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场现象往往与经验不足、体质不佳、技艺不 高和意志不坚等多方面的因意有关。其实,不只是 武术散手或太极推手竞赛会发生慌场现象,其他诸 如演剧、演讲、棋赛等等,根本不开打的文化、体 育活动,其初次参加者也不乏有发生慌场的。在武 术对抗性竞赛中,“打完仗才想起了把式”,那更是 常有的事。

然而问题的症结还在于平日训练之不足。以推 手为例,加今既然有了国家体委审定的(太极推手 暂行竞赛规则 >,那就应像其他对抗性体育竞技项 目的训练一样,在训练中开展经常性的小型比赛, 把比赛作为训练方法的一种。这样临阵多了,慌场 的现象自然会减少和消失。例如:在足球比赛中, 新球员慌场现象较多,老球员一般就不会慌场,这 主要是因为老球员训练较充分,经验较丰富,以及 技艺水平较髙的像故。拳谚说:“艺高人胆大。”胆 大,自然就不易慌场了。

艺髙与胆大两者之间既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的一面,又有其各自独立存在的一而。因为实际生 活中“胆大艺不髙”和“艺髙胆犹小”这两种情况 也还是存在的D因此,武术竞技训练历来强调“练 拳练胆'也即要艺、胆俱练的。如拳诀有“一练 胆,二练眼,三练身法,四练闪”的说法,这里就 把“练胆”放箄一位。前辈拳家常告诫学生说:

“没胆,还打什么拳呢?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 说:“临阵若无胆向前,空自眼明手便。”这说明功 夫再好,倘若缺少胆气,那就枉有一身功夫,依然 是个“空”!拳谚也说;“怯敌非M拳艺浅,多因缺 胆少勇气/其道理是一致的。

过去,凡是竞技比试频繁的武术N派,一般都 格外重视“练胆”这一条的,如 <南拳五要诀》 说:“一要眼尖,'要手捷,三要胆稳,四要步坚, 要力实。”就把“胆稳”列为“五要”之一。太 极推手也强调“心定神清”、“以静御动”。但由于 以往太极推手竞赛不太普適y以致“练胆”问题不 很突出u如今推手竞赛中慌场、怯敌和弃权等现象 就比较多,这不仅是因为应变能力较差,而且也表 现为意志和毅力较差。所以加强对推手运动员的 培养和训练工作,其中也应包括意志心理训练在 内。总之,凡是经过有纪律的、严格的训练,多练 多比,做到“既得艺、必试敌”,不计较胜败,能 勉而久试,那缺胆、怯敌、慌场等问题都会迎刃而 解了。

此外,气功站桩练习,对锻炼意志和稳定临战 的精神状态,有着良好的作用。近些年来,连国外 体胄运动员都已较广泛地采用,井取得理想的效 果,我们又何能等闲视之?!

至于慌场者自诉其原因是怕输了失面子、怕挨

打、怕受伤等等t这类精神负担和心理障碍,都能 在加强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逐步消除的,而不必因 一次慌场而忧心忡忡。切不可因此而丧失信心啊!

什么叫明手?什么叫暗手?

出手发劲,对方能看到你出手的,叫做“明 手”。与此相对,凡出手比较隐蔽,在你发劲之前, 对方看不清你如何出手,便是“暗手”。这与所采 用的招法有关。

什么叫“打来不许见,见了不足算”?

这句话原是古代流行于关中的拳谚,形容出手 如迅雷不及掩耳,快捷得使对方没法看清,这里当 然也包括使用隐蔽的暗手,出奇制胜。“不足算”, 即不足为数,也就是“不算数”的意思^联系到推 手发劲,似也应如此要求。凡是事先能被对方测知 和看清我出手的,对方就来得及应变,即使能够把 对方发放出去,效果也不会太好。而要做到“打来 不许见",那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发劲要速之 又速;(2)出手要隐蔽些。

太极极手有陣眼法码?

拳术竞技,是有"障蔽法”的,但这可不同于 武侠小说中吹得神手其技的所谓“障眼法”。推手 中应用障眼法t大体上可分为两类(1)用我自己 的一手或一臂,随势做到有距离地遮住对方的视 线,并在这瞬间用另一手或臂发劲。(2)引动和控

制对方的手或臂,去遮挡他自己的视线,并趁机发 劲。

但障眼都在一刹那间,而且发劲也必须具备得 机得势、顺势借力等基本条件,绝不可无机无势而 强推硬拉。这里极重要的一点是取法乎自然f而不 是矫揉造作。这与太极推手“舍己从人”的战略原 则是一致的。

浏览1,0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