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型,旧称“裆步”、“裆势”、“桩形”或
式”,一般是指下盘在定式时足以成型的基本姿势。 其中半蹲式的裆步,通常用于裆功(名“桩功”) 的训练。
步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地说,凡拳架中 •切走步的方法,统统称为“步法'即不论它是 属于定式还是属于过渡动作中的步式,都无例外地 归属于“步法”范围,当然这是包括步型在内的。 狹义的步法,则是指除步型以外的基本步法。
太极拳有蹲几种步型?在推手时是否都可 应用?
太极拳的步型,随着各个学派的不同而互有多 少和异同,在名称上也是略有差异的。主要有:
并步:又名“并立步'或“自然步”。有 的学派在预备势开始时先作并步,然后再作开立 步;也有直接从并步起势的< 因其姿勢是两脚自然 并立,故名。
开步:全名为“开立步”。两脚开立,与
肩同宽。杨式太极拳的开立步,其两脚尖是指向正 前方6陈式太极拳则两脚尖微向外摆,略呈八字 形。
横裆步:一名“侧弓步'由左(或右) 弓步,下肢基本不动,上身向右(或左)侧转腰 9(左右,即成“横裆步”,因其裆部极向而得名。 上述由弓步变换为横裆步,有的要求将支撑体重较
多的腿(即弓腿)的脚尖内扣,使两脚尖斜对前 方。定型时,一腿屈膝半蹲,另一腿斜形伸展。
弓步:又名“弓箭步”或“弓蹬步'前 腿屈膝半蹲如弓,后腿在后蹬伸似箭,故名。
虚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泛指步 型、步法中的一切虚步,即包括丁虚步、川虚步、 坐虚步、高丁步开立虚步等等。其中坐虚步与开 立虚步一般作为步法,而不列人步型中去。狭义的 虚步则是专指前脚掌虚点地面、后膝屈膝半蹲的 丁虚步,即旧名“吊马步”。但过去也有通称各种 虚步为“寒鸡步”的。
丁步:古名“寒鸡步”。太极拳的丁步姿 势较高,故乂名“高丁步”,并有“曲步”、“点 步”、“虚丁步”等别名。即一膝站立,另一腿屈膝 紧靠支撑腿内侧,以脚尖虚点地面。杨式太极拳的 高丁步通常是f为起脚前的准备姿势,而八十八式 太极拳还利用高丁步来调节和降低步法的难度e如 “搂膝拗步”与“倒撵猴”等式,在过渡动作中段, 允许以高丁步支撑,以便于年老或体弱者练习
仆步:乂名“仆腿步”,旧名“扑虎步”。 一腿全蹲,另一腿平铺而接近地面。
独立步:单腿支撑独立,但在步法中另有 提膝不太高的“半独立步'
川虚步:…名“川字步”或“翘脚步”
它与“丁虚步”、“坐虚步”的不同之处是:川虚步 侧身蹲立,用前脚脚跟虚点地面;而:r虚步与坐虚 步却都是正身蹲立的D 丁虚步以前脚掌点地,坐虚 步偏于后坐,并以全脚掌着地。惟独八十八式太极 拳的坐虚步是怍“翘脚式”的。为此,今人以“翘 脚步”怍为川虚步的别名恐怕是不够全面的,尽管 这个别名的优点是比较形象化,易于记忆。
马步:两腿半蹲,作骑马势D架式可高 可低,但两輯必须是对称的。
(id如弓似马步:与弓步不同之处是,后腿 开膝并向外侧稍屈膝,气势下沉,略呈马步姿势, 故名。
此外,陈式太极拳有跌叉步,个别分支流派更 有歇步、坐盘步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了。
上述十一种基本步型,在推手中大多数是可以 应用的,惟独带撞膝侵人的独立步是严禁使用的。 由于当前推手竞赛的技术水平一般还不够高,以致 运用步型、步法比较单一。如何有意识地拓展其应 用种类和范围,尚待各地在惟手训练中予以安排, 并在实跌中获取新的突破。
太极拳有蹲几种步法?在推手时是否都可 应用?
太极拳的步法,在{武术竞赛规则(1986)> 第六章、第二十四条中规定了对下列十四种步法的
名称和具体要求:
上步:后脚前进一步或前脚前移半步。
退步:前脚后退一步。
撤步:前脚或后脚后退半步。
进步:两脚连续向前移动各-步。
跟步:后脚向前跟进半步。
侧行步:两脚平行连续侧向移动。
盖步:一脚经支撑脚前横落。
插步:一脚经支撑脚后横落。
行步:两脚连续前进,重心要平稳。
纵步:前腿提起,后脚瞪地前眺一步。
跳步:前脚瞪地跳起,后脚前摆落地。
摆步:上步落地时脚尖外摆,与后脚成 八子。
扣步:上步落地时脚尖内扣,与后脚成
八字。
碾脚:脚跟作轴,脚尖外展或内扣,或 以脚前掌作轴,脚跟外展。
以上“上步”中所说“前脚前移半步”,即俗 称“垫步”;“撤步”中所说的“前脚……后退半 步”,俗称“敛步”;“摆步”又名“横步”;“侧行 步”又名“横行步' 由于往昔对武术术语统一规 范.1:作做得不够t以致民间武术各学派在应用术语
上还存在着不统-+和紊乱现象。这是有待今后在武
术理论系统化工作过程中逐渐解决的。
浏览3,9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