。洗者, 洗以药水;束者,洗毕用软帛束茎根,宽紧适宜,取其常伸不 屈。此功百日,督任可通矣。功足气坚,虽曰隐处,亦不畏椎 挺也。
气功阐微
柔术之派别习尚甚繁,而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神功为造 诣之精。究其极致所归,终以掺贯禅机,超脱于生死恐怖之 域,而后大敌当前,枪戟在后,心不为之动摇,气始可以壮
往。此所谓泰山倒吾侧,东海倾吾右,心君本泰然,处之若平
素也。虽然是,先易言哉。每见沉心求道之士,平日养气之言 不离于口,静悟之旨怀之在心,一旦临以稍可骇愕之事,则面 目改观,手足失措,神魂摇荡失舍。如是而求能静以御敌,戛 乎其难。其高尚者且若是,至于浮动轻躁者,其心气之易摇易 乱,几成固有性质。故试举目而望,气功之微妙变化,空谷中 几无跫然嗣响之音。此吾道之所以曰衰也。
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养气而后气不动,气不 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如是始可言中制敌之 方。顾养气之学,乃圣学之紧要关键,非仅邈尔柔术所能范 围。不过柔术之功用,多在于取敌制胜之中,故于养气为尤不 可缓也。
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于一气之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 之别。养气之学以道为归,以集意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 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为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及其妙 用,则时刚时柔,半刚半柔,遇虚则柔,临实则刚,柔退而刚 进,刚左而柔右,此所谓刚柔相济,虚实同进者也。
以上练气之说,中有玄妙,不可思议。若泛观之,几如赘 语重叠,无关宏旨。详加注释,精微乃见,今释之如下。
浏览2,2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