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谚说:“步趋身不踊,不败也狗熊”(前半句 +作“身趋步不踊”)。这话虽较粗俗,但其道理确 是对的。凡做进攻动作,步法与身法必须协调一 致。既不可步趋身不踊,也不可身趋步不踊。插步 逼人也如此,步虽深插,但如身腰不能相应地前 踊,势必形成后仰姿势,反鉍为人所乘。
类似的拳谚很多,如:“打拳如拥抱,步到身 要到”;“手到步也到,发人如玩笑”;“手到步不 到,短打不得妙”。这些谚语,都强调了上下手步 或身步相随,动作协调一致,达到周身一家,从而 使把法能发挥最佳的技击作用。
什么叫®步?什么叫拗步?
任何拳式,凡在定式时,我的左手和左脚同时 在前,称为“顺步”;如我左手和右脚同时在前, 或冇手和左脚同时在前,那就都称为“拗步”。顺 步的词义是,因为同方向的一手一脚同时在前,步 法与手法上F相对,形成了顺式;拗是不•顺的意
思,拗步,即不同方向的一手一脚同时在前,这就
形成了拗式。例如:乎挥琵琶、提手、单鞭、扇通 背等式都采用顺步;搂膝拗步、搬拦插、海底针、 栽捶等式都采用拗步。
什么是顺步推手?
陈式太极拳用套步方式作定步推手或活步推 手,由于两人的前脚都顺向一边,故有人把它称作
“顺步推手”。
合步推手可否称为“拗步推手”?
与“顺步推手”相对,有的人就把合步推尹称 为“拗步推手'其实,两人在做“合步四正推手” 的过程中,若以个人而论,顺步与拗步是会交替出 现的,所以,还是称它为“合步推手”比较妥贴
些。
合步与套步推手是否都应练习?
从推手竞赛的训练要求出发,合步与套步推手 是应兼习而不可偏废的。如果只练合步,那在遇到 对方出套步时就会难以适应,而感到处处不顺了。 在定步与活步推手项目中,都有合步与套步之分, 原则上都应练得纯熟,这样方能在竞技中进退自 如。 '
什么叫换步?其作用何在?
两脚互换步位,即先抽回前脚,再向前迈出后 脚,叫“换步'换步后,两脚步距基本不变。其 作用是为了转背为顺和便于便用招法。
什么叫上步?
直上或斜上-步叫“上步”。
17*什么叫横步?其作用何在?
向前鲥方横上一步,步子阔而短近,叫4‘横 步”。横步与盖步有明显的区别。盖步是一脚向前 踏出,盖在另一脚的正前方;而横步则是一脚向左 或向右迈出,落在另-+脚的侧方。横步的作用,一 般是用于侧身蓄势或防守。
什么叫进步?
通常把连续上两步称为“进步”。先横上一步, 再直上一步,也叫进步。实际上有的拳式,如“进 步搬拦捶”等,就步距而言,只相连于一步半。
什么叫斜步?
斜步,也叫“斜套步”或“拗套步”。如两人 先做合步式,我把原插在对方裆下的前脚抽回,随 即转腰向前斜行,把我的前脚插向对方前脚外侧, 套在其前脚踵之后。由于这也属套步的一种形式, 但它是拗而不顺的,又是斜向反套,因此,又有 “斜套步”与“拗套步”等别称。此外,依拳式中 步法方向的正斜,在教学时也有“正步”与“斜 步”之称,这就不限于“斜套步”了。
什么叫退步?
向后退-步叫“退步”。
21*什么叫搬步?
