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气分路法

气,就是呼吸。纳,收人其内为纳。分,分明其气,不使 颠倒混乱。路,就是道路。一吸一呼各有其路,不能不遵。 法,就是规矩。如身的束纵、步的存进、手的出人,或进或 退,或起或落,皆当一气贯注。接取宜于纳之吸中,一吸即 得。送去宜于纳之呼中,一呼无失。接取瞬间,胜败已定,万 万不可混施。古今练拳习技者,首先要知道人身气的由来,然 后懂得练气行功和如何纳气分路,方可练就一身功夫。

呼吸动静法

古拳谱载:呼吸者,气也,动静者,心也。心一动而气一 吸,则无力而势虚矣;心一动而气一呼,则有力而势实矣。然 静要专一,动要精神,吸必紧急,呼必怒发。心为元帅,气为 先行,目为旌旗。目若恍惚,指示不明,则动静失宜。呼吸倒 置,阵必失矣。习此艺者,先要讲明眼位,视而不至恍惚,则 目之所注,志必至之;志之所至,气必随之。心一.动而百体从

令,振其精神,扬其武威,动静者此之说也。身之起落、步之 进退、手之出人等。法活而气炼,来速而气疾,不战则已,战 则必胜矣。

歌诀:

心动吸气则无力,无力势虚力不全。

心动一呼则有力,有力势实则力满。

心为人体帅,气为先行官。

眼为旌旗标,恍惚失向盘。失观对方势,动静辨别 难

呼吸若杂乱,交战必败转。因此重眼位,习武重在

眼。

锐目盯敌势,志力随目转。心动令百节,精力充肺 源。

全身是虎劲,威武震河山。

呼吸动作要协调,接取纳气归一团。

身步起落贯一气,进退出手活如猿。

来去风速如闪电,百战百胜乐开颜。

三、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羡也。内与外较, 外可略也。盖内壮言道,外壮言勇,道人圣阶,勇仅俗务,悬 霄壤矣。凡练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中,此功之要,在于积 气下手之法,妙于用揉。凡揉之时,手掌着处之下胸腹之间, 即名曰中。惟此中处,乃积气之地,必须守之。宜含其光明, 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四肢不动,一意冥心存想中

处,先存后忘,渐至泊然不动,斯为合式。盖揉在子斯,守即

在子斯。则一身之精气与神俱注积之,久久自成无量功力。或 杂念纷纭,驰情外境,神气随之而不凝注,虚所揉矣。一曰万 勿他及。人身之中,精血神气非能自主,悉听子意。意行则 行,意止则止。守中之时,一意掌下,方为能守。或移念一掌 之外,或驰意于各肢体,则所注精气随即走驰于各肢体,便成 外壮,而非内壮,虚所揉矣。一曰持其充周。揉功合法,气既 渐积矣。精神附于守而不外驰,气蕴于中而不溢,直至真积力 久,日月已足,效验即形。然后引达自然,节节坚壮。若未充 周,而辄散于四肢,则四肢不固,外勇亦不全矣。

四、凝神气穴

功满周天日数,督任俱充,先行下部功法。自后早间内 功,当易归根复命为凝神人气穴矣。盖归根复命,是顺其气而 使之充积,以济内壮之源。此则提其气而使之逆运,以神充内 壮之用。顺则气满,逆则神充,一顺一逆,有体有用,方为真 正坚固。此际始行者,督任将通,方可施功也。诀曰:一吸便 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水相见。其法,仍于黎明时,跌 坐至念咒,悉如归根复命,注想跻轮之后、肾堂之前、黄庭之 下、关元之间、气穴之中,为下丹田。调匀呼吸,鼻吸清气一 口,直人其中,复下至会阴,转抵尾闾。即用气一提,如忍大 便之状,提上腰脊,上背脊,由颈直上泥丸。从顶而转下至山 根,入玉池,口内生津,即连津咽入上丹田;并上丹田气又一 咽,人中丹田;并中丹田气又一咽,送入下丹田,是谓一次。 又輞呼吸又咽,如此二十七次毕。仍行法轮自转,然后起身。 关元穴在脐下一寸三分。肾主纳气,故为气穴。玉池舌底生津 处也。此法抑命府心火人于气穴,故曰水火相见也。经云“久视下田,则命长生”者,此也

 

浏览87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