…说与“退步”同义。另一种说法则是把向后 斜方弧形地撤退一步称为“撤步”。但后者仍属退 步的d种。
为什么说“直退易溃 > 斜撤得横,
退却是防守技术的一种。拳术竞技,有进有 退,绝不可能是一往无前地只进不退,至少竞技的 场地就已限制了任何选手的一直向前。同时,退却 不仅仅是防守所必不可少的,而且也往往是蓄势待 进、克敌取胜的重要策略。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 “聪明的拳师往往退it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 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见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推手竞技中的退步, 是退却的一种形式。不过,常人习惯于向前走路, 而不习惯于向后倒行。何况直线后退的速度肯定比 不上勇往直前的速度。因此,直线后退就容易在竞 技中溃败。太极拳的退步,原本就是一种斜撤步, 即以虚脚伸向身后侧方落步,使两脚前后不路在同 一条直线上。这样落步,比较稳健,落步后支撑力 量较大^在进行推手竞赛时,斜撤步的角度可大可 小。若对方向我直线猛攻,而我乘势斜撤,转直为 撤,就恰好站到对方的横面。这时,如能不失火候 地随机借力发放,一般是能眵出手见效的。这就是 “直退易溃,斜撤得横”的道理。
为什么说“上下相《人难侵”?‘‘上下相随人难侵”(侵,-作“进”,语出清 代王宗岳《打手歌》。后来杨澄甫先生把“上下相 随”列为《太极拳说t要》中的第七要,并解说 道:“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 脚,发于腿,t宰于腰,形于fl指,由脚而腿而 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 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_1不动,即 散乱也。”这段话强调r全身动作节节贯串,劲力 完整,上下相随而动,做到“一动无有不动”,而 不可有丝毫散乩,这样才使对方难以侵犯和进袭得 逗。
“上下相随”这一基本要领,在推手运动中是 分外重要的。举例来说,假定你快步行进的时候, 因脚下被石头或别的东西绊住,随着上身向前倾而 迈不开步时,就会跌一跤;如果思想上原来就保持 警惕性,当发现脚下有物,能及时跨越障碍,那就 不至t跌这-跌;再如脚下虽被绊住,而上身能相 应地及时“刹车”,克服运动惯性,而避免发生上 体前倾现象,那自然也不会跌这一跌r。经过以上 分析,说明跌这…跤的要原因,乃是自己身体在 行进屮“上下不相随”所致,以致使自身的重心随 运动惯性向前倾斜。当超出自身的底盘时,如不及 时采取应急措施,就会发生跌仆。那末,反过来
说,只要能做到上下相随,使重心始终保持在底盘
范围以内,人体就不会发生跌仆^
再打个比方,如你推一只凳子,当它的脚被地 面摩擦力“绊住”,而其上部却因你的推力继续向 前运动,这样势必出现倾斜的现象;而前倾至重心 超超底盘时,凳子就立即翻倒了。今假设给这只凳 子的四只脚都装上了轮子,那时你只要在平坦的道 路推它向前,由于凳子Jt下部位协同一致地向前运 动,这样就不会再跌翻了。因此,在推手运动中, 只要能保持上体与两脚相随,使重心不越出底盘, 人就不会发生跌仆现象。反之,要使对方跌仆,就 必须应用多种手法去引动对方,同时利用对方的运 动惯性,使其上身向一侧加速运动,而其下肢却跟 不上去。或者是促使其下肢动得快,而身躯动得 慢,从而出现上下不协调、不相随的破绽。这时其 重心必然趋向底盘的边缘,我若能抓住战机,以小 力突发,就能把他的重心击出底盘,使他向一侧倾 跌。由此说明,上下相随是个极为重要的基本要 领;而“上下不随”,则在推手竞技中是个莫大的 »。<打手歌> 说:“上下相随人难侵。”我们如 果从反面去总结教训,那便是“上下不随立不稳” 或“上下不随难赢人”了。
活步推手竞驀时,为什么不可“站煞”?
不少人在平日习惯于只练习定步推手,一旦作 活步推手比赛时,就容易站着不动,甚至在对方使进时,也以“拿粧”等法硬顶硬抗,并美其名曰 “落地生根”。其实,推手应以“沾粘连随不丢顶” 为裉本,而最忌所谓“落地生根' 君不见硬气功 的根碑表演,首先得把“石碑”固定起来,使之 “落地生根”。反之,如石碑无“根”,不予固定, 那再硬的功夫、再大的力气也休想把它推断的。 1985年,王壮弘先生为《陈氏太裉拳图说> 影印 本作序,其中谈到:“故推手欲不跌倒,先应去己 之根。无根者,无固定之根也,如物飘于水,如球 滚于地。犹如不倒翁,上欲轻,下欲沉,即拳谱所 云:4飘飘荡荡浪里钻,上轻下沉不倒颠’。”这段 话写得很形象,便于学习推手者去悉心体认。挡 然,物飘、球滚的比方,与随遇而安是一致的两种 不同说法,并不是说可以乱飘、乱滚。何况现在 <太裉推手暂行竞赛规则> 中对场地大小有具体规 定,踩线出圈是会失分的。至亍“落地生裉” 一 语,倘若仅仅借喻为重心稳固,而不是用作顶抗的 “资本'那只要符合沾、粘、连、随的要求,也是 无所不可的。如果某人能在推手竞赛中用定步去战 胜对方的活步推手,那也是一大本领。但如两人拳 逢敌手,功力相当,那恐怕是不易做到的事情哩! 所以,还是定步、活步都练为妙!
浏览1,449